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和心理求助态度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3所高等院校400名大学生,对其施测专业心理求助自我污名量表和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结果: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和心理求助态度在性别、年级和心理求助史等变量存在显著差异。在心理疾病污名得分上男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t=2.546,P0.05),在心理求助态度总分、耻辱忍受性和人际开放性上女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t=-2.216,-2.740,-2.853;P0.05);大一学生的心理疾病污名化程度显著高于大四学生(F=3.627,P0.05),大四学生在求助态度总分上及其各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级学生(F=12.313,P0.001);有专业心理求助经历的大学生在求助态度总分和自我认知维度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无专业心理求助经历的大学生(t=2.335,2.703;P0.05);求助态度总分及其各个维度与心理疾病污名存在显著负相关(r=-0.295,P0.05)。结论:消除心理疾病污名,提升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积极性,才能帮助大学生度过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们对待性骚扰是否存在态度上的性别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自编性骚扰行为模型对1018名中国大学生及1117名职场工作人员进行性骚扰态度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①在胁迫性骚扰(t=-5.632,P〈0.01)、攻击性骚扰(t=-2.217,P〈0.05)、非自愿性关注(t=-2.092,P〈0.05)以及总分(t=-2.777,P〈0.01)上,女性对待性骚扰的态度都比男性敏感;②除非自愿性关注外,其他4个维度上男性遭遇性骚扰频率比女性更高(胁迫性骚扰:t=4.508,P〈0.001;描述性骚扰:t=4.746,P〈0.001;性别骚扰:t=6.631,P〈0.001;攻击性骚扰:t=2.62,P〈0.01);③除性别骚扰外,性别与群体类型在其他维度及总分上交互作用都显著(胁迫性骚扰:F=8.681,P〈0.01;描述性骚扰:F=32.848,P〈0.001;攻击性骚扰:F=30.483,P〈0.001;非自愿性关注:F=15.757,P〈0.001;总分:F=30.520,P〈0.001)。结论性骚扰态度和性骚扰遭遇频率上都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差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自编留守情况调查表,对56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从中筛选出留守经历大学生245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291名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家庭支持得分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P0.05);有留守经历女生目标专注、家庭支持、支持力总分、心理韧性总分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女生(P0.05);有无留守经历男生心理韧性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②同为留守经历,男女大学生心理韧性总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男生情绪控制(t=3.265,P0.01)、个人力总分(t=2.129,P0.05)显著高于女生,女生支持力总分显著高于男生(t=-2.143,P0.05);③留守总时间不同的大学生家庭支持得分差异显著(F=3.074,P0.05),留守期间与父母联系频率不同的大学生人际协助得分差异显著(F=3.332,P0.05),与抚养人沟通情况不同的大学生人际协助得分(F=4.91,P0.01)、支持力总分(F=6.331,P0.05)、心理韧性总分差异显著(F=3.687,P0.05);④与抚养人沟通情况、性别及与父母团聚频率对支持力有一定预测作用,预测正确率为10.8%;与抚养人沟通情况对总体心理韧性有一定预测作用,预测正确率为3.7%。结论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韧性有一定影响;可通过加强与抚养人沟通、与父母团聚频率等提升留守儿童,尤其是留守女童的心理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人格的情绪性维度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QZPS-Q)和一般情况问卷,对172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1女生的敏感分高于男生(16.20±2.82vs14.25±3.67,P〈0.01),急躁和悲观分低于男生(急躁7.68±3.17vs9.66±3.71,P〈0.01;悲观8.23±3.25vs9.62±3.31,P〈0.01)。2性虐待与情绪性维度无相关性,情绪性总分与儿童虐待无相关性,敏感与儿童虐待呈负相关(r=-0.177~-0.228,P〈0.05),急躁和悲观与儿童虐待呈正相关(r=0.170~0.260,P〈0.05)。3情感虐待和性别对敏感、急躁和悲观具有预测作用(Beta绝对值=0.178~0.280,t绝对值=2.394~3.900,P〈0.05),性虐待仅对敏感因子具有较弱的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180,t=2.510,P〈0.05)。结论小学生人格的情绪性特质存在性别差异,人格特质的形成受受虐待经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关注其心理健康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287名大学生使用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施测,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女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因子一(性认知)、因子三(性观念)分数均高于男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7,-3.160;P0.01);男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因子二(性控制力)分数高于女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2,P0.05)。农村成长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总分及因子一(性认知)分数均高于城市成长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1,-3.468;P0.05)。