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脂肪细胞增殖、糖代谢及地塞米松诱导3T3-L1脂肪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3T3-L1前脂肪细胞及脂肪细胞的增殖情况,检测小檗碱对3T3-L1前脂肪细胞及脂肪细胞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的影响;采用地塞米松诱导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分别给予罗格列酮、小檗碱进行干预,用RT-PCR检测GLUT4 mRNA的表达。结果:在DMEM高糖培养基中,小檗碱可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抑制3T3-L1脂肪细胞增殖,作用呈明显量效关系;使3T3-L1前脂肪细胞及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增加,呈明显量效关系,同时小檗碱组GLUT4 mRNA的表达升高。结论:小檗碱可以显著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抑制脂肪细胞的增殖;同时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且小檗碱能上调脂肪细胞GLUT4 mRNA的表达,这提示小檗碱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罗格列酮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葛根素(Pur)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以及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Pur干预3T3-L1细胞,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油红O染色法检测其对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及成脂的影响;地塞米松诱导3T3-L1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用不同浓度Pur进行干预,测定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结果:Pur(3~300μmol/L)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Pur(30~300μmol/L)促进3T3-L1细胞的分化成脂,增加胰岛素抵抗状态下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代谢,且具有量效关系。结论:Pur能够促进3T3-L1细胞的分化成脂,增加胰岛素抵抗状态下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蒲公英提取物对地塞米松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的作用。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3T3-L1前脂肪细胞及脂肪细胞的增殖情况,同时采用地塞米松诱导3T3-L1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观察不同剂量蒲公英提取物(0.1,0.3,1,3,10,30μg/ml)对前脂肪细胞与胰岛素抵抗细胞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蒲公英提取物各剂量组前脂肪细胞的MTT值均升高,除0.3μg/ml剂量组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呈量效关系;脂肪细胞的MTT值无显著性差异;与空白组比较,蒲公英提取物能明显降低前脂肪细胞与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含量(P<0.001)。结论蒲公英提取物可以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对脂肪细胞活力无影响;对地塞米松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模型.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采用地塞米松诱导建立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检测不同时间段细胞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同时运用RT-PCR技术检测抵抗素(Resistin)基因的表达.结果随着时间的变化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浓度逐渐降低,在96 h达到胰岛素抵抗的最高峰,此时模型组的Resistin基因表达较空白组升高了约3倍.结论将3T3-L1脂肪细胞置于1μmol/L地塞米松环境中24 h,该细胞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此胰岛素抵抗状态可以维持216 h.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黄消渴汤配伍对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的调控作用,阐明其降糖机理。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并采用以地塞米松、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和胰岛素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采用地塞米松诱导成熟的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3T3-L1细胞模型。以该模型为手段,以葡萄糖消耗量、细胞游离脂肪酸的溢出水平为主要指标,通过拆方、组方对三黄消渴汤的降糖作用进行研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连组和配伍组均可降低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P0.01),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配伍组效果优于单药组。且含或不含10 nmol·L-1胰岛素的条件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与胰岛素(10 nmol·L-1)无依存关系。结论三黄消渴汤配伍能显著增加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同时可减少游离脂肪酸的溢出,通过调节糖代谢和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基于3T3-L1细胞的不同黄连炮制品"止消渴"药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运用生物效应法从细胞途径探索不同黄连炮制品"止消渴"的药效差异,为黄连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有效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观察不同黄连炮制品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对胰岛素抵抗模型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结果:不同黄连炮制品均能明显或部分降低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提高脂肪细胞葡萄糖的利用率,改善胰岛素抵抗,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值,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且与黄连生品相比较,萸制黄连、酒蒸黄连和酒炙黄连对上述改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不同黄连炮制品具有改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增强脂肪细胞对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能力,从体外细胞水平上表现出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与黄连生品相比较,萸制黄连、酒蒸黄连和酒炙黄连"止消渴"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7.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肿瘤坏死因子d(TNF-α)诱导3T3-L1脂肪细胞,探讨建立可靠胰岛素抵抗(IR)细胞模型的方法.方法:3T3-L1前脂肪细胞经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地塞米松、胰岛素诱导分化成3T3-L1脂肪细胞,将其与20,10,5μg·L-1TNF-α共孵育,100 nmol·L-1胰岛素作用30 min刺激脂肪细胞糖转运.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培养基上清液葡萄糖含量,观察TNF-α对脂肪细胞糖摄取的影响,鉴定IR模型.结果:TNF-α抑制胰岛素诱导前、后的脂肪细胞糖转运,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中20 μg·L-1TNF-α的抑制率分别为79.2%和81.4%(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可诱导3T3-L1脂肪细胞产生IR,这种细胞模型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羟基葛根素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3′-羟基葛根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油红O染色法检测其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以地塞米松诱导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葡萄糖消耗量和游离脂肪酸(FFA)生成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脂肪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y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的基因表达。