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降压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我院急诊收治110例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和指南标准降压组,分别给予强化降压及指南标准降压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肿体积的变化和NIHSS评分和死亡率。结果与指南标准降压组血肿扩大率23.3%比较,强化降压组血肿扩大率10.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21d时,强化降压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指南标准降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降压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控制血肿扩大有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出血患者共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标准进行降压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肿体积和NIHSS评分,再经过3个月持续观察,记录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90例患者按照分组要求给予不同治疗后,在治疗后21 d,两组患者血肿体积和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同时治疗后21 d,观察组患者血肿体积和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ADL评分优于对照组(t=4.252,P=0.000);同时,NIHSS评分也优于对照组(t=2.651,P=0.00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9.053,P=0.010)。结论采用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患者,可提高近期和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拟复脉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46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规范对症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复脉方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候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凝血功能指标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过氧化氢酶及相关生长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近期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52%vs.76.71%,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要症候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改善,观察组偏瘫、口舌歪斜、言语蹇涩/不语、气短乏力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1.05±0.22)分vs.(1.63±0.38)分,(0.92±0.19)分vs.(1.47±0.35)分,(0.95±0.19)分vs.(1.41±0.36)分,(1.11±0.18)分vs.(1.57±0.30)分,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8.26±1.49)分vs.(12.49±2.31)分,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76.36±10.71)分vs.(63.50±7.45)分,P<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vWF、FIB低于对照组[53.82%±7.06%vs.64.64%±8.80%,105.47%±20.83%vs.124.26%±25.69%,(2.09±0.27) g/L vs.(2.62±0.45) g/L,P<0.05],PT、APTT、TT高于对照组[(14.75±1.97) s vs.(12.59±1.61) s,(43.52±8.26) s vs.(37.65±7.49) s,(18.84±2.09) s vs.(16.10±1.32),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10 s、全血黏度/100 s、PV、EDR低于对照组[(9.80±0.99) mPa·s vs.(11.54±1.42) mPa·s,(5.31±0.40) mPa·s vs.(6.98±0.63) mPa·s,(1.67±0.38) mPa·s vs.(2.10±0.52) mPa·s,(18.93±2.15) mm·h vs.(23.37±3.31) mm·h]。治疗后,观察组过氧化氢酶和相关生长因子水平均改善,观察组过氧化氢酶、VEGF、bFGF高于对照组[(21.93±5.83) pg/ml vs.(18.79±4.20) pg/ml,(327.51±70.36) pg/ml vs.(285.03±61.84) pg/ml,(35.46±4.22) pg/ml vs.(27.68±3.36) pg/ml]。结论自拟复脉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显著减轻临床症状,保护神经损伤,促进生活质量恢复,并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液黏稠度指标,可能与该方案对过氧化氢酶、VEGF、bFGF水平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检测对脑出血发热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我院脑系疾病中心收治的脑出血伴发热者240例,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不参考PCT值予以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参考PCT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记录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3、5、7、30 d的PCT动态值,观察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住院及转归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抗感染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1、3、5、7、30 d的PCT水平分别为(18.23±2.01)、(14.34±1.87)、(7.24±1.12)、(3.43±0.34)、(0.87±0.04)μg/L,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5.04±2.3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6.67%vs.86.67%),使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9.32±1.23)d vs.(13.38±1.31)d],使用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2 573.21±142.15)元vs.(4 632.15±264.77)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6 242.25±243.24)元vs.(8 321.55±754.36)元,(9.89±1.54)d vs.(11.38±1.3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vs.86.6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23±1.79)分vs.(8.67±1.83)分,(63.32±6.42)分vs.(62.34±6.39)分,P>0.05]。结论 PCT作为鉴别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所致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的主要观察指标,为发热早期治疗时临床药师与医师设计或优化治疗方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手术组和延期手术组,每组43例。早期手术组选择早期手术,延期手术组选择延期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以及并发症(应激性溃疡、水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早期手术组NIHSS评分(5.24±1.12)分低于延期手术组的(8.69±1.45)分, ADL评分(86.23±6.16)分、WHOQOL-BREF评分(95.35±3.61)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3.02±0.12)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4.01±1.35)分均高于的延期手术组的(76.21±7.21)、(80.22±2.64)、(8.14±0.24)、(3.15±1.2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延期手术组的27.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手术可获得较好效果,可更好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好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贾继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150-2152
目的 比较微创血肿淬吸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9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行手术治疗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微创组46例,开颅组46例,观察两组病死率、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微创组病死率较开颅组低(8.7%与21.7%,P<0.05),微创组术后再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开颅组(均P<0.05),微创组术后3个月ADL评分较开颅组高[(85.53±13.47)分与(56.12±11.72)分,P<0.05].结论 微创血肿淬吸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开颅血肿清除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评分)。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明显低于观察组(92.00%)(P<0.05);②观察组ADL及NIHSS评分分别为(97.39±11.00)分、(7.23±1.30)分,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1.13±8.76)分、(12.35±2.17)分](P<0.01)。结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用于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8.
