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绝经后妇女年龄、绝经年限、绝经年龄与腰椎和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500例健康绝经后妇女进行骨密度检测,并且分析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对腰椎(L2-L4)和髋部骨密度分布特点的影响.结果 随着绝经年龄的增长,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均逐渐降低,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年龄、绝经年限与腰椎和髋部各部位的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绝经年龄与腰椎和髋部各部位的骨密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年龄、绝经年限与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有关联,而绝经年龄与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关联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孕次、产次与腰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调查204例健康的绝经后妇女年龄、绝经年限、孕次、产次、测量其身高、体重及正位腰椎BMD,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随着绝经年限的增加,腰椎各部位BMD逐渐降低。孕1-2次及产1次者的腰椎各部位BMD高于其他,并随着孕次和产次的增加BMD逐渐降低。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绝经年限与正位腰椎各部位BMD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孕次与第二腰椎(L2)、第三腰椎(L3)、第二腰椎至第四腰椎(L2-L4)呈显著负相关(P<0.05);产次与第二腰椎(L2)、第三腰椎(L3)、第二腰椎至第四腰椎(L2-L4)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调整年龄、体重指数、孕次及产次后,绝经年限与正位腰椎各部位BMD均无显著相关(P>0.05)。调整年龄、体重指数、绝经年限后,孕次、产次与正位腰椎各部位BMD均无显著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年限、孕次、产次与正位腰椎各部位BMD仍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绝经后妇女绝经年限、孕次、产次与腰椎BMD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以哈尔滨地区自然绝经后妇女108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测量腰椎(L2-4)、股骨近端和桡骨远端的骨密度,分为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组、骨质疏松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利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检测ER-α基因的PvuⅡ和Xba Ⅰ的酶切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骨折组各部位骨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各部位骨密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组与骨质疏松症组各部位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P、AKP在不同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高、身高较高、月经初潮较早、钙制剂、牛奶饮用量、VD、体重指数大是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保护性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年龄早、绝经年限长、妊娠次数多、多产次、身高缩短为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α基因PvuⅡ多态性与股骨颈、大转子及桡骨远端骨密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P基因型较Pp及pp型具有更低的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ba Ⅰ多态性与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文化程度高、身高较高、月经初潮较早、钙制剂、牛奶饮用量、VD、体重指数大是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保护性因素,绝经年龄早、绝经年限长、妊娠次数多、多产次、身高缩短为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ER-α基因PvuⅡ多态性与股骨颈、大转子及桡骨远端骨密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绝经妇女绝经后年限及年龄与骨量丢失率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的绝经年限及年龄与骨量丢失率关系。方法1999年5月-2003年4月,对已绝经的1467例妇女进行骨密度测定,并对不同绝经后妇女年龄、绝经年限与骨密度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467例绝经后妇女中,以绝经1-5年期间和40-45岁时各部位骨密度作为基线值比较,绝经已超过35年或年龄大于80岁时各部位骨密度最低。其中按绝经年限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华氏三角区在绝经后6-10年间和超过35年时丢失速度最快;按年龄腰椎在56-65岁、股骨颈和华氏三角区在61-65岁、大转子在71-75岁及各部位大于80岁时丢失速度最快。结论绝经后妇女绝经年限及年龄增加,腰椎、股骨颈、粗隆、华氏三角区骨量丢失增加。绝经年限及年龄不同,各部位丢失速度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中老年妇女腰椎骨密度的主要生理因素.方法 对198例中老年妇女的腰椎(一)的骨密度(BMD)进行检测,同时将检测结果 与年龄、身高、体重、绝经年龄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腰椎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P<0.001),与绝经年龄呈负相关(P<0.001);与身高呈正相关(P<0.05),与体重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绝经后女性的体成分与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和腰椎、髋部BMD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919例绝经后女性的体成分、正位腰椎和髋部BMD.结果 下身脂肪量、全身脂肪量和全身瘦组织量与年龄、绝经年龄和绝经年限都相关(P<0.05~0.01),但只有绝经年限进入体成分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采用复合或三次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最佳.体成分随绝经年限的延长有下降趋势.绝经10年以上女性的下身脂肪量和全身瘦组织量显著减少,分别较绝经年限5年以内女性下降8.6%和3.1%.所有部位的体成分与所测区域的BMD 均呈正相关(P<0.05~0.01),控制体重变量后,仅有全身脂肪量与腰椎BMD 呈正相关(P<0.05),而全身瘦组织量与髋部BMD 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体成分是影响腰椎和髋部BMD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对腰椎BMD影响最大的是全身脂肪量,而对髋部BMD影响最大的是全身瘦组织量.BMD 越低者,全身脂肪量和全身瘦组织量也越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绝经后女性的体成分与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和腰椎、髋部BMD相关,其中,绝经年限对体成分的影响最大,体成分组分对BMD的影响存在部位差异.  相似文献   

7.
