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胆道疾病对左旋氧氟沙星的胆药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左旋氧氟沙星(LVFX)在胆道手术后患者的胆药浓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3例施行胆道手术并行T-管引流的患者poLVFX200mg,q8h,连服5d,用HPLC法测定LVFX在血浆、胆汁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胆囊结石降低胆汁中药物浓度;胆道梗阻程度与胆汁药物浓度有密切相关性,梗阻程度愈高,药物浓度愈低。结论:胆道疾病(特别是结石性胆道疾病)所造成的胆道梗阻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LVFX在胆道的浓度,梗阻状态下低胆汁药物浓度将不利于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纪任  倪勇  张敏杰  徐小平  钱文瑾  王成友 《安徽医药》2009,13(11):1324-1326
目的前瞻性研究胆道梗阻对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向胆汁中弥散产生的影响。为临床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抗生素选择提供实验证据。方法临床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术前30 min静脉滴注抗生素左氧氟沙星0.3 g。术中测量胆道压力,于给药1 h后收集胆汁标本以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胆汁药物浓度。并与对照组进行胆道压力?胆汁内抗生素浓度的比较,应用统计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ACST组患者胆道压力较对照组胆道压力明显升高(P〈0.01)。胆道压力升高时,静脉注射抗生素1h后的胆汁内抗生素浓度明显降低,两者呈负相关。结论左氧氟沙星在正常胆道压力情况下胆汁浓度难以达到有效杀菌浓度。当胆道压力升高到一定范围以上后,胆汁内无抗生素分布,此时行手术胆道减压是唯一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的胆道感染症包括胆囊炎、胆管炎及肝脓疡等,其治疗原则系解除胆道内升高的压力及清除胆汁中的细菌。由于高龄患者(70岁以上)胆汁内检出的细菌种类及投用抗生素后药物在体内的药物动力学与年轻人不同,因此,应顾及老年人胆道感染的特点而选择治疗方法。一、影响高龄患者胆道感染治疗的因素 1.合并症:根据对近期胆石症及胆道癌肿手术病例1136例的研究,高龄胆道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有如下几种情况:①高龄胆道感染患者有胆红素结石者占42%,胆红素结石存在者胆汁中细菌的检出率高;择期手  相似文献   

4.
胆道手术病人中头孢曲松钠的药动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头孢曲松钠(CTRX)在6例施各类胆道手术附胆总管引流患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微生物学的方法测定血清及胆汁中头孢曲松钠浓度.结果静滴头孢曲松钠3g或2g即刻血药浓度分别可达到(470.9±23.4)μg·ml-1和(288.1±14.3)μg·ml-1,8h后仍保持(91.7±5.1)μg·ml-1和(54.6±4.2)μg·ml-1;T型管胆汁药物峰浓度可达到(1645.81±201.3)μg·ml-1和(1123.8±140.4)μg·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道幽门螺杆菌与胆结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8例胆结石患者的胆囊粘膜、胆汁、结石标本(实验组)和20例非结石患者的胆囊粘膜、胆汁标本(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胆汁、结石和胆囊粘膜中的幽门螺旋杆菌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胆囊粘膜、胆汁、结石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5.9%、81.2%、60.0%;对照组胆囊粘膜、胆汁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5.0%、52.9%: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胆汁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分别为81.2%、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结石患者胆道系统中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与胆结石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药实践》2015,(9):643-645
目的:探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后患者血清及胆汁中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6月37例胆道结石患者分为胆道镜器械取石组(18例)和钬激光碎石组(19例),观察两种术式对患者术后8 h,24 h,48 h,3 d,5 d血清及胆汁中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结果:钬激光碎石组术后第8小时,第24小时,第48小时血清及胆汁中降钙素原水平明显低于胆道镜器械取石组(P<0.05),术后第3天,第5天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钬激光治疗胆道结石术后血清及胆汁中炎性递质波动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胆汁回输在老年胆道病人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自 1996年 5月至 1999年 5月 ,3年间选择年老体弱的肝内外胆道结石病人 68例 ,在胆道探查毕 ,借助术中纤维胆道镜将胆汁回输管置入十二指肠内 ,然后从T管内引出。术后待患者肠气通后再将胆汁经胆汁回输管回输入十二指肠 ,用于预防治疗胆汁丢失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2 8例 ,女性 4 0例 ;年龄 60~ 78岁 ,平均年龄 69岁 ;术前体重最轻 35~ 4 9kg ,平均体重 4 6kg。术后体重 35~ 71kg。本组病例中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 2 3例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 4 5例。手术术式采用胆囊切除、胆…  相似文献   

8.
复方甘草酸苷对胆道结石术后退黄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陈榕  韦伟  朱立元 《中国药房》2004,15(10):620-621
目的 :评价复方甘草酸苷对胆道结石并发阻塞性黄疸患者手术后的退黄效果。方法 :观察和检测41例胆总管结石并发阻塞性黄疸患者 (观察组 )术后第1d~15d ,在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后胆汁引流量和肝功能变化情况 ;对照组未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胆汁引流量较对照组提前3d达到稳定 ,且胆汁颜色也较对照组深 ;术后第7d开始 ,观察组所有肝功能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 (P<0 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有助于胆道结石并发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黄疸的提前减退和肝功能的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9.
