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2002年1月~2004年7月,我院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3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和40例子宫内膜息肉,其中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myoma,TCRM)31例,TCRM联合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the endometium,TCRE )7例,经宫颈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polyp, TCRP)35例,TCRP联合TCRE 5例. 结果 78例均一次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400 ml 2例,水中毒1例,无子宫穿孔及术后感染.术后1、3、6、12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时进行手术效果评定,闭经8例 (10.3%),点滴月经12例 (15.4%),少量月经33例 (42.3%),正常月经量22例(28.2%),无改善3例(3.8%). 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后晚期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2006年1月~2014年6月13例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行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后(>9年)出现晚期并发症,再次宫腔镜探查并处理。结果13例宫腔镜二次探查结果:6例宫腔积血,其中4例位于宫角,2例位于宫腔;7例局灶或四壁内膜增生,其中1例出现子宫内膜去除-输卵管绝育术后综合征,1例子宫内膜病理为非典型增生Ⅰ级。7例术后症状好转(53.8%);3例合并子宫腺肌病继发进行性痛经(23.1%),2例子宫内膜增殖有乳腺癌手术史(15.4%),1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Ⅰ级(7.7%)均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后残存有功能的子宫内膜或日后再生的内膜可引起晚期并发症,需要临床进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2月16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根椐肌瘤类型,选择不同的电切方式进行切割,对出血严重、年龄大于45岁的患者同时行子宫内膜电切。结果16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5~65min,(27.6±12.1)min;术中出血量8~50ml,(40.1±10.2)ml。子宫穿孔2例,低钠血症3例,术后一过性发热5例。168例随访1~24个月,(16.0±5.3)月,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满意率95.2%(160/168)。结论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预处理,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严密监测及娴熟手术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宫腔镜诊治异常子宫出血432例中长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宫腔镜手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1月经宫腔镜诊治异常子宫出血且随访〉12个月的432例临床资料,诊断良性疾患391例[子宫内膜息肉96例(22.2%),子宫黏膜下肌瘤38例(8.8%),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57例(59.5%)],行息肉或肌瘤切除、子宫内膜电切术;诊断子宫内膜腺癌41例(9.5%),均为Ⅰ期,行经腹全子宫双附件切除、选择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子宫穿孔等并发症。391例良性病变中,术后随访12~57个月,平均39个月,闭经占16.1%(63/391),月经量少(每周期〈10片卫生巾)18.9%(74/391),月经量正常(每周期10~20片卫生巾)58.3%(228/391),术后改善不明显占6.6%(26/391)。26例月经量仍多者术后用孕酮治疗,7例有多发子宫肌瘤,术后32~44个月行全子宫切除术,8例复查阴道彩超子宫内膜厚度〉1.5 cm,术后5~19个月第2次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继续随访18~36个月,月经量少3例,闭经5例。41例子宫内膜癌Ⅰ期术后随访26~41个月,平均38个月,均无瘤存活。结论 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在结合病理学检查除外恶性病变后首选宫腔镜手术,严格B超监测是提高手术疗效和手术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对5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实施宫腔镜电切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52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2~46 min,术中出血量18~56 m L,镜下诊断与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98.08%(51/52)。未发生感染、子宫穿孔,电切综合症、肠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均获10~18个月随访,无复发病例。术前有子宫不规则出血及月经过多者术后出血停止或明显减少,月经周期恢复正常。4例贫血患者均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3例不孕患者随访期间2例顺利受孕。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6.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endometrium,TCR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手术指征及疗效。方法对2004年11月-2007年10月因子宫腺肌病接受TCRE的3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后痛经缓解率、月经量、血Hb、CA125水平。结果31例TCRE手术时间(14.4±1.4)min(10-28min),术中出血量10-50ml。术后随访24-48个月,痛经缓解有效率93.5%(29/31),2例痛经不能缓解,且子宫进行性增大,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另1例服用孕三烯酮仍在随访中。1例术后11个月宫腔粘连致宫腔积血,行宫腔扩创引流积血约10ml痊愈。月经量由术前(102.0±4.7)ml减少至术后(15.6±2.1)ml(t=223.77,P=0.000),其中闭经7例,点滴状月经18例,月经量显著减少6例。22例术后3个月内贫血纠正,血红蛋白由术前(78.6±3.6)g/L上升至(126.8±8.9)g/L(t=-27.953,P=0.000)。术后血清CA125除2例持续〉35IU/ml,其余术后3个月降至正常范围。结论TCRE治疗子宫腺肌病能有效缓解痛经症状,治疗贫血,但术前应排除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大小≤8孕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下内膜息肉电切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20 min,术中出血量5~10 m L。