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早期发现猝死,及时给以心肺复苏术和基础生命支持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前猝死病例153例的救治过程。结果本组伴有原发病者123例,伴有原发病者在猝死病例中占有重要地位。抢救成功3例,成功率2.44%。本组无原发病猝死患者30例,抢救成功3例,抢救成功率10%。早期行心肺复苏术及基础生命支持在猝死的救治中起重要作用。通过统计学分析伴有原发病的猝死与不伴原发病的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视猝死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救治,及时控制原发病,早期行心肺复苏术及基础生命支持,积极贯彻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理念,终止病情发展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发病1h内发生的意外死亡,是临床上最紧急的危重症。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发生机制复杂、但处理方法大致相同。猝死患者能否抢救成功,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是抢救猝死的最重要措施。故及时迅速准确判断且抓住心跳、呼吸骤停5 min抢救的最佳时间,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的重要环节。而院前猝死发病急骤,病死率高,往往得不到及时救治,如何提高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是院前急救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现将本中心72例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李玉明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3):51-51,54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的有效抢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心肺复苏成功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心脏骤停患者均复苏成功,但出现再猝死4例。结论心肺脑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有效措施,要高度警惕再猝死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猝死患者心肺复苏的方法及药物。方法对我科2年来抢救的27例猝死患者,按原国际上通用的A(airway)、B(breathing)、C(circulation)、D(defibrillationdiagnosis)法和实施的DCB法进行复苏并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ABCD法抢救12例猝死病人,其中成功1例(占8.33%),按DCB法抢救15例猝死病人,其中成功5例(占33.3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按DCB法抢救猝死病人成功率高于按ABCD法,应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猝死患者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52例猝死患者资料,分析猝死患者的抢救结果。结果 52例猝死患者中抢救成功率为13.5%,抢救成功者的急救半径均<10km。6min内开始复苏,抢救成功率为29.4%,6~10min开始复苏的抢救成功率为7.7%,>10min开始复苏的抢救成功率为0%,三个时间段抢救成功率比较=6.39,P=0.041<0.05。结论复苏开始时间越早抢救成功率越高。缩短到达现场时间的重要性、早期启动生存链的重要性、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健康教育是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猝死的急诊抢救治疗。方法通过对近2年我院急诊抢救的22例猝死患者,进行标准化心肺复苏抢救治疗,动态观察,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抢救成功率。结果 22例中:自主心律恢复16例,自主呼吸恢复16例,脑复苏5例;最终存活并能生活自理12例。结论猝死成功复苏的影响因素很多,标准化规范化心肺复苏是成功复苏的重要可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提高本市猝死患者院前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2月经过本院急诊救治的268例患者的诊治经过及中间环节。结果在268例猝死病例中,复苏成功14例(占5.22%),康复出院8例。结论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复苏成功率相比差距较大,院前尽快采取急救措施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普及全民急救知识,缩短抢救半径和反应时间,快速给予基础生命的支持;以期提高猝死患者的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柯友洋 《首都医药》2007,14(10):33-34
目的总结分析1996年以来心肺脑复苏病人35例,探索复苏下血液循环时间对救治成功的影响。方法对35例心跳骤停经心肺脑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并能维持的患者,收入ICU病房继续治疗,并对抢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心肺脑成功复苏患者中,24例完全康复出院,8例因脑部原发性疾病尚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3例呈植物人状态。结论心肺脑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的病死率仍高,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复苏时间、基础疾病、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给药途径及用药间隔、复苏后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的抢救过程。结果 18例患者中8例恢复有效心搏及自主呼吸,意识恢复。10例在心肺复苏成功后转入ICU病房进行复苏后监护治疗。结论早期规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及早进行除颤、气管插管,合理应用复苏药物等是CPR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急诊科79例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效果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急诊科心肺复苏水平。方法 79例猝死患者在急诊科得到同样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对复苏效果进一步分析。结果 79例猝死患者中,心肺复苏成功18例,成功率为22.78%,其中就诊时(简写为"院外",以下同)已猝死的为12.00%、就诊过程中(简写为"院内",以下同)猝死的为41.38%。