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A7(Ephrin A7,Eph A7)和重组人膜联蛋白A1(Annexin A1,ANXA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65例PTC、1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9例癌旁甲状腺组织中Eph A7和ANXA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ph A7和ANXA1在PTC组中的阳性率(64.6%、61.5%)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26.3%、21.1%)以及癌旁甲状腺组(31.6%、26.3%,P均0.05)。Eph A7蛋白和ANXA1蛋白在PTC伴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P0.05)。PTC组中ANXA1蛋白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P均0.05),ANXA1蛋白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TG-Ab值和TPO-Ab值无关(P均0.05)。Eph A7蛋白表达与PTC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TG-Ab值和TPO-Ab值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部位无关(P均0.05)。Eph A7与ANXA1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Eph A7与ANXA1可能参与PTC的发生、发展,促进肿瘤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
孙琳  张文静  张静  吴靖芳 《解剖学报》2016,47(2):221-227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组织中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ALCAM)、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三者在PT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ALCAM、E-cadherin和β-catenin在PTC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LCAM、E-cadherin和β-catenin在PTC中的表达并分析三者的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TC组织中ALCAM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组织(P0.05);PTC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组织(P0.05);PTC样本中β-catenin的异位表达率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组织(P0.05)。三者的阳性率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组织中无明显差异(P0.05)。三者的异常表达与PTC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在PTC组织中ALCAM、β-catenin高表达,E-cadherin呈现低表达,三者的异常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三者在PT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1,SphK1)和膜联蛋白A1(Annexin A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收集PTC 8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 3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normal thyroid,NT) 26例。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各组中SphK1和Annexin A1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phK1和Annexin A1在PTC中的阳性率(60. 5%和61. 7%)高于NG组(33. 3%和26. 7%)以及NT组(30. 8%和23. 1%)(P均0. 017)。Annexin A1和SphK1表达与PTC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P均0. 01),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TG-Ab值和TPO-Ab值无关(P均 0. 05)。SphK1与Annexin A1表达呈正相关(P 0. 01)。结论 SphK1与Annexin A1可能参与PTC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提示二者可能成为甲状腺肿瘤良恶性诊断和早期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的重要生物学因子。  相似文献   

4.
EGFR、COX-2及P63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环氧化酶 2 (COX 2 )和 p6 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6 7例PTC(其中腺内侵袭 4 1例、腺外侵袭 2 6例 ;有淋巴结转移 2 9例、无淋巴结转移 38例 )、3例滤泡癌和 15例甲状腺腺瘤中EGFR、COX 2及 p6 3蛋白的表达。结果 EGFR、COX 2和 p6 3蛋白在PT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8 1%、82 1%和 70 2 % ,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 (P <0 0 5 ) ;EGFR与COX 2、COX 2与p6 3蛋白在PTC组织中的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5 ) ;EGFR和COX 2在PTC腺外侵袭组和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腺内侵袭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 ,p6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与浸润程度无关。结论 EGFR与COX 2在PTC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p6 3蛋白在PTC的高表达提示其与PTC的细胞增殖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504例PTC手术标本,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1)中央区淋巴转移中男性(47.58%)、年龄45岁(43.49%)、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46.20%)的患者转移率均显著增高;侧颈区淋巴结转移中男性(32.26%)、肿瘤最大径 1 cm(26.08%)、多发病灶(28.64%)、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32.28%)及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6.73%)、双侧病变(33.08%)的患者转移率均显著增高。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性别、肿瘤最大径、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病变位置(单/双侧)是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2)单因素分析显示,多个淋巴结转移中肿瘤最大径 1 cm(14.35%)、伴钙化(24.24%)、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8.35%)及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28.30%)、双侧病变(17.78%)的患者转移率均显著增高。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多个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T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等临床病理学特征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有望成为临床术前或术中诊断PTC依据,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Axl、Gas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 分析和探讨两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及Real-time PCR法检测Axl、Gas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与结节性甲状腺肿(NG)及瘤旁正常组织相比,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Axl、Gas6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蛋白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 结论 Axl和 Gas6两者在PTC中的表达量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在PTC中Axl、Gas6的高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两者在PTC的发生、发展、转移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CM7、CDK2及p27蛋白与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PTC、30例甲状腺腺瘤、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CM7、CDK2、p27蛋白的表达.