陆海敏  高俊 《江苏医药》2012,38(16):1920-1922
目的探讨微创细管法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的优势。方法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58例分别采用微创细管法(A组,31例)和传统置管法(B组,27例)治疗,比较两组的治愈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治疗期间舒适度(VSA评分)及东方协作肿瘤组织(ECOG)体力状态评分。结果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92.6%vs.71.0%)(P<0.05)。A组VAS评分及ECOG体力状态评分均优于B组[(2.46±1.35)分vs.(6.47±4.35)分]和[(2.04±0.73)分vs.(3.84±1.98)分](P<0.05)。A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37.59±20.05)d vs.(76.49±42.16)d](P<0.01)。A、B两组病死率相仿(3.7%vs.16.1%)(P>0.05)。结论与传统置管法比较,微创细管法在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治疗中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王雪原  杨树源  黄楹  孙梅  卓杰  高满 《天津医药》2011,39(12):1116-111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经额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113例自发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后手术时机不同分为超早期组(<6h)31例、早期组(6~24h)42例和延期组(>24~72h)40例。比较3组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血肿清除率、脑水肿体积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及远期疗效的差异。结果:3组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残余血肿体积、血肿清除率和初始脑水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后7d脑水肿体积超早期组[(6.6±4.8)mL]和早期组([8.2±5.9)mL]明显小于延期组([15.8±15.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术后NIHSS改善超早期组[(11.3±6.0)分]和早期组([12.5±6.3)分]明显高于延期组([6.3±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6个月ADL评分超早期组和早期组优于延期组(均P<0.01),但前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额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可以有效清除血肿,早期手术能够减轻术后灶周水肿的程度并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再出血概率可能更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降压治疗对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 将91例入院时血压>180/110 mm Hg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分别给予强化降压和标准降压治疗.观察24 h后两组患者血肿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 强化降压组24 h内血肿扩大者3例,占6.38%(3/47);标准降压组24 h内血肿扩大者8例,占18.18%(8/44).两组血肿扩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强化降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减少血肿体积进展,起到脑细胞保护作用,同时能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采用钻孔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0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引流组(55例)和开颅组(52例)。引流组患者采取钻孔引流术治疗,开颅组患者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预后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组患者NIHSS评分为(9.56±1.38)分,低于开颅组的(15.46±3.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73%,高于开颅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钻孔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碎吸术不同手术时机的预后差异.方法 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治疗组(发病6~12 h实施微创血肿碎吸术)和晚期治疗组(发病12~72 h实施微创血肿碎吸术).观察两组手术前和手术治疗后14 d格拉斯哥昏迷昏迷评分(GCS)、手术后9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情况,及两组术后感染、消化道出血及血糖升高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前GCS、NIHSS、ADL评分结果相近(P>0.05);早期治疗组:术后14 d GCS评分高于晚期治疗组同期评分;术后90 d,NIHSS低于晚期治疗组同期评分,ADL评分低于晚期治疗组同期评分.经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术后消化道出血、术后血糖升高)发生率低于晚期治疗组(P<0.05).结论 早期实施微创血肿碎吸术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减轻残疾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69.8±5.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9±4.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12.6±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明显疗效,且神经功能改善较佳,有效促进患者恢复,能更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手术方式和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74例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出血后≤24 h)和B组(出血后>24 h),A组113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又分为A1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35例、A2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38例、A3组(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40例,B组61例患者同样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B1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20例、B2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20例、B3组(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21例.