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邵×,男,38岁。1974年秋感心悸,经听诊检查闻及早搏呈二联律。1976年查ECG 示频发房早,短房速。1981年查ECG 呈反复发作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异位P 波逆行,形态与房早P 波相同,P 波电轴120°,P-R0.02秒,异位P 波频率多变,自100次/分~167次/分。除心悸、胸闷外,无其他异常感觉,能坚持日常科室工作。否认心肌炎、关节炎、高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1983年~1985年采用经食道心房调搏以短阵猝发脉冲法治疗11例房性心动过速(房速),7例恢复窦性,4例发生室速。该4例有房速史2~7年,均在房速发作1小时内入院。心室率190~214次/分。采用比心率快10~15%的频率对心房进行调搏,调搏后1~2分钟内发生短阵室速,其余3例自行消失。另一例调搏中突然神志不清,二眼上翻,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心电图示室扑,立即给予150WS直流电击复律,一次复律成功。患者神志转清,室率70次/分,心电图恢复房速2~3:1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3.
阵发性室上速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 ,本文对 1 997年 8月至 1 999年 7月间 ,本校门诊部治疗的阵发性室上速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   1 997年 8月至 1 999年 7月间 ,本校门诊部共治疗阵发性室上速 66例 ,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38例 ,年龄最大的 75岁 ,最小的 1 2岁 ,均经心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阵发性室上速 (PSTV) :其中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AVNRT) 33例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2 2例 ;阵发性房颤 (PAF) 5例 ,阵发性房扑和阵发性房速 6例〔1〕;心率最快者达 2 36次 /分 ,最慢者为 1 52次 /分。2 治疗方法所…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 患者 男,39岁。阵发性心慌、气短5年,加重2周,于2000年5月29日入院。查体:体温36.2℃,呼吸26次/分,脉搏86次汾,血压90/70mmHg,心律1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界向左下扩大。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均在正常范围。心脏3位片示:左室扩大;心脏彩超示:左房、左室、右室扩大,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心电图(ECG)示:RR间期均齐,心率188次/分,QRS宽大畸形,呈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图形(图1)。临床初步诊断:(1)扩张型心肌病。(2)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入院后(6月29日)心动过速不能自行终止,选用心律平  相似文献   

5.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房性心动过速2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老年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射频消融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3例60岁以上房速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病程(5.5±3.3)月;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冠心病5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房间隔缺损经胸外修补术后2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14例。所有均采用房速发作时激动顺序标测法确定心房最早激动点。结果房速消融成功率91.3%(21/23),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术后随访(2.5±2.1)年,2例复发。结论老年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是安全的,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例1:男,67岁,因阵发性胸闷3年,晕厥二次入院。住院期间突发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四肢抽动,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VT),利多卡因100mg 未能中止,缓慢静注异搏定7mg 后VT 中止。例2:男,62岁,因阵发性心悸一天持续加重3小时就诊。体检:面色苍白,心脏稍向左扩大,心率180次/分,血压70/40,ECG 示VT,静注利多卡因100mgVT 未中止,静注异搏定5mg,VT 消除。例3:男,48岁,因发作性心悸5年,加重30分钟就诊。体检:面色苍白,口唇稍紫绀,血压80/50mmHg,心率200次/分,ECG 示VT,静注利多卡因100mg,乙吗噻嗪100mg均未能中止,静注异搏定10mg 后VT 消失。我们用异搏定治疗的3例VT 病人,从发作时ECG 分析,3例均呈右束支阻滞形,两例呈电轴右  相似文献   

7.
男性,57岁。反复发作性心悸近3年,突发突止,持续约30 min,心率快时达200次/min,院外ECG示阵发性室上速(室上速)。曾服用“胺碘酮”、“异搏定”等,效果不佳。近月来稍活动即感心悸发作,日常生活严重受限入院。病史中无心前区疼痛及晕厥史。 查体:神清,BP 14/10 kPa,发育良好,营养一般,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心界不大,心率72,律齐,A_2>P_2,未闻及杂音,两肺无干湿性罗音,腹软,肝脾未及。ECG:窦性心律,A型预激。心脏像:心胸比率0.43,各房室不大。UCG:心内结构未见异常。 电生理特点:心房程序刺激从S_1S_1 500 ms,S_1S_2400 ms开始反扫,每次递减10 ms,AH从80 ms逐渐延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32岁,偶感心悸来我院检查。ECG示:P波消失,代之类似肺P样酌房性搏动。在QRS的上行支及起始部可见明显的切迹和粗钝。测得此切迹(粗钝)与前后房性搏动的间隔均相等,心房率250次/分钟。ECG诊断:AF(呈2∶1传导)。  相似文献   

