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内镜微波治疗大肠腺瘤性息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5月至1997年5月,我们对128例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共216个息肉行内镜微波治疗,疗效显著。1.一般资料:本组中男86例,女42例,年龄18~75岁,平均49.6岁;共216个息肉,分布于直肠45个,乙状结肠82个,降结肠36个,横结肠41个,升结肠8个,盲肠4个;有蒂息肉161个,无蒂息肉55个;其中单发性息肉81例,多发性息肉47例;息肉小于1.0cm者186个,1.1~2.0cm者26个,大于2.0cm者4个所有病例均行内镜下活检,病理报告示腺瘤性息肉,并有29例伴有异型增生Ⅰ…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1990年以来,用石明液配合谷酰胺内服治疗,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均经气钡灌肠、肠镜及活检确诊。肠镜中可见息肉大小为0.3cm×0.6cm,表面光滑,呈灰白色或黄色,X线钡剂检查见肠边缘不整齐,有充盈缺损。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男31例,女7例;年龄3~30岁;直肠多发性息肉24例,乙状结肠多发性息肉11例,结肠直肠息肉3例。对照组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7~21岁;直肠多发性息肉13例,乙状结肠多发性息肉7例,结肠直肠息肉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3.
自1996年1月至1997年8月,我院应用单孔道内镜,以粘膜套扎后高频电切除,对25例上消化道粘膜病变患者进行内镜下大块病变粘膜切除,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5例中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5岁。息肉患者18例,其中食管息肉9例,上段1例,下段8例;胃内息肉8例,胃体、胃窦部各4例;十二指肠息肉1例。息肉最小为0.5cm×0.8cm,最大1.5cm×2.0cm,均为广基、无蒂、扁平型,表面光滑或轻度糜烂。上消化道大块粘膜活检7例,胃体下部2例,胃窦部5例,其中病变范围广,…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射频治疗胃肠道息肉200颗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院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应用国产LDRF-50A型多功能射频治疗仪,摘除食管、胃、十二指肠、大肠息肉共计200颗,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200颗息肉共在131例病人身上发现,患者均以腹痛和(或)便血就诊接受电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为息肉者。男107例、女24例。年龄2~78岁,平均42+3岁。息肉单发97例,多发34例,其中散发性腺瘤病3例,Peutz-Jeghers综合征1例。息肉直径0.5cm以下50颗,0.6~1.0cm119颗,1.1~1.5cm17颗,1.6~2…  相似文献   

5.
刘燕燕  符丽娟 《胃肠病学》1999,4(3):139-139
病例:女性,35岁,因间断性中下腹隐痛伴腹泻2个月而就诊。既往病史无记载。家族史:其母亲及姐姐患有结肠腺瘤性息肉病。体检:一般状态可,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中腹部及左下腹轻压痛。结肠镜检查示:从肛门上直肠5cm起至回盲部密布有蒂或无蒂,呈半球形或绒毛状(直径0.1cm~0.6cm)、大小不等的息肉。病理诊断:腺瘤性息肉。胃镜检查示: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降部见数十个大小不等的无蒂、半球状息肉(直径0.4cm~1.0cm),表面光滑,色泽同正常粘膜组织,质软。病理诊断:腺瘤性息肉。讨论:该患者有结…  相似文献   

6.
家族性预激综合征临床及电生理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对家族性预激综合征的研究较少。本文总结、随访了解放军301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1993-1999年6月部分经射频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患者,探讨了家族性预激综合征的发病率、电生理及临床特点。 入选393例,了解患者是否有家族史。对有家族史的患者,进一步追踪家族中其他患者的病情,以确实诊断。按是否有家族史分为家族性预激综合征(家族中至少有2例患者)和散发性预激综合征两组。前者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9.1岁。后者363例,男性250例,女性113例,平均年龄43.9岁。电生理检查方…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将直径>2.0cm的息肉称为大息肉,直径>3.0cm息肉为巨大息肉。我们应用热电极在内镜下行电烙样加热,使息肉层层脱落、萎缩至完全消失,对防治大息肉切除术并发出血,有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经肠镜检查发现息肉直径2~3.5cm者56例共64颗,其中大息肉56颗,巨大息肉8颗。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热电极电烙样加热法,即热电极的柱状探头对息肉的表面四周加热,不直接加热息肉的根蒂部,共30例35颗(巨大息肉5颗)。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8~76岁,平均40岁;单发26例,多发4例…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电凝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结肠息肉二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例1 :男 ,26岁。主诉 :无力、消瘦、腹部不适 ,大便带血性粘液3个月。查体 :贫血貌 ,结膜苍白 ,口周有深褐到黑色之色素斑 ,表面平滑 ,直径2~5mm ,余无特殊。胃镜检查 :胃底及胃体见小息肉5颗 ,直径0.5~1.2cm ,表面平滑 ,带蒂。肠镜检查 :息肉共13颗 ,分布于直肠到回盲部之间。息肉直径0.5~2.0cm ,表面深红 ,大部分有蒂 ,部分息肉表面粘膜糜烂。治疗经过 :胃内息肉在胃镜下一次全部切除。因肠息肉数目较多 ,决定分次切除。选用OlympusCF -VI电子肠镜 ,PSD -10型高频发生器。首次切除5颗。术…  相似文献   

