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从“火热伤气”探讨,病因病机方面,消渴自古与火热相关,火热伤气是病情进展的重要环节,亦是继发各种并发症的病理因素。在诊治过程中,紧扣其火热为本,气虚为标的病机,标本兼顾,再依据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缓急情况。高糖毒性期注重清泻肝火、胃火、心火;稳定期强调虚实同调,注重脾虚胃热证、气阴不足证及宗气虚陷证,贯穿清补治法。用药方面,灵活运用甘寒、苦寒、酸寒、辛寒等“药对”顾及兼症,调整患者整体情况。  相似文献   

2.
火热是烧伤的首发病因。火热侵害人体,首先成伤。外伤形体,内伤阴液,出现瘀滞,腐烂的烧伤创面,继之,邪毒侵袭,化热攻里,瘀、腐、毒反过来,更加重了伤,以致变证峰起,病情复杂,均系于伤、瘀、腐、毒胶结而难解,此乃病机之关键。因此。临床救治,要求疗伤必须重视内外同治,外应积极修护毁伤之形体,蔽护人体的完整统一,不仅可以防止津脱液失,血气耗伤,又能有效阻止邪毒的侵袭;内应补液养阴,顾护正气,恢复体内阴阳平衡,鼓舞正气,祛邪解毒,促进创面愈合。化瘀通络,祛腐生新,防治邪毒感染,无疑是正确疗伤的必然要求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一、火毒攻里、热入血分是烧伤败血症的主要病机。中医对烧伤后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问题,较早就有论述。明代《外科正宗》说:“汤泼火烧,此患原无内症,此从外来也。有汤火热极逼毒内攻,又有外伤寒凉,极毒入里……毒气入里,烦躁口干,二便秘涩者,四顺清凉饮下  相似文献   

4.
张春香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786-1786
烧伤后皮肤损伤,造成体内津液渗出,而且火毒炽热耗伤阴液,甚至热毒内盛于脏腑引起一系列变证和陷证。湖北省黄石市五医院烧伤科近来根据津液渗出期引发的病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结合辨证施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津液渗出阶段1.1火热伤津证出现发热口渴、兴奋焦虑、  相似文献   

5.
麦曲散洗浴治疗小儿汗证6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儿汗证是指小儿在无引起出汗的正常因素下汗出异常 ,是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 ,甚至大汗淋漓之病证 ,多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中医认为 ,汗为五液之一 ,汗多则耗伤气津 ,导致小儿虚弱 ,体虚则易感受外邪 ,引发其他疾病。临床常用内治法治疗 ,由于疗程长 ,小儿不易接受而达不到治疗效果。笔者近几年来运用麦曲散外浴治疗小儿汗证68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1 2一般资料68例中 ,男32例 ,女36例。6个月~1岁12例 ;1岁以上~2岁21例 ;2岁以…  相似文献   

6.
秦泳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7):1370-1371
用标本缓急法治验二则,即:①治愈直肠癌术后出现的顽固性泄泻合并肛周湿疮,用养脏固涩汤治疗久病体弱、气血两虚、脾肾虚寒、肠道失固证;外用清热除湿止痒药治疗久病体弱、肺卫不固,脾失健运、气血不足,湿热下注、肌肤失养证。②消渴合并风疽,用滋阴清热生津、除湿化瘀汤治疗阴虚燥热、耗津灼液,湿热下注、瘀阻经脉证;外用清热除湿化瘀解表药治疗湿热下注、瘀阻经脉证。  相似文献   

7.
秦泳 《中医药学刊》2006,24(7):1370-1371
用标本缓急法治验二则,即:①治愈直肠癌术后出现的顽固性泄泻合并肛周湿疮,用养脏固涩汤治疗久病体弱、气血两虚、脾肾虚寒、肠道失固证;外用清热除湿止痒药治疗久病体弱、肺卫不固,脾失健运、气血不足,湿热下注、肌肤失养证。②消渴合并风疽,用滋阴清热生津、除湿化瘀汤治疗阴虚燥热、耗津灼液,湿热下泣、瘀阻经脉证;外用清热除湿化瘀解表药治疗湿热下泣、瘀阻经脉证。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壮火食气”思想反映了体内病理之火对正气的损害,尤其体现在脾瘅-消渴-消瘅的发展过程中,在实际临床中其内涵更为丰富。历代医家十分重视消渴病火热伤气的病机,常用清热益气法治疗消渴病,现代医家也逐渐认识到2型糖尿病火热伤气的病机过程。基于“壮火食气”理论探讨2型糖尿病“火热伤气”的基本病机,以此确立苦寒清热以直折火势、甘温益气以培正固本的治疗法则,临证时能明确改善患者症状和理化指标,有利于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介绍周仲瑛治疗风湿免疫病发热的经验。总结风湿免疫病发热主要病机是湿热浊瘀郁遏交争,少阳枢机不和;病位主在半表半里;病性多属实热,常见虚实夹杂。临床表现以湿热内蕴、枢机不和为主证,也常以邪热外受、夹湿郁遏,或邪热内伏、阴伤气耗为兼证。治疗当以和解清化为基本原则,起到和解表里、调和阴阳、协调升降的作用。临证需审察病机的兼夹、主次、转化,随证施治;并应重视伏邪,选药宜清透、清化、宣化。  相似文献   