9.
例1,男性,77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P波消失,取而代之为大小、振幅、形态不相同的F波,频率为240次/分,房室传导比例在2:1~7:1,F-R间期基本相等为0.17秒,心电轴左偏-56°,Ⅰ、aVL呈qR波,Ⅱ、Ⅲ、aVF呈rS波,QRS时间为0.14秒。心电图诊断:(1)缓慢型心房扑动伴隐匿性房室传导;(2)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心电轴左偏-56°;(4)左前半束支传导阻滞。 例2,女性,82岁,有冠心病史。心电图示:P波消失,有大小振幅不同F波,房室传导比例在2:1~6:1,心电轴左偏-15°。诊断:(1)缓慢型心房扑动伴隐匿性房室传导;(2)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讨论 单纯性心房扑动的心房率多在250~350次/分之间,而本文2例心房率低于240次/分,故属少见。本文2例心房扑动的频率较缓慢,易被误认为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时呈连续的扑动波,无明确的等电位线,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可见明确的等电位线,可以鉴别。同时需与Ⅱ°房室传导阻滞鉴别。有人认为,心房扑动时房室传导阻滞在4:1以上者,即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存在。但2例连续出现7:1或5:1的房室传导比例下传心室,F-R间期基本相等,无文氏  相似文献   

10.
李文博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1):1378-1378
1病例介绍1.1例1:男,32岁,以心悸、头痛、反复晕厥3天入院。既往健康。查体:BP110/70mmHg,P35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晰,HR40次/分,律不齐,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辅助检查:ECG示Ⅲ度AVB,频发室早,短阵室速。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爆发型),心律失常:Ⅲ度AVB,频发室早,短阵室速,阿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静脉注射异搏停治疗心律失常55例的疗效和对心电图的影响。55例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7例,心房纤颤21例,心房扑动3例,频发房性早搏3例,频发房性和室性早搏并存2例,频发房性早搏伴短阵房速1例,结性并行心律1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异搏停一次剂量5~20毫克,最多累加至40毫克。结果:转复成功者33例,以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最佳。无效者22例。1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认为异搏停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药;对房室传导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室性心动过速无效。房室阻滞、病窦综合征、心原性休克、心功能减退者禁用。  相似文献   

12.
患者 ,男 ,70岁。一年前以反复头晕、胸闷、心悸 6年 ,加重 1周为主诉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6年。入院体检 :血压 186 / 86 mm Hg,心界扩大 ,心率 92次 /分 ,闻及早搏 6~ 10次 /分。动态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 (平均心率 84次 /分 )伴频发房早、短阵房速 ,阵发性房颤 4阵共计 16小时 4 2分 ,最长 R-R间歇 2 .1秒。心脏彩超示主动脉根部硬化改变 ,主动脉瓣返流 (+- ++) ,左右房增大 ,左室舒张功能降低。颅脑 MRI示腔隙性脑梗。入院后给予降血压、扩血管、营养心肌药物和抗心律失常 (美西律 15 0 mg口服 ,tid)等处理 ,治疗 1个月 ,复查动态…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9岁。因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肺心病住院。1990年1月6日12时因肺部重复感染病情恶化,出现痰鸣、气促、紫绀和昏迷,即吸氧,并作ECG连续监测等应急处理。15时呼吸濒临停止,行气管内插管、吸痰时心跳骤停,ECG示一平线,立即胸外心脏按压。以简易呼吸器接高流量氧行间歇正压通气,静注(滴)肾上腺素1mg3次,并多巴胺、氟米松、甘露醇、安定等药。抢救时偶见患者颜面、肢体小抽动和心室细颤波,至15时40分心脏复跳,ECG示心室自主节律,后呈室性心动过速,血压10/8 kPa,脉搏160次/分。取0.08%利多卡因静滴,经2.5小时滴入400ml,ECG转  相似文献   