结果 PTC中MCM7、CDK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40/40)、80.00%(32/40),两者均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P<0.01).PTC中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2.50%(9/40),明显低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PTC中MCM7与CDK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0,P<0.01),MCM7、CDK2及p27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4,P<0.05;r=-0.413,P<0.01).结论 MCM7、CDK2蛋白的高表达及p27蛋白的低表达变化与PTC可能存在关联,三者联合检测或许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评价甲状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潜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 (astrocyte elecated gene-1,AEG-1)和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提供新的诊断参考指标和治疗靶向位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4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及60例同期手术的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AEG-1和Livin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AEG-1与Liv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 0. 05),但两者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 0. 05)。AEG-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腺外侵犯均密切相关(P 0. 05);Livin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TG-Ab值、TPO-Ab值有相关性(P 0. 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AEG-1与Livin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s=0. 673,P 0. 001)。结论 AEG-1、Livin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和转移关系密切,在临床中联合检测两者将更有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和判断患者的预后,有望为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DOG-1和C-erb B-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PTC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桥本甲状腺炎15例)中DOG-1和C-erb B-2蛋白的表达。结果 PTC中DOG-1的阳性率(27.08%,13/48)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0,0/3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C-erb B-2的阳性率(39.58%,19/48)也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3.33%,1/3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DOG-1、C-erb B-2的表达均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在多灶且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中DOG-1与C-erb B-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03,P=0.024)。结论 DOG-1及C-erb B-2的表达与PTC的转化、进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判断PTC的生物学行为、评估其复发风险的重要指标,并为靶向治疗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蛋白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表达相关性。方法对105例PTC进行VEGF-C和VEGF-D的免疫组化检测,以相应的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相对照,原位观察两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蛋白表达,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瘤组织VEGF-C和VEGF-D蛋白均高表达,表达率分别达54.3%(57/105)和74.3%(78/105)。(2)PTC中VEGF-C、VEGF-D蛋白表达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较阴性组明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PTC中VEGF-C、VEGF-D两者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66,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瘤细胞VEGF-C、VEGF-D蛋白高表达在淋巴道转移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者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具有相似的诱发因素或彼此之间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ER和P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以及ER、PR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取新鲜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6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PR的表达。分析受体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R和PR的表达率分别为52.17%和46.38%,结节性甲状腺肿没有ER和PR表达,ER和PR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以及MACIS评分无关,但是PR和肿瘤浸润甲状腺包膜以及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P<0.05),ER与患者年龄成负相关。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R、PR的表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R的表达反应肿瘤浸润甲状腺包膜和淋巴结转移情况,ER表达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中SphK1和CD56的表达及其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86例PTC组织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SphK1和CD56的表达。结果 SphK1在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0.73%、68.89%,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20.93%)(P0.05);CD56在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26.83%、33.33%,低于癌旁甲状腺组织(65.12%)(P0.05);SphK1和CD56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hK1和CD56在PTC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两者对PTC是否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并无明确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R-133在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 FTC)中的表达及其对FT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FTC标本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标本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标本30例。采用qRT-PCR技术检测三组甲状腺病变组织中miR-133的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构建ROC曲线,分析miR-133对FTC的诊断价值。结果 FTC组的miR-133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PTC组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组(P0.05);miR-133在FTCⅢ+Ⅳ期组中的表达量低于Ⅰ+Ⅱ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C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组中,miR-133诊断FT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723(95%CI:0.595~0.852),诊断灵敏度为63.3%,特异度为80.0%,约登指数为0.433;FTC与PTC组中,miR-133诊断FTC的AUC为0.719(95%CI:0.591~0.846),其诊断灵敏度为63.3%,特异度为81.2%,约登指数为0.445。结论 miR-133在FTC组织中表达下调,且与FTC更高的病理分期具有相关性;ROC曲线进一步表明,miR-133用于鉴别FTC与PTC、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HIF-1α)、Smad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1(SI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和37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IF-1α、SIP1和MMP-9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三者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PTC组织中,HIF-1α、SIP1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56%、51.39%和54.16%,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HIF-1α、SIP1和MMP-9的表达与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HIF-1α与SIP1、HIF-1α与MMP-9、SIP1和MMP-9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rs=0.304,P=0.009;rs=0.243,P=0.040;rs=0.277,P=0.019)。