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不但发达国家儿童肥胖的现象普遍存在 ,而且发展中国家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单纯肥胖症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 ,是医学模式转变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资料表明 ,儿童期超重者成年后超重的危险性是儿童期不超重者的 2倍 ,儿童期单纯肥胖症还是成人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某些部位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1~ 3 ] 。因此 ,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的防治已提上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日程。一般认为 ,过量饮食和运动过少是造成肥胖的原因 ,多采用饮食控制、适当运动来控制治疗肥胖[2~ 4] 。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 …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90年代国内外儿科工作者对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的研究论文进行了回顾.文献表明,90年代儿童肥胖症的检出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在单纯肥胖症研究中,方法学的严谨性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生理及生化的研究成果,表明了单纯肥胖症已对儿童期心血管系统构成了危害.肥胖控制方面进行饮食指导、运动处方和行为矫正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是今后开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3.
90年代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对90年代国内外儿科工作者对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的研究论文进行了回顾。文献表明,90年代儿童肥胖症的检出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在单纯有肥胖症研究中,方法学的严谨性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生理及生化的研究成果,表明了单纯肥胖症已对儿童期心血管系统构成了危害。肥胖控制方面进行饮食指导、运动处方和行为矫正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是今后开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4.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为防治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镇江市区12所幼儿园中的3~6岁单纯性肥胖儿童138例,随机分为2组.对实验组儿童进行3个月的饮食调整、运动处方、行为疗法等综合治疗,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每月给肥胖儿测一次身高、体重、皮脂厚度.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体重减轻,皮脂厚度减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肥胖儿治愈率为42.03%,治疗总有效率为92.75%,轻度肥胖治愈率明显高于中、重度肥胖治愈率(P<0.05),3岁和4岁组肥胖儿治愈率高于5岁和6岁组(P<0.05);对照组无治愈例数,仅1例有效.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一种可行、有效,并值得推广的方法,对肥胖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治疗难度.  相似文献   

5.
综合干预疗法对儿童肥胖症患者的行为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疗法对儿童肥胖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儿科2006-06~2007-06对收治的50例儿童肥胖症进行综合干预治疗1年的效果,同时设立对照组,正常组. [结果]干预组和正常组均肥胖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综合干预疗法对儿童肥胖症治疗效果明显,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饮食干预配合健康教育对肥胖症患者血脂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饮食干预配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血脂及睡眠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宝安区青春期单纯性肥胖症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宝安区清华实验学校2 041名9~19岁青少年进行调查分析,筛查出单纯性肥胖者328例,将肥胖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并选正常体重者作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与调整、体育锻炼、行为矫正以及心理健康指导等综合干预措施进行体重控制两年.结果 经过两年干预,干预组的肥胖程度显著下降(P<0.01),身高增长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aopB及血压、体重均明显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及aopA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 采用饮食控制与调整、体育锻炼、行为矫正及心理健康指导等综合行为干预措施治疗与预防青春期单纯性肥胖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一、多学科治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modalities,MTM)用于肥胖症管理 因传统的单一学科治疗模式已难以满足部分疾病治疗的需要,且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各学科分工逐步细化,专业化程度日益突出,故需要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对部分疾病提供全方位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应用新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方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PMS)治疗和保健方案。方法:将400例有PMS症状的女性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析研究本病症的躯体不适与心理因素、社会负性事件的相互作用、调节和影响,以新医学模式对研究组进行治疗,而对照组仅以生物学方法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4.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4%。结论:PMS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征。在防治方面,必须把人作为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内的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从“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水平观察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并采取综合的治疗和保健措施,使女性在渡过围绝经期时,精神上、躯体上、社会适应方面处于整体完好状态。  相似文献   