辽宁绝经妇女骨密度与绝经年限、体重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绝经年限、体重对辽宁地区绝经后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测定共96 例绝经后妇女腰椎(L2~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Ward's 区的BMD,同时测定了血ALP、血尿钙、肌肝(Cr)等指标,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1. 绝经后妇女各部位的BMD 不同。2.L2~4的BMD与体重(W )、血小板、尿Ca/Cr呈正相关(P< 0.01、P< 0.05、P< 0.01)。与绝经年限的自然对数(PFNL)、ALP呈负相关(P< 0.01、P< 0.01)。3.Neck 区BMD 与体重、血小板呈正相关(P< 0.01、P< 0.05),与PFNL呈负相关(P< 0.05)。4.Ward's 区BMD 与体重、血小板、尿Ca/Cr 呈正相关(P< 0.01、P< 0.05、P< 0.05),与PFNL及ALP呈负相关(P< 0.01、P< 0.05)。5. 大转子区骨密度与体重、血小板、转氨酶呈正相关(P< 0.01、P< 0.01、P< 0.05),与ALP呈负相关(P< 0.01)。结论 体重、绝经年限、尿Ca/Cr、血小板及血ALP能影响骨密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催产素与绝经后妇女骨代谢指标以及腰椎和髋部骨密度之间相关性。方法检测185例骨密度正常和132例患骨质疏松症女性的血清催产素、瘦素、雌激素和骨代谢指标浓度。腰椎和股骨颈的BMD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结果患骨质疏松症女性的血清催产素浓度低于骨密度正常的女性(P0.05)。骨质疏松症组中血清催产素浓度与年龄、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血清PINP、BLAP和CTX浓度呈负相关;与瘦素和雌激素具有明显正相关性;在正常骨密度组中,血清催产素浓度和各种指标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调整年龄和BMI后,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仍然与绝经年限以及血清PINP、BLAP和CTX浓度呈负相关,与雌激素、瘦素和催产素浓度呈正相关。对年龄和BMI进行调整后,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年限、血清催产素、PINP和CTX是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的显著预测因子。结论绝经后女性患者较高的血清催产素水平与较高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区1 403例成年女性骨密度测定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本地区成年女性人群腰椎、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随年龄、绝经年限、体重、身高的变化规律、各部位骨密度的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情况,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公司的XR-46系列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 403例成年女性人群腰椎(L2-L4前后位及L3侧位)、非优势(左)股骨近端各部位(股骨颈、大粗隆及Ward's三角)BMD值,按10岁一个年龄组分7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地区成年女性腰椎骨峰含量出现在30~39岁组,而股骨近端骨峰含量出现在20~29岁组,腰椎及股骨近端各部位BMD值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腰椎和Ward's三角部位在50~59岁和60~69岁两年龄组骨量呈快速丢失现象.各部位骨密度的偏相关分析显示各部位的骨密度均呈相关性(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体重对绝经前女性股骨颈的骨密度有影响(P<0.01),而绝经后女性腰3侧位骨密度除了年龄和体重的影响外,身高和绝经年限均对其有影响(P<0.01).成年女性在达到峰值骨量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各部位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结论女性机体BMD随年龄而变化,年龄、体重、绝经年限及身高等对机体BMD均有一定的影响,保持合适的体重和体型,有利于BMD的增加与维持.对不同年龄段的成年女性人群,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应以测量不同部位的BMD作为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对134例绝经后妇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年龄、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的计算和骨密度的测定。行双膝关节负重正位X线拍片,按照骨关节炎Kellgren分级标准将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4级,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不同把4级骨性关节炎分成轻度组和重度组。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其伴发的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结果绝经后妇女患者的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与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呈正相关。重度组和轻度组相比较在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年龄与股骨颈骨密度上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股骨颈骨密度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对股骨颈骨密度的影响较大,因此用协方差分析排除年龄混杂因素对股骨颈骨密度的影响,重度组和轻度组在股骨颈骨密度上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越严重,骨密度越低。骨性关节炎可能是骨质疏松症发生或加重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了解广州市社区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因素对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及骨密度(BMD)的影响,为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进一步证据。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基本资料,美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199例绝经后女性的腰椎正位和左髋部骨密度,以年龄分组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的814名绝经后妇女当中,腰椎发生骨质疏松症300例,发生率36.9%;髋部发生骨质疏松的312例,发生率38.3%。绝经年限10年内的妇女中,初潮年龄较晚的骨密度越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越高; 55~65岁的绝经后妇女中,绝经年龄较早的骨密度越低,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越高;月经维持的年限越短,骨密度越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越高。