2种蛋白(HIF-1α/SIP1,HIF-1α/MMP-9,SIP1/MMP-9)联合表达较二者之一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更具相关性(P0.05)。HIF-1α、SIP1和MMP-9 3种蛋白联合表达较三者之一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HIF-1α、SIP1和MMP-9在PTC组织中的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三者存在相互协同作用,其表达情况可能作为监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BRAF V600E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间行手术治疗且行中央淋巴结清扫的465例经典型PTC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PTC合并HT组(139/465)和单纯PTC组(326/465),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两组中BRAF V600E蛋白表达情况,并对检测结果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TC合并HT组中BRAF V600E蛋白的阳性率(59.71%)低于单纯PTC组(6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PTC合并HT组中BRAF V600E蛋白阴性组患者发病年龄55岁的比例更高(92.86%);与单纯PTC组相比,PTC合并HT组女性(88.49%)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6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TC中HT或BRAF V600E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多发、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 PTC合并HT患者BRAF V600E蛋白的阳性率较低。PTC中HT或BRAF V600E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多发、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MP3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与免疫组化法检测IMP3 mRNA及蛋白在71例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不同甲状腺病变组织中IMP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由高到低依次为甲状腺滤泡亚型乳头状癌(follicular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FVPTC)(10.13倍)、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8.81倍)、甲状腺非滤泡型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8.52倍)、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2.46倍)、甲状腺滤泡性腺瘤(follicular adenoma,FA)(1.49倍);IMP3蛋白阳性率也显著升高,由高到低依次为FTC(100%)、PTC(96.77%)、FVPTC(90%)、FA(20%)、NG(0);IMP3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1)。甲状腺恶性肿瘤组的IMP3 mRNA表达水平(8.82倍)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1.94倍)(P0.01);恶性滤泡性病变组的IMP3表达水平(9.36倍)也显著高于良性滤泡性病变组(1.49倍)(P0.01)。结论 IMP3是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有效分子标志物,也是甲状腺良恶性滤泡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CITED2和PTPRZ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分析三者在P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探讨HIF-2α在PTC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及Real-time PCR法检测HIF-2α、CITED2和PTPRZ1在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三者的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TC组织中HIF-2α、CITED2和PTPRZ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三者在甲状腺腺瘤组织和瘤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5),且蛋白表达量与PTC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及肿瘤大小有关(P0.05),而与PTC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在PTC中HIF-2α、CITED2和PTPRZ1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大小和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HIF-2α可能通过CITED2和PTPRZ1的高表达促进PTC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三者在PT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27蛋白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中的变化,为研究甲状腺癌的发生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节性甲状腺肿(6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增生结节(16例)、甲状腺癌(4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20例)标本中p27蛋白的表达。结果 p27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为60.5%,结节性甲状腺肿为36.10%,甲状腺癌为33.3%,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增生结节为0。可见,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p27蛋白表达阳性率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增生结节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可能通过增生结节向甲状腺癌演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 BRAFV600E基因突变与多种分子标志物表达及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该突变是否为预后不良指标。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标本BRAFV600EmRNA;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标本galectin-3、cyclin D1、VEGF和MMP-9蛋白表达。结果 104例PTC中的71例(68. 3%) BRAFV600E基因突变(+);突变组的肿瘤直径增大、肿瘤T分期较高、更易侵犯甲状腺被膜外及淋巴结转移;且VEGF、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升高(P0. 05)。二元Logist回归分析显示BRAFV600E基因突变(+)的PTC VEGF蛋白高表达,肿瘤直径增大、更易侵犯甲状腺被膜外组织且肿瘤T分期较高(P0. 05)。结论 BRAFV600E基因突变的PTC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中ALDH1A1的表达情况及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PTC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标本153例,在HE染色下观察其一般临床病理学特点(肿物直径、双侧、多灶、肿瘤边界、腺叶外浸润),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ALDH1A1的表达情况,分析ALDH1A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在153例PTC中,84例(54.9%)发生淋巴结内癌转移,126例癌组织高表达ALDH1A1,112例癌旁组织高表达ALDH1A1。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45岁、肿物直径>10 mm、浸润性边缘及癌组织 ALDH1A1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性别、双侧、多灶、腺叶外浸润、癌旁组织ALDH1A1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浸润性边界和癌组织ALDH1A1高表达是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随访的82例PTC中,局部肿瘤复发4例,5年局部复发率为4.88%,包括淋巴结肿瘤复发3例和甲状腺肿瘤复发1例,无远处转移及疾病相关死亡病例。复发病例肿瘤组织ALDH1A1均为高表达。结论 ALDH1 A1在PTC癌组织内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可作为PTC淋巴结转移的有效预测因子,有利于改善PTC患者治疗方法及随访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