10.
应用新医学模式对女性围绝经期保健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应用新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方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PMS)治疗和保健方案.方法将400例有PMS症状的女性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析研究本病症的躯体不适与心理因素、社会负性事件的相互作用、调节和影响,以新医学模式对研究组进行治疗,而对照组仅以生物学方法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4.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4%.结论PMS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征.在防治方面,必须把人作为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内的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从"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水平观察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并采取综合的治疗和保健措施,使女性在渡过围绝经期时,精神上、躯体上、社会适应方面处于整体完好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60例观察组和60例对照组,对照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健康指导等,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促进病情好转,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糖尿病患者对饮食治疗知识包含对经典的食物交换份法的知晓程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知识调查表,对9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综合评分。结果对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基本原则、益处等知识点掌握良好,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综合评分呈现增高的趋势。98.9%的患者认可饮食和运动在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作用,77.8%认可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61.1%的患者全部选对了糖尿病饮食治疗基本原则,40.0%的患者全部选对了糖尿病饮食治疗益处。97.8%的患者认可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一日总热量,但是会计算自己一日总热量的仅占10%;对食物交换份法的知晓率仅为36.7%,对主食与肉类、水果和蔬菜之间能否交换或替代存在许多错误认识。91.1%的患者想要主动获取有关糖尿病治疗的相关知识,有77.8%的患者是通过医师或营养师来学习糖尿病知识的。结论患者对于糖尿病饮食治疗知识中提纲性知识掌握良好,已获得的饮食知识细化程度欠缺,医务人员作为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的主力,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文化层次开展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注重个体化和细节化,提升糖尿病饮食指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为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1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95)和干预组(n=95),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综合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1)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干预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总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干预组患者干预后不良饮食、吸烟、酗酒、不爱运动和心理问题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综合干预可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促进患者血糖控制,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缓解症状和改善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6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接受药物治疗联合综合干预,而对照组接受单独的药物治疗,观察8周。在治疗前、治疗12周末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抑郁水平和社会功能都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但是,研究组的抑郁水平和社会功能改善的程度更为明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干预联合药物治疗比单独药物治疗更能有效缓解和改善住院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单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干预模式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儿童认知功能的作用,探讨最佳干预模式。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门诊及江西省心理康复中心心理门诊就诊的初诊患儿共102例,均明确诊断为ADHD。将患儿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33例)、药物干预组(35例)及综合干预组(34例),分别应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方法进行干预,疗程3个月。干预前后使用持续注意测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版)对患儿的认知功能及精神症状进行评估。结果共85例患儿完成治疗;干预3个月后3组患儿持续注意测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各项指标以及C因子均较干预前改善(P值均<0.05);综合干预模式对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效果最佳(P值均<0.05),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对认知功能改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5月后药物干预组和综合干预组患者精神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心理干预组(P<0.05),而干预3个月后综合干预组患者精神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其他两组。结论综合干预模式对ADH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精神症状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的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是理想的ADHD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补肺活血胶囊联合经筋温针灸、光谱治疗血瘀型壹期矽肺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中医药防治血瘀型壹期矽肺提供新方向.方法 选取血瘀型壹期矽肺患者104例,随机分为综合组和传统组.传统组予以汉防己甲素片治疗,综合组予以补肺活血胶囊温针灸肺俞次、膈俞次及光谱治疗40 d.两组均给予相同氧疗、饮食调理和基本治疗等常规治疗.两组...  相似文献   

17.
陈慧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722-2723
目的研究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28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287例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将能坚持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178例患者纳入治疗组,未坚持营养膳食治疗的109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个体化膳食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变化以及围生期早产、巨大儿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值均有所下降(P﹤0.05),治疗组早产、巨大儿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合理的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后,对其血糖的控制以及改善妊娠结局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匀浆膳替代早餐对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探讨其应用于糖尿病饮食治疗的效果。方法:筛选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食用匀浆膳替代早餐,对照组自由选择早餐,分别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第7、14、21 d抽血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血脂变化。结果: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在食用匀浆膳替代早餐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血甘油三脂、胆固醇含量均较饮食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食用匀浆膳替代早餐,进行严格的饮食治疗对糖尿病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甘海燕 《职业与健康》2014,(11):1563-156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而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血糖情况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坚持运动、按时服药、合理膳食、坚持血糖监测等治疗依从性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干预后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血糖情况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Impaired social interaction, communication and imaginative skills characterize autistic syndromes. In these syndromes urinary peptide abnormalities, derived from gluten, gliadin, and casein, are reported. They reflect processes with opioid effect. The aim of this single blind study was to evaluate effect of gluten and casein-free diet for children with autistic syndromes and urinary peptide abnormalities. A randomly selected diet and control group with 10 children in each group participated. Observations and tests were done before and after a period of 1 year. The development for the group of children on die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for the contr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