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灸疗法对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豚鼠模型听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醛固酮的方法复制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豚鼠模型,以听性脑干反射(ABR)检测的阈值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听阈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艾灸组与模型组听阈值变化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艾灸疗法有改善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豚鼠模型听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是因膜迷路积水所致的内耳疾病,相当于中医的"耳眩晕"。该文基于其病理基础为膜迷路积水,属于中医之广义的"痰饮",认为可以"治水"之法贯穿本病的治疗。所谓"治水",包括化痰、蠲饮、利水、祛湿及健脾、温阳等等。该文从古今文献、实验研究、现代药理等方面,对"治水"之法在梅尼埃病治疗中的具体体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梅尼埃病,过去称为“美尼尔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伴听力下降和耳鸣,活动则症状加剧,是一种内耳疾病。据我国北京市耳鼻喉科研究统计,本病占耳源性眩晕的61%-64%。其余则为其它疾病如病毒性迷路炎,慢性化脓性脑炎,头外伤后等原因引起的膜迷路积水称为“继发性膜迷路积水”。而梅尼埃病则称为“特发性”或“原发性  相似文献   

4.
梅尼埃病为膜迷路积水所致,其特点是发作性眩晕、耳聋及耳鸣,本病多发生于青年,多见于单耳。病因不明,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变态反应、代谢和内分泌功能障碍有关。病理是膜迷路积水膨胀,蜗管和球囊积水扩张显著,球囊膨大甚至占据整个前庭。膜迷路长期积水,不能得到有效的排除,使病人眩晕频繁发作,常感耳聋、耳鸣。我们对2例收治病人用复方丹参片等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鼓室钆注射内耳成像技术在梅尼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X  Zhang XD  Gu X  Fang ZM  Zhang R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6):3246-3249
目的 通过经鼓室内注射造影剂钆,行内耳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核磁共振(3D-FLAIR MRI)扫描,探讨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显像的阳性率及对于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51例梅尼埃病患者经鼓膜双侧鼓室内注入钆喷酸葡胺稀释液,24h后进行内耳3D-FLAlR MRI扫描,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同时与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MP)及甘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磁共振成像显示造影剂钆分布到内耳外淋巴间隙,使外淋巴液显影增强,从而区分出内、外淋巴间隙.对梅尼埃病患者内耳膜迷路积水显示的阳性率为96.1%(49/51),与VEMP及甘油试验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例患者随访未见鼓膜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经鼓室钆注射内耳成像技术在梅尼埃病患者膜迷路积水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虽为有创性检查但不良反应较小,对于梅尼埃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梅尼埃病为膜迷路积水所致,其特点是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恶心呕吐.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而儿童期发病者较少见,笔者于1999年发现家族性梅尼埃病一家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战伟  邢巍巍  田铁杉   《中国医学工程》2011,(7):168-169,172
梅尼埃病是一种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特征的内耳疾病,目前临床上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效果有限,而中耳压力治疗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无创、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梅尼埃病的中耳压力治疗有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您可能曾听说过“美尼尔病”、“美尼尔综合征”、“耳原性眩晕”、“眩晕综合征”……其实,它们是一种病的不同称谓,命名的混乱,给临床诊治带来了很大困难。由于这种病是被一位名叫普洛斯泊·梅尼埃的法国医生于1861年最先发现和描述的,所以现在统一将其译作“梅尼埃病”。梅尼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膜迷路积水膨胀而引起的特发性内耳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人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内耳管人的听觉和身体的平衡,内耳也称迷路。外面的叫骨迷路,内里的是膜迷路,它们之间的空隙有外淋巴,膜迷路内含内淋巴。外淋巴的来…  相似文献   

9.
Li P  Zeng XL  Li YQ  Zhang GH  Ye 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7):1921-1923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继发于梅尼埃病(MD)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该病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 自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入院的梅尼埃病伴BPPV患者15例,男1例,女14例;年龄46~69岁.通过临床表现并结合甘油试验及耳蜗电图诊断为梅尼埃病,经Dix-Hallpike试验或Roll teat翻滚试验诊断为BPPV.所有病例按照BPPV类型,进行了Epley手法复位或Barbecue翻滚手法治疗,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1)本组病例中女性患者发病(93.3%)高于男性(6.7%);(2)BPPV均继发于梅尼埃病后发作,其中后半规管管石症13例(同侧9例,对侧2例,双侧2例),水平半规管2例(1例为同侧嵴帽结石,1例为同侧管石);(3)本组患者经3~4次体位治疗后治愈者10例(66.7%),经>5次治疗治愈者4例(26.7%),1例治疗后膜迷路积水情况及眩晕症状无明显改善,最终行内淋巴囊减压术改善膜迷路积水后,BPPV获得治愈.结论 (1)BPPV可继发于梅尼埃病发病,膜迷路积水导致耳石脱落是BPPV发病的可能机制之一;(2)其中大部分类型为同侧后半规管BPPV,发病人群中以女性发病为主,可能存在性别倾向;(3)耳石复位是治疗继发梅尼埃病的BPPV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较单纯BPPV治疗存在一定难度,需反复多次复位治疗,这可能与膜迷路反复积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的内耳病,基本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近年来我科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梅尼埃病125例,效果明显,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125例均排除中耳病变、前庭系疾病、全身性疾病等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