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志春 《河北医学》2014,(12):2134-2135
遗尿症,是小儿5岁以后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不随意排尿,又称遗溺、尿床。轻者数夜一次,重者一夜数次。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原发性遗尿较为多见,大多为功能性;继发性遗尿常伴有全身或肾脏疾病。。现将我院收治的33例总结分析如下:1.1一般资料:33人均为门诊病人。均为原发性遗尿(功能性遗尿),经实验室检查(脑电图、尿常规、脊柱X线检查)已除外癫痫、尿路感染、糖尿病、脊柱裂等器质性病变;其中男孩26例,女孩7例;年龄5—10岁28例,10岁以上5例;病程2个月至2年等。临床表现:经常睡中遗尿,轻者数夜一次,重者一夜数次,醒后方觉,四肢乏力,面色少华,食欲不振,肢凉怕冷,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相似文献   

2.
一般资料:本组共87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56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13岁,病程最短4年,最长10年,呈间断性遗尿。中医辨证属下元虚冷型36例,脾肺气虚型42例,肝经郁热型7例,其它2例。治疗方法:针灸取遗尿点、独阴;中药用缩泉丸、桑嫖峭散加减。治疗结果:87例中痊愈75例,占87.4%,好转11例,占12.6%,总有效率占100%。体会:小儿遗尿,系指睡眠梦中小便自溢,醒后方觉的一种膀眈括约肌失控的病症。其病因主要与肺、脾、肝、肾四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肺主气,为水之上源,有通调水道,下输膀然助气化的作用;脾居中主运化制水…  相似文献   

3.
遗尿,俗称尿床,是指三周岁以上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其发生,诸家多责之肾气不固。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属肺气虚弱、肃降无权者不乏其人。肺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相似文献   

4.
缩泉丸合桑螵蛸散加减治疗小儿遗尿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尿又称遗溺、尿床,是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本病好发于3~12岁的儿童,少数可到性成熟时才消失.有的到了成年亦不消失。常在睡梦中遗尿,数日或每夜遗尿,甚则一夜数次。本病在临床上没有排尿困难或剩余尿,小便检查正常。本病如果长期不愈,致使儿童遭受精神上的伤害.缺乏自信心而产生自卑感,影响情绪、性格和学习,且对小儿的智力、体格发育都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遗尿又称"尿床",是指年满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偶因疲劳或睡前多饮而遗尿者,不作病态。主症为:睡中尿床,醒后方觉,数夜或每夜1次,甚至一夜数次。遗尿是儿童常见病,长期遗尿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可使患儿产生忧郁自卑、孤僻内向的性格,同时也增加了家庭的精神与生活负担。随着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视、健康教育的深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小儿遗尿越来越受到社会及医学界的关注。采用中医药疗法治疗小儿遗尿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已得  相似文献   

6.
遗尿是指三周岁以上的小儿,因不能自主排尿,而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遗尿的原因,主要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或因精神因素、局部炎症、寄生虫、不良习惯以及过度疲劳,均可造成遗尿。从中医学来说,遗尿一症主要由以下原因所致:第一、肾气不足,下元虚寒,闭藏失职。第二,脾肺气虚,不能制约水道,而致水道失禁。第三,肝经湿热,蕴结膀胱,以致气  相似文献   

7.
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又称夜尿症。本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偶见延长至成年不愈者。可分为器质性遗尿和功能性遗尿。多数的遗尿是功能性的,只有少数遗尿是由器质性病变造成的。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功能性遗尿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小儿3岁以后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不随意排尿,称为遗尿,俗称尿床。此症如不及早治疗,迁延日久,则会严重妨碍小儿的身心健康,影响发育。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六味水陆二仙丹治疗遗尿取得良好成效,举隅于下。病历资料  相似文献   

9.
遗尿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以小儿睡中频繁自遗、醒后方觉为主症。本病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与生长发育。临床上桑螵蛸散合缩泉丸治疗本病之心肾不交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遗尿,俗称尿床,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本病发病率较高,约占儿童的6%~15%,以往中西药治疗效果不甚满意,是儿科常见的疑难症之一。笔者汲取前人经验,结合多年临床实践,自拟“遗尿散”治疗该症7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  相似文献   

