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特布他林加赛庚啶与氨茶碱治疗婴儿气喘和咳嗽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建军 《新药与临床》1997,16(3):162-163
目的:探讨特布他林加赛庚啶对婴儿气喘和咳嗽的疗效,并与氨茶碱作比较。方法:治疗组31例(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15±s6mo)采用特布他林0.065mg/(kg·d),赛庚啶0.25mg/(kg·d),均分为3次口服。对照组28例(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16±6mo)用氨茶碱3 ̄5mg/(kg·d),分3次口服。2组综合治疗(地塞米松、镇咳药、抗生素、吸氧)大致相仿。结果:2组总显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特布他林与氨茶碱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特布他林组50例(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4±s3a),其中喘息性支气管炎23例,婴幼儿哮喘14例,儿童哮喘13例;采用特布他林0.05mg/kg,po,tid,7d为一个疗程。另设氨茶碱对照组50例(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龄5±3a),其中喘息性支气管炎21例,婴幼儿哮喘16例,儿童哮喘13例;采用氨茶碱3-5mg/kg,po,tid,7d为一个疗程,2组均同时应用常规剂量的青霉素防治感染。结果:特布他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60%(P<0.05);2组不良反应均小。结论:特布他林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疗效优于氨茶碱。  相似文献   

3.
环孢素治疗掌跖脓疱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剂量[1.25~5mg/(kg·d)]环孢素(cyclosporine)治疗掌跖脓疱病(palmoplantarpustulosis,PPP)的效果。方法:40例患PPP病人,年龄43±s13a(17~70a),随机分为环孢素组和安慰剂组各20例。第1阶段口服环孢素2.5mg/(kg·d)或安慰剂,bid,共4wk。第2阶段进行开放研究,40例病人在12wk内口服环孢素1.25,2.5,3.75,或5mg/(kg·d)。第3阶段为停药后随访8wk以上。结果:经第2阶段1.25mg/(kg·d)治疗,治愈率18%(2/11),有效率36%(4/11),复发率45%(5/11)。经2.5mg/(kg·d)治疗,治愈率67%(14/21),有效率19%(4/21),复发率14%(3/21)。3.75和5mg/(kg·d)的治愈率分别为67%(4/6)和100%(2/2)。结论:环孢素治疗PPP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病人口服环孢素和硫唑嘌呤引起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肾移植术后病人68例(男性54例,女性14例;年龄41±s7a),口服环孢素4.0mg/(kg·d),po,qd,每隔2wk减0.5mg/(kg·d),最低剂量1.0mg/(kg·d);硫唑嘌呤与环孢素同时服,剂量为50mg,po,qd。根据不同疗程分为3组,第1组为≤90d;第2组为91~180d;第3组为>180d。结果:肾移植病人服环孢素和硫唑嘌呤前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P<0.01,第1,第2组与第3组比较发生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移植病人口服2药后均有不同程度肝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泼尼龙与常规剂量地塞米松在治疗重度颅脑外伤中的疗效比较。方法:重度颅脑外伤病人81例,男性65例,女性16例;年龄37±s17a,分为甲泼尼龙治疗组及地塞米松对照组,伤后6h内治疗组给予甲泼尼龙30mg/(kg·d)×1d,随后10mg/(kg·d)×3d,以后7d逐渐减量至停药。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地塞米松20~40mg/d[1]×5d,以后2wk内逐步停药。结果:治疗组死亡率19%,对照组死亡率42%(P<0.05),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重度颅脑外伤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小剂量环孢素治疗掌跖脓疱病的效果。方法:40例患PPP病人,年龄43±s13a(17 ̄70a),随机分为环孢素组和安慰剂组各20例。第1阶段口服环孢素2.5mg/(kg·d)或安慰剂,bi,共4wk。第2阶段进行开放研究,40例病人在12wk内口服环孢素1.25,2.5,3.75,或5mg/(kg·d)。第3阶段为停药后随访8wk以上。结果:经第2阶段1.25mg/(kg·d)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感染患儿84例随机分为2组,莪术油组(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5±s4a)给0.04%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25mL/(kg·d),静脉滴注(下称静滴)qd;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5±4a)给利巴韦林10-15mg/(kg·d),加入5%-10%葡萄糖液配成0.1%-0.15%溶液,静滴,qd。2组疗程均4~14d。结果:在退热时间、症状和体征的恢复上,莪术油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未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脑囊尾蚴病36例(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3±s14a;病程4±5mo),用阿苯达唑治疗,剂量25mg/(kg·d),分3次口服。3mo为一个疗程。除1例出现高热(39.2℃)、剧烈头痛、谵妄而中止治疗外,余35例中,显效24例,进步10例,无效1例。有效率94%。该疗法效果肯定,治疗时间缩短,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9.
