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非典过后,大家对疫苗恐怕都很熟悉了:听说这疫苗可有效呢,什么病只要有了预防用的疫苗,打一针就不会得病了。这不,“非典”可就等着疫苗来征服了。不错,疫苗的威力确实不小,它是医学界公认的对抗传染病的最有效武器。不过,打一针就不会得病了,可没有这么神。首先,还没有一种疫苗能100%的预防某种疾病;其次,如果接种不讲科学或疫苗的质量出了问题,不仅达不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有时甚至还会没病找病呢!比如,非典流行期间,一些人听说某某疫苗能预防非典,于是也不管疫苗的质量如何,自己是否能够接种,便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渠道弄来疫苗给自己或家人接种。结果,反而出现了一些异常反应。所以,接种疫苗可马虎不得,不管疫苗多好,还请您一定要弄明白了再打。  相似文献   

2.
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共识。接种疫苗可以降低受种者罹患流感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同时还可以减少患流感后传染给他人的风险。中国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指导各地科学、规范、有效地做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于2005年发布了《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位于流感疫苗接种“重点推荐人群”首位的为“60岁以上人群”。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疫苗接种率普遍较低,特别是老年人群更低。  相似文献   

3.
陶陶妈问:“我的宝宝3个月了,体质比较弱,姥姥说只要多打预防针,宝宝就会少生病。可姥爷又说疫苗是用细菌、病毒或它们所产生的毒素制备的,有一定毒性,宝宝打得越少越好。到底该听谁的呢?”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下面就让我们来一一解答。  相似文献   

4.
论疫苗接种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述  疫苗接种副反应是与疫苗的安全性相联系的。疫苗“安全性”的涵义 :从法律学意义讲 ,它是指“在将疫苗产品特性与接受疫苗者的全身状况考虑后 ,谨慎地使用产品 ,使接受者相对地不会出现伤害性后果”即可认为疫苗是安全的。疫苗安全性的确定 ,需要经大量的未知结果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大流行期间疾控人员接种甲流疫苗的认知情况,分析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3月,采取自填的方式,选取广州地区某疾控机构的所有在编职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情况、甲流疫苗接种情况、甲流疫苗的风险认知情况;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社会人口学特征、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史和甲流风险认知情况等因素对甲流疫苗的接种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300人,有效问卷258份,有效应答率为86.00%,甲流疫苗接种率为35.66%(92/258);不接种甲流疫苗的原因主要是“认为甲流是小病没必要”(37.95%,63/166),其次是“认为疫苗不安全”(26.51%,44/166)。50.00%(129/258)的受访对象认为甲流疫苗能有效预防感染甲流;35.27%(91/258)认为疫苗不安全,主要“担心发生过敏反应”(47.25%,43/91),其次是“担心疫苗质量问题”(45.05%,41/91)和“担心发生一般副反应”(35.16%,32/91)。甲流疫苗安全性的信息来源机构主要是“疾控系统”(76.74%,198/258),形式主要是“网络”(61.63%,159/25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接种过季节性流感疫苗”(OR=9.17)、“认为甲流疫苗是否安全”(OR=7.57)、“是否从事甲流防控有关的工作”(OR=3.88)和“家庭成员中是否有大于60岁的老人”(OR=2.11)是疾控人员接种甲流疫苗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该疾控机构人员的甲流疫苗接种率较低。对疫苗安全性和甲流疾病的认知及从事工作是疫苗接种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对甲流疫苗安全性和甲流疾病认知的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接种率。  相似文献   

6.
刘晓燕 《大众健康》2023,(9):104-105
<正>国际旅行者最好在出发前8周咨询医生疫苗事宜,计划在海外居住或工作者,应在出发前6个月进行医疗咨询。8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三批恢复出境游团队游的国家和地区,将恢复出境跟团游的国家和地区提升至138个。国庆长假即将到来,不少人开始计划国际旅行。有媒体预测,国庆假期有望迎来国际旅行“井喷”。  相似文献   

7.
1987年福建省宣布消灭血吸虫病以后,每年仅靠卫生厅拨出有限的经费维持监测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血防经费不足尤为突出。为克服困难,巩固血防成果,我省制定了一系列监测方案,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把血防监测工作同三资企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概述全球HIV疫苗接种策略相关的经济学评价研究,为HIV疫苗接种有关决策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中文以“艾滋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疫苗”和“经济学评价或成本效果分析或成本效用分析或成本效益分析”,英文以“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or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和“vaccine or vaccination”和“economic evaluation or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r cost-utility analysis or cost-benefit analysis or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HTA)”3组检索词分别组合,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截至2022年7月31日的HIV疫苗接种策略经济学评价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和综合分析。结果 共纳入17篇质量评估良好的文献,综合分析结果提示,无论是艾滋病重点人群或全人群,接种HIV疫苗是节省成本或具有成本效果的策略,可有效减少新发感染并提高人群生命质量。疫苗的有效率、覆盖率、价格和接种后风险性行为的变化等因素影响不同目标人群的接种效果。结论 目前HIV疫苗接种策略经济学评价的高质量研究数据较少,研究者可基于真实世界证据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狂犬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一旦发病,几乎百分之百死亡。人群对狂犬病病毒有普遍易感性。“缝康犬”等的带毒率为3.92%~17.9%,随着养犬增多,患狂犬病的可能性亦随之增加。注射狂犬病疫苗乃是目前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措施,为了解免疫后效果,2001-2003年1786例纯化狂犬病疫苗免疫者进行免疫后抗体俭测和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触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及HBsAg阳性的家庭成员等)。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