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思邈《千金方》中的佛教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孙思邈生活的年代是佛教盛行的时期。他与南山宗创始人道宣过从甚密。孙氏撰著《千金方》时 ,博采众家 ,其中包括佛家。佛教对《千金方》的影响表现有三 :一是佛教教义的直接影响 ,主要在医德方面 ;二是佛教传入所带来的以印度医学为主的域外医学 ,诸如四大说、万物是药、万病丸、医方、养生保健等 ,佛教起到载体的作用 ;第三是医僧在治疗脚气病等方面的成就。佛教对《千金方》的影响远远不及道教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千金要方》所载349腧穴名称的考察,发现腧穴名称多为两字复合词,一些腧穴名称或按次序位置,或以反义词素构词,成对出现,且用字呈现不平衡性,一些字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其他字,其理由可能源于比喻修辞,抑或与中国哲学有所关联。  相似文献   

3.
《东医宝鉴》方剂引文与《千金方》原文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医宝鉴》许浚编纂,光海君二年(公元1610年)撰成,3年后光海君三年(1613年)正式刊行。其内容包括内景篇4卷、外形篇4卷、杂病篇11卷、汤液篇3卷、针灸篇1卷,共23卷。《东医宝鉴》出处名《千金方》者是指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简称《千金方》)。通过比较《东医宝鉴》引文与《千金方》原文,发现引文与原文之间差异可分为已佚、基本相同、剪裁编辑3种类型,总体上比较尊重《千金方》原著。  相似文献   

4.
《备急千金要方》对张仲景学术思想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备急千金要方》承宗张仲景学说,对《伤寒论》所有的条文,首用“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予以搜集汇编,为伤寒学派的传承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孙思邈不仅重视弘扬张仲景学术思想,而且在《素问》及《难经》对广义伤寒认识的相关理论指导下,补充《伤寒论》证治方药的未备,融创新于继承中。  相似文献   

5.
《备急千金要方》对张仲景学术思想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备急千金要方》承宗张仲景学说,对《伤寒论》所有的条文,首用"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予以搜集汇编,为伤寒学派的传承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孙思邈不仅重视弘扬张仲景学术思想,而且在《素问》及《难经》对广义伤寒认识的相关理论指导下,补充《伤寒论》证治方药的未备,融创新于继承中。  相似文献   

6.
《千金要方》异文对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金要方》一书的古传本《孙真人千金方》与宋校本《备急千金要方》差异校大,通过两种不同版本的对校研究,能够探寻出《千金要方》真实的面貌,为《千金要方》的系统研究创造条件。同时也证明宋人在校订《千金要方》时对其医学资料确有过大幅度的改动,特别是增补了大量的医学内容,使今通行本《备急千金要方》与孙思邈原作已有显著不同。而《孙真人千金方》则保留了孙思貌著作的原貌,对《千金要方》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中国医学或隋唐科技文化,孙思邈和他的《千金方》是不可跨越的.在医学史上,孙思邈和张仲景、李时珍并列为“三大医圣”;在药学史上,他还和扁鹊、桐君并尊为“三大药王”;在道教中,他又与葛洪、陶弘景荣列为三大道医.在先医庙、药王庙和道观中各享祭奉.孙思邈的一生,德高寿颐,资质雍容,博识多闻,精通医药,充满传奇,在他的诸多著作中,《备急千金要方》(下文简称《要方》)和《千金翼方》(下文简称《翼方》)最堪彪炳,被后世合称为《千金方》.  相似文献   

8.
《备急千金要方》方剂剂型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急千金要方》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具有重要实用意义的大型古代方书,为中医方荆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方剂剂型方面留下了丰富渊博的资料。全书共栽方剂剂型42种,赋形剂种类繁多,并记述了部分剂型理论知识。通过对部分剂型的分析发现,书中剂型已初具现代制作工艺,且绝大部分剂型均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理解《备急千金要方·消渴第一》中对消渴分类和选方特点,本研究逐一比对宋校本与新雕本《备急千金要方·消渴第一》文字,并核查《小品方》、《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等善本相关内容,通过分析其医论及方剂的差异,发现两版本消渴分类基本一致,即分为:以渴而小便少为临床表现,病机主要是中焦内热的消渴;以小便多于所饮,虚极短气为临床表现,病机是下焦内热、本虚标实的内消;以茎长兴盛、不交精液自出为临床表现,病机也是下焦内热、本虚标实的强中,只是"此病虽稀,甚可畏也"。另外,消渴临床表现百出,兼证多变,需要仔细鉴别。但其总治则是除热止渴;兼虚者,除热补虚;凡消渴病经百日以上者,不得灸刺。两版本所选方剂内容相同率均值为85.5%,顺序的相同率仅为8%。宋校本医论逻辑更清楚,医论与方剂的结合更加紧密,而新雕本则保留了更贴近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原貌的线索,文献学研究价值重大。  相似文献   

