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手术室急诊患者,随机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手术室方法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手术室护理是一种很好的临床护理方式,护理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2年期间行腹部手术的2400例患者,随机分为手术室护理干预组i200例及对照组1200例,对其切口治愈情况及护理质量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对比发现干预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893例(74.42%),乙级愈合为277例(23.08%),丙级愈合即切口感染30例,感染率为2.5%,对照组甲级愈合736例(61.33%),乙级愈合为408例(34.00%),丙级愈合即切口感染56例,感染率为4.67%。两组患者切口甲级及丙级愈合即感染率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对护理工作很满意者756例(63%),基本满意者320例(26.67%),不满意者124例(10.33%);干预组很满意者819例(68.25%),基本满意者310例(25.83%),不满意者71例(5.92%),干预组在满意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对预防切口感染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人性化护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护理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手术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平均护理质量评分为(85.5±2.3)分,护理组为(96.5±3.1)分,纽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5%(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引入人性化护理理念,有助于缓解病人的焦虑程度,提升护理质量及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是缓解医患关系、提升手术室护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我院急诊科2012年10至2013年10按急诊科常规监护的8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选取我院急诊科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8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风险发生率为3.75%,低于对照组的13.75%;观察组抢救物品完好率高达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25±2.5)分,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9.72±3.6)分。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并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择100例2012年1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老年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5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将5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组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并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2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14例消化道感染患者,10例泌尿道感染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抗生素使用、留置导尿管、气管切开与插管、机械通气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激素使用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32例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9例患者比较满意,9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2%,观察组41例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7例患者比较满意,2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患者感染,观察组5例患者感染,两组患者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老年呼吸内科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产科手术室护理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2013年接受产科手术治疗患者70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成2组,每组35例,将其中实施常规产科护理者归为对照组,接受人性化护理者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病例的临床护理结局,总结临床应用经验。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可取得97.1%的临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率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接受护理后SAS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相对对照组更具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产科手术室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有确切效果,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某院2016年1月-6月医院未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抽取同期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患者80例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15.0%),研究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96.3%)高于对照组(8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能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旭  郑月红 《现代保健》2011,(4):110-111
目的探讨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将82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功能制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患者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02年11月-2012年11月这段时间内我院妇科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中抽取1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所选对象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妇科常规护理,对干预组患者在妇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并采用统计学分析,得到的结果差异以P〈0.05为有意义。结果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7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统计学有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3.7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可行性与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全程护理对手术室患者术中应激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接收的手术室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实施全程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应激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应激要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患者实施全程护理,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在手术中的应激,同时也能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微服务理念在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输液安全管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细微服务理念进行输液安全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投诉情况、护理总满意度及输液质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患者的外周静脉炎及外周静脉渗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滴速符合率及输液卡书写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细微服务应用于输液安全管理中可有效的提高输液质量,降低患者投诉率,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方法本次共选mn取100例手术室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方案护理(对照组)与舒适护理(观察组)预后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血压正常率、心率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状况干预前无差异(P〉0.05),干预后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率,维护稳定情绪,保障手术成功实施,具有非常积极的开展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为以后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8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风险因素安全管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管理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情况,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护理纠纷率、护理差错率和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护理纠纷率、护理差错率和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通过风险因素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护理纠纷率和护理差错率,有效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闵静 《现代保健》2014,(11):106-10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2012年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分别为98.56%、94.7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85%、8.6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处于焦虑、恐惧、悲观状态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感觉舒适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临床影响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手术室接受急诊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则给予优质护理。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生理应激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前在焦虑评分、血压以及心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p〈0.05);在患者出院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急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降低焦虑程度,且有着较高的护理满意度,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妇科患者中随机抽取7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康复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86.8%,对照组则为68.4%,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7%,对照组则为73.7%,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在妇科患者中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郭莹 《药物与人》2014,(9):256-256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100例,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同时选择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人员风险管理能力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5.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4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接受干预性护理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护理质量评价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率、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为指标。结果:观察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3.8%,对照组满意度为74.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性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率,而且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开腹切除手术患者康复中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根据入选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顺利完成开腹手术,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延续护理服务模式。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76.9%,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和物质状态评分及总分上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为80.0%,经统计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为76.7%,组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急性胰腺炎开腹手术后患者有利于患者的机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也能满足患者的自我康复知识的需求,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选取在我院进行择期手术的O-12岁患儿85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给予常规护理的42例患儿,设为比对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的4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护理,两组患儿发生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优于比对组,且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比对组,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细节护理,严格无菌操作,能够降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有效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