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年来,人们对腰围变粗或胖人常恭称:“您发福了”。此“福”指享口福,胖成了温饱享福和富人的象征。现在人们健康意识强了,知道胖不代表幸福和富贵,胖是不能以理智控制食欲的表现,胖和体重超标(偏胖)会滋生“富贵病”。膳食过多造成的“富贵病”有高血压、高血脂、高粘血症、糖尿病、痛风和肥胖。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踏入美国三十年前的“死亡四重奏”:是健康危机,更是经济隐患!2004年10月12日,卫生部宣布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中国超重和肥胖人口2.6亿高血压人口1.6亿血脂异常人口1.6亿血糖受损人口4000万好像一夜之间,中国突然从脱贫温饱变成了全球第一“肥胖”国,第一“三高”(高血压、高血脂、血糖)国,第一“慢性病”大国。慢性病主要包括“三病”: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肥胖加“三高”叫做“死亡四重奏”。肥胖、“三高”加“三病”称之为“代谢综合症”,俗称“富贵病”。所以,我们成了全球第一“代谢综合症”大国或“富贵病…  相似文献   

3.
"富贵病"人的饮食大有讲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江 《医药与保健》2006,14(5):45-45
吃是人的第一需要。人们辛勤劳动后以享受美味、满足食欲为乐,加上人在吃肉和油炸食品时有快感,使得许多人爱吃饱,体内热量过剩。人们面对佳肴控制不住食量,使许多人在解决温饱之后,逐渐患上高血压、高血脂、高黏血症、糖尿病、痛风、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和肥胖等“富贵病”。原  相似文献   

4.
如果一个人的胃每天能容纳1斤食物,只需填充一半,就足够其一天所需了。否则,只会让机体超负荷运转,造成一系列健康问题。现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来更加困难,多余的“营养物质”堆积在体内,其后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贵病。而无数科学研究证实,肥,胖会带来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胆囊炎等,再加上由此带来的并发症,后果非常可怕。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考虑也从“吃饱”转向“吃好”,于是肥甘味厚、香甜美味的东西吃得个心满意足,结果越来越多的人与肥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富贵病”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于康 《药物与人》2006,19(8):36-37
“富贵病”离你有多远近年来,流行一个时髦的词汇“富贵病”,它指的是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痛风(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在内的一系列慢性疾病。应该说,“富贵病”并不是一个合适的称谓,其所谓“富贵”者,更多的是代表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即包括  相似文献   

7.
减肥的最佳方式是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预防肥胖、防止高血压,要从儿童做起。过去,人们对胖人不管男女老幼,认为“胖嘟嘟”都是福相。其实,胖,到一定程度不单是“美”的问题了,而是一种病态。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老年肥胖对健康更不利,一胖生百病,肥胖会导致一些可危及生命的疾病。高血压和肥胖是一对“好兄弟”,它们形影不  相似文献   

8.
李智超 《健康生活》2006,(12):30-30
“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说法,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的含义是不够确切的。一个人的身高与体重是有一定比例的,这个比例合适,就是我们说的不胖不瘦;比例不合适即过胖或过瘦,都容易潜伏疾病。所以说,消瘦者不应该沾沾自喜。说到胖,人们往往联想到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等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认为“胖就是病”。对于瘦,则视为正常现象,民间也有“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说法。肥胖当然不好,但过瘦也不好。美国曾对660万人进行了4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体重过低或过高的人死亡率都是一样的。相反,稍胖的人(超过标准体重的10%~15%),寿命最长,死亡…  相似文献   

9.
人们习惯将身体肥胖与“富态”、“发福”等词语联系在一起,以此作为生活富足的象征。日常生活中还有“心宽体胖”的说法,好像肥胖的人就意味着没有愁事烦扰。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运动量少了,身体内脂肪所占的比例也增加了。这恰恰是物质极大丰富之后带来的所谓富贵病——肥胖症。从医学保健的角度看,肥胖与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以糖尿病为例,大约80%以上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肥胖问题。看来肥胖已经从心宽的结果,变成了发愁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而健康水平却没有相应地跟着提高。虽然一些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控制,但一些所谓的“富贵病”却纷至沓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这些难以治愈的慢性病的发病人数在逐年增多,而且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人们缺乏正确的健康知识,忽视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发生是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的出现,遗传因素等内因只占20%,80%是由外因造成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来调控外因,减少疾病。如何调控好外因呢? 合理膳食合理的膳食可以让你不胖也不瘦,胆固醇不高也不低,血凝度不黏也不稀。怎么做呢?总结成两句话就是: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一就是每天喝1袋(250毫升)牛奶。我们中国人的膳食有很多优  相似文献   