10.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是熟谙药性医理的临床大师.他内外妇儿兼通,对妇科颇有建树,通过对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妇人病通治方、月经病通治方、治闭经专方三类调治妇科闭经方剂的整理,发现孙氏调治月经病颇具功力.所述闭经方剂既有层次,又有交融,不乏特色,值得深入探究.上逮<金匮要略>、<小品方>,下启<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堪为中医妇科闭经治疗的要方.  相似文献   

11.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是对唐以前的医学知识的总结,尤其对坚瘕积聚病症有独特的思想见解以及治疗方法,其方剂的组成对如今的临床仍然有很高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坚癥积聚篇的分析,以充分了解药王对积聚治疗的见解,对开拓临床思维,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备急千金要方》的时代坐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王朝的建立和初唐而至盛唐的百年繁荣,为医学的发展创造了历史性的条件,中国医学进入了一个在继承的基础上加速发展的时期。纵向来看,《备急千金要方》辑集了大量的前代医学内容。横向来看,《备急千金要方》采收了当时医学进步的成果。纵向的角度即是历史的角度,即继承于前代的内容;横向的角度即时代的角度,即采录于当时的内容。纵横交错,《备急千金要方》的历史位置已清晰显现。继承前代,采收当时,结合自己对医学的深刻理解和实践经验,因此,在中国医学历史中,《备急千金要方》在中国医学史中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坐标性质。  相似文献   

14.
孙思邈,世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因幼患风冷痼疾而立志成医,其一生博采群经,熟读精研,撰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巨著[1]。其中《备急千金要方》以“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名之为“千金”[2]。孙思邈十分重视妇孺,该书首列妇孺科,打破了以往男尊女卑、忽视小儿的封建思想的束缚。除了卷五专篇论述儿科学的内容,卷十五小儿痢第十、卷三十小儿病第九,都是对儿科学的论述,从小儿孕育到生理病理,从临床诸疾到辨证论治,从内服外治到针灸药摩,论述范围极为广泛,详尽独到,本文将其儿科学学术思想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孙思邈与龙宫方——《千金方》中的佛教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思貌《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有不少精妙的佛教医学内容,归纳起来,大致包括大慈救苦之心、“四大”发病之说,耆婆治病方药和佛门养生方法。这些佛教医学内容与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中所称的“龙宫方”传闻有内在联系,并认为“龙宫方”之“龙”,非指有神通能变化的“龙神”,当是“龙象”之言。“龙象”比拟具有勇力、猛于修行的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备急千金要方·诸风》篇中诸病的统计和分析 ,可知孙思邈在风病的认识和治疗上有着独到的贡献。体现在 :其一 ,提出了一些前人没有的如湿风、游风等名称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人的缺陷 ;其二 ,突破了前人主要以病因、病位和临床特点命名病证的方法 ,对诸多风病已明显具有以证候命名的特征 ,深刻揭示了诸种风病的实质 ;其三 ,在表述疾病名和证候名时恰当运用了类属之法与五行之道 ,颇有益于人们认识和掌握诸风疾病的理法方药 ;其四 ,进一步认识到风病病因与外感内伤均有关系 ,对后世中风的病因病机学说启示良多  相似文献   

17.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学手段,对《备急千金要方》汤剂中麻黄的成人剂量加以分析.结果表明麻黄成人一次量的剂量区间为2~56 g;使用频率较高的一次量集中在7~19 g.不同的剂量下,麻黄的功效可发生改变,用于多种病症.认为单一的剂量范围难以描述麻黄多功效的特点,采用小、中、大剂量段的方式来描述麻黄的功效更为合理,这有助于麻黄临床用药剂量的细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8.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为我国传统养生体系的滥觞。唐代孙思邈所撰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为集前代医学之大成的综合性医学著作,是我国传统医学养生理论的一个高峰。文章试从对二者的养生理论进行比较,以发其异同,进而探讨中医养生理论在此阶段的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19.
《备急千金要方》为唐代医书集大成者,内容涵盖十分广泛,其病证分类方法,上承《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下启后世诸家,有很多独创之处,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当时的临床医学对很多疾病的认识已相当成熟,直到现代,对于今人认识疾病,探讨疾病病机仍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备急千金要方》治疗消渴的方法,为深入研究消渴病提供有效的资料.方法:通过对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消渴病的深入研读,从理、法、方、药、防各个角度进行挖掘、整理和整合.总结归纳出书中对消渴病的诊治规律.结果:消渴大致有偏实证和偏虚证两大类.偏实证分为胃肠实热证和肾实证.偏虚证又分为肾气不足证、肾阴亏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治疗方法一方面强调清热养阴,以偏纠偏,运用寒凉药性纠正病之内热,达到润燥止消渴的目的.另一方面,依据阴阳互根,虚热不忌温阳.适当加温热之品,以温助肾阳,恢复肾之气化功能,既能正常输布津液,又有利于利湿泄肾浊,更利于补肾填精,做到祛邪、扶正止消渴.结论:《备急千金要方》对消渴的治疗,为诊断治疗开创更为广泛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