术后口服黄体酮胶囊3~6个月。随访2 a,3例(3.12%)复发。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中出血少、对邻近组织破坏小、恢复快,术后结合药物治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射频热凝固(RF)子宫内膜去除两种术式中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就诊、经先前药物治疗无效的功血患者2100例为研究组,以45岁为界分为两组:A组(≥45岁,平均48岁,共927例)是以闭经为治疗目的,采用全部子宫内膜凝固(A—RF术式);B组(〈45岁,平均37岁,共1173例)是以月经减量为目的,根据术前宫腔镜检查提供的信息,采用选择性部分内膜凝固(B.RF术式)。所有患者具备术前宫腔镜检查和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等临床资料。除对所有患者术后即时宫腔镜检查了解内膜去除情况外,还对部分患者RF后6—7个月再次进行宫腔镜检查,以明确宫腔表面远期变化。结果本组术前宫腔镜检查发现功血合并不完全子宫纵膈79例,占3.8%(79/2100)、黏膜下子宫肌瘤56例,占2.7%(56,2100)。有效率:RF治疗功血3个月内(近期)总有效率为96.7%(2031/21001,其中A组为97.0%(899/927),B组为96.5%(1132/1173)。术后即时宫腔镜检查和内膜病理显示:A组内膜全部全层凝固性坏死,B组见部分正常内膜遗存。术后3月后不同时间段随访宫腔镜显示受热凝固的内膜被纤维结缔组织替代。主要并发症是术后1。2个月阴道少量不规则流血,占8.0%(168/2100)和3个月后月经量仍多,占5.2%(109/2100)。经宫腔镜检查分别显示为机化内膜组织脱落不全和内膜遗留过多,分别行清宫和再次RF后达到目的疗效。本组患者无经RF后又改子宫切除者。结论辅以宫腔镜检测使RF治疗功血更加直观、安全、有效和微创化,既可以达到闭经,也可以控制减少月经量,受RF作用的子宫内膜热凝固坏死使子宫出血停止,内膜组织纤维化改变是RF治疗功血远期有效和防止复发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因子宫内膜息肉行各类宫腔镜手术85例。其中单纯息肉切除25例,息肉切除+子宫内膜切除术41例,息肉切除+浅层内膜切除术17例,息肉切除+内膜剥除术6例。随访时间3~24个月。结果57例月经紊乱者术后闭经14例,点滴出血16例,月经减少27例。34例中、重度贫血患者术后1~3个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16例痛经患者术后7例症状消失,7例缓解,2例加重,6例不孕者4例妊娠。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月经改善满意率达94.12%。无生育要求者,息肉切除同时应行子宫内膜电切术,可避免复发,需保留生育功能者可行单纯息肉切除,如合并内膜息肉样增生可行浅层内膜切除术。绝经后患者可行单纯息肉切除术,如合并内膜息肉样增生应行子宫内膜剥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子宫镜子宫内膜切除术加点状烧灼电凝术治疗功血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有手术指征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 78例 ,采用子宫镜电切子宫内膜后对切面实施点状烧灼电凝术 ,观察其月经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 3~ 12个月 ,2 3例无月经 ;38例每月仅有点滴状月经 ;17例表现月经明显减少。月经改善满意。结论 :子宫镜子宫内膜切除术加点状烧灼电凝术治疗功血是较理想的方法 ,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用于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预防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s)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76例EPs宫腔镜术后处理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组:对照组38例,官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组38例,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口服妈富隆3个疗程。2组随访6个月观察EPs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复发8例(8/38,21.1%),月经改善24例(24/38,63.2%);治疗组术后复发1例(1/38,2.6%),月经改善34例(34/38,89.5%),2组月经改善及术后复发均有统计学差异(x2=7.280,P=0.007;x2=4.537,P=0.033)。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联合妈富隆治疗,有助于临床症状改善及预防EPs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行子宫内膜诊刮排除子宫内膜癌的病例,B超提示有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共46例,行宫腔镜检查,术中证实有44例为子宫内膜息肉,有两例未见异常,宫腔镜直视下环状电极电切息肉基底部,完整切除息肉,送病理化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行B超检查。结果44例患者经病理学检查均无恶变发生,手术均1次完成,平均手术时间(20.3±2.1)min,平均出血量(25.0±5.0)mL,患者无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未见有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结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准确率高、创伤小,能同时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对34例子宫内膜息肉实施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6~43 min,平均24.24 min,出血量8~76 m L,平均42.20 m L,住院时间9~13 d,平均11.06 d。未发生盆腔感染、子宫穿孔、宫颈管撕裂等并发症。随访12个月,显效19例(55.88%),有效13例(38.24%),无效1例(2.94%)。其中9例不孕患者中7例(7.78%)成功受孕。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手术治疗,不仅可准确对病变部位定位,而且手术范围局限,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和对生育功能保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7-05-2018-12间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为2组,各44例。