11.
肥胖是个医学问题,现在很多人可能都这样认为:“肥胖对人体健康肯定不利”。但如果你要问他,“肥胖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胖到什么程度对人体有害”,对此可能有很多人一时答不上来。有的人可能会说“胖了会得糖尿病,其实人体肥胖不一定就会得糖尿病,糖尿病的病因很多,所以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病因”。也有的人可能回答:“胖了以后血压会上来”。但这个说法也不正确。肥胖中也有低血压的人,  相似文献   

12.
广南 《药物与人》2001,14(4):24-24
说到胖,人们往往联想到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等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似乎胖和病之间必定是互为因果的。对于瘦,人们则将其视为正常现象,民间对此更是推崇,甚至还有“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说法。肥胖当然不好,过瘦就好吗?答曰:否。美国曾对660万人进行了4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体  相似文献   

13.
有关研究表明,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人类大问题。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稍不小心,便与肥胖结缘,而且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一旦沾染上这种“富贵”病,无一例外,徒生许多烦恼和忧愁。因为肥胖会造成人行动上的不便,更重要的是增加了人心脏的负荷,从而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意外疾病的发生。近日,有关业内人士更是郑重指出国人肥胖具有普遍上升的趋势,而且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苗头。 如何消除肥胖及其带来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国民 《长寿》2008,(2):15-15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这种说法颇能使人悠然自得,甚至有的老人认为,“要益寿,就宜瘦”。现在生活好了,胖人多了,而肥胖对于老年人来说,犹如大敌。因为肥胖会导致许多“富贵病”,所以人们对肥胖退避三舍,谈胖有忧。而许多老来变瘦的人则沾沾自喜,认为“瘦”是自己的福气,亲属们面对一些日渐消瘦的老人,也往往熟视无睹.不予重视。  相似文献   

15.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在发生变化。现在一提起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人们都会说这些是富贵病。但还有一个富贵病——痛风,目前还不被大家所认识。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代谢紊乱疾病。主要临床特点是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了吃啥有啥,喝啥有啥。在城市和经济富裕的地区有大部分人群出现了营养过剩。这部分人长期以来放纵自己的食欲,自我保健意识差,不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吃得肥头熊腰,大腹便便,殊不知“加大了享受,缩短了阳寿”,引来一身“富贵病”,如肥胖症、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远古时代的食不果腹早已成为教科书上孩子们眼中的陌生词汇。相反,吃出来的“富贵病”倒是让如何健康地饮食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肥胖、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痛风、肿瘤等疾病的发生虽然与遗传、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但包含饮食习惯在内的不良生活方式同样在疾病发生发展巾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长期高脂肪、高热量的多食少动者易导致肥胖.肥胖是健康的大敌,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富贵病"都与肥胖有关.近代研究发现,肥胖还是某些癌症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9.
戴琦 《健康博览》2006,(11):40-42
中国人的传统观点认为,胖嘟嘟的小孩子健康,人们在见到胖孩子时,往往以称赞的口吻说:“这孩子真结实!”。但实际上肥胖不仅影响小儿的健康,还将成为成年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石症、痛风等疾病和猝死的诱因。如果儿童期发生肥胖.他们成年后发生肥胖的概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减肥为防病,不是赶时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肥”是年轻女性口中最常出现的词之一,成了一种时髦。中老年人对此似乎就没有那么高的热情了。但是,一些慢性疾病常常是跟肥胖结伴而行,危害甚大。因此,对中老年人来说——许多中老年人认为减肥是青年人的专利,怕人说老来俏,对减肥就不再热衷了。殊不知中老年肥胖者更应重视减肥。一些慢性疾病常常是跟肥胖结伴而行的:高脂血症、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膝踝关节疾病……所以,为了身体健康,中老年肥胖者也应积极减肥。关于肥胖您胖了吗?——肥胖的标准如今,随着人们营养的过剩,“肥胖”已经成为热门话题。那么,究竟胖到什么程度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