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LMO4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23例DLBCL组织及60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 RLH)组织中LMO4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LMO4蛋白在DLBCL细胞株LY-10、SUDHL-4以及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MO4蛋白在DLBCL中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RLH组织(66.7%vs 23.3%,P0.05),其表达与肿瘤原发位置、免疫分型、IPI评分及Ann Arbor分期均有相关性(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均显示LMO4在DLBCL细胞株LY-10和SUDHL-4中呈高表达,在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呈低表达。结论 DLBCL组织和细胞株中LMO4均呈高表达,在RLH和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低表达,提示LMO4在DLBCL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hENT1在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 cell-like,GCB)型与非GCB(non-GCB)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 6000两步法检测CD10、BCL-6、MUM1蛋白在DLBCL的表达并对DLBCL进行亚型分类,同时检测hENT1蛋白的表达,探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hENT1蛋白在DLBCL的GCB及non-GCB亚型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31,P<0.05).(2)hENT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LDH高低、Ann Arbor分期、有无B症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对76例DLBCL患者进行生存分析,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Log-rank检验GCB/non-GCB组累计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 DLBCL中non-GCB型患者比例较大,预后差.在治疗过程中,检测hENT1的表达为能否使用核苷类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miR-339-5p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中的表达,探讨miR-339-5p表达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显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23例 DLBCL 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 RH)组织中miR-339-5p的表达,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DLBCL组织中Ki-67和BCL-6蛋白的表达,分析miR-339-5p与BCL-6表达的相关性及二者表达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DLBCL组织中miR-339-5p的阳性率(39.8%,49/123)显著低于RH组织(90.0%,18/20)。活化的B细胞型(ABC型)DLBCL组织中miR-339-5p阳性率(31.0%,22/71)明显低于生发中心的次级B细胞型(GCB型)(51.9%,27/52)。 miR-339-5p在DLBCL中表达降低与Ann Arbor分期晚以及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高有关(P均<0.05)。 ABC型、GCB型DLBCL中miR-339-5p阴性患者生存率均明显低于miR-339-5p阳性患者(P均<0.01)。 DLBCL中miR-339-5p与BCL-6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miR-339-5p低表达可能与DLBCL进展和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中Wn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DLBCL组织标本和同期淋巴结良性增生组织45例。分析DLBCL组织、淋巴结良性增生组织中NKD1、β-catenin、Cyclin D1的表达及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NKD1在DLBCL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8.75%,低于淋巴结良性增生组织(75.56%)(P0.05);β-catenin和Cyclin D1在DLBCL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8.75%、72.50%,均高于淋巴结良性增生组织(均为0)(P0.05);NKD1、β-catenin、Cyclin D1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IPI评分、Ann Arbor分期有关,病理分型与NKD1蛋白表达有关。Cyclin D1和β-catenin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1),NKD1和β-catenin与Cyclin D1的表达均呈明显负相关(P均0.01);NKD1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高于阴性者(P0.05),而β-catenin和Cyclin D1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者(P0.05);β-catenin、Cyclin D1蛋白表达是影响DLBCL预后的风险因素,NKD1蛋白阳性是保护因素。结论 NKD1在DLBCL中低表达,β-catenin、Cyclin D1呈高表达,三者可作为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有望成为DLBCL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活化诱导胞苷脱氨酶(activation-induced cytidine deaminase,AID)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探讨其与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亚组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法检测101例DLBCL中AID、CD10、BCL-6、MUM1、Ki-67的表达,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检测AID与CD20、Ki-67的共定位表达。结果 AID在DLBCL的肿瘤性B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26.7%。101例DLBCL中,AID阳性表达率在年龄≥60岁患者中明显高于<60岁的患者(P<0.05),AID的表达与患者性别、病变部位、形态学变异型、免疫组化亚组无关(P>0.05)。DLBCL中,AID的表达与B细胞分化标记物CD10、BCL-6和MUM1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与Ki-67增殖指数(Ki-67>50%)呈正相关(P<0.05)。生存分析表明,AID阳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AID阴性表达者,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 AID的阳性表达与DLBCL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结合蛋白4(retinoblastoma binding protein 4,RBBP4)和BCL-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RBBP4、BCL-2蛋白表达,分析RBBP4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RBBP4 mRNA的表达。