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人的生理功能每日呈现节律性(生物节律),这个节律性又随季节而变化。现以作者研究室的资料为中心加以阐述。据说昼夜周期与人每日的节律同步。不仅冷血动物,就是灵长类的温度周期与自主活动的自由运行节律也是同步的。有学者报道,如将人置于没有时间特征的环境中,其节律周期就呈现偏离24小时的自由运行节律,而且即使周围环境条件一定其节律周期也随季节而变化。考虑到这一点,就完全可以预料到人生理功能的日节律是随季节而变化的。从这一点出发,作者以人体温生理功能节律作为指标,观察其日节律是否随季节而变化。人体温(直肠温)日节律的季节变化作者观察了被检者四季体温(直肠温)的日节律数据,每个季节连续观察6天。为让被检者自己测量体温,把环境体温计(MED—TECHYM一1.15×19×3cm,重量275g)清醒时固定在裤带上,睡眠时放在枕头边。体温在早晨开始上升的时间,夏天大约为上午5点,而  相似文献   

2.
老年期经常出现失眠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伴随年龄增加发生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有夜间尿频、睡眠时呼吸障碍、肌阵挛等身体因素和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等精神因素。而老年期的失眠则不是这些原因所引起的,而属于原发性失眠。目前对其原因尚不明瞭。近来认为与体内先天性生物节律失衡有关。本文拟先介绍年龄增加时,睡眠觉醒节律的变化,然后介绍老年人,尤其合并脑器质性障碍的痴呆老人出现睡眠节律障碍及伴发谵妄等异常行动的病例。最后介绍以调整或修正异常生物节律为目的所采取的试验性治疗(时间疗法)。1.睡眠觉醒节律的生理基础:人类与地球上许多生物一样,以昼夜24小时明睛为周期,作同步反复的活动和休息,以维持机体的活动。称这种以24小时为周期的节律为昼夜节律。睡眠时体温、内分泌、植物神经  相似文献   

3.
机体机能多以24小时周期而变动。例如睡眠—觉醒,血中激素量的节律等。这种日周期节律不仅反映在功能方面,也反映在细胞形态方面。肝细胞日节律的记载起始于糖原代谢。F-orsgren 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兔肝细胞时,发现在24小时内糖原含量有很大变化。在他研究的基础上,又有许多学者从形态学方面,如肝细胞的糖原含量变化,组织化学方面以及生物化学方面进行了研究。肝组织的节律,不仅表现在有关糖代谢物质,就是在 DNA 含量、白蛋白含量方面也呈现明显的日周期变动,可以想像肝细胞的许多  相似文献   

4.
地球上几乎全部的生物活动和生理变动周期都是24小时。这被称为日节律(circadian rhythm)。5年前,发现调控体内时钟的哺乳动物钟基因clock和Perl之后,关于钟基因的有关机制迅速阐明。  相似文献   

5.
医学与生物节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勿庸置言,医学是以明确人类发病机理,确立治疗方法为首要目的,当然也是以一般生命科学为基础的。即人类也作为生物的一种,不能脱离与生命现象共同的基本现象。生物的节律(机体节律)就是这共同的基本现象之一。生物节律的谱系虽然一般称之为生物节律,但却有各种各样。以下丘脑旁室核发出的抗利尿激素神经元为例,该神经元的电活动是以毫秒单位的间隔而群发,称为暴发,暴发也可称为生物节律。脑电图上见到的节律,心搏节律及呼吸节律,每日睡眠一觉醒节律,女性月经周期,进而人类的一生,即生命周期也属于机体节律。总之生物节律周期的谱系竟从毫秒单位起至100年单位。在这里以研究得最好,并已经明了其特性的小时节律为中心进行叙述。24小时节律的普遍性据说距今大约36亿年前,在地球上就已经诞生了  相似文献   

6.
翻译练习(15)     
什么是生物的节律?(1)-一访阿孝夫博士睡觉。起来活动。睡觉。再起来活动……。生活是有节律的。体温、脑电、激素最等厅面,大致看来也是呈周期性变化的。西德的于尔根·阿孝夫博士(71岁)曾开创了系统地研究此种节律的途径,这次来日本出席第」次f札幌生物节律学术讨论会Jo我主要就人们非常熟悉的生活节律问题走访了阿孝夫博士。(采访者,记者高桥真理子)人的固有周期为25小时  相似文献   

