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护理干预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不良反应及采集细胞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80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对其分别实施不同护理操作,对比不同组护理干预工作开展的采集不良反应发生率、采集细胞质量水平大小结果。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出现的焦虑恐惧不安、失眠多梦以及食欲减退三项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分别是10.00%(4/40)、12.50%(5/40)以及7.50%(3/40),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之前,采用护理干预指导相关工作开展,可以有效降低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采集质量,从而为干细胞顺利移植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联合延续护理模式在血管介入治疗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给予整体护理和延续护理)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术后恢复及心理健康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穿刺点血肿、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天数(9.4±3.0)d亦短于对照组(12.2±5.0)d(t=-2.10,P=0.042)。研究组在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和出院后6个月等不同时间段的焦虑(F=18.618,P0.001)、抑郁(F=4.769,P=0.035)和总均分(F=4.287,P=0.045)得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血管介入治疗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较好,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蠡县医院2011-02-2011-08收治的64例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无一例患者术前因恐惧、焦虑等而临时改变手术安排或退出治疗.64例患者术前有焦虑情绪者57例,占89.1%.而术后焦虑患者人数减少至22例,占34.4%.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1,P<0.001).结论 加强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手术顺利开展、术后康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在疾病不同阶段出现的心理障碍,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焦虑、抑郁及恐惧等负性心理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积极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及恐惧等负性心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视应激反应与健康关系理论的学习,采取心理护理措施以增加颅脑外伤患者的应对能力,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33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6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336例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8.04%(27例),其中对照组感染率12.50%,明显高于研究组的3.57%,x2=9.0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的感染部位及感染时间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延续护理对腰椎结核患者术后焦虑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187例腰椎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和研究组94例.对照组按照一般的标准护理流程进行护理,研究组则进行延续性护理.于术后3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等级,采用SF-36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SAS评分示无焦虑26例、轻度焦虑43例、中度焦虑18例、重度焦虑7例,对照组无焦虑18例、轻度焦虑25例、中度焦虑39例、重度焦虑11例,两组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48,P<0.05).研究组患者SF-36问卷总分为(67.52±18.61)分,对照组为(43.68±12.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65,P<0.05),且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各方面研究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86.17%(81/94),对照组为69.89% (6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227,P<0.05).结论 延续护理可以缓解腰椎结核患者术后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介入治疗术后约束带使用效果,完善介入治疗术后护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125例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约束带,加压固定止血;对照组仅加压止血,未使用约束带。应用约束带固定24h后,分别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失眠、皮下血肿、局部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发生失眠13例,占21.7%,对照组发生失眠28例,占43.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23,P〈0.05)。治疗组发生皮下血肿1例,占1.67%,对照组发生皮下血肿4例,占6.1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结论介入治疗术后常规使用约束带,能提高术后的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提高肾脏穿刺活检术后患者舒适的护理措施。方法将68例肾脏穿刺活检术患者按行穿刺时排序进行分组,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实验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肾脏穿刺活检术护理。实验组给予音乐疗法,缩短卧床和使用腹带时间,诱导排尿及按摩腰背部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程度、术后舒适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术后24h实验组焦虑程度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尿、肾周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消除患者恐惧、焦虑心理,提高肾脏穿刺活检术后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和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术患者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经股动脉、桡动脉冠脉介入术的住院患者198例,分为对照组(经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100例和实验组(经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98例,对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血肿及腰背酸痛、失眠、排尿困难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术后失眠与中、重度腰背酸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46,13.9,11.95,P<0.01);两组术后穿刺部位血肿与排尿困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6,5.92,P<0.05).结论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Orem自理理论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将78例宫颈癌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遵循Orem自理理论为患者提供完全补偿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和焦虑、抑郁发生率,分析尿潴留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干预组患者发生尿潴留11例,对照组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6,P<0.01),术后1个月,干预组中出现焦虑或抑郁患者10例,对照组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968,P<0.01).结论 Orem自理理论不仅可降低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还可减少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缓解胃癌术后患者焦虑和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采用抽样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胃癌术后患者分为干预组60例,干预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健康训练指导及音乐放松训练。以状态焦虑问卷方式为评定指标,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对照组60例按照胃癌术后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健康训练指导及音乐放松训练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及焦虑程度,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组食欲减退发生率为2.10%,对照组为4.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8,P=0.031)。结论健康训练指导及音乐放松训练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后康复护理对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加施术后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恶化、死亡率、干预前后疾病与康复相关评分、相关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与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3 d血肿清除率与总体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关节痉挛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GCS评分与AS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SSS评分、FM评分与ADL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总体相关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性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康复护理对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家属满意度,借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接收的137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9例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6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对比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不良情绪发生情况、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病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复发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用药方面、疾病方面、饮食方面和运动方面的健康知识达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的不良情绪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患者的预后好、复发率及病死率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_1期局限性肾癌的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_1期局限性肾癌的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针对常规护理中的不足进行针对性改进,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出院前较术前血肌酐上升幅度均低于观察组(P0.05);2组均未见术后出血、切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前病理性焦虑以及术后便秘/腹胀、腰背痛、失眠、血压波动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_1期局限性肾癌的围术期护理中,可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心理状态等,且不会增加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母亲陪伴对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母亲陪伴对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小儿手术患儿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为患儿术毕母亲进入麻醉复苏室陪伴患儿直至清醒,对照组无母亲陪伴。观察两组患儿苏醒期心理状态及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7%比69.0%,χ^2=13.66,P〈0.01);恐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7%比89.7%,χ^2=27.88,P〈0.01)。苏醒期后两组患儿血压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母亲陪伴可减轻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焦虑恐惧及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颞浅动脉、桡动脉行有创血压监测在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40例病重婴幼儿,每例分别行同侧颞浅动脉与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血压,比较2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动脉置管成功的平均耗时、拨管后按压时间及置管期间的并发症.结果 颞浅动脉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桡动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7...  相似文献   

17.
经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不同护理体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岚 《全科护理》2010,8(32):2921-2922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改变病人体位,对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住院病人1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实验组82例,观察24 h。对照组病人术后平卧位,沙袋压迫穿刺处6 h,术肢伸直制动,卧床24 h后下床活动。实验组术后在沙袋压迫穿刺处6 h基础上,指导病人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术侧肢体伸直。[结果]对照组有9例(13.2%)病人出现皮下血肿或皮肤淤斑,48例(70.6%)出现腰背酸痛,19例(27.9%)出现腹胀,35例(51.5%)出现失眠,10例(14.7%)出现排尿困难以及1例(1.5%)假性动脉瘤。实验组有10例(12.2%)病人出现皮下血肿或皮肤淤斑,15例(18.3%)出现腰背酸痛,7例(8.5%)出现腹胀,5例(6.1%)出现失眠,1例(1.2%)排尿困难者以及1例(1.2%)假性动脉瘤。[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人采取平卧位与侧卧位交替的护理体位,能够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风险及管理,以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方法 将110例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按传统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流程管理对护理风险进行预防.结果 两组患者在出院前1 d比较护理缺陷(x2=4.21,P<0.05)、患者满意度(t=11.78,P<0.01)、膝关节评分(t=20.09,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t=5.30,P<0.01)、平均住院日(t=8.01,P<0.01)、护理文书合格率(t=7.7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老龄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流程化风险管理,可以降低护理缺陷、术后并发症发生和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满意度、膝关节功能活动度和护理文书合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