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总分及因子一(性认知)分数高于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6,-3.982;P0.01);②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呈现高性心理健康水平,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呈现低性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4,P0.05);③大学生高性心理健康水平组积极应对分数最高,中性心理健康水平组积极应对分数居中,低性心理健康水平组积极应对分数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08,P0.001);④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性心理健康与积极应对间呈负相关(r=-0.249,P0.01),与消极应对间呈正相关(r=0.192,P0.01)。结论: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其越易采用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为制定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卫生保健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价睡眠质量,调查信息用SPSS 13.0建立数据库分析。结果入睡困难与失眠后反应的得分均为女生高于男生(t=2.593,-3.176;P0.01)。睡眠质量、觉醒不足、睡眠时间、总分的得分均是高年级组高于低年级组(t=-1.975,-5.155,-2.798,-2.719;P0.05或P0.01)。睡眠时间的得分在临床专业学生较高,其他专业学生次之,护理专业学生较低(F=3.019,P=0.05)。结论女生较男生入睡困难,而且失眠后女生心情更差;高年级与低年级相比:睡眠质量较差,白天更容易打瞌睡,睡眠时间较短;不同专业睡眠时间长短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我国青少年感恩的现状与特点。方法采用青少年感恩量表对1579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①青少年的感恩倾向较为强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感恩父母/亲人、感恩祖国/社会、感恩老师、感恩自然和感恩朋友;②男生在感恩各维度和总分均显著低于女生(t1=-2.33,t2=-4.77,t3=-7.42,t4=-7.24,t5=-7.57,t6=-7.57,Ps<0.05);③总体而言低年级在感恩各维度和总分显著低于高年级(F1=4.34,F2=8.60,F3=10.39,F4=3.44,F5=7.05,F6=7.86,Ps<0.01);④独生子女在感恩老师、感恩自然和感恩总分上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t1=2.45,t2=2.65,t3=2.56,Ps<0.05),其他感恩维度差异不显著。结论当前我国青少年感恩倾向较为强烈,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和是否独生子女差异,需要加强男生、低年级和独生子女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小学生特有的归因风格特点,以便针对性地培育良好归因风格。方法采用儿童归因风格问卷(CASQ),对河南、江西两地共2109名3~6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归因问卷的各个维度上,小学女生均比男生得分高,除负性事件普遍化、永久化和无望感外,其他维度得分差异均达统计学意义(P0.05)。在归因各维度得分上,年级差异显著(P0.05),小学高年级学生负性事件的普遍、永久和内在归因得分高(F=2.84,P0.05;F=6.33,P0.001;F=3.40,P0.05),无望归因得分高(F=6.16,P0.001);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正性事件的普遍、永久归因上得分低(F=10.79,P0.001;F=9.19,P0.01),但内归因得分高(F=3.59,P0.05)。结论小学女生整体上比男生乐观,其归因风格异于男生。小学高年级学生易于对负性事件做悲观归因,低年级学生不善于将正性事件的原因推广,但具有内归因的倾向。提示教师和家长要注意有针对性地、适时地关注孩子的归因风格训练,帮助其养成积极的归因倾向,为学生迈入青春期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以及自我和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3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自我和谐总分是(100.39±21.37);②男生的自我和谐总分(t=2.171,P=0.007)和自我刻板性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557,P=...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改善其生活方式和提高其身心健康状况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方法:运用一般情况调查、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HLQ)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生活方式总标准分为67.19,运动锻炼维度标准得分最低值为46.83;2女大学生在运动锻炼(t=6.510,P0.01)、压力管理(t=2.258,P0.05)维度得分低于男大学生;3健康责任(t=3.654,P0.01)、人际支持(t=3.185,P0.01)、压力管理(t=3.333,P0.01)、生命欣赏(t=3.026,P0.01)维度得分高年级均低于低年级学生;4健康责任(F=5.829,P0.01)、压力管理(F=4.050,P0.05)维度得分非医学高于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学生;5健康责任(t=-2.957,P0.01)、生命欣赏(t=-3.001,P0.01)维度得分农村大学生低于城市大学生。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生活方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1.
高校师生关系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高校师生关系状况.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供实证研究证据.方法 采用屈智勇的<师生关系问卷>.进行适当修改,随机选取武汉市某高校3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法.结果 大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程度一般.在冲突性和支持性维度上,艺术类学生得分与文科和理工科学生有明显差异(F=4.82和3.88;P<0.01和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结构及常模进行验证。方法使用SCL-90随机抽取广州地区4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SCL-90各因子信度为0.685~0.873,结构效度拟合指标为GFI=0.966,NFI=0.980,CFI=0.987,RMSEA=0.047,χ2/df=2.767。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普遍低于大学生常模,但都高于全国常模(P〈0.01)。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和总分的年级差异显著(F1(2,411)=7.182,F2(2,411)=7.785,P〈0.01;F3(2,411)=3.447,F4(2,411)=3.636,P〈0.05),除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7个因子及总分的文理科差异均显著(P〈0.05,P〈0.01)。结论应对SCL-90的常模进行权威修订。