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的临床特征,误诊误治原因及影响愈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其中ⅠE局限10例,ⅠE超腔15例,ⅡE6例,ⅣE3例;发生于鼻腔29例,鼻腔外5例;行单一放疗或化疗14例,放疗加化疗综合治疗20例。结果:误诊率58.8%(20/34),误治率52.3%(18/34)。5年生存率,ⅠE局限组60.0%(6/10),ⅠE超腔组26.7%(4/15)ⅡE16.7%(1/6),ⅣE0%(0/3),各分期生存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ⅠE超腔单一治疗6例。5年生存率0%,ⅠE局限组综合治疗2例,5年生存率50%(1/2)。结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早期临床特征不典型,易误诊误治,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临床分期为影响愈后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的诊断、误诊原因及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68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不同治疗组的近期疗效和1、3、5年生存率和患者的临床特征。其中,ⅠE期60例患者分为单一治疗组20例(放疗9例、化疗11例);综合治疗组40例(放疗+化疗9例、化疗+放疗12例、化疗+放疗+化疗19例);ⅣE期(远处受累)8例患者行单纯放疗3例,化疗+放疗5例。结果全组误诊率为66.2%(45/68),误行手术治疗占52.9%(36/68)。IE局限组(病灶局限于一侧鼻腔)和IE超腔组(病灶超出鼻腔)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4.4%(17/18)和61.9%(2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9%、56.3%、34.2%。其中ⅠE局限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7.8%、59.8%;ⅠE超腔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1%、48.5%、14.6%;ⅣE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7.5%、0.0%、0.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0例ⅠE期单一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4%、22.8%、7.6%;40例ⅠE期综合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9%、81.1%、52.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放+化疗与化+放疗及化+放+化疗3种方法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结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误治;早期治疗是关键,以尽早达到局部控制,分期ⅠE超腔以上宜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联合治疗晚期上颌窦癌121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化疗,放疗与手术联合治疗晚期上颌窦癌的可行性。方法:术前放疗和手术61例,术前化疗和手术60例,放疗采和直线加速器和(或)^60Co,剂量为40 ̄60Gy。化疗采用DOP(顺氯氨铂加长春新碱加平阳霉素)方案。结果:放疗和手术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6.1%和31.1%,化疗和手术组分别为35%和30%。结论;术前化疗加手术是治疗晚期上颌窦癌的可行性方法,且化疗能反复应用,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鼻咽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鼻咽喉非霍奇金淋巴瘤64例的临床资料,评价影响淋巴瘤的预后因素。结果:本组64例中,T细胞淋巴瘤29例,NK/T细胞淋巴瘤16例,B细胞淋巴瘤16例,3例未分型。Ann Arbor分期:Ⅰ期31例,Ⅱ期21例,Ⅲ期11例,Ⅳ期1例。25例行化疗,27例行化疗加放疗,5例行放疗。3年总生存率为67.24%,单纯化疗的3年生存率和化疗加放疗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单因素分析表明,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一般状况和乳酸脱氢酶(LDH)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仅IPI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鼻咽喉非霍奇金淋巴瘤以鼻和鼻窦T细胞淋巴瘤多见,化疗加放疗并未改善疗效,IPI是判断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激光手术后放射治疗和单纯放射治疗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鼻咽癌新的治疗手段,采用Nd:YAG激光对67例鼻咽喉癌者进行激光手术及颈淋巴结清扫术再用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放疗),并与42例鼻咽癌单纯放疗者作比较,观察5年存活率,发现Nd:YAG激光手术后放疗组5年生存率达76.1%,而单纯疗效为42.9%,认为:Nd:YAG激光手术治疗不失为鼻咽癌治疗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6.
