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目前最常见的成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均为首位类型,占西方国家成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构成比的30%~40%,发展中国家高达60%,儿童所占比例在10%以下.DLBCL是一种侵袭性强,进展迅速,易于播散,并具有显著临床异质性的中度-高度恶性淋巴瘤.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少部分患者可通过化疗治愈,大部分则治疗效果不佳或缓解后复发而累及生命.我院应用[R-CHOP]14天为一周期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997年,Delsol等报道了7例伴浆母细胞分化的DLBCL可表达全长间变型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蛋白。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碰到1例伴有ALK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肿瘤,按病理形态学特征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组织学可见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的肿瘤性增生。但该病有时会被误诊,现将我院误诊的1例该病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69岁,以“左侧视力下降半年、言语不清和右侧肢体肌力进行性下降半个月”为主诉于2020年3月11日入院治疗。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言语笨拙,右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增强,左侧肢体肌力4级,肌张力大致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患者无发热、抽搐、意识不清。入院时血常规、尿常规和凝血4项正常,胸、腹部CT无异常。2020年3月9日门诊头部MRI平扫+增强示:左额叶皮髓交界区见一椭圆形病灶,呈T1W1稍低、T2W2稍高信号,大小约2.7 cm×1.7 cm,静脉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后,左额叶病灶不均匀强化,考虑脑转移瘤;相邻脑质并见大片状指样长T1长T2信号影,左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右偏,见图1。  相似文献   

5.
<正>灰区淋巴瘤(Gray zone lymphoma,GZL)是一种独特类型的淋巴瘤,指介于两种淋巴瘤之间,不能归为其中任何一种。1998年"灰区淋巴瘤"的概念首次被提出,2008年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正式列出引用了两种GZL:(1)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特征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HL)之间(BCLu-DLBCL/CHL);(2)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特征介于DLBCL和  相似文献   