结论早期、规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是复苏成功的关键,患者猝死的地点不同其复苏效果明显不一样,通过宣传、教育、公众场所培训等方法也许会使部分"院外"猝死患者复苏成功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分析在急诊科行紧急气管插管抢救院前猝死病人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急诊内科2001年2月~2004年1月3年内接诊的院前猝死病人中,216例在急诊行紧急气管插管,分析统计其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最终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结果所有216例病人经口明视插管成功210例,经鼻盲探成功4例,2例插管未成功;心肺复苏成功112例(52%),最终心肺脑复苏成功76例(35%)。结论在急诊行紧急气管插管能提高猝死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操作难度尽管大,但通过正规培训亦易掌握,可在各级医院急诊科及院前急救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抢救护理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心肺复苏患者急救过程中的相关护理技术。结果 20例心肺复苏患者中抢救成功11例,9例心脏停搏时间超过10min者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早期迅速的抢救治疗与护理配合是保证复苏成功、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唐芙蓉  杨韬  黄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228-229
目的:探讨各种因素对心肺复苏(CPR)结果的影响,总结经验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65例院前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脏骤停(CA)的病因、开始复苏的时间、早期除颤等因素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65例心肺复苏患者中复苏成功12例,失败53例,抢救成功率为18.5%。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心脏骤停的病因、开始复苏的时间、早期除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余红  向滨 《成都医药》2009,(1):70-7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抢救护理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心肺复苏患者急救过程中的相关护理技术与治疗。结果:15例心肺复苏患者中抢救成功7例,8例心脏停搏时间超过10min者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早期迅速的抢救治疗与护理配合是保证复苏成功、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抢救护理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心肺复苏患者急救过程中的相关护理技术与治疗.结果:15例心肺复苏患者中抢救成功7例,8例心脏停搏时间超过10 min者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早期迅速的抢救治疗与护理配合是保证复苏成功、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青壮年猝死的临床特点与抢救方案,为减少发生率,提高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78例青壮年猝死患者的病因,症状体征及抢救方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青壮年的猝死多无症状或症状轻,病因不明,猝死发生至复苏的时间长是抢救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干预,普及急救知识,尽可能早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急诊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60例老年心肺复苏患者,对患者实施院前或院内心肺复苏,并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主要因素。结果复苏成功组开始复苏时间明显早于复苏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分钟内除颤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8分钟后;肾上腺素使用量与老年心肺复苏成功率无关;院内进行抢救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较高;对所有患者病因分析显示,心血管疾病占首位。结论临床影响老年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主要为心肺复苏开始时间、电击除颤时机、呼吸或心搏骤停发生地点,临床抢救老年心脏骤停患者时需严格掌握心肺复苏抢救技术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的临床救治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3例心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在复苏过程中给予胸外心脏按压、球囊面罩通气或气管插管和人工机械通气、电击除颤;降温保护脑组织、给予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等。结果本组23例心肺复苏患者中,9例心肺复苏成功,成功率为39.1%;在9例心肺复苏成功后,4例有脑部疾患后遗症。结论对于心脏骤停来说,早期诊断,尽早给予心肺复苏,以及在复苏过程中抢救药物及仪器的合理应用、监测治疗原发病等,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小结21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复苏成功经验。方法对21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心电图类型、抢救时间及抢救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1例经抢救心跳呼吸全部恢复,18例痊愈出院,3例留有神经系统缺陷。结论心肺复苏(CRP)开始越早,成功率越高。及早电击除颤及扦管人工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肾上腺素、纳洛酮及胺碘酮为心肺复苏的重要药物。病因及并发症的治疗亦很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分析心肺复苏在急诊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采用心肺复苏进行抢救治疗的188例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88例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成功60例;不同病种及年龄段分布存在差异,越早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就越高。结论早期的心肺复苏抢救可以有效提高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心肺复苏技术不断提升,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有极大的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