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β-七叶皂苷钠对重型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 例重型脑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β-七叶皂苷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3、5、7 天测定血清TNF-α,于治疗3 个月后进行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结果治疗3 d 后,治疗组血清TNF-α较对照组下降(P<0.05);治疗3 个月后,治疗组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β-七叶皂苷钠是治疗重型脑损伤的有效手段之一,血清TNF-α的动态变化能够预测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防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的方法.[方法]将在我院骨科行静脉输注β-七叶皂甙钠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选择病人健侧上肢静脉穿刺,实验组通过头皮针输注β-七叶皂苷钠,对照组采用留置针输注β-七叶皂苷钠.连续治疗7 d后判断并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8.0%,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皮针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与硫酸镁湿敷治疗药物渗漏的应用效果,将30例静脉输液药物渗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热敷,观察组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涂搽,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认为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有助于吸收药物渗漏,减轻局部肿胀、降低疼痛感及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宋小珍  杨蓉  黄雪花 《护理研究》2010,24(7):1829-1829
[目的]探讨预防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的方法。[方法]将在我院骨科行静脉输注β-七叶皂甙钠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选择病人健侧上肢静脉穿刺,实验组通过头皮针输注β-七叶皂苷钠,对照组采用留置针输注β-七叶皂苷钠。连续治疗7d后判断并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8.0%,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皮针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种强度不同的脉冲电磁场对小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4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为磁场组和对照组。磁场组分别暴露于强度分别为10×10-4,20×10-4,30×10-4T的脉冲磁场下(f=15Hz),暴磁时间为6h/d;对照组饲养于线圈中,但不暴磁。10d后统一摘右眼取血,测定血细胞比容及全血高切、低切表观黏度。结果:磁场组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低切表观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10×10-4T组各项指标犤(0.462±0.10)%,(5.976±0.31),(35.257±3.62)mPa·s,5.903±0.37犦降低最为显著(t=5.015-13.33,P<0.01)。结论: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可以降低血细胞比容及全血高切、低切表观黏度,可提高血液的流动性,改善微循环,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脉冲式冲管在预防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创伤后致局部肿胀并静脉输注七叶皂苷钠的患者83例,按单双床号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七叶皂苷钠20 mg溶于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40~60滴/min,疗程7~10 d,并进行静脉留置针的常规护理。室温控制在(22±2)℃。观察组在七叶皂苷钠输注完后用生理盐水10 ml脉冲式冲管,对照组采用在七叶皂苷钠输注完后直接接上常规液体或正压封管。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较对照组延长。结论:脉冲式冲管可降低七叶皂苷钠输注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七叶皂苷钠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73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6例)及治疗组(3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每日20 mg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0d.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脑脊液中TNF-α及IL-6的含量,同时监测患者颅内压(ICP)变化,并在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0S)判断预后.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及伤后1d脑脊液TNF-α及IL-6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均P> 0.05),伤后3、7及14d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在治疗前及伤后1d,治疗组ICP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 0.05),在伤后3、7、14 d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 0.01);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27.03%比38.89%,P<0.05),预后改善明显.结论 七叶皂苷钠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脊液TNF-α及IL-6表达水平,降低ICP,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治疗静脉输液渗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文静  林玉琴  崔秀梅 《现代护理》2005,11(12):937-938
目的探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商品名:欧莱)在治疗静脉输液所致的局部肿胀和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输液渗漏患者总数81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外涂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和对照组(外涂50%硫酸镁)2组,观察炎症和肿胀消散的情况。结果外涂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组,输液渗漏所致的局部肿胀和静脉炎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P<0.01)。结论在治疗输液渗漏所致的局部肿胀和静脉炎中,外涂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能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有氧慢跑运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运动组和药物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药物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运动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有氧慢跑运动,每周运动3~5次,30~40 mim/次。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运动8周后(治疗后)分别静脉抽血1次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包括血浆黏度(低切、高切)、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沉、纤维蛋白原共6项。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康复运动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与药物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纤维蛋白由治疗前的(4.52±0.86)g/L降至治疗后的(3.23±0.61)g/L,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氧慢跑运动通过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黏稠度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发挥对疾病的防治作用;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监测对老年冠心病预测血栓的发生、诊断以及预后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72-373
回顾性分析78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对照组加以七叶皂苷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研究组总有效37例(90.24%),对照组总有效27例(72.9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无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7例(18.92%)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治疗脑出血理想的联合疗法。  相似文献   

11.