采用嵌合蛋白基因试验检测3′-羟基葛根素的PPARγ配体结合活性和比色法检测其对PTP1B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相比,1~10μmol/L 3′-羟基葛根素显著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及细胞分化(P<0.05、0.01)。与模型组相比,无论在基础状态还是胰岛素刺激状态,3′-羟基葛根素均能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葡萄糖利用率、减少FFA的产生(P<0.05、0.01);同时显著上调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PPARγ基因的表达,但对PTP1B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与溶媒对照组相比,3′-羟基葛根素在0.1、10.0μmol/L时能对PPARγ产生激活作用(P<0.05、0.01),但对PTP1B酶活性没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 3′-羟基葛根素能促进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葡萄糖利用、抑制FFA产生,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PARγ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黄连改善胰岛素抵抗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从细胞途径多方面观察黄连药材、部位及其成分等对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及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探索黄连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采用地塞米松、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和胰岛素共同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并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依据黄连传统用药经验,观察黄连"药材-部位-生物碱成分"对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对胰岛素抵抗模型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消耗的影响。结果:除非生物碱部位在6.0μg.L-1具有明显促进分化作用外,其余各组无论黄连水提物、不同提取部位还是不同生物碱成分均能明显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其中单体成分盐酸黄连碱在浓度16.5μmol.L-1时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同时,各组也均能降低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与马来酸罗格列酮相似,其中单体成分盐酸药根碱在浓度10.5μmol.L-1时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其余各成分。结论:黄连具有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其疗效可能是各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其抑制分化作用也提示黄连在增加细胞对葡萄糖摄取的同时不会引起脂肪的聚集而造成体重增加,这对防治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代谢综合征或并发症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葛根对地塞米松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葛根提取物对地塞米松造成的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地塞米松诱导 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 ,检测药物对细胞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的影响 ;采用肌肉注射地塞米松 ( 1mg·kg-1,隔日 1次 )的方法建立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 ,测定空腹血糖 (FBG)、血清胰岛素 (FINS) ,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IRI)与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结果 :葛根提取物能够明显降低胰岛素抵抗 3T3-L1脂肪细胞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水平 ,增强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葛根提取物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 ,有效改善了大鼠的胰岛素抵抗状态。结论 :葛根对地塞米松造成的胰岛素抵抗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屠亦文  郝瑞福 《吉林中医药》2014,(11):1170-1173
高糖高胰岛素、游离脂肪酸、炎症因子、地塞米松、金属铬、雌激素、葡糖胺等均可诱导3T3-L1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且具有稳定、可靠、易于重复等优点。目前已证实小檗碱+梓醇、小檗碱、熊果酸、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及其他活性成分、蒲黄总黄酮、灵芝多糖、附子多糖、地黄寡糖、积雪草酸、白藜芦醇、葛根素等中药有效成分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调节糖代谢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提取物梓醇和小檗碱及其配伍对3T3-L1脂肪细胞增殖,葡萄糖代谢及细胞分化的影响,初步探讨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IR)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药物干预后培养液中葡萄糖消耗量,并以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分化过程中胞浆脂质的堆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小檗碱组使前脂肪细胞MTT值增加29%,而小檗碱加梓醇组、梓醇组均无差异;梓醇、小檗碱及其配伍组分别使成熟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增加64%、76.5%和98%;小檗碱处理脂肪细胞胞浆脂质堆积明显低于对照组,梓醇组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小檗碱能促进前脂肪细胞增殖,增加葡萄糖消耗,抑制脂肪细胞分化;梓醇能促进葡萄糖吸收;其作用均不依赖胰岛素的存在。直接增加葡萄糖的吸收可能是这两种药物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没食子儿茶素对脂肪细胞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吸收葡萄糖的作用。方法应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模型,测定在脂肪细胞中没食子儿茶素对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和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没食子儿茶素可促进脂肪细胞中高浓度葡萄糖(30 mmol/L)条件下由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吸收,加快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结论没食子儿茶素可增加脂肪细胞葡萄糖吸收并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提示没食子儿茶素可有效改变血糖浓度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15.
地黄寡糖对HepG2胞细增殖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地黄寡糖对HepG2细胞增殖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空白组、罗格列酮组(剂量3.4 mg·L-1)和地黄寡糖组(剂量分别为0.1~30 mg·L-1),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同时采用高胰岛素诱发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研究地黄寡糖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结果:在中剂量葡萄糖培养基中,高剂量的地黄寡糖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低剂量则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地黄寡糖可促进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最佳剂量为10 mg·L-1;地黄寡糖能够促进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增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结论:高剂量地黄寡糖促进HepG2增殖,低剂量则抑制其增殖,地黄寡糖对高胰岛素诱发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