7.
血压的日内变动和降压药的使用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血压存在日内变动节律,即使终日卧床者,也会发现昼高夜低的周期。但日常生活中人的血压变动,实际上受身体活动度和精神活动度的影响,显示出与这些活动同步的血压变动。虽这种现象见于正常血压者和众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但包括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内的某种病态下,血压的这种日内变动常出现障碍,有时出现日内变动消失或逆转。  相似文献   

8.
有人报道,某种植物叶的开闭及原生动物运动的日周节律(24小时周期),因吸收乙醇而发生变化。作者最近首次发表了人类出现此种变化的报道。作者观察了持续饮酒10年以上的乙醇中毒症患者在断酒期间的状况,发现快波睡眠、体温、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分泌的日周节律异常,一直持续到断酒后几个月。此种变化在一周内每晚饮酒的健康学生中,并未发现。因而认为以上改变是酒精的慢性毒性所致。作者发现酒精中毒症断酒期间的机体节律异常与内源性抑郁症患者所看到的患者极为相似。作者的观察对象虽仅为临床出现抑郁状态的部分酒精中毒症患者,但由于男性持续饮酒10年以上者容易继发抑郁症(女性在更短的时间里经常饮酒也容易发病),所以研究酒精中毒症的机体节律与抑郁症的病因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简介一下作者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包括睡眠——清醒以及体温和排尿、激素的分泌和物质代谢等在内的许多生理、生化机能,在一日内有节律地变动,这种节律是和机体内生物钟日周变化环境因素同步的。一般认为,高等动物节律的同步因素是光线、温度等物理因素和食物、水等营养因素以及亲朋等生物、社会因素。好像可把行为大致分为昼行性和夜行性一样,最主要的因素是明暗和昼夜的变化。近十年来,通过大白鼠等动物实验证明某些生理节律除了光线明暗变化之外还受饮食方式的影响。因此,饮食行为、营养代谢与昼夜节律的关系正在引起人们的注目。本文想介绍一下关于食物所具有的同步作用(包括动物与人)以及它的生理意义,它与疾病的关系。摄食节律与摄食反射按正常规律生活的人们,早、午、晚一日三餐几乎都在一定的时间进行,而大白鼠等鼠  相似文献   

10.
昼夜性节律与睡眠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时间生物学的发展,对于机体内因性节律机构的了解不断积累,明确了在生物钟频率振荡中,人类的行为、睡眠、内分泌、植物神经系统等一日内变化也受昼夜性节律支配。长期生活在没有强光照射,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实验室里的受试者,所表现的睡眠、体温等生物节律周期约?..  相似文献   

11.
机体活动节律的周期约为24小时,例如,机体的活动量、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及血中激素分泌量等都呈24小时的变化周期。这些都是广为人知的事实。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昼夜节律。昼夜节律在生理学或生物学方面已有很多解释,且可从细胞形态学角度研究微细结构的周期性规律。如果详细研究一下这些细胞器的变化,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分泌颗粒等的变化(体积、表面积、数量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而且很多是反映细胞内代谢的变化,即蛋  相似文献   

12.
在最近10年里,已确认存在身体节律异常所致的睡眠、觉醒障碍。作者介绍持续性睡眠觉醒节律障碍中的睡眠相延迟综合征、睡眠相前移综合征和非24小时睡眠觉醒综合征。一、睡眠相延迟综合征1979年Weitzman等报道了睡眠相延迟综合征(DSPS),其诊断标准:①午夜2点以前入眠困难,②失眠持续6个月以上,多数患者有多年病史,③在生活节律无限制时,患者入眠晚,并在充足睡眠后自然觉醒。另外,经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中的时间生物学时间生物学(chronobiolosy)随着地球自转,世间万物以大约24小时的周期进行昼夜循环,人类内部环境也与这一周期同步地重复着规律性变动。这一24小时节律性周期启动于丘脑下部视交叉上核,并向位于丘脑下部的内分泌中枢和位于丘脑下...  相似文献   