结论广州市社区中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初潮年龄较晚、绝经年龄较早或月经维持年限较短的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建议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髋部BMD值是评价骨质疏松症较为敏感的指标,应该首选髋部作为骨密度测量的部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生殖特征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入住本院收治的2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被选为候选人。记录了一些社会人口、生活方式和生殖因素。使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量法测量腰椎1-4(L_(1-4))的BMD。Pearson相关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评估生殖因素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绝经年龄与骨密度无显著相关性,绝经年数、月经初潮年龄、妊娠次数和总泌乳期与其成负相关。在生殖因素中,调整年龄、体质指数、活动和钙摄入量后,泌乳持续时间和骨密度之间的呈现显著负相关性。结论除延长泌乳总时间外,其他生殖因素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北京市中老年女性年龄、月经和身体成分特征,分析其与骨密度的关系以及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招募45~80岁女性384名,调查受试者月经状况,包括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和绝经年限;测试受试者腰椎、左股骨颈、左髋以及全身骨密度,并测试全身脂肪和肌肉含量,由此计算脂肪含量指数(fat mass index,FMI)、肌肉含量指数(lean mass index,LMI)和四肢骨骼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采用Pearson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相关性结果显示,年龄、绝经年限、初潮年龄与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绝经年龄、LMI、FMI和ASMI与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年限与各部位骨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ASMI与各部位骨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FMI仅与全髋和全身骨密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初潮年龄和绝经年龄仅与腰椎和全身骨密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绝经年限是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SMI则为独立保护因素,绝经年龄、初潮年龄以及FMI对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存在部位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血清硒水平与绝经后妇女骨代谢指标以及腰椎和髋部骨密度之间相关性。方法检测156例正常骨密度和162例骨质疏松症的血清硒、25-羟基维生素D、PTH、骨钙素、PINP、CTX和NTX/Cr等指标水平。腰椎和股骨颈的BMD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探索了血清硒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骨质疏松症女性的血清硒水平低于正常骨密度的女性(P0.05)。在骨质疏松症妇女中,血清硒水平与年龄、绝经年限、BMI、PTH、骨钙素、PINP、CTX和NTX/Cr水平呈负相关,与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呈正相关。在正常骨密度组,血清硒水平与这些参数均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调整年龄和BMI后,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与血清硒及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绝经年限、PTH、骨钙素、PINP、CTX和NTX/Cr呈负相关。对年龄和BMI进行调整后,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确定BMD的预测因子,血清硒和PINP、CTX是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的显著预测因子。结论绝经后女性患者血清硒水平降低与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降低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脂肪因子Omentin-1、脂联素与中老年女性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在佛山市中医院就诊的338名女性,按照绝经状态分为围绝经期/绝经期组(n=194)和绝经后组(n=124)。将参研人员年龄、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dex,BMI)、腰围、吸烟状况、身体活动、脂联素、Omentin-1和激素进行多变量调整(ANCOVA),用于研究其脂肪因子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潜在关系。结果与绝经后女性的腰椎BMD [(0. 69±0. 08)g/cm~2]相比,围绝经期女性的腰椎BMD[(0. 89±0. 09) g/cm~2]更高;在围绝经期/绝经期组女性中,脂联素和Omentin-1均与腰椎BMD无显著相关性(P0. 05);在绝经后组女性中,脂联素与腰椎BMD无相关性(P 0. 05);而在绝经后组女性中,Omentin-1与腰椎BMD呈显著负相关(P0. 05)。结论绝经后女性的Omentin-1与腰椎BMD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身高缩短程度与骨质疏松发生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绝经后妇女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包括现在、年轻时身高;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髋部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和无骨质疏松组;用SPSS 20.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入组263例,骨质疏松组160例、无骨质疏松组103名:(1)两组资料的一般比较:年龄、身高缩短(H/cm)、BMI、膝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体重、绝经年龄等因素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因素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身高缩短、关节炎等因素与腰椎、髋部骨密度呈负相关,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与髋部骨密度无相关性;以身高缩短作为因变量,骨质疏松、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为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y=0.027+0.008×骨质疏松+0.009×膝关节炎+0.003×腰椎间盘突出,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0.183、0.171、0.063,骨质疏松对身高缩短程度影响最大,其次是膝关节炎;(3)263例不同身高缩短的分布情况:身高缩短H3 cm,无骨质疏松和有骨质疏松占各本组的31.1%和50.0%;从箱式图可以知道三组身高缩短均值从高到低依次是:重度骨质疏松、轻度骨质疏松、无骨质疏松。结论绝经后妇女身高缩短与骨密度呈负相关,骨质疏松能够影响身高缩短,身高缩短越大骨质疏松越严重。身高缩短3 cm时提示可能发生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