结果 A3组患者预后良好率(85.00%)较A1组(62.85%)、A2组(65.79%)、B3组(61.90%)显著增高(P<0.05);A1、2、3组ADL评分分别较B1、2、3组显著增高(P<0.05);A1组ADL评分较A2、3组显著降低,B1组ADL评分较B2、3组显著较低(P<0.05);A1、2、3组NIHSS评分分别较B1、2、3组显著降低(P<0.05);A1组NIHSS评分较A2、3组显著增高,B1组NIHSS评分较B2、3组显著增高(P<0.05);A3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较A1组(37.14%)、A2组(26.32%)显著降低(P<0.05);B3组并发症发生率(9.52%)较B1组(40.00%)、B2组(35.00%)显著降低(P<0.05).结论 超早期采用个性化手术方案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可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降脂抗氧化合剂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A组和C组,每组25例。两组均接受现代医学规范化治疗;A组加用降脂抗氧化合剂口服,每日3次,每次10 mL,连续服药2个月。采用中医证候积分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的血脂和肝肾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TG水平均降低(P<0.05),且A组低于C组[(3.26±1.96)分vs.(6.61±1.23)分和(1.39±0.43) mmol/L vs.(1.77±0.59) mmol/L](P<0.05)。两组治疗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均升高,且A组高于C组[(77.42±3.24)分vs.(69.04±3.85)分](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现代医学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脂抗氧化合剂能改善中医证候尤其是在胸痛、胸闷、倦怠方面,降低TG水平,改善心绞痛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脑微创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颅脑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观察组NIHSS评分为(25.97±2.85)分,对照组为(26.03±2.77)分;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10.28±1.14)分,对照组为(16.76±2.08)分;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意识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6.97±3.76)min、(23.19±1.83)ml、(5.86±1.21)h、(11.52±1.53)d,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意识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8.83±6.91)min、(49.51±4.77)ml、(9.73±2.84)h、(19.67±3.44)d;观察组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颅脑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缩短患者的病程,有助于减少该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宇卫 《江苏医药》2012,38(10):1177-1179
目的观察后纵韧带切除在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SM行颈前路减压术患者32例,分为两组:A组12例,行颈椎后纵韧带切除术;B组20例,未行后纵韧带切除。用MRI技术测量脊髓矢状径,用JOA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随访3-24个月。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标准进行评分,A组术后与术前评分差值大于B组[(5.50±0.90)分vs.(2.40±0.89)分](P<0.01);MRI显示,A组术后与术前脊髓矢状径差值大于B组[(3.363±0.258)mm vs.(2.637±0.412)mm](P<0.05)。结论颈椎前路切骨减压时行增生后纵韧带切除可使病变节段减压更加彻底,有利于CSM患者脊髓形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早期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组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BI)、治疗有效率方面皆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P<0.01)。结论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强化降压对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 将7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降压方式不同分为早期强化降压组(40例)和标准降压组(37例),分别给予强化降压和标准降压.将两组入院时及入院24 h后2次头颅CT血肿体积进行比较.结果 经入院后24h复查头部CT发现,早期强化降压组血肿扩大发生率为5.0%(2/40),而标准降压组发生率为16.22%(6/37).两组血肿扩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积极控制血压可防止和减少血肿扩大,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袁延红  芮立宁 《江苏医药》2023,(11):1152-1156
目的 探讨侧孔推杆骨水泥填充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侧孔组和直孔组,每组30例。侧孔组采用侧方开孔的推杆进行骨水泥填充,直孔组采用的是传统直孔的推杆进行骨水泥填充。记录两组术中骨水泥弥散指数。评估术前、术后第3 d和术后第6个月VAS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侧孔组患者术中骨水泥弥散指数为0.93±0.13,大于直孔组的0.76±0.21(P<0.01)。两组术前VAS疼痛评分及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及ODI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侧孔组术后第3天VAS疼痛评分[(2.03±0.67)分vs.(3.27±0.64)分]和术后第6个月VAS疼痛评分[(0.97±0.67)分vs.(1.93±0.64)分]均优于直孔组(P<0.01);侧孔组术后第3天ODI评分[(26.53±2.78)分vs.(29.27±3.04)分]和术后第6个月ODI评分[(20.47±2.50)分v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