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时间治疗学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5例非杓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清晨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两组患者选用左旋氨氯地平2.5~5.0mg治疗,清晨服药时间为患者起床后立即服用,夜间服药时间为睡前,用药3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动态学参数,比较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24h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白天收缩压(dSBP)、夜间收缩压(nSBP)、白天舒张压(dDBP)及夜间舒张压(nD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晨服药组达标率为90.7%(39/43),夜间服药组达标率为95.2%(40/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BPF有效率和DBPF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具体给药时间是平稳、有效、长效的控制血压,同时减低靶器官损害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不同时间服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2015年5月-2020年3月我科收治的128例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均分为日间服药组(7:00-9:00)和夜间服药组(19:00-21:00),两组在对应时间段内服用氨氯地平5mg, 1次/天,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及非杓型血压比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后两组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与日间服药组比较,夜间服药组治疗1个月后nMSBP[(124.69±10.04)mmHg比(120.06±12.63)mmHg]和nMDBP[(80.58±11.06)mmHg比(76.95±9.03)mmHg]降低更显著,P均0.05。夜间服药组治疗1个月后非杓型血压患者比例显著低于日间服药组(7.8%比20.3%),P=0.042。结论:对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氨氯地平能显著控制血压,晚上服药能更显著地降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维持血压正常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联合使用非洛地平和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及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将入选的86例高血压并发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清晨顿服非洛地平和替米沙坦,B组清晨服用非洛地平,晚间服用替米沙坦,服药前及服药后每隔4周时分别测定患者诊室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测定用药前及用药36周时舒张期室间隔厚度(LVST),左室后壁厚度(LPWT)及舒张期左室内径(LVDd),并计算出心室重量(LVMT)。结果:2组用药后各时点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用药前。B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晨峰血压升高程度、清晨收缩压、清晨舒张压、清晨脉压均较A组低。并且治疗36周后,B组的LVDd,LVST,LPWT均较A组减小(P<0.05)。结论:不同时间联合使用非洛地平和替米沙坦比清晨同时联合使用非洛地平和替米沙坦更能降低夜间血压、遏制清晨血压过度升高,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并且在逆转左室肥厚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服用雷米普利对患者血压水平及异常血压昼夜节律(非杓型)的作用,探讨患者最佳服药方式。方法选择非杓型高血压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晨起服药组和睡前服药组,晨起服药组7∶00,睡前服药组晚8∶00早给予雷米普利5 mg/d口服,分别于6个月、12个月复查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血压变化、恢复杓型血压节律情况及晨峰血压。结果两组用药后24 h平均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低于用药前(P0.05),但睡前服药组较晨起服药组晨峰血压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不同时间服用雷米普利均能达到降压效果,但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服药有利于恢复杓型血压节律,控制血压晨峰现象。  相似文献   

5.
替米沙坦和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和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通过动态血压监测选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66例,随机分为氢氯噻嗪组和替米沙坦合用氢氯噻嗪组,治疗4周后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及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日间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夜间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组夜间血压下降更为明显。结论两组治疗后均可以使血压的昼夜节律由非杓型转为杓型,替米沙坦合用氢氯噻嗪对夜间血压的降压作用更大,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非那雄胺治疗非杓型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190例非杓型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82例,观察组108例。对照组口服40 mg/d替米沙坦,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服5mg/d非那雄胺治疗,比较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平均舒张压(24 hDBP)、平均脉压差(24 hP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平均舒张压(dDBP)、平均脉压差(dP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平均舒张压(nDBP)、平均脉压差(nPP)及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夜尿次数。结果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24 hSBP、24 hDBP、24 hPP、dSBP、dDBP、dPP、nSBP、nDBP及nP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夜尿次数及前列腺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非杓型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给予非那雄胺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缩小患者前列腺体积,减少夜尿次数,改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坎地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6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坎地沙坦治疗,每天4mg。但A组患者早晨7:30服药,B组晚间7:30服药,治疗8周。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值及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且B组24h平均收缩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压比A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昼夜节律均得到改善,B组夜间血压降低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夜服用坎地沙坦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及血压昼夜节律调节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平滑指教评价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平稳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4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口服替米沙坦80mg,1次/d,疗程8周,于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平滑指数.结果 治疗8周后,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日问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和收缩压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平滑指数为(1.11±0.32),舒张压平滑指数为(1.01±0.12).结论 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平稳、有效并具有良好的平滑指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经24h动态血压监测属于非杓型高血压的需要药物治疗的1级高血压患者106例,随机(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早晨7:00服药)和B组(晚上7:00服药)。两组均选用坎地沙坦4mg,用药8周后观察用药前后24h动态血压参数,比较两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24h收缩压、24h舒张压、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问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h舒张压、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24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比A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晨或夜间服用坎地沙坦均能有效降低非杓型高血压的血压水平及改善血压昼夜节律,但夜间服药组在控制夜间收缩压和纠正血压昼夜节律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与血中内皮微粒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125例EH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结果分为血压晨峰组与非血压晨峰组、杓型血压组与非杓型血压组,并按高血压分级进行分析,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内皮素,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中CD31+/CD42b-内皮微粒水平;分析血压变异性、昼夜节律、高血压级别与内皮微粒及内皮素的关系。结果血压晨峰组内皮微粒及内皮素水平高于非血压晨峰组[内皮微粒:(520.98±87.78)比(467.53±63.80)个/μL;内皮素:(18.31±7.30)比(13.31±5.54)ng/L;均P0.01];非杓型血压组内皮微粒及内皮素水平高于杓型血压组[内皮微粒:(497.54±77.87)比(464.41±48.53)个/μL;内皮素:(17.13±7.07)比(13.33±5.16)ng/L;均P0.05];随着血压水平级别升高,内皮微粒及内皮素水平逐渐升高[内皮微粒:(409.07±25.17)比(470.29±40.16)比(539.62±60.69)个/μL;内皮素:(7.64±4.41)比(14.55±3.66)比(18.91±4.92)ng/L;均P0.01]。24h收缩压标准差、24h舒张压标准差、白昼收缩压标准差、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与内皮微粒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9、0.402、0.357、0.372、0.288、0.241(均P0.01);24h收缩压标准差、24h舒张压标准差、白昼收缩压标准差、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与内皮素水平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5、0.353、0.228、0.341、0.266、0.201(均P0.05)。结论 EH患者的血浆内皮微粒水平随血压变异性的增大而增大,也随着高血压级别的增高而升高。血压晨峰组和非杓型血压组患者的内皮微粒及内皮素水平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