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体会(附8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和预后,分析其GCS评分、年龄、首次颅脑CT表现和损伤方式与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关系.结果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有:减速性和复合性损伤;GCS评分9~12分;首次颅脑CT表现为颅骨骨折和脑挫伤;年龄>60岁.结论 确定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是改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轻型颅脑损伤恶化患者的特点与救治原则.方法 对我科2005年12月至2010年1月期间救治轻型颅脑损伤恶化的3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恶化多发生在伤后24h内.恶化的原因主要有:原有颅内血肿的扩大,迟发性颅内血肿,严重脑水肿及弥漫性脑肿胀.GCS评分低、影像学阳性及有昏迷史等是恶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轻型颅脑损伤应轻分型,重处理.区别对待GCS13分、14分与15分,有无影像学异常及有无昏迷史等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颅脑损伤所致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诊疗过程中注意问题。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2月至2009年6月71例老年颅脑损伤所致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回顾分析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影像学资料。结果出院时行GCS评定疗效,其中I级(死亡)9例,Ⅱ级(植物生存)1例,Ⅲ级(重残)5例,Ⅳ级(中级)7例,Ⅴ级(良好)49例。病死率为12.6%,良好率为69.1%。结论老年颅脑损伤致迟发性颅内血肿多出现于颅脑损伤后72h内或清除其他颅内血肿后突然出现,高峰期是伤后24h。故密切观察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防止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对发生的颅内血肿及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护理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17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危险因素。并对2016年1月至12月我院15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针对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危险因素,实施护理预防对策。结果 17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率为60.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额叶损伤、颅内感染、颅内血肿、低氧血症、单人病房、护理质量、预防性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均为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实施护理预防对策后,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为40.1%,较实施前(60.9%)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32,P<0.05)。结论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众多,针对高危因素制定预防护理对策有助于减少精神障碍发生。  相似文献   

5.
肖博  王书川  贾清海  王华英  王志亮 《河北医药》2009,31(11):1361-1361
外伤性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最多见、最危险的可逆性的继发性病变。由于血肿压迫脑组织,常引起局部脑功能障碍和急性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改变,因诊断及处理不及时而威胁患者生命,我院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共收住颅内血肿患者8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和分析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3年3月住院治疗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同期住院治疗的1574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113例(7.2%)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或因迟发性颅内血肿入院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18例(15.9%),中残29例(25.7%),重残25例(22.1%),植物生存17例(15.1%),死亡24例(21.2%)。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有其明确的临床特点和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及早发现、及时手术抢救治疗,能显著改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颅内多发血肿的治疗经验,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我科近10年425例颅脑伤后颅内双侧多发血肿的临床资料.按照主要血肿的分布,将病员分为硬膜外血肿组(EDH)、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组(SDH BCL)和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组(BCL ICH).对于不同类型血肿在合适的时机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及时实行ICP监测,不行双侧大块脑组织切除,术中或术后立即复查头颅CT.结果 121例未经手术治疗,其中死亡4例(3.3%);手术304例,死亡17例(5.6%).EDH组127例,全经手术治疗,无死亡;SDH BCL组143例,手术116例,11例死亡(7.7%);ICH组155例,手术61例,10例死亡(6.4%).结论颅脑损伤颅内双侧多发血肿应采取综合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法治疗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最严重的继发性病变,如不及早诊断和处理,势必引起严重后果。为提高其诊疗水平,本文就省立医院所收治的颅内血肿资料较完整的321例以及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83例,共404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6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影响术后继发血肿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继发血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发生率为19.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手术时机、血浆凝血酶时间、颅骨骨折为术后继发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浆凝血酶时间、手术时机、颅骨骨折是影响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提高患者康复期间的治疗效果,降低继发颅内血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正>外伤性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继发性病变,占颅脑损伤的3%~10%,占重型颅脑损伤的40%~50%。它起病急、变化快,常伴有意识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危及患者生命,主要是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在护理方面,严密细  相似文献   

11.
姜静岩  尹晓飞 《中国药业》2012,21(14):110-111
颅脑损伤发病急、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病理变化之一。近年发现,应用钙拮抗剂可有效抑制兴奋性氨基酸(EAA)的释放,阻断Ca2+内流,减轻脑水肿,对神经细胞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该文对钙离子拮抗剂对颅脑损伤导致颅内血肿的保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致颅内血肿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10年来,本院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疗效。结果随着治疗经验提高,治愈率逐年提高。结论基层医院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只有早期诊断及综合有效的治疗,才能提高疗效,降低死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早发性癫痫(PTE)发作患者的常见患病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在我科住院的颅脑外伤159例,入选对象接受了"颅脑损伤后早发性PTE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按病后7d内是否发生PTE进行分组,比较早发性PTE各项常见危险因素指标。结果 339例颅脑外伤患者病后20d内发生PTE 79例,患病率23.36%。未发生PTE 260例(对照组)。早发性PTE组伤后昏迷时间、脑挫裂伤例数、硬脑膜破损例数、EEG异常例数和颅内血肿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平均年龄、入院时GCS评分和NDS评分则显著低于后者(P均<0.05~0.01)。结论年龄偏小、伤后昏迷时间较长、入院时GCS评分和NDS评分较低以及合并有脑挫裂伤、硬脑膜破损、颅内血肿、EEG异常的颅脑损伤患者较容易过早发生PTE。  相似文献   

14.
周维广 《安徽医药》2013,17(11):1921-1923
目的探讨影响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对2008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预后受患者年龄、受伤性质、首次CT时间、蛛网膜下腔出血、PT和D-dimer等多因素的影响。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及注意原有慢性疾病的处理和各种并发症的防治,是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144例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学辉  瞿丹霞 《安徽医药》2016,20(11):2102-2103
目的 分析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将144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经确诊后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39%。而脑膨出、脑积水、硬膜下积液为发生率最高的3种并发症。患者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血肿量、血肿部位、骨瓣大小和手术时机均是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可针对可控因素给予积极预防和处理,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Orem理论在重型脑外伤颅内血肿患者中的实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52例重型颅脑外伤颅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Orem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为(69.46±13.6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78±12.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em护理模式能够提高重型颅脑外伤颅内血肿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陆治强  杨华  刘窗溪 《贵州医药》2004,28(4):338-339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是继发性颅脑损伤的一个病理改变,往往被临床医师忽视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为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我们分析了我科2000年1月至2003年8月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35例,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对外伤史,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甘露醇对轻中型颅脑损伤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方法回顾211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无颅内血肿的病人,分为伤后6h内使用和不使用甘露醇两组。比较两组病例的CT扫描结果。结果伤后6h内使用甘露醇的病人中,有18.58%的病人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而未使用甘露醇的病人中.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比率仅占5.10%(〈0.05)。结论伤后6h内使用甘露醇可能更易导致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陈清璐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2642-2643
回顾分析2002年1日~2004年11月我科所收治46例颅脑损伤后特急性颅内血肿(血肿量>20 ml)伴有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的治疗经过。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床边紧急微创穿刺抽吸放血,再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治疗组),单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对照组)。治疗组24例,男13例,女11  相似文献   

20.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为颅脑损伤的15%[1],约占颅内血肿的10%[3],随着CT的广泛应用,诊断不难。我科于2002年9月~2009年9月行硬膜下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28例,使很多垂危病人挽回生命,减少残疾。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