10.
竹叶石膏汤源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为现代治疗热证的常用方剂,但是历代医家对竹叶石膏汤方证病机莫衷一是。该文基于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进行分析探讨,认为竹叶石膏汤的本质在于中焦脾胃亏损,升降失司,阴不升而阳不化,阳不降而阴不生,致心、肺、胃三脏火热亢盛,气逆津伤。基于此病机,该方用药配伍以辛、温、甘、寒为主,诸药合用顾护脾胃,使中气枢转得复,火热自除,逆气得降,气津得生。临证时凡脾胃亏虚,中土不运、升降失司、火热亢盛、气逆津伤之证,均可考虑应用本方治疗。从“一气周流”解读竹叶石膏汤可为临床审证求因、遣方用药提供新思路,拓宽该方临床应用范围,并为解读仲景配伍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浅析《外科精要》的学术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精要>系宋代陈自明所撰.该书阐述了痈疽的病因病机、诊治和预后等,尤对痈疽证治另辟蹊径:痈疽辨证根据经络虚实,施治采取内外合用,外用针灸泄毒气,内服药物因证异,对痈疽不拘于热毒内攻之说而专用寒凉克伐之剂.  相似文献   

12.
外科疾病,种类繁多。《内经》以痈疽二字概括,后人又为疮疡二字囊括之.笔者治疗各类疮病病数十余例,包括乳痈、臀痛、有头疽、搭背、颜面疗疮、手足方疮、搬病等。特别是对疗疮走黄重症,深有体会。该证是毒热走散、侵入血分、内陷脏腑急性重症,或因过早切开造成毒邪扩散,或病程中多食辛辣、脂荤之品,致使毒火识盛、溶血活灼,入胜纷扰。即“火益其势,逼迫毒气内攻,反为内陷,致成走黄之症”。笔者治疗走黄,治疗的原则是,处理好原发病灶,切断毒素入侵,凉血解毒,补血生津,促进代谢,使毒去血清,营气畅行,津足血旺,则外荣肌…  相似文献   

13.
第五章祛暑剂凡以祛暑药为主组成,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治疗暑病的一类方剂。统称祛暑剂。一、祛暑清热祛暑清热剂,适用于夏月感受暑热之病,见有身热心烦、汗多口渴等证。常用方剂为清络饮。清络饮原治暑温发汗后,余邪不解者,以及“凡暑伤肺经气分之轻证,皆可用之。”暑为阳邪,最易伤气耗津,治应寒凉撒热,以清解其邪。但本方证邪轻病浅,只须辛凉轻清,以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3,(4):622-624
按照德尔菲法(Delphi)进行专家调查,研究麻疹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分为顺证:邪犯肺卫证、邪入肺胃证、气阴耗伤证;逆证:麻毒闭肺证、麻毒攻喉证、邪陷心肝证6个主要证候。提出了证候、治法、主方、常用药建议。  相似文献   

15.
心病脱证诊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病脱证主要是由于心阳衰微、阴津耗伤、血脉瘀阻等因素导致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气机逆乱、阳气虚脱的病证,可因痛、因虚、因水饮致脱。临床可分为剧痛伤气,阳气外脱;气虚及阳,阳气暴脱及阳虚水泛,心阳暴脱。治疗不能仅着眼于回阳固脱,还应审证求因,详察虚实,标本兼顾,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杨坚毅 《新中医》1994,26(7):6-7
陈济武老中医治疗火热证经验杨坚毅主题词火证/中医药疗法,热证/中医药疗法,陈济武原广西桂林医学院教授、桂林市名老中医陈济武,从医近60年,擅治内儿科外感和内伤火热证,兹将其治疗火热证的经验整理如下。1对火热证的认识陈老认为,火热证有外感火热证和内伤火...  相似文献   

17.
咳属常见症状及病种,病情有重有轻,伴发症状普遍见于大多数疾病中。《内经》为咳单独立论,亦称《论咳》,以内外合邪为病机,肺胃为病之源头。《伤寒杂病论》六经太少阳阴、阳明、厥阴为纲,分表里寒热虚实;咳亦以六经而分为六经病证,每证又可依寒热虚实再分四证。《彭子益论》临床所见以咳为主之病多为久咳,久咳者伤气伤津。寸口脉左为心肝肾,右为肺脾肾,左主血,右主气。脉沉,左右脉偏一侧细者,此为肺金枯燥不能生水,甲木失养,少阳相火上冲攻肺之咳。  相似文献   

18.
“救阴不在血 ,而在津与汗”语出清·叶天士《温热篇》 ,是针对温热之邪入人体后 ,容易造成热盛津液耗伤所确定的诊治要诀。温病是由温热病邪引起的 ,以发热为主症 ,具有热象偏重 ,易化燥伤阴的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在性质和证候表现上均以火热为特征 ,火为热极 ,其性炽热 ,故易消烁津液 ,正如叶氏云 :“热邪不燥胃液 ,必耗肾液”。凡温热之邪侵袭人体后 ,伤津耗液的现象贯穿于温病愆变过程的始终 ,尤以中、后期更甚 ;伤阴程度的轻重 ,直接影响着病情的转归与预后 ,吴瑭曾云 :“热病未有不耗阴者 ,其耗之未尽则生” ,王孟英亦云 :“耗之未尽…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多汗症是因长期高血糖导致交感神经兴务性增高,汗腺分泌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并发症。中医病机可因消渴病日久,气阴耗伤,营卫不和,血行无力,瘀血内生,津行脉外而见汗出。治疗可予以调节营卫,益气养阴,化瘀止汗,笔者采用自拟降糖止汗方配合耳穴埋籽治疗糖尿病汗证1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急性染传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以壮热、烦渴、汗多为主证,具备发病急、传变速、易伤气耗津等特点.属于中医温病范畴,与暑温病相类似.我们于82年治疗乙脑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1~14岁22例,15~50岁10例,51岁以上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