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接种麻疹一风疹二联活疫苗可以使接种者获得对麻疹、风疹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麻疹、风疹发病的目的,接种单价麻疹活疫苗或单价风疹活疫苗发生皮疹已有报道,接种单价麻疹活疫苗后发生反复发作荨麻疹也有报道。接种麻疹一风疹二联活疫苗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反复发作荨麻疹尚未见报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国产冻干麻疹-风疹二联活疫苗临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核国产冻干麻疹 -风疹二联活疫苗的临床安全性 ,以证明其可以在人群中推广使用 ,采取对照试验法对国产麻疹 -风疹二联活疫苗与市售商品国产单价风疹疫苗、单价麻疹疫苗及国外麻风腮三联疫苗的临床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国产冻干麻疹 -风疹二联活疫苗具有与它们有同等的安全性 ,可以在人群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2005-05-02,贵州省遵义县发生1例因接种麻疹、风疹2联减毒活疫苗引起的急性荨麻疹病例,经县医院救治痊愈出院。1流调情况5月2日由遵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单位,对县城所在地8个月至15岁易感儿童进行麻疹风疹2联减毒活疫苗的定点接种。麻疹、风疹2联减毒活疫苗由北京天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2004100601,有效期至200605,0·5ml/支,1支/盒(附稀释液1支)。患儿,某男11岁,2005-05-02T9:00在接种点由专业人员按麻疹、风疹2联减毒活疫苗说明书在患儿上左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用75%酒精消毒,待干后皮下注射麻疹-风疹2联减毒活疫…  相似文献   

4.
2003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种门诊发现1例皮下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减毒活疫苗后,发生手足口病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公司研制的冻干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安全性。方法 对接种MMR疫苗和接种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的8月龄以上儿童进行接种副反应观察。结果 156人接种MMR者仅5人发热,其中1人伴皮疹,未发现明显局部反应和异常反应,接种反应率仅3.2%。另3种单价苗319人次接种,发热24人次,其中5人次伴皮疹,接种反应率7.5%。结论 北京“天坛生物”的MMR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2009年2月,诸城市对7~14岁儿童开展了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对未完成3剂次麻疹疫苗者接种1剂次麻疹减毒活疫苗,家长也可自愿选择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1名儿童在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后第3天,双下肢出现紫癜。诸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城区预防接种门诊的报告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冻干麻疹-腮腺炎二联活疫苗(麻-腮联苗)的安全性,为疫苗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麻-腮联苗接种适龄人群,观察其临床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Ⅰ期临床反应观察,20名2岁儿童接种麻-腮联苗后随访10d未见全身与局部不良反应;Ⅱ期临床反应观察,8~12月龄儿童分别接种麻-腮联苗、麻疹疫苗和腮腺炎疫苗后10d中,麻-腮联苗组临床反应发生率为1.67%,反应轻微。免疫后第10天体温.麻-腮联苗组与麻疹疫苗组、腮腺炎疫苗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免疫后最高体温,麻疹疫苗组高于麻-腮联苗组,腮腺炎疫苗组与麻-腮联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种麻-腮联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水痘减毒活疫苗、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安全性。方法:以我省某县的7个乡镇作为观察现场,以本现场的3-6岁符合条件的儿童为观察对象,共有1208例。按照随机数字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水痘减毒活疫苗(MMR),对照组给予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对比分析两组的血清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情况。结果:共检测了206例儿童的血清流行性腮腺炎抗体,免疫后的GTM显著高于免疫前,接种后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接种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MR效果更为显著。常规接种MMR的604例儿童中,无死亡病例报告。有1例出现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17%;接种MR的儿童中,无死亡病例报告。3例出现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50%。结论: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水痘减毒活疫苗(MMR)的接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免疫效果,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接种使用。  相似文献   

9.
2008年和2010年,我们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分别发现接种MMR(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和MM(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二联疫苗)后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病例各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2008年和2010年,我们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分别发现接种MMR(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和MM(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二联疫苗)后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各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 0 3年 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种门诊发现 1例皮下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减毒活疫苗后 ,发生手足口病的病例 ,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和诊治结果患儿 ,男 ,1 5岁 ,家住济南市历下区正觉寺三区 5号楼二单元 4 0 1室。 2 0 0 1年 12月 2日出生 ,足月剖腹产第 1胎 ,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我国首次研制的冻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二联减毒活疫苗的反应性和血清学免疫效果,1998~1999年在江西省选麻疹、腮腺炎抗体均阴性的≥8月龄婴儿接种该疫苗,以分别接种腮腺炎疫苗、麻疹疫苗和进口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的婴儿为比较和对照.用微量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分别检测腮腺炎和麻疹抗体.结果显示136名婴儿接种麻疹、腮腺炎二联疫苗后,未发生腮腺肿大和皮疹,发热反应多为弱反应(15.44%),中反应5.88%,无强反应.腮腺炎抗体阳转率为81.82%~86.0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3.88~16.79,与接种腮腺炎疫苗者相似;麻疹抗体阳转率为95.12%~100%,抗体GMT为163.79~l76.11,与接种麻疹疫苗者相似.与MMR的抗体水平也基本一致.这说明该疫苗反应性小,免疫效果好,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富良 《职业与健康》2005,21(12):2001-2002
麻疹减毒活疫苗(简称"麻疹疫苗")接种一般是比较安全的,但个别也可能发生异常反应.现有1例麻疹疫苗接种引起荨麻疹的异常反应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昌平区2006年麻疹和风疹疑似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昌平区麻疹、风疹疑似病例的血清学实验室诊断符合率和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提高麻疹、风疹的病例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标本中麻疹或风疹IgM抗体。结果:2006年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175例,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55例,实验室诊断符合率为31.4%,在其余麻疹IgM抗体阴性的120例病例中检出风疹IgM抗体阳性34例,检出率为28.3%。检测风疹疑似病例血清172例,检出风疹IgM抗体阳性75例,实验室诊断符合率为43.6%,在其余风疹IgM抗体阴性的97例病例中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3例,检出率为3.1%。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的发病时间均集中在3~6月份;年龄均以20~24岁组最多;外地户籍和无疫苗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的麻疹和风疹病例占80%以上。结论:我区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诊断阳性符合率为31.4%,低于国内相关报道[1]。风疹实验室诊断阳性符合率为43.6%,与国内相关报道相同[2],存在误诊漏诊现象;外地户籍和无疫苗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的麻疹和风疹病例占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5 临床上应用某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腮腺炎野病毒广泛累及其所能够感染的脏器和组织[31,54 ] ,但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在腮腺、性腺和中枢神经系统。在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有人观察到某些腮腺炎病毒疫苗 ,不管是单价疫苗还是与麻疹和风疹的联合疫苗 ,由于其病毒株减毒不足 ,造成了无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最早在 1986年就有报道[55] Leningran - 3疫苗株由于减毒不足 ,造成每10 0 0名接种对象中约发生 1例脑膜炎。在西欧[4 2~ 4 5] 、加拿大[4 6] 和日本[4 7、4 8] ,主要的注意力则集中在由欧洲和日本疫苗厂…  相似文献   