结果 RBBP4、BCL-2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5.6%(40/72)、50%(36/7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3.9%、16.7%。RBBP4和BCL-2高表达均与肿瘤分化、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且RBBP4和BCL-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9,P0.05)。RBBP4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9.988±1.94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458±0.489)。结论RBBP4在胃癌中的表达升高,可能和胃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可能成为胃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中CD2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43例DLBCL组织中CD27蛋白的表达;应用FISH技术检测DLBCL组织中MYC、BCL-2、BCL-6基因重排情况。结果 143例DLBCL中,CD27蛋白阳性者46例,阳性率为32.2%。CD27阳性组中BCL-2重排阳性率(17.4%)明显高于CD27阴性组(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27阳性组病死率(30.4%)明显高于CD27阴性组(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6,P=0.038)。CD27阳性者与阴性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差异有显著性(χ~2=4.485,P=0.034),阳性组生存期较短。结论 CD27高表达与DLBCL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预后评价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SEL1L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EL1L(human Sel-1-like)mRNA及其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35例距癌灶边缘5am以上切缘的正常黏膜、60例癌旁黏膜及20例内窥镜活检的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中SEL1L蛋白的表达;运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上述癌组织、正常黏膜、癌旁黏膜中SEL1L mRNA的表达。结果(1)SEL1L 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率为80.0%(72/90),较正常黏膜的14.3%(5/35)和癌旁黏膜的16.7%(10/60)高(P〈0.01);SEL1L mRNA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阳性率为92.7%(38/41)比无淋巴结转移组69.4%(34/49)高(P〈0.01)。(2)SEL1L蛋白在鳞状细胞癌的表达阳性率为87.8%(79/90),在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阳性率为90.0%(18/20)。分别较正常黏膜的14.3%(5/35)和癌旁黏膜的13.3%(8/60)高(P〈0.01)。SEL1L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3)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EL1L mRNA和SEL1L蛋白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492,P〈0.01)。结论(1)SEL1L蛋白表达的调控主要在转录水平,SEL1L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主要是相应转录水平上调的结果。(2)SEL1L蛋白过表达可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早期表现,SEL1L蛋白的检测可作为识别食管癌高风险患者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CL-6和ZEB2在乳腺癌侵袭、转移及预后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与原位杂交法检测228例乳腺癌和8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BCL-6、ZEB2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CL-6、ZEB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P0.05);BCL-6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HER-2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ZEB2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HER-2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中BCL-6、ZEB2阳性者总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均显著低于阴性者(P0.01)。结论 BCL-6、ZEB2与乳腺癌演进过程密切相关,检测BCL-6和ZEB2的表达,有望成为监测与预警乳腺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活化的B细胞相关蛋白MUM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组织微阵列免疫组化检测60例DLBCL石蜡包埋组织中MUM1、bcl-6和CD10的表达.结果 60例DLBCL被分为两种抗原表达表型:一种为活化的B细胞表型(A型)表达MUM1;另一种为生发中心B细胞表型(B型),表达CD10和(或)bcl-6但不表达MUM1.60例DLBCL中61.67%为A型,31.67%为B型,其中59.25%中心母细胞型,3/4免疫母细胞型,2/2间变性大B细胞型均为A型.A型在结外和结内DLBCL中分别占61.76%和61.54%,而在胃肠道DLBCL中的比例(47%)显著低于在其他结外DLBCL中的比例(80%,P=0.079).在MUM-1( )/bcl-6( )/CD10( /-)的病例中,75.00%(12/16)为结外DLBCL,高于在MUM-1( )/bcl-6(-)/CD10(-)病例中的比例43.75%(7/16),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149).结论 A型(表达MUM1)在DLBCL中的比例较高,提示MUM1表达很可能与DLBCL组织学变异有关,联合检测CD10和bcl-6,可协助DLBCL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BCL-6、MYC和p53基因的异常情况,用并分析它们与免疫学亚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46例DLBCL患者BCL-6、MYC和p53基因的异常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法)对DLBCL进行CD3、CD10、CD20、BCL-6、MUM-1、BCL-2和Ki-67标记,根据Hans的分类方法将其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erminal center B cell,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erminal center B cell,non-GCB型).结果 46例患者中,BCL-6基因重排10例,BCL-6重排与BCL-6蛋白的表达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BCL-6基因重排与DLBCL患者的总生存时间(P=0.138)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0.095)无统计学相关性.MYC重排4例,全部见于GCB型.p53基因缺失14例,p53基因缺失组与p53基因正常组相比,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生存时间:P=0.046;无进展生存时间::P=0.043).