11.
遗尿又称遗溺、尿床,系3岁以上儿童夜间或白天睡眠时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为儿科常见病.3岁以内的小儿,由于智力未健,排尿的正常习惯尚未形成,不作病论.遗尿病因多与肾气不足,下元虚寒,或病后体弱,脾肾气虚等有关.我们自 2000年开始,采用药物敷脐配合针灸治疗患者103例,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遗尿,古代称为遗溺,是指三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夜间熟睡后不能控制排尿而小便自遗,醒后方知.遗尿是由于膀胱失约.主要与膀胱和肾有关,但肺、脾、心、肝等脏腑病变亦可导致膀胱失于约束,从而引起遗尿.  相似文献   

13.
小儿遗尿是指3岁以上小儿除外器质性病变,表现为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于睡梦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患儿遗尿少则数夜一次,多则一夜数次,具有睡眠深沉、不易唤醒的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遗尿是指3岁以上小儿(包括成年人)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为临床常见病.笔者采用“交通心肾”法治疗本病获满意疗效,现体会如下.1 基本方法本法由桑螵蛸散加减而成:桑螵蛸12g,远志6g,石菖蒲6g,龙骨15g,牡蛎15g,茯神10g,酸枣仁10g,黄芪15g,覆盆子30g,益智仁10g.每日1剂,14天为1疗程.最长服药时间半年.  相似文献   

15.
1.小儿为什么会发生遗尿? 遗尿,俗称尿床,是指三岁以上的小儿在睡眠中经常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 小儿为什么会发生遗尿呢?中医认为发生遗尿的病因病机主要是: 先天因素 先天禀赋不足、下元虚寒,不能温养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不能制约水道而遗尿。夜属阴,卧则阳气内收,阴寒更甚,故常发于夜卧之后。  相似文献   

16.
遗尿是指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为儿童常见病.凡3周岁以上睡眠中尚不能控制排尿,称为遗尿症,俗称尿床.兹将1986年至1992年用针刺治疗遗尿症40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病例均系哈尔滨市散居病人,经检查排除了其它器质性疾病.确诊为功能性遗尿者4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就诊者最大年龄14岁,最小5岁,学龄儿童占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3例,女15例。本组患儿均为5岁以上儿童,夜间出现不自主排尿,每周至少有1次遗尿。本组5~6岁者27例,7~8岁者7例,9~10岁者4例。每夜遗尿1~3次者25例,4~6吹者9例,每2夜1次者4例。有遗尿家族史者9例。辅助检查:①在膀脱充分充盈的情况下,19例作膀优B超检查,其中膀优容量小于正常1/3者3例,小于正常1/2者13例,膀优容量正常者3例(正常值10ml/kg)。②38例脑电图检查均正常。②36倒尿常规检查正常,2例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1.2治疗方法①足底按摩:用示、中、无名指指腹按摩足底凹陷处。…  相似文献   

18.
小儿遗尿,中医称为"遗溺"、"遗",俗名尿床.系指患儿夜间睡眠中小便自遗不知,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病因有寒热之分,病机为肺、脾、肾三脏气化失常,膀胱不约而成.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临床诊治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小儿遗尿是指3岁以上小儿经常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古代医籍对本病的记载颇多,如<灵枢·九针论>说:"膀胱不约为遗溺"说明了遗尿是因为不能固摄所致.<诸病源候论·遗尿候>指出:"遗尿者以膀胱虚冷,不能约于水故也".后世医家对小儿遗尿大多认为是肾与膀胱虚冷所致.刘老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不外乎先天秉赋不足,或后天调养失宜,或暴受惊恐,致肾气不足,下元虚寒,温化闭藏功能失职,而夜主阴,夜卧则阳气内收,下元虚甚,故而睡中小便自遗或湿热蕴于肝经,湿热下注,膀胱失约,亦可分为遗尿.临床尤以暴受惊恐,胃气不足,下元虚寒最为多见,且较难治.现将刘老所治的32例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遗尿症是指5周岁以上的小儿在睡眠状态下不自主排尿≥2次/周,持续6个月以上的一种病症。患儿遗尿后并不觉醒,醒后方觉。轻者数夜一次,重者一夜数次,睡眠较深,不易叫醒[1]。《仁斋直指小儿附遗方论&#183;大小便诸证》云:“……其水出而不禁,谓之遗尿。睡里自出,谓之尿床。此皆肾与膀胱俱虚而挟冷所致也”。这句话对遗尿与尿床作了简单的区分,但两者的病因病机相同,故现在多将二者统称为遗尿。遗尿在小儿多见,据国外报道[2],遗尿症中原发性遗尿为69%,继发性遗尿为31%,其发病率15%~20%为5岁儿童、10%为10岁儿童、2%为12~14岁儿童,即使到青春后期甚至成人期仍有1%~2%的发病率[2]。笔者用菟丝子散加减治疗小儿遗尿症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