14.
应用红霉素治疗时出现室性心动过速者罕见,但很重要。本文报道1例红霉素诱发的伴Q-T间期延长的可致命性室速。患者女性,61岁,因发热、肺炎及严重呼吸道感染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右房肥大,Q-T_C正常(410ms)。每日给予头孢三嗪2g,乳糖酸红霉素1克/次,每日3次,于90分钟内滴完。第4次滴注红霉素时,Q-T_C明显延长达550ms,出现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及非持续性扭转型室速。当第8次及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4岁,心悸20余天,服用心律平(150mg,tid)有一定疗效.查体:P132次/分,BP120/70mmHg,双肺清,心界不大,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电解质、甲状腺功能及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心电图示房性心动过速(AT),心房率128次/分、P波多以1:1下传心室,P_(I(?)VL).倒置,P_(Ⅱ、Ⅲ、VF、V1)直立.多次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提示AT为持续性,心房率范围120~200次/分,并在心率加快时有温醒现象,多数P波1:1下传心室,有时2:1或4:1下传心室(见图1).  相似文献   

16.
我们近3年共遇到28例缓慢心律失常并阿-斯综合征(ASS)发作,其中6例ECG 示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例中男2例,女4例。年龄6~80岁,平均42岁。原发病因中先天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1例,冠心病3例,扩张型心肌心病1例,病因不明1例。基本心律:Ⅲ°A-VB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2例。心室率38~56次/分,平均44次/分。6例住院前后ASS 发作3~52次/例。ASS 发作前Q-T 间  相似文献   

17.
家族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较少见,本文特报道2例如下。 例1:男,67岁。因反复发作头晕、胸闷、心悸伴昏厥14年。于1986年10月急诊入院。查体:血压12/7KPa,不肥胖,心浊音界不大,各瓣膜区无杂音。化验检查:血脂、血糖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最长达6.8秒,窦性心律最慢时31次/分;阵发性房颤、房性心动过速,心室率最快时150~180次/分;偶有窦律60次/分,心电图绝大多数表现为缓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在临床上较常见 ,其中有部分易合并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包括房性心动过速 (下称房速 )、心房颤动 (下称房颤 )、心房扑动 (下称房扑 ) ,这类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疗效差 ,且易引起药物中毒 ,作者自 1999年 4月至 2 0 0 2年 9月对 2 8例此类患者静脉注射地尔硫控制心室率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2 8例均为COPD合并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 ,男2 0例 ,女 8例 ,年龄 38~ 76岁 ,平均年龄 5 8 5岁。平均心室率 16 4± 2 6次 /分 ,其中房颤 16例 ,房扑 8例 ,房…  相似文献   

19.
病儿女,9岁。因心悸、纳差、面色不好一周,昏倒一次入院。入院前半月有“上感”病史。体检:体温36.8℃,脉搏167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1/7kpa。神萎、面色苍白。扁桃体Ⅰ°。颈静脉可见但不怒张。双肺阴性。心前区无隆突,心界不大,心率167次/分,心律不齐,第一心音低钝。肝肋下1.5cm,质软无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 )。心电图示窦速伴律不齐。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心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30岁,因咽痛、发热、心悸、胸闷、气促4天于1991年5月26日入院。体温38℃,血压10/6kPa。神萎,咽充血,心率94次,律不整,心尖区S_1降低。胸片示:左心缘稍膨隆。ECG 示:QRS V_1~5呈QS 型、ST 段弓背向上抬高。0.3~0.6mV。次日颈静脉充盈,心率104次,奔马律,心尖区Ⅱ/Ⅵ级SM,肝肋下3cm 压痛。多次测定CPK-MB、LDH、HBDH、SGOT 均增高,血培养阴性。ECG:Ⅱ°A-VB 莫氏Ⅱ型伴LAHB,室速。及时使用皮质激素及纠正心律失常、心衰和心源性休克等治疗。第3日恢复窦律,Q 波消失,ST 段回至等电位,T 波倒置。住院34天ECG仍有交界性早搏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