14.
患有脑器质性损伤的患者,多伴有睡眠障碍。这种睡眠障碍多因与调节睡眠和觉醒节律有关的神经组织破坏所引起。例如Alzheimer 综合征,脑血管性痴呆等老年性脑损害患者,在疾病进展时,白天睡觉,夜间起来在房间里来回走动,或去外边等等,以昼夜颠倒的方式生活。也有的患者整天什么也不做,在床上睡睡醒醒。一般称这种状态为睡眠一觉醒节律障碍。最严重的脑器质性损害一脑死亡的患者,虽然持续高度意识障碍,睡眠一觉醒节律完全消失,但体温节律、血清电解质节律有时却保持正常。这点提示生物节律是关系到生命本质的重要机能。患有脑严重器质性损害的患者,有各种各样类型的生物节律异常,此生物节律异常是因与调节生物节律有关的神经中枢障碍所致。在此,笔者就自己经历的各种脑损害患者所表现的睡眠一觉醒及体温节律的  相似文献   

15.
夜间高血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夜间高血压1、夜间血压变动一般情况下,夜间睡眠中血压比白昼觉醒活动时的血压低,即血压随着夜间入眠而慢慢降低,以入睡后2小时最低,其后到拂晓又慢慢升高,觉醒时急剧升高。睡眠中的血压下降随睡眠的深度而不同,在深睡眠中比觉醒时约降8~14%,而浅睡眠时比觉...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与生物节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9年FranzHalberg(现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将机体内环境以每日(23小时~25小时)为周期的微妙节律变化,称做circadianrhythm,即以日为单位的节律(拉丁语circa为about之意)。有关临床医学各领域与生物节律的关系,为各科医生所瞩目。本专辑选译自“日本医师会杂志”第122卷,第...  相似文献   

17.
生物在高度适应地球环境并有效繁衍生命的基础上,获得了多种生物节律,其中性成熟女性所特有的生物节律,是约28天的月经周期和伴有妊娠分娩的特殊节律。月经周期是以排卵为目的周期,卵巢的主要机能是发挥骨盆钟(pelvicclock)作用,阐明其调节机能对治疗不孕症及避孕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一、心绞痛1.变异性心绞痛 心肌缺血在24小时中有一定的日内变动,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致的变异性心绞痛也存在24小时波动。变异性心绞痛者的心肌缺血发生率分为症状性(有胸痛)及无症状状性(无胸痛)两种。缺血发作多集中在0时至6时,其它报告的结果基本类似(图1)。这种24图1 ...  相似文献   

19.
易出现症状的时间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症状可分为自觉症状和体征。了解症状易出现的时间带,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或者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预防性服用药物。还可应用于健康管理。容易出现症状的条件,可分为机体条件和环境条件。机体方面,有机体所固有的周期性变动(内源性变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运动,觉醒、睡眠、排尿、排便,体位变换、饮食等外因性变化。环境方面,有地球物理学上环境(气象变化等),生物学上的环境,人的、物的、社会环境等。机体条件与环境条件相辅相成,超越某种阈值时就出现症状。易出现症状时间带的实例循环系统疾病症状易出现的时间带是相当明瞭的,这里就此加以叙述。变异性心绞痛:心绞痛是因一过性心肌缺血而出现胸闷、胸痛症状的疾病。心绞痛有二型,即ST 段上升型和ST 段下降型。前者是变异性心绞痛,后者是一般的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的大分枝发生一过性痉挛使冠脉血流迅速减少引起的。一般心绞痛(劳力性心绞痛)是因劳动使心肌供氧失去平衡,心肌缺血而  相似文献   

20.
时钟基因     
一切生物均有周期约为一日的生物节律,昼夜性节律由特定的几种基因形成,这些基因称为时钟基因,在昆虫和菌类中已经确定了几种,哺乳动物也完善了一些候补基因。时钟基因有不同种类,但由这些基因形成昼夜性节律的机制几乎是相同的,据认为其规律是在一日的某一时间时钟基因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