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姜苹  巫娜 《当代医学》2014,(30):101-102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46例,以患者入院顺序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n=123),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出现深静脉血栓13例,发生率为10.6%,护理组出现深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为4.1%,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后期给予积极的治疗措施,全部缓解。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杨莉  覃美青 《华夏医学》2006,19(5):859-860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减少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方法:将60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术前健康知识宣教,包括饮食、功能锻炼的方法、术后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动态观察病情,出现异常者立即以抗凝及扩容药物改善凝血及微循环状态。对照组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积极的术前、术后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采取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外,还有针对性地予以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住院天数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对照组患者6例(24%)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系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患者短,且患者满意率较高。结论:采用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干预组 分别按给与常规护理和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90例手术患者术后2例发生血栓,下肢肿胀、疼痛患者显著 小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方法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骨科建立血栓监测病房,通过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方法将200例患者分别纳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模式前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是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模式,即在骨科病房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通过量化表对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通过护理干预,及时发现及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比较建立血栓监测病房前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建立血栓监测病房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建立前(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在骨科建立血栓监测病房,通过规范的工作流程,客观的量化评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及降低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学创新》2015,(36):109-111
目的:探讨行气活血法防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4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行气活血中药汤剂治疗。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0%(10/2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0%(40/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气活血法能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有效防治,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敏  陈娓娓  庄海燕  熊梅凤  杨梦雅 《吉林医学》2013,34(24):5069-5070
目的:通过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进行预防护理干预,来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选择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仅提供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不仅提供常规护理还实施预防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术后患肢温度、疼痛程度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患者温度、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患者实施预防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疗效,减轻术后疼痛感,促进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中应用循环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将7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试验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功能锻炼;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及功能锻炼的基础上术后第一天开始使用循环压力仪对双下肢进行治疗。比较二组患者肢体疼痛分值、肿胀指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患肢疼痛分值、肿胀指数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压力治疗仪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易掌握,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髋关节手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9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34%,明显低于对照组34.78%;术后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25±3.1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85±3.56)d,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荷兰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64-176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6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干预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Barthel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2周、4周、3个月、6个月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2)干预组术后1周出现下肢肿胀2例,但2周内均消失,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术后第4天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术后2周出现下肢肿胀4例,术后4周内消失,随访1年发生髋关节脱位2例。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机体康复、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娟  徐大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8):2318-2319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骨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220例骨科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评估,制订预防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仅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发生率为0.91%;对照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者12例,发生率为10.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科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旋糖酐40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闭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前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对照组术前预防性使用右旋糖酐40抗凝,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大于实验组(t=3.065,P=0.003;t=2.504,P=0.014;t=3.568,P=0.001);实验组3例发生下肢DVT(5.17%),为腓静脉血栓1例,股静脉2例;对照组11例发生下肢DVT(19.97%),为腓静脉血栓3例,腘静脉2例,髂外静脉2例,股静脉4例,对照组血栓形成率高于实验组(χ2=5.198,P=0.023)。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降低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临床疗效优于右旋糖酐4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比较常规护理加气压治疗与单一传统方法在预防老年脑卒中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96例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98例)和对照组(98例),两组基础治疗和护理相同。干预组加用气压治疗仪预防,比较两组疗效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组4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占4.08%),对照组出现19例(占19.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气压治疗,可有效预防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对比阿哌沙班与依诺肝素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5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行全髋置换患者115例,年龄65~86岁,经内科诊断合并糖尿病。完全随机分为A组(阿哌沙班组,n=58)和B组(依诺肝素组,n=57)。A组:手术切口缝合后12h使用阿哌沙班,剂量为2.5mg,口服,每日2次。B组:手术前12h及手术后每天使用依诺肝素,剂量为40mg,皮下注射。两组疗程35d。术前与术后行双下肢静脉深静脉造影,记录深静脉血栓和出血发生率,检测术前,术后1d、7d、30d、60d空腹血糖数值。结果A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总发病率(5.2%)较B组(17.5%)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哌沙班在老年合并糖尿病患者全髋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较依诺肝素效果更佳,血糖影响小,出血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9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98例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科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予以系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DVT发生率为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5%,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在疾病知识知晓、健康信念形成、健康行为执行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影响,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该次研究对象从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方便选取58例,通过动态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2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2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探究5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经不同方法麻醉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结果通过该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90%(2/29﹚,对照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03%(9/2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86例下肢骨折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下床时间、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1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7%(2例),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3,P=0.024〈0.05)。2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3.7±2.2)h比(2.8±1.0)h,(18.1±2.9)h比(2.1±0.7)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依从性及出院患者复诊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3%)明显高于对照组(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涂少龙  陈自主  庄显叶 《河北医学》2014,(11):1811-1814
对比分析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122例进行髋膝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61例患者进行髋膝关节手术前后服用阿司匹林;观察组61例患者进行髋膝关节手术前后注射低分子肝素;两组均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差异,用统计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41.00%、19.67%,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都可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但是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更有利于预防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杨荷兰 《河北医学》2013,19(5):771-775
目的:探讨在骨科手术后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5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针对性干预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下肢肿痛1例,超声检查阳性1例,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下肢肿痛8例,腓肠肌压痛6例,超声检查阳性9例,发生率为12.0%。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X^2=12.43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弹力绷带对预防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88例颅脑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4例,干预组采取常规护理加弹力绷带,对照组是常规护理加弹力袜,比较2组护理方法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2组均无肺栓塞及肢体坏死的发生,2组平均住院日干预组为(21.0±2.5)d,对照组为(32.0±2.6)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56,P=0.006)。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7例(38.6%),干预组仅有8例(1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67,5.12;P值分别为0.010,0.03)。结论弹力绷带可明显减少颅脑术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肿胀发生概率,减少平均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