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间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联合用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具有多样性,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结合临床进行一些预防措施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王志强 《中医学报》2011,26(11):1340-1341
目的:探讨临床中药应用中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方法:对以往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毒性中药的合理使用对策进行讨论.结果:中药的不良反应既有中药本身的原因,也有对中药认识及制用不当的问题.结论:建立、健全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和研究技术平台,制定合理的中药使用规范,普及有关中药的不良反应知识,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在临床中的发生情况,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安全用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对临床发生的90例中药严重、新的严重不良反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中药严重不良反应91.55%以上发生在静脉给药,中药注射液ADR多数发生在静脉给药10分钟内;新的严重不良反应63.16%发生在口服制剂。结论:中药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有相关性。口服中药制剂安全信息尚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其成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中药注射剂应用重点监控前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进行监控以后,中药注射剂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是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32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从2003年2月~2006年2月32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中药引起不良反应所累及的器官、系统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其次为发热。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咽喉水肿,呼吸困难等。结论:中药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最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陈颖 《吉林医学》2014,(11):2374-2375
目的:对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应用中药进行临床治疗的患者1 200例,其中发生中药不良反应200例,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最高的为双黄连、参附、黄芪等,主要不良反应为不同程度的发热、皮肤瘙痒、皮肤红疹、寒战、严重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发生。依据患者的情况分别进行针对的治疗和处理,未发生严重后果和死亡病例。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对中药注射液应用的不良反应提高重视和关注,在使用中应进行严格的观察,发生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7.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95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分析探讨95例中药制剂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95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临床表现、相关的药品及剂型、发生时间等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诱发不良反应的中药品种较多,主要为注射剂;年龄分布以老年人居多。结论:加强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分析,最大可能减少或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公众的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38例中药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与其治疗作用同时发生的,具有多发性和普遍性,往往不可预测。结论:正确认识、看待中药不良反应,探寻其发生的原因,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重视合理用药,预防和减少ADR,为临床的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杂志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中,中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涉及双黄连注射剂、丹参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等21个品种。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完善、充实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体系,加强中药注射剂各环节的监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活血化瘀中药的不良反应斤分析。方法:研究对象50例,均为活血化瘀中药致不良反应患者,于我院2015年1月份到2015年12月份收治。对5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皮肤系统、神经系统反应较多,且以血栓通、血塞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存在不良副作用,医院单位需要加强对活血化瘀中药的监测,结合患者个体特点对药物剂量进行控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特点与发生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以"中药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检索近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收载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1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等有关;2中药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后1 h之内,基本上都出现在5 d之内;3中药不良反应最常累及的器官系统是皮肤及附件。结论:中药不良反应多发人群是妇女和老年人,多发时间在用药后1 d之内,已注射剂最常出现问题。因此,在临床药学监测、医药警戒方面应多关注上述环节,尽可能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强化管理促进中药的合理应用来观察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2013年6-11月期间对我院中药的合理应用方面进行强化管理,统计这一时期的中药不良反应,并与2012年同期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2013年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67%,2012年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5%,2013年度低于2012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4,P=0.020)。结论:从多方面加强管理推动中药的合理应用,可以减少中药引发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为临床进行中药注射剂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4月22日至2014年4月22日期间,对这200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发生时间进行探讨。结果:200例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中,共有5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5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共有32例患者在药物使用当天出现不良反应,占总比的64.00%。结论:中药注射剂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较多,且在用药当天就可出现明显症状,因此,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过程中,应对患者的体征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及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症处理,进一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卢立忠  牛岩辉 《吉林医学》2012,33(28):6122-6123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原因,进而提高经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方法:对近几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进行分析。结果:6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皮肤过敏52例,占83.9%;呼吸系统4例,占6.5%;循环系统3例,占4.8%;消化系统3例,占4.8%。结论:应加强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改进中药注射剂给药途径,进一步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水平,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由于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探讨气涉及的器官,症状类型、严重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等。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采用注射液进行治疗报告不良反应的患者201例,其中由于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为97例,占47.5%。所有研究人群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次研究。结果:研究人群不良反应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重度不良反应、中毒不良反应和轻度不良反应等,其中主要分布为中度和轻度不良反应,中度不良反应为45例,占46.4%,轻度不良反应为48例,占49.5%。结论:由于中药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应加强重视,应及时的进行对症处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探讨含毒中药在临床合理应用与不良反应的关系,增强人们对含毒中药的正确认识,引起人们对含毒中药毒性对人体危害的重视。方法:对含毒中药及其制剂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造成含毒中药不良反应毒害危及人体健康的主要原因是用药不规范,对药物的性能、配伍、用量和个体差异等掌握不准确。结论:必须准确掌握每味药物有无毒性及毒性大小,用法用量、配伍及体内代谢等,开展对含毒中药的药理毒理研究,是减少和预防含毒中药在临床防病治病中不良反应的相关对策,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正确认识中药饮片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2016年6月-12月某院发生的4例中药配方颗粒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中药配方颗粒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主要以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为临床表现。结论:关注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加强用药交待,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认识,针对其常见的原因,提出合理预防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收集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在53例ADR中,轻度不良反应者占73.58%,中度不良反应者占20.75%,重度不良反应者占5.67%.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在临床较为常见,并非无毒无害,应提高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方法:查阅某院2011年6月-2017年11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案例,对这些案例的相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结果:通过对100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观察,发现参麦注射液药品的不良反应最为明显。同时,在所有不良反应案例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结论: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为了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应多多关注因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问题,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了解12种中药注射液质量检查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供参考建议。方法:12种中药注射液的检验报告单中相关项目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第一部中注射剂质量检查项目进行对照,对说明书中标明的成分进行归类分析。结果:部分中药注射液未能严格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项目进行有关物质的检查。结论:建议将蛋白质、鞣质、树脂、草酸盐及K+等有关物质作为法定检查内容,并针对临床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实时调整专项检查规定,控制中药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