酪酸菌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酪酸菌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以轮状病毒为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15±s4mo)其中35例检测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用酪酸菌0.25gpo,tid。对照组5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5±4mo)其中30例检测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用利巴韦林15mg/(kg·d),分2次im或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以上2组均连续治疗3d为一个疗程,必要时继续治疗3d。结果:治疗3d后判断疗效,酪酸菌组总有效率及轮状病毒阴转率依次为92%及86%;利巴韦林组依次为74%及57%;2组组间比较:P<0.01及P<0.05。结论:酪酸菌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疗效优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川崎病的冠状动脉并发症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的疗效。方法:川崎病50例分为3组。IVIG组17例(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3.3±1.1a)给免疫球蛋白(IG)200~250mg/(kg·d),iv×4d;肌内注射IG(IMIG)组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5±1.1a)给IG20~30mg/(kg·d),im×7d;单用阿司匹林对照组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2.5±1.5a);上述3组在发热期均给阿司匹林50~80mg/(kg·d)分3~4次po,热退后减量为5~10mg/(kg·d)×6~10wk。结果:总热程IVIG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IMIG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冠状动脉异常率:IVIG组6%,IMIG组27%及对照组33%。结论:IVIG组预防川崎病疗效好,剂量适当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90例,随机分为特布他林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30±s 13a)及氨茶碱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31±14a)。剂量:特布他林1.25-2.5mg,tid po×3wk;氨茶碱0.1g,tid,po×3wk。结果:特布他林组总有效率76%,1s用力呼气量(FEV_1)改善率占64%(26/41);氨茶碱组则相应为77%(34/44)、65%(26/40);P>0.05。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异维A酸治疗掌跖脓疱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异维A酸治疗掌跖脓疱病(PPP)的疗效。方法:24例PPP病人选自门诊(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38±s11a,病程8±6a)。病人服异维A酸1mg/(kg·d),分2~3次,治疗期1~2wk随访1次,治疗3mo结束。结果:所有病人100%有效,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结论:异维A酸是治疗PPP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李国林  周东元  杨莉  付延军 《中国药房》2001,12(11):679-680
目的 :评价克拉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68例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分组。试验组38例 ,应用克拉霉素按每日10~15mg/kg治疗 ,首剂倍量 ,分2次口服 ;对照组30例 ,应用红霉素按每日20~30mg/kg治疗 ,分3次口服或每日1次静脉滴注。观察时间为7天。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5 ;试验组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1。结论 :克拉霉素是一种高效、安全、应用方便的抗生素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西沙必利、比沙可啶、多塞平联合治疗功能性便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比较西沙必利、比沙可啶、多塞平联合治疗与单用西沙必利对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6 0例临床诊断功能性便秘病人 ,随机分 2组 ,西沙必利组 (对照组 ) ,d 1~ 90单用西沙必利 10mg ,tid ;西沙必利、比沙可啶、多塞平组 (治疗组 )d 1~ 2 :西沙必利 10mg ,tid、比沙可啶 10mgqd ;d 3~ 30 :西沙必利 10mg ,tid ,多塞平 12 .5mg ,tid ;d 31~90 :西沙必利 10mgtid。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 1wk ,1,2 ,3mo 2组便秘缓解率分别为 2 3%与 5 0 % ,33%与 6 0 % ,5 0 %与 80 % ,5 7%与 90% ,(P <0 .0 5 )。 2组病人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西沙必利、比沙可啶、多塞平联合治疗功能性便秘比单用西沙必利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阿仑膦酸钠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比较观察阿仑膦酸钠及维生素D3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A组 2 6例 ,年龄 63a±s 7a ,口服葡萄糖酸钙 6g·d- 1,B组38例 ,年龄 64a± 7a ,口服葡萄糖酸钙 6g·d- 1加维生素D330万U ,im ,每月 1次 ;C组 2 8例 ,年龄 68a± 9a ,口服阿仑膦酸钠片 10mg ,qd加葡萄糖酸钙 6g·d- 1,3组疗程均为 6mo。结果 :B和C组病人的临床疼痛症状改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C组病人的腰椎及跟骨骨密度治疗后分别增加 4 %及7% (P <0 .0 1) ,而A组及B组的跟骨骨密度无显著变化。 6mo观察期间 3组病人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仑膦酸钠能显著改善临床疼痛症状 ,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人的跟骨及腰椎骨密度 ,疗效显著好于钙剂或 (和 )维生素D3。  相似文献   

16.