宫腔镜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比较2组手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及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术后3个月、6个月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宫腔镜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月经量少于宫腔镜组,复发率低于宫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可显著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减少月经量,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1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病灶电切术,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黄体酮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予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置入治疗,随访患者术后18个月,统计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经期、月经量和血红蛋白浓度变化情况,记录随访期间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观察随访期间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6、12和18个月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经期和月经量均显著低于术前水平(t=17.291~53.074,P=0.000~0.0000.05),而血红蛋白浓度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t=10.317~14.125,P=0.000~0.000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6、12和18个月子宫内膜厚度、经期和月经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而血红蛋白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t=3.042~8.415,P=0.000~0.0000.05)。术后随访18个月内,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总体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30,P=0.015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6.36%和10.91%)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χ~2=0.695,P=0.405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提高血红蛋白水平,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及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宫腔镜下被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其中息肉电切除术88例,子宫内膜息肉钳夹+诊刮术10例,活检钳钳除+诊刮术4例。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25.5(10-40)min,平均出血量36.5(5-50)ml,平均住院天数3(2-5)d。切除标本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无感染、大出血、子宫穿孔、宫腔粘连、周围脏器损伤、过度水化综合征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无复发病例。10例有生育要求者5例已妊娠。结论宫腔镜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治疗首选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并不孕症的效果。方法将76例子宫内膜息肉并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行宫腔镜刮宫术,观察组(36例)采用宫腔镜电切除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术前月经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随访期间的宫内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月经量均少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息肉并不孕症的临床治疗中,与宫腔镜刮宫术比较,宫腔镜电切术可改善术后月经量过多,显著减少术后复发风险,且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8.
宫腔镜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1月行官腔镜诊治的107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68例,B超检查子宫内膜增厚无阴道出血39例。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术后病理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6例顺利完成宫腔镜下检查及治疗,1例子宫穿孔,保守治愈。手术时间15~60min,(26.8±9.5)min,出血量10~60ml,(30.2±18.3)ml。术后病理结果:子宫内膜息肉69例(64.5%),黏膜下子宫肌瘤18例(16.8%),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2例(11.2%),子宫内膜癌2例(1.9%),正常子宫内膜6例(5.6%)。90例(84.1%)术后随访3~12个月,(6.0±3.8)月,其中8例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再次宫腔镜手术治疗。结论官腔镜检查是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首选的检查方法,可直视下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变化并取活检送病理;官腔镜治疗可以完整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等子宫内膜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实施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未发生子宫穿孔、TURP综合征、宫腔粘连、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患者月经周期规律,经量基本恢复正常,无复发病例。6例有生育要求患者中2例成功受孕。结论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复发率低,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内良性占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3月至2002年12月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内良性病变5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子宫肌瘤切除术19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21例,子宫内膜切除术8例,子宫内膜及内膜息肉切除术7例,子宫内膜及子宫肌瘤切除术2例,术后随访3-5个月。结果: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10-60min,平均30min,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月经转为正常,子宫内膜切除术患者月经为点滴状或无月经。粘膜下肌瘤1例术后12个月复发,再次行电切术(TCRM),2例并发PASS综合征,B超下刮宫治愈。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宫内良性病变首选官腔镜电切术,能保留子宫的完整性,具有患者创伤小,痛苦轻,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