七叶皂甙钠防治全颅放射治疗所致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七叶皂甙钠联用甘露醇治疗放射所致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经放射治疗的脑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两组均应用20%甘露醇1 g/(kg.d),分2次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次,1次/d,静脉滴注。治疗组在以上用药的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10~2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1次/d静脉滴注;均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6.7%(26/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62.1%(18/29)(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与甘露醇合用治疗脑水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加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65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85例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结合手法治疗,对照组80例内服中药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9.41%,总有效率92.94%;对照组显效率37.5%,总有效率87.5%: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七叶皂苷钠加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β-七叶皂苷钠在大鼠高压电损伤早期中的细胞内皮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β-七叶皂苷钠组、生理盐水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分别制成下肢高压电损伤模型后即刻静脉注射β-七叶皂苷钠(β-七叶皂苷钠组)及等量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正常组不做特殊处理。每组于伤后1h及6h各开胸处死5只大鼠,大体观察后取创周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及电镜观察细胞结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相比,伤后B-七叶皂苷钠组及生理盐水组肢体均见不同程度肿胀及局部坏死。β-七叶皂苷钠组血管栓塞及内皮病变较生理盐水组轻。结论β-七叶皂苷钠对高压电损伤大鼠具有细胞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甘露醇与甘油果糖、β-七叶皂苷钠联合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小剂量甘露醇与甘油果糖联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β-七叶皂苷钠进行治疗。分析2组患者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颅压的控制情况(降颅压的起效时间、降颅压的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不良发应的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观察组降颅压的起效时间、降颅压的持续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甘露醇、甘油果糖联合β-七叶皂苷钠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β-七叶皂苷钠的主要成分为七叶皂苷钠A和七叶皂苷钠B,β-七叶皂苷钠能恢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静脉张力、促进静脉回流,达到消肿的作用[1]。在脊柱外科95%的患者均给予β-七叶皂苷钠5~20 mg静脉输入,尤其是有神经压迫症状者。β-七叶皂苷钠能改善氧自由基导致的神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盐酸普鲁卡因对B-七叶皂苷钠所致局部组织和静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B-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治疗面神经炎患者11例,脑梗塞43例,脑炎14例,随机分为使用B-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34例为对照组,盐酸普鲁卡因加B-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34例为治疗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局部组织和静脉损伤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局部组织和静脉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盐酸普鲁卡因可明显降低B-七叶皂苷钠对静脉滴注后出现的局部组织和静脉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β-七叶皂苷钠渗漏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将品管圈管理模式运用于β-七叶皂苷钠静脉输液的护理管理,对品管圈活动前后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前β-七叶皂苷钠的渗漏率为56.82%,活动后为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β-七叶皂苷钠渗漏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动态观测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变化,评价七叶皂苷钠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8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出血模型组,假手术组,治疗组A,治疗组B。采用胶原酶VII0.4IU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组A,治疗组B是采用不同剂量的七叶皂苷钠,测定七叶皂苷钠治疗前后6,24,48,96h脑组织含水量的动态变化。结果:七叶皂苷钠治疗后各脑区的含水量比模型组均有减少,其中绝大部分脑区明显减少(P<0.05或0.01),而且从5~10mg/(kg·d),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呈负相关,右侧在6~96h的相关关系为Y=80.658-0.465X(Y代表脑含水量,X代表治疗剂量,R2=0.217),左侧在24h的相关关系为Y=79.57-0.553X,R2=0.306。结论:七叶皂苷钠具有明显减轻出血后脑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β-七叶皂苷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应用联合治疗组86例,常规治疗组70例。常规治疗组:静点20%甘露醇125ml,2~4次/日,静点舒血宁注射液20ml/日,用两周;肠溶阿司匹林75mgl/日。联合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奥扎格雷钠40rag2/日静点,七叶皂苷钠20mgl/日静点,用10天。β-七叶皂苷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总有效率(93.02%)和总显效率(67.44%)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0%和45.71%)(P〈0.05)。结论 β-七叶皂苷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塞具有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的良好疗效。未见颅内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213-2214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联合甘油果糖、甘露醇治疗重症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2例重症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在脑出血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对照组使用甘露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甘露醇的基础上,加以七叶皂苷钠、甘油果糖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降颅压起效以及持续时间、治疗前后血肿、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以及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肿、水肿范围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颅压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采取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联合甘油果糖、甘露醇联合用药,效果显著,可以减轻患者的脑水肿,改善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