胆囊结石发生有多种原因,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可能导致结石形成。药物应用不当同样可导致胆囊结石的发生,本例阑尾切除术后出现胆囊结石与围手术期所应用抗菌药物头孢曲松钠有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骆鹏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563-564
目的分析头孢曲松钠致胆囊假性结石患者的超声图像,旨在提高超声对头孢曲松钠致胆囊假性结石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选择我院需接受头孢曲松钠治疗的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于头孢曲松钠治疗前、治疗后4~5d、停药后2~2.5周进行超声检查并采集患者胆囊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4~5d的胆囊声像图显示,大部分胆囊内发现粉末状强回声,形态不规则,多呈团状或悬浮状,质地松散,声影较淡,移动体位后强回声具有流动性,3例黄疸患者的胆囊结石呈颗粒状,大者约10mm×9mm,回声稍强,表面呈蓬松样变,随体位移动,伴肝内外胆管扩张。头孢曲松钠致胆囊假性结石的声像图在形态表现、回声情况以及移动情况与一般结石的声像图表现均存在明显差异。停药后2~2.5周,胆囊内结晶物随胆道排出,胆囊声像图中仅显示少量粉末状回声。结论超声发现胆囊结石时需询问患者近期有无用药史,并结合结石图像的特点,综合考虑后给予鉴别诊断,并嘱咐患者短期复查,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所致小儿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体现药师作用。方法:通过1例小儿患者服用头孢曲松钠出现假性胆道结石,药师协助医师判断、处理展开分析讨论,并检索1989年以来头孢曲松钠所致ADR的病例报道,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头孢曲松钠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最常见,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次之。结论:头孢曲松钠作为半合成第三代头孢菌素,疗效显著,但其伴随的不良反应报道也相应增多,需要临床医生和药师密切关注,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在治疗胆总管下段的复杂难取性结石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30例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成两组,钬激光组15例,应用钬激光碎石治疗胆总管下段结石,将结石击碎后用水冲洗吸出;对照组15例,通过纤维胆道镜工作通道,直接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钳夹取石篮取出或取石钳夹碎分块取出。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治疗情况及疗效分析,以上病例均随访1年。结果钬激光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残留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比较包括胆道出血、胆管损伤、胆汁漏、胆汁性腹膜炎、胆管狭窄、肝功能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纤维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复杂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特点,是一种肝胆外科应广泛推广的微创胆道手术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头孢曲松钠所致泌尿系结石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外发表的使用头孢曲松钠出现的泌尿系结石不良反应报道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检索到头孢曲松钠引起的泌尿系结石不良反应39例。不良反应的发生,以男性婴幼儿患者应用头孢曲松钠诱发的泌尿系结石数量较多,应引起重视。头孢曲松钠致泌尿系结石在B超和膀胱镜下均有表现,停药后对症治疗,结石多数自行消失。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曲松钠的泌尿系结石不良反应,用药时注意患者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洛美沙星(lomefloxacine)在胆道手术患者的药动学.方法:施行胆道手术并行T管引流的患者静脉滴注洛美沙星200 m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洛美沙星在胆汁中的浓度,3P97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胆汁中达峰时间为(71±41)min,峰浓度为(40±59)mg·L-1,消除半衰期为(189.2±111)min.结论:胆汁洛美沙星浓度超过胆道常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个体差异较大,提示该药在治疗和预防胆道感染时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胆道手术后,在胆总管切开处常规放置T管引流,主要目的是:(1)引流胆汁,降低胆总管内的压力,防止胆汁外漏;(2)引流胆道内的残余结石;(3)支撑胆道,避免术后胆总管切口处发生瘢痕狭窄,粘连狭窄等。因此在临床上对胆道术后的患者,T管的管理尤为重要。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胆道术后为引流胆汁和残余结石,减轻胆道内压力,防止因胆汁排出受阻导致胆管内压力增高、胆汁外露而引起胆汁性腹膜炎,同时为支撑胆道,防止胆总管切口瘢痕狭窄、管腔变小、粘连狭窄等常放置T型管引流,置管期间为更好的了解胆道下段通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讨论胆道残余结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收治的 88例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道残余结石发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术前检查不完善 ,胆道结石部位不明确 ;缺乏完善的术中检查设备 ;探查取石不细致 ;术后胆汁淤滞再次形成结石。结论 准确的术前检查、必备的医疗设备、细致的工作态度可减少残余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胆管结石是一种由于肝内外胆管形成结石,造成胆道阻塞,导致胆汁瘀滞的疾病,后期往往会引发胆管炎症导致胆管管壁增厚,致使胆道狭窄等[1]。对于胆管结石患者,多采取手术取石的方法进行治疗。早期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开腹手术对阻塞部位进行取石,从而疏通胆管等通道,取出感染病灶,保障胆汁能够流出,以达到治愈胆管结石的目的[2]。近年来,微创手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LX)在胆道手术患者的药动学特点。方法13名施行胆道手术并行T管引流的患者静脉滴注单剂量LVLX 400m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LVLX在不同时相胆汁中的药物浓度。结果LVLX在胆汁中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2.81±1.96)h,cmax(7.08±2.40)mg/L,t1/2(21.24±30.46)h,AUC(55.39±26.07)(h.mg)/L。胆汁药物浓度均超过胆道常见病原菌的MIC,AUC/MIC均大于12。结论广泛的抗菌谱和极高的胆汁药物浓度提示该药是治疗和预防胆道感染的有效药物,单剂量400mg单次给药具有治疗和预防胆道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外科阻塞性黄疸时,为了观察术前胆汁酶活性的改变,我们在作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的过程中,吸取肝内胆管中胆汁分别检测GPT、AKP、γ-GT和LDH。方法与血清酶测定相同。本组共22例,男4例,女18例。其中胆道结石15冽,胆道恶性肿瘤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