结论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BCL-6、MYC和p53基因的异常.BCL-6基因重排与BCL-6蛋白的表达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MYC重排多见于GCB亚型组,p53基因缺失的患者预后较差.p53基因可以作为判断DLBCL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Cyclin D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79例确诊为DLBCL,每例分成两组:(1)石蜡标本制成组织芯片,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CD3、CD20、CD10、BCL-6、MUM1、Ki-67、Cyclin D2蛋白,根据Hans分型法分型。(2)新鲜冷冻标本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法观察Cyclin D2 mRNA在不同亚型DLBCL中的相对表达量。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Cyclin D2 mRNA相对表达量及各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79例DLBCL中,生发中心B细胞样(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GCB)型26例(32.9%),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non-GCB)型53例(67.1%)。13例(16.5%)表达Cyclin D2蛋白,其中2例为GCB型(15.4%),11例为non-GCB型(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non-GCB型组显著高于GCB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高临床分期及Cyclin D2 mRNA高表达组预后差。结论检测Cyclin D2蛋白及基因表达有助于提高DLBCL临床病理分型的准确性,并可能成为提示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Axl在骨肉瘤中的抗凋亡作用,分析磷酸化Axl(P-Axl)与抗凋亡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常规培养骨肉瘤细胞株MG63、143B和U2OS,分别设立人重组蛋白Gas6刺激组、Axl siRNA转染组、Gas6刺激+Axl siRNA转染组及各阴性对照组,应用顺铂(DDP)或氨甲喋呤(MTX)致使细胞凋亡后,通过Hoechst 33258染色、MTT实验、Annexin VFIFC等检测法统计分析不同处理组间细胞凋亡率的差异及不同浓度Gas6刺激后骨肉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41例骨肉瘤及18例骨纤维结构不良组织中P-Axl、BCL-2及Bax的表达,分析患者预后与三者的相关性;应用TUNEL染色分析骨肉瘤组织中P-Axl表达水平与细胞凋亡率的相关性。结果 Hoechst 33258、MTT、Annexin V-FIFC等的实验结果一致,均表明骨肉瘤细胞株MG63、143B和U2OS中Gas6通过活化Axl降低DDP或MTX导致的细胞凋亡率(P0.05),Axl siRNA则引起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在Axl siRNA干扰前Gas6预刺激有降低凋亡率的趋势。41例骨肉瘤组织中P-Axl、BCL-2、Bax的阳性率分别为85.4%、70.7%及36.6%;18例骨纤维结构不良组织中三者阳性率分别为11.1%、22.2%及11.1%,两组相比骨肉瘤组织中P-Axl、BCL-2、Bax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CL-2表达与P-Axl呈显著正相关(r=0.842,P0.000 1);Cox单因素风险回归分析发现BCL-2和Bax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TUNEL结果显示P-Axl高表达的骨肉瘤组织中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骨肉瘤中Gas6/Axl活化后通过调节凋亡蛋白BCL-2,抑制由DDP或MTX诱发的细胞凋亡,从而促进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miR-92a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观察miR-92a对弥漫大B淋巴瘤细胞系OCI-LY10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86例DLBCL患者肿瘤组织和22例正常淋巴结组织中miR-92a的表达,分析miR-92a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弥漫大B淋巴瘤细胞系OCI-LYl0进行miR-92a反义核苷酸(ASO)转染并培养,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real-time PCR方法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转染miR-92a ASO后各组细胞KLF4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DLBCL患者淋巴结组织中miR-92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iR-92a在DLBCL患者中的表达与疾病分期显著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对照组相比,miR-92a ASO组OCI-LYl0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明显降低,KLF4蛋白与m 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miR-92a在DLBCL中表达上调,其促进OCI-LY10细胞增殖侵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KLF4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miR-224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观察miR-224对弥漫大B淋巴瘤细胞系OCI-LY10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86例DLBCL组织,并以22份无肿瘤细胞侵犯的正常淋巴结组织标本为对照,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miR-224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miR-224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弥漫大B淋巴瘤细胞系OCI-LYl0进行miR-224反义寡核苷酸(ASO)转染并培养,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real-time PCR方法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DLBCL患者淋巴瘤中miR-22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淋巴结组织(P0.05),miR-224在DLBCL患者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miR-224ASO明显升高OCI-LYl0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显著升高bcl-2蛋白与m 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miR-224抑制OCI-LY10细胞增殖侵袭可能与下调bcl-2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C-MYC、BCL-2、BCL-6基因异常和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5例DLBCL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和FISH法检测DLBCL中C-MYC、BCL-2和BCL-6蛋白表达和基因易位情况,分析其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205例DLBCL中男性106例,女性99例,中位年龄60岁,C-MYC/BCL-2双表达44.4%(91/205)。按照Hans分型分类,GCB型占37.1%,non-GCB占62.9%;CMYC、BCL-2和BCL-6基因易位阳性率分别为9.3%、8.8%、30.1%。