16.
风疹疫苗应急接种控制学校风疹暴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3-03-05/04-20,东台市头灶镇中学发生1起发热、出疹性疾病,短时间蔓延至全校各年级。经流行病学调查,确认为风疹暴发。现就本次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效果报告评价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东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本次风疹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头灶镇预防保健所对该疫情统计上报资料。1.2血清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 SA)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血清采集冷冻保存送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1.3风疹疫苗应急接种风疹疫苗全称为风疹减毒活疫苗,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效期内使用,由专业技术人员按规范要求实施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北京市儿童6岁龄复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的免疫原性,评价该剂疫苗的必要性。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西城区和门头沟区14个接种门诊选择75名8-9月龄已接种1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18-23月龄已接种1剂MMR、未患过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72-83月龄儿童,复种1剂MM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免疫前后血清麻疹、风疹和流腮Ig G抗体。结果 75名观察对象MMR免疫前和免疫后麻疹、风疹、流腮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67%和100%、93.33%和98.67%、94.67%和100%(Fisher's精确概率法,P=0.120、0.209、0.120),抗体中位数浓度分别为756.19m IU/ml和1 077.13m IU/ml(Z=-6.00,P0.001)、48.08U/ml和91.86U/ml(Z=-6.78,P0.001)、501.70U/ml和2 374.14U/ml(Z=-7.53,P0.001);免疫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00%、6.67%、53.33%。结论儿童6岁龄接种MMR能显著提高流腮抗体水平,有利于降低流腮发病率,因此该剂疫苗仍有必要接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准确掌握镇原县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扩大免疫规划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在全县范围内抽查30个村210例于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进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结果原有的卡介苗、乙肝疫苗(全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风疹减毒活疫苗等5种疫苗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为99.52%~100%,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逐年上升(P<0.01),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加强免疫合格接种率明显低于麻疹-腮腺炎-风疹3联减毒活疫苗/麻疹-腮腺炎2联减毒活疫苗(P<0.001);新增的甲肝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等4种疫苗接种率为65.59%~94.76%,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第2剂及A群流脑疫苗第1剂、第2剂合格接种率逐年上升(P<0.05),乙脑减毒活疫苗和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接种率明显低于第1剂次(P<0.001)。结论镇原县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增疫苗接种率较低,要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认识,加强新增扩免疫苗的接种,加大对大龄儿童接种行为的监管力度,确保儿童及时、全程、合格接种。  相似文献   

19.
自从普遍推广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以来,麻疹患者年龄构成比发生了改变,大年龄患者所占的比例增加。成人麻疹的流行病学意义很大,前期多误疹为药疹、风疹,易造成传播。本文对47例大学生麻疹临床表现及抗体测定,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观察对象:选1989年麻疹流行期间杭州大学收治麻疹病人30例(其中2例为本校教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目前国内首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的麻疹和风疹成分的免疫原性,并为将来是否需要调整首剂接种年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濮阳市两个县区8月龄(240~254日龄)婴儿及母亲206组,婴儿于接种前采集血标本2 mL,接种1个月(间隔30~35 d)采集第二份血标本2 mL,母亲血标本5 mL与其婴儿第一份血标本同时采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麻疹、风疹IgG抗体水平;用SPSS16.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206名婴儿接种前阴性率97.5%,接种后免前阴性率+4倍增高者94.7%,接种后风疹抗体阳转率61.7%;母亲阳性率96.1%。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95%CI):婴儿接种前麻疹、风疹分别为6.6(5.4~8.1) mIU/mL和1.1(0.9~1.3) mIU/mL;接种后麻疹、风疹分别为764.1(677.9~861.2) mIU/mL和21.7(18.5~25.4) mIU/mL;母亲麻疹、风疹分别为491.4 (433.8~556.7) mIU/mL和45.4(39.0~52.8) mIU/mL。结论本研究结果支持8月龄婴儿接种MR的免疫策略,但风疹ELISA检测试剂对此类免疫原性研究的适用性及Cut-off值是否应该调整等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