9.
大肠良恶性息肉的临床特征及内镜、病理形态学特点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49  
目的探讨大肠良恶性息肉的分布、大小、形态和病理特征以及息肉恶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良恶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0.66%,其中腺瘤性息肉占47.16%。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便血。炎性息肉以≤1.0cm的为最多,腺瘤性息肉则大小不等,幼年性息肉以1.1~1.9cm的最多,同时伴肠癌者息肉以<1.0cm为主。本组息肉0.6~1.0cm者恶变率3.51%,1.1~1.9cm者恶变率为12.90%,≥2.0cm者恶变率27.78%,息肉恶变以山田Ⅱ型为主。结论腺瘤体积大,绒毛状结构者易恶变;大肠腺瘤性息肉常与大肠癌并存;大肠镜检查应尽量检查全大肠,不能满足于远端大肠病变的诊断;息肉不论大小应尽可能予以切除。  相似文献   

10.
大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四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迟发性出血在大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后发生率低,但危害较大,我院发生4例,采用不同方法均顺利止血,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例均为住院患者,男性,27岁~38岁。大肠单发息肉2例,多发性息肉2例,其中1例乙状结肠密集15颗息肉;息肉大小0.5~2.0cm。全部病例均在术前查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正常,并每日肌肉注射维生素K120mg,3d后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息肉切除后均留下白色电凝面,观察1~3min无出血后退镜。术后进流质饮食1~3d,常规应用止血敏、止血芳酸及抗生素。出血发生时间为息肉切除术后48h~7…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性调查了:(1)大肠远侧腺瘤是否标志着同存大肠近侧息肉以及危险性;(2)随年龄增加是否有大肠腺瘤从左侧向右侧分布的右移倾向。结果:大肠镜检查并且病理诊断确切者374例,分成腺瘤297例,炎性息肉77例。大肠远侧腺瘤的262例中,有69例(26.3%)同存大肠近侧腺瘤,大肠远侧炎性息肉的70例中只有5例同存大肠近侧腺瘤(7.0%),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故与炎性息肉相比,大肠远侧有腺瘤者同存大肠近侧腺瘤的危险性高6.4倍(95%可信限2.5~14.8)。脾曲以上有大肠腺瘤者(109例)与脾曲以上无腺瘤者(193例)相比,平均年龄大7岁(57.8±12.2比51.7±16.2,P<0.01),说明随年龄增加大肠腺瘤有右移倾向。  相似文献   

12.
家族性心脏粘液瘤二例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胸外科何忠良,张昌铭心脏粘液瘤是最常见的心脏良性肿瘤,极大多数呈散在发病,但文献也有家族性发病的报告。我院曾手术治疗母女家族性发病的心脏粘液瘤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性,47岁。因急速体位...  相似文献   

13.
于1992年6月至1993年3月确诊一组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廖××.男,46岁,农民.于1992年6月因腹泻,间断小量血便2年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全结肠可见密集排列数以千计的绿豆大到黄豆大短蒂息肉,降结肠直肠有较多蚕豆大短蒂息肉分布,部分息肉表面出血糜烂.活检报告为肠息肉癌变.B超检查有腹水及肝转移癌,巳失去手术机会.同年10月病人长子,26岁,间断血便1年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同其父.病检报告在乙状结肠处蚕豆大短蒂息肉癌变.于1993年3月.其二子,23岁,三子,20岁.四女,17岁.均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全结肠可见有散在及片状密集排列的米粒大到黄豆大短蒂息肉.本组病例均无面颊和皮肤色素沉着等胃  相似文献   