6.
刘爱英 《吉林医学》2013,34(17):3516-3517
<正>淋巴细胞发生了恶变即称为淋巴瘤,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淋巴系统肿瘤病理分类标准,目前已知淋巴瘤有近70种病理类型,大体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笔者现将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分析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60岁,于6天前无意中发现左下腹有无痛性肿物,2012年12月17日来院检查。肝胆彩超示: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于左侧腹部可见迂曲管状低回声,壁薄,内呈纤细网格样回声,未见蠕动。CDFI:壁上可见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灰区淋巴瘤(grayzonelymphoma,GZ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1例颈部GZL的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1例颈部GZL的组织学形态提示结节硬化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sclerosisclassicalHodgkin’s lymphoma,NSCHL),CD30(+)、CDl5散在(+)、LMP-1(+),但免疫表型显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的特点,CD20弥漫(+)、CD79a(+)、PAX-5(+)、Oct-2(+)。结论GZL是一种过渡型的淋巴瘤,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介于DLBCL和NSCHL之间,不能明确归类为CHL或DLBCL。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病例资料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细胞学工作者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的进一步认识;虽然近年来随着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但是骨髓形态学仍然不失为确定恶性淋巴瘤患者骨髓累及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5岁,因"右上腹疼痛5 d"入院.无乏力、盗汗、发热及消瘦.门诊B超示:胆囊炎合并结石.为手术治疗入院.既往曾有胃癌病史.于1990年行胃癌根治术,未化疗.查体:T 36.7 ℃,P 78次/min,R 19次/min,BP 110/70 mm Hg,神志清,精神可,心肺(-),腹平软,右上腹压痛,胆囊肋下5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淋巴瘤的诊断、治疗、预后特点,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误诊为肝血管瘤的原发性肝淋巴瘤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回顾分析1975―2019年国内相关文献,探讨原发性肝淋巴瘤诊治和预后特点。结果 本例患者无特异临床表现,在外院误诊为肝血管瘤。我院行MRI检查见肿瘤呈恶性表现并可见血管漂浮征,考虑恶性可能。予肝多发肿瘤切除+肝十二指肠淋巴结清扫+胆囊切除术。手术标本病理组织学表现:肿瘤由大片细胞质少、核具异型性的淋巴样细胞构成,无明显包膜,周边肝组织受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滤泡区细胞大部CD20(+),生发中心细胞CD10(+)、Bcl-6(+)、Bcl-2(-)、Ki-67(80%)。最终诊断为原发性肝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检索到的91篇国内文献共报道376例原发性肝淋巴瘤患者,平均年龄为(48.8±9.6)岁,男女比例为1.69∶1。影像学检查以单发病灶多见,乏血供肿瘤表现,以血管漂浮征为特点。146例(38.8%)患者出现乳酸脱氢酶升高。132例(35.1%)患者发生误诊,最终确诊依赖病理结果。生存分析结果显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较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好(中位总生存时间:36.4个月vs 20.7个月,P=0.009);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预后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好(52.0个月vs 30.0个月,P=0.049),手术联合术后化学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单纯化学治疗和手术患者好(45.6个月vs 23.9和7.7个月,P=0.016)。结论 原发性肝淋巴瘤作为一种少见肿瘤,临床特征不典型,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一旦确诊应采取手术联合化学治疗或综合化学治疗方案进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1.
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男性,48岁。因低热、乏力、咳嗽、胸闷、气短10余天,于2003年4月16日在外院内科就诊。胸片示双侧大量胸腔积液,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转我院结防科,给予导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三联抗痨,于4月21日收我院呼吸病房。既往体健。人院查体:T37.6℃,一般情况可,双颌下、颈后,腋下可及数个0.5cm^3大小的淋巴结,质软、活动、无融合、无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63岁。孕3产3。因下腹坠胀痛半年,加重1个月于2001年12月1日入院。患者绝经18年,无阴道流血及排液,近半年来出现下腹坠胀痛,曾在外院按“炎症”应用抗生素治疗症状无改善,近1个月下腹痛加重而再次就医发现子宫增大及B超诊断“子宫肌瘤”而要求手术入院。查体:患者一般状态尚好,体温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软,子宫增大如孕60d,峡部增大明显,质硬,活动欠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1例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资料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对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1例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资料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对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1例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资料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对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1病历摘要患者女,62岁。1年前于外院体检时发现左侧乳房一肿物,约"蚕豆"大小,无局部皮肤红肿、无疼痛、无乳头溢液等不适。当时患者未行任何治疗。4个月前患者自觉左乳肿物逐渐增大,遂来我院就诊。2017年3月10日我院门诊以"左乳肿物(乳腺癌可能)"收住入院。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饮食可,睡眠可,大小便正常,无发热,体重无明显变化。查体:左乳较右乳稍大,双乳乳晕区无色素沉着,无乳头内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日遇到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为睾丸肿瘤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患儿,男,5岁,因发热10天,腹痛、腹胀、腹泻4天而入院。患儿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发热,体温38~39°C,近4天来阵发性腹痛、伴进行性腹胀,每日排稀便2次。体检:体温38.8°C,脉搏117次/分,呼吸27次/分,体质消瘦,精神萎靡,皮肤弹性差,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胀、无肠型,触之揉面感,肝脾未触及。下腹部可触及数个不规则包块,大小约2cm×3cm至3cm×4cm,质硬,光滑,相互融合,稍活动,轻度压痛。腹部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血常规检查:WBC6.9×109/L,N0.60,L0.40,ESR25mm/小时。便常规:外观为黄色稀便,镜检未见溃疡等…  相似文献   

19.
例:患者男性,70岁,农民。因“反复无痛性淋巴结肿大3^ 月,咳嗽,胸闷1^ 月”。于2004年5月20日步行入院。入院前分别两次在茂名市人民医院按“肺炎、淋巴结炎、肺结核”治疗2周(是否包括抗痨药不详),因症状元明显好转,5月20日到本院门诊就诊。门诊查痰找结核菌(未发现抗酸杆菌),X线意见:左上肺、右上中肺结核。拟诊“Ⅲ上/上中涂(-)进展期,初治,并淋巴结结核”收治入院。  相似文献   

20.
<正>本院2005年2月收治小肠恶性淋巴瘤1例,现将其影像学及瘤理学资料总结报告如下。1典型病例患者男性,55岁,下腹部间隙性疼痛半年,偶有鲜红色血便,量较多,出血不经治疗一般可自行停止,近2月来消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