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联合阿司匹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盐酸吡格列酮组、阿司匹林组和盐酸吡格列酮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各40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胰岛素(P2hIns)、HbA1c、HOMA-IR等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阿司匹林组FBG、2hPG、Fins、C-RP、HO-MA-IR,盐酸吡格列酮组的FBG、2hPG、Fins、HbA1c、HOMA-IR,以及联合治疗组的FBG、2hPG、Fins、C-RP、HbA1c、HOMA-IR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二甲双胍750 mg/d口服;治疗组75例在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口服罗格列酮4 mg/d。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FBG、2hPG、HbA1c、FINS、HOMA-IR、TNF-α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治疗后2组HOMA-β和脂联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升高更为明显。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通过降低TNF-α和hs-CRP水平和升高脂联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于口服降糖药不能很好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睡前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等变化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4周后,FBG、2hP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12周后HbA1c较治疗前也显著下降(P<0.05),而BMI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时,睡前联合注射甘精胰岛素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好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前者给予甘精胰岛素+罗格列酮治疗,后者只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为期6个月,观察2组BMI、FPG、2hPG、HbA1C、低血糖发生率、HOMA—IR、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变化。结果:2组BMI、FPG、2hPG、HbA1C治疗前后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HOMA—IR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达标时胰岛素用量较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罗格列酮能明显地改善胰岛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经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效果欠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组(A组)和中性精蛋白人胰岛素(NPH)组(B组),均予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2周,观察12周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BG、2hPG、HbA1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均<0.05),A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用格列美脲片可较好地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的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是老年2型糖尿病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天麦消渴片与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单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欠佳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单用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加服天麦消渴片,对照组加服盐酸吡格列酮,2组治疗时间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 h C肽、胰岛素用量、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的变化。结果 2组的FBG、2 hPG、HbA1c、TC、TG、INS用量均得到明显降低,餐后2 h C肽明显上升。对照组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3例。结论天麦消渴片和盐酸吡格列酮均能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而天麦消渴片效果更显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T2DM患者106例,给予胰岛素强化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结果:治疗前后从FBG、HbA1c、2hPG结果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其中2例患者有轻微低血糖现象,经调整药物用量后消失,均未影响治疗。结论:胰岛素强化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控制血糖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初次诊断的空腹血糖≥13.9 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16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功能的变化,同时观察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血糖及HbA1c均明显下降(P<0.01),期间4例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能理想控制血糖且胰岛功能得到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血糖血脂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4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B组患者给予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8mg口服,观察随访1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1)治疗前后对比,B组FPG、PPG、HbA1c水平明显下降(P<0.01),TG、LDC-C水平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明显上升(P<0.01);(2)治疗后B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HbA1c与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初诊T2DM患者,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患者脂代谢、β细胞功能与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均明显下降。结论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诺和锐30特充3次皮下注射与2次皮下注射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诺和锐30特充3次皮下注射;治疗组采用诺和锐30特充2次皮下注射联合中餐口服阿卡波糖(拜唐苹)治疗。2组均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治疗剂量至血糖控制达标,共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患者胰岛素日用量、体质量指数的变化、低血糖发生次数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FBG、2 hPG、HbA1c均明显降低(P均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治疗后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日需要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诺和锐30特充2次皮下注射联合阿卡波糖能较好地控制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具有胰岛素用量少、体质量指数增加少、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观察和记录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变化,并比较2组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FBG、2h PG、Hb A1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实验组血糖全部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明显,血糖控制好,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红细胞流变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诊断的糖调节受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A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B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联合罗格列酮4 mg/d口服,疗程1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12个月测体质量、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A组及B组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FBG、2hPG、HbA1c、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B组体质量、FINS和HOMA-IR显著降低;6个月及12个月时,B组体质量、FBG、2hPG、HbA1c、FINS、HOMA-IR、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低于A组(P均0.05),12个月时B组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同组6个月时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糖调节受损患者坚持生活方式干预联合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至少6个月),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可通过多种途径改善红细胞流变行为,可预防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使用化痰解瘀汤及胰岛素的疗效.方法:将43例空腹血糖(FPG)≥11mmol/L餐后2h血糖(2hPG)≥15mt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继续皮注胰岛素,治疗组在胰岛素基础上加用化痰解瘀汤,共用24周,观察疗前、疗后第2、12、24周血糖、HbA1c,疗前、疗后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餐后血糖、HbA1c均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组降糖效果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有降低血脂、C肽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且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化痰解瘀汤能降低血糖、HbA1c,减少胰岛素用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且有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 CP)、体质量指数(BMI)等的变化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睡前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4周后FBG2、h BG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12周后FBG、2 h BG、HbA1c较治疗前均下降(P均<0.05),FCP、2 h CP较治疗前均升高(P均<0.05),而BMI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低血糖反应发生少。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好、安全性高,体质量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盐酸比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 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60 例在饮食控制及单用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的2 型糖尿病病人,加用了盐酸比格列酮治疗4 周和12 周后,测定空腹和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观察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增加体质量与否.结果 盐酸比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后4 周及12 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A1c 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有统计学意义;每日胰岛素用量从75±8U 减至30±2U、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下降、但有增加体质量的副作用,结果 与加用盐酸比格列酮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单用胰岛素治疗控制不良的2 型糖尿病加用盐酸比格列酮治疗,可使血糖得到持续改善,并能减少全天胰岛素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津力达丸与小剂量磺脲类和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消除2型糖尿病高血糖毒性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96例,空腹血糖(FBG)>8.0mmolL,餐后2h血糖(2hPG)>1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持续1个月以上者。开放性研究,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本方案对FBG,2hPG,HbA1c,空腹及餐后1h、2h、3h血浆胰岛素水平,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FBG、2hPG、HbA1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甘油三酯(TG)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胆固醇下降不明显(P>0.05)。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1h、2h血浆胰岛素(PINS1h、PINS2h)水平显著升高(P<0.01),餐后3h血浆胰岛素(PINS3h)无显著性差异(P>0.05),达到餐时血糖调节作用。结论中西药联合应用在解除高血糖毒性的基础上,HbAlc及血脂也得到了改善,能有效纠正胰岛素早期快速分泌峰缺失,起到了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此外,中药能调整机体脏腑功能,增强体质,减少西药副作用,标本同治,患者依从性强,无低血糖发生,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胰岛素抵抗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5例,对照组予以瑞格列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吡格列酮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尿素氮(BUN)、肌酐(Cr)和血尿酸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血浆中的FBG和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观察组的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或0.01)。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浆FINS、HOMA-IR、BUN、尿酸和Cr水平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吡格列酮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对胰岛素抵抗具有改善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格列美脲(亚莫利)联合中效鱼精蛋白锌人胰岛素注射液(NPH)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5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10 mmol/L)随机分为2组:A组予格列苯脲与NPH治疗,B组予格列美脲与NPH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均<0.05);B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格列美脲联合NPH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新诊断T2DM患者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9例及对照组37例,治疗组予盐酸吡格列酮15 mg/d联合二甲双胍0.25 g口服每天3次,对照组予二甲双胍0.5 g口服每天3次,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FBG,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血脂、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糖、HbA1c、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脂代谢得到改善,并且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血糖、HbA1c、HomaIR及血脂改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BMI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优于单用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