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三年级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二年级学生,理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文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和竞争态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竞争态度量表(中国版)对37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对支持利用度的年级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年级学生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上存在差异,成长于不同家庭气氛中的学生在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上均存在差异(P<0.05);②不同年级学生在过度竞争态度和竞争态度总分上差异显著(P<0.01),而成长于不同家庭气氛中的学生在良性竞争态度得分上差异显著(P<0.01);③相关分析发现,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与良性竞争态度呈显著正相关(r=0.279,0.341;P<0.01),客观支持与过度竞争态度有显著负相关(r=-0.241,P<0.01),对支持的利用度和良性竞争态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201,P<0.01);④大学生主观支持与客观支持对良性竞争态度有预测作用(R=0.380,R2=0.144,P<0.01,R=0.341,R2=0.116,P<0.01)。结论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得分越高,大学生良性竞争态度越积极;客观支持得分越高,过度竞争态度表现越为明显,且主观支持与客观支持对良性竞争态度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与学习倦怠量表对3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分析。结果①学生的学习倦怠(除情绪衰竭因素外)存在性别上的差异,在学习倦怠的情绪衰竭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6.95,P<0.01);②时间管理倾向在时间价值感上存在性别差异(t=-2.28,P<0.05),女生得分好于男生,医学专业学生的时间管理好于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并在各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或<0.01);③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倦怠各维度存在负相关,时间管理高分组的学习倦怠水平显著低于低分组的学生(P<0.01或<0.001)。结论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影响其学习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知觉与大学生婚恋观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大学生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知觉与其自身婚恋观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3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知觉与大学生的婚恋观显著相关(r=0.190,P〈0.01),对父母关系知觉的3个维度高低分在大学生婚恋观上有显著差异(t=3.74,P〈0.001);②大学生婚恋现在家庭结构(F(1,59)=5.904,P〈0.05)、年级(F(3,328)=3.629,P〈0.05)和恋爱次数(F(3.328)=4.962,P〈0.01)上存在差异;③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知觉的亲密度和矛盾性分别能预测大学生婚恋观的情感表达(2.9%)、对婚姻的期待(8.6%)和恋爱稳定性(1.7%)。结论父母婚姻关系对大学生婚恋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预测作用.双亲家庭大学生的婚恋观在年级和恋爱次数上有不同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师学生人际信任、人格特质的特点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350名高校师范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通过单样本t检验,高师生的人际均分与中间值有极其显著差异(t=-11.57,p<0.01);②高师男生人格特质的E分高于常模(t=3.429,P<0.01),L分低于常模(t=-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师范类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特点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分别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131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测量数据用SPSS 10.0整理与统计。结果师范类大学生的家庭满意度(F=8.86,P〈0.01)和自由满意度(F=4.16,P〈0.05)在是否贫困与性别这2个因素上存在交互作用,贫困男生的家庭满意度和自由满意度不仅低于贫困女生,而且显著低于非贫困男生;女生比男生体验到更少的学业满意度(F=21.12,P〈0.01);贫困生的学校满意度(F=5.57,P〈0.05)和环境满意度(F=5.45,P〈0.05)明显高于非贫困生,但他们的学业满意度(F=3.54,P〈0.05)明显低于非贫困生;社会支持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师范类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性别和贫困与否方面的差异;师范类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专业承诺对其研究性学习的影响。方法采用专业承诺量表和研究性学习问题自编问卷对67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大学生在专业承诺总分和理想承诺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t=-1.786,-0.752;P<0.01);规范承诺、感情承诺、理想承诺和承诺总分在学业成绩上差异显著(F=4.562,P<0.05;F=18.430,12.298,14.610;P<0.001);对研究性学习的态度,在学业成绩上差异显著(F=4.003,P<0.05);是否愿意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学习在性别和学业成绩上均存在显著差异(F=3.992,P<0.05;F=7.296,P<0.01);专业承诺对研究性学习有明显预测效果。结论专业承诺对研究性学习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拒网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 757名大学生完成自制问卷调查,包括网络成瘾诊断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拒网自我效能量表、自编的基本情况表.结果 ①大学生人群中网络成瘾(IAD)者占7.9%,男性成瘾率高于女性成瘾率(χ=13.93,P<0.01);②男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女大学生(t=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