C-MYC与BCL-2基因异位在双表达组较高,与Hans分型、性别、年龄等无关;BLC-6基因易位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重打击淋巴瘤2例,三重打击淋巴瘤3例,占2.44%(5/205)。171例患者获得随访,34例失访,随访时间8~107个月,死亡48例,病死率为28.1%;患者生存时间与Hans分型及年龄有关,而C-MYC与BCL-2双表达组与双重打击及三重打击组总预后比普通组差。结论 C-MYC/BCL-2双表达对基因易位有提示作用,明确诊断可依靠免疫组化和FISH检测;C-MYC、BCL-2及BCL-6基因易位可作为DLBCL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3q27染色体断裂及bcl-6基因扩增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与其分子分类及治疗效果、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用细胞芯片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60例DLBCL的标本进行3q27染色体断裂及bcl-6扩增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在组织微阵列上同步观测CD20、CD10、bcl-6、MUM1的表达,进行生发中心样(germinat center Bcell-like,GCB)和非生发中心样(non-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 non-GCB)分子分类;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分析得出与治疗效果及临床分期的信息;统计分析以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60例DLBCL中,GCB占48.3%(29/60),non-GCB占51.7%(31/60).FISH结果显示,3q27断裂阳性15例,bcl-6基因扩增阳性22例.存在3q27染色体断裂的15例中BCL-6蛋白表达阳性3例(20.0%),阴性12例(80.0%),与无3q27染色体断裂者相比其BCL-6蛋白表达率降低(P=0.017).在60例DLBCL中,bcl-6扩增22例,其中GCB 5例(22.7%),non-GCB 17例(77.3%),与无bcl-6扩增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36例经正规CHOP治疗的DLBCL中,bcl-6扩增15例,其治疗效果显效、部分有效、无效分别为4(26.7%)、4(26.7%)、7(46.7%),与无bcl-6扩增的病例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bel-6扩增与BCL-6蛋白表达及I临床分期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BCL-6蛋白表达阳性组、阴性组与治疗效果及临床分期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存在bel-6基因断裂的病例,其BCL-6蛋白表达率低.存在bcl-6基因扩增的DLBCL多数为non-GCB,并且治疗效果差,临床分期较晚,可能与DLBCL晚期染色体呈多倍体增加的趋势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PHLPP2、PTEN与p-Akt1及其下游分子VEGF、BCL-2及Cyclin D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和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PHLPP2、PTEN、p-Akt1、VEGF、BCL-2及Cyclin D1的表达,并分析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PHLPP2和PTEN阳性率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Akt1、VEGF、BCL-2及Cyclin D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5)。结直肠癌中PHLPP2与p-Akt1、VEGF、BCL-2、Cyclin D1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PHLPP2、PTEN均阳性的结直肠癌组织中p-Akt1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组;PHLPP2、PTEN均阴性结直肠癌组中p-Akt1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分组(P0.05)。PHLPP2、PTEN蛋白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Akt1蛋白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PHLPP2、PTEN、p-Akt1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相关。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HLPP2、PTEN、p-Akt1、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是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HLPP2与PTEN做为抑癌基因共同影响Akt1磷酸化,PHLPP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YD88基因过表达对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质粒转染法将过表达MYD88 L265P基因的pEGFP-C2-MYD88转染DLBCL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MYD88 L265P过表达组。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YD88 L265P过表达后荧光表达;运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MYD88 L265P过表达前后DLBCL细胞的MYD88 L265P、IRAK4、NF-κB和BCL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应用CCK-8法检测DLBCL细胞增殖;采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DLBCL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MYD88 L265P过表达后,与空白对照组(0.670 4±0.017 5)和阴性对照组(0.715 3±0.019 6)相比,MYD88 L265P过表达组(1.157 2±0.010 2)的增殖率显著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YD88 L265P过表达后,与空白对照组(0.69±0.04)和阴性对照组(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Trx)、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rxR-1)及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DLBCL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Trx、TrxR-1及TXNIP的表达,并分析三者表达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DLBCL中Trx和TrxR-1的阳性率分别为68.33%和76.67%,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Trx和TrxR-1的阳性率分别为25.00%、35.00%,DLBCL中Trx和TrxR-1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XNIP在DLBCL中的表达(20.00%,12/60)低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80.00%,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BCL中Trx、TrxR-1和TXNIP的表达与临床分期、IPI评分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乳酸脱氢酶水平无关(P>0.05)。ROC结果显示,Trx、TrxR-1单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