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血药浓度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评价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稳态期血药浓度。方法 :30例患各种类型癫痫的儿童 (男性 2 2例 ,女性 8例 ;年龄 8.2±s 2 .4a)服丙戊酸钠缓释片 ,剂量为 2 3.8± 2 .9mg/(kg·d) ,qn。治疗d 10 ,服药后 12h和 2 4h(下次服药前 )采血标本 ,用TDx方法测定血清丙戊酸浓度。疗效随访期为 11± 3mo。结果 :稳态期 ,服药后 12h和 2 4h血丙戊酸浓度分别为 10 5± 16mg/L及 68± 13mg/L ,波动指数 (FI)为 0 .4 1。发作控制率为77% ,显效率为 2 0 % ,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丙戊酸钠缓释片每日服用 1次治疗儿童癫痫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罗通定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罗通定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 12 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罗通定组 65例 (男性 4 2例 ,女性 2 3例 ,年龄 55a±s9a)用罗通定 30~ 90mg ,po ,tid ;卡托普利组 64例 (男性 39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53a± 11a)用卡托普利 12 .5~ 50mg ,po ,bid或tid。 2组疗程均为 4wk。结果 :治疗 4wk后 ,2组血压下降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罗通定组的总有效率为 91% ,卡托普利组为 92 % ,2组疗效差别无显著意义 (P >0 .0 5)。罗通定与卡托普利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但卡托普利组有 2例因咳嗽频繁而停药。结论 :罗通定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均疗效好、较安全  相似文献   

18.
维胺酯2种给药方案治疗寻常痤疮44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维胺酯不同剂量治疗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 ,探索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将 4 4例中、重度寻常痤疮病人分为 2组 ,A组 2 4例 ,总疗程 6mo ,分别在mo 1~ 2按 1mg·kg- 1·d- 1;在mo 3~ 4按 2 5mg ,qd ;在mo 5~ 6按 2 5mg ,qod的剂量口服。B组 2 0例 ,5 0mg ,tid ,总疗程 6wk。结果 :2组总累积量A组为 (6 14 3±s 5 71)mg ,B组为 6 30 0mg ;治疗后临床评分分别为 (7.7± 1.7)分vs(7.7±1.6 )分 ;基本痊愈率分别为 5 4%vs 5 0 %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日剂量分别为 (0 .5 3±0 .0 3)mg·kg- 1·d- 1vs (2 .4± 0 .3)mg·kg- 1·d- 1、不良反应率为 8%vs 4 0 % ;复发率 12 %vs4 5 %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应用维胺酯低剂量长疗程治疗寻常痤疮 ,疗效好 ,安全性高 ,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乙酰吉他霉素颗粒剂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疗效。方法:轻、中型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162例。用乙酰吉他霉素颗粒剂治疗102例,男性56例,女性46例,年龄38±s12a;用依托红霉素冲剂对照治疗60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36±11a。2组受试者均采用口服给药。2种药成人剂量均为1.0g/d,儿童剂量均为25~50mg/(kg·d),分3~4次服,疗程7~10d。结果: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2%和67%;致病菌清除率分别为74%和63%;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6%和32%。结论:乙酰吉他霉素颗粒剂治疗轻、中型细菌性感染疗效好而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