14.
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检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12月-1994年12月本院对B超检查证实为胆囊结石、胆总管轻度扩张而未探及结石的31例患者,在施行开腹胆囊切除时,经胆囊管用纤维胆道镜(简称为纤胆镜)进行胆道检查,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22例。年龄29-68岁,平均为41岁。31例B超检查91次,人均2.9次。B超示:胆囊多发性小结石18例,1~3枚结石13例。胆总管直径在0.8-1.2cm,平均直径1.0cm。既往曾有黄疸史3例,胆道蛔虫症史2例,药物排石史10例,碎石1例。2.器械与操作方法:采用日产纤胆镜,工…  相似文献   

15.
内镜微波治疗中的并发症14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年1月以来 ,我们应用内镜微波治疗消化道狭窄、息肉等752例 ,出现并发症140例 ,现就治疗中的并发症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并发症140例 ,男89例 ,女51例 ;年龄5~76岁。食管贲门癌狭窄34例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炎性狭窄17例 ,吻合口癌复发狭窄32例 ;以上GIF -XQ30型、XQ -40型胃镜均不能通过。食管息肉6例 ,胃息肉11例 ,十二指肠息肉16例 ,大肠息肉21例 ,大肠腺瘤3例。食管吻合口直径最小0.2cm ,息肉最大直径2.5cm ,最小直径0.5cm。2.治疗方法 :常规内镜检查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并初步评价胃息肉的内镜下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对122例胃息肉患者作临床及病理组织分析,其中97例行内镜下治疗,58例作6个月-9年的随访复查.结果胃息肉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6岁,30-60岁患者占723%;多发性胃息肉23例(189%),单发性胃息肉99例(811%),胃体和胃窦部胃肉占全部息肉的827%,964%的息肉直径小于2cm.病理组织学分类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分别占467%、330%.随访中有4例患者息肉复发或再发,1例癌变.结论胃息肉多见于中年患者,好发于胃体和胃窦部,以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为最多;胃息肉的内镜下治疗安全、可靠;首次治疗后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痰散结法治疗痘疹状胃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1月~1998年12月,笔者自拟活血化痰散结方治疗痘疹状胃炎3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30例病例均系经纤维胃镜(日本产奥林巴氏GIF-XQ40)及病理证实为痘疹状胃炎的门诊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7~62岁,平均36.5岁;病程<0.5年2例,0.5~1年13例,1~5年5例,>5年10例;病理检查伴胃粘膜慢性炎症12例,伴萎缩性胃炎10例,伴局灶性肠化生5例,伴轻度不典型增生2例,伴局灶性肠化生及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临床症…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5岁,主因双眼视物不清半年,阵发性手足抽搐10年,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双眼搐搦性白内障”收入院。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1,左眼0.02,双眼外眼正常,晶体大部分混浊,灰白色,点片状致密的混浊,前囊皮质呈辐射状混浊,双眼压2.12kpa,5m光感,1m光定位准确,红绿色党正常,泪道冲洗通畅。化验检查:血清钙1.57mmol/L,血磷1.41mmol/L,X线颅骨正侧位片无异常。生育史:有2个女儿,流产4胎。曾在外院诊断为“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低下”。入院后3日先行左眼白…  相似文献   

19.
大肠息肉452例内镜诊治结果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1997年8月至2000年3月,我科共应用富士能电子肠镜检查3758例,检出大肠息肉452例,并切除息肉851颗,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452例,男282例,女170例,男女之比1.66:1,年龄15~92岁,以51~60岁居多。临床表现以便血或粘液血便为主,部分有腹部不适或排便习惯改变。2.肠镜所见:452例共检出851颗息肉。其中单发息肉为237例,多发息肉为215例,最多者为33颗。息肉分布:直肠281颗,乙状结肠305颗,降结肠110颗,横结肠72颗,升结肠55颗,回盲部28颗。…  相似文献   

20.
我院收治3例厚皮性骨膜病(Pachydermo-periostosis),报道如下.临床特征见附表.讨论本病由 Friedrich 于1868年首先报告,1935年Fouraine Solente 和 Gole 进行了详细描述,故又名 Fouraine-Solente-Gole 综合征.1948年 Vo-gue 命名为厚皮性骨膜病.本病原因不明,系隐性或不完全的显性基因遗传,在一个厚皮性骨膜病的父子身上发现有异常的 XYY 型染色体,董义光等报告1例,并检查患者父母亲和三个女儿共5人,仅父及一个女儿的胫腓骨有骨皮质轻度增厚,母亲染色体异常.本文仅1例染色体异常,故染色体检测对厚皮性骨膜病的家族遗传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