头颈部横纹肌肉瘤(附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病史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8例除加化疗加放疗5例,手术切除加化疗1例;乳突探查术1例;化疗加放疗1例。手术切除6例中,5年生存率为62.5%(5/8)。结论 采用手术与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能明显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22例患者,15例常规病理检查明确诊断,7例用NSE、NF、LCA、EMA、CEA抗体行免疫组化检查。所有病例分别采用手术、放疗、手术加放疗、手术加放疗和化疗进行治疗。结果:NSE阳性率7/7,NF5/7,其余3种抗体检查均为阴性。19例手术中14例发现前颅窝底骨质破坏。随访17例,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9%和35%。结论:免疫组化检测对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病变位于鼻腔顶部且前颅窝底骨质破坏提示本病的可能。早期诊断加综合治疗能提高本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线外周T细胞淋巴瘤(MPTL)生物学行为及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6例MPTL进行确诊,采用化疗、放疗、免疫等综合治疗。结果:确诊16例中,13例用CHOP加放疗,10例缓解,3例死亡。3例用MECCNU,2例缓解,1例死亡。结论: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舌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舌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探索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1975年1月1日-2000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科接受首治的舌癌患者共1263例,从中筛选此前有鼻咽癌放疗史者共53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Cox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53例中40例患者死亡,接受治疗的51例患者总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41.64%、35.69%;舌癌发生在舌尖、侧缘、舌腹和舌背分别为0例、26例(49.06%)、8例(15.09%)和19例(35.85%);舌癌临床检查颈淋巴转移6例(11.32%)后经病理证实为3例(5.66%);第二原发舌癌治疗后18例复发(33.96%)。单因素分析提示原发灶大小(P=0.0005)、临床TNM分期(P=0.0017)影响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与病理综合分期(P=0.000)、两癌发生的时间间隔(P=0.003)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舌癌发生在舌背的比例较高,其淋巴转移率较低;临床和病理综合分期以及两癌发生的时间间隔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对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舌癌进行早期诊断,行手术或包含手术的综合治疗,可能会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于头颈部的结外型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为该病的诊治提供经验。方法选取2001-2011年诊治的146例原发于头颈部并经病理证实为结外型淋巴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6例患者根据病检结果及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3年生存率为55%,5年生存率为41%。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理类型生存率有明显差异。结论原发于头颈部的结外型淋巴瘤可发于多个部位,部分位置隐蔽,不易发觉,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及时针刺活检和术中快速病理切片可提高诊断率和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对30例喉癌伴颈淋巴结转移者进行DNA图像分析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癌胚抗原(CEA)、雌激素受体(ER)测定。结果显示:原发灶和转移灶的DNA含量(13.8233,12.2144),AgNoR数目(10.973,11971),CEA阳性率(70%,75%)及ER阳性率(70%,45%)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上述指标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生存期大于5年者DNA含量、AgNOR数目和转移灶CEA阳性率显著低于生存期小于5年者,而转移灶ER阳性率在预后良好者显著高于预后差者。接受放疗者预后转好(P<0.05)。提示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原发灶和转移灶对判断预后意义更大;对预后指标较差者应加强放疗。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氏恶性淋巴瘤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氏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平均年龄55.8岁,男女比例1.8:1,临床表现包括鼻塞,多涕,鼻血,头痛及发热等。按Ann Arbor分期,IE期13例(Ⅰ期超腔6例),ⅡE(期1例)有B组症状者6例。11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8例为T细胞性(CD56),1例B细胞性,2例T/NK细胞性。9例病人(64%)被误诊,误诊的主要原因为:(1)对疾病认识不足;(2)病理误诊或者取材不当;(3)检查不仔细。化疗、放疗或者两者结合治疗,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3例;利用Kaplan-Meier进行统计,5年生存率为57.1%。结论:鼻腔恶性淋巴瘤主要为T细胞性,颈淋巴结转移率低,鼻塞及鼻出血是两个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应注意提高对该疾病的识别,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在甲状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诊治中的作用。方法:L回顾分析1984至1999年22例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并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22例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60%。年龄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可能与预后相关,而手术方式不影响治疗结果及预后,但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相关,结论:甲状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治疗应采取化疗辅助甲状腺及颈部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治疗性的外科手术应避免,而仅作为病理诊断的一种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将经病理确诊的76例例晚期初治鼻咽癌得于放疗前行诱导性化疗。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动脉灌注化疗(IACT)和全身化疗(SCT),于放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IACT组的化疗完全缓解率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30.0%和80.0%,而SCT组分别为8.3%和58.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以IACT行诱导性化疗对此类晚期鼻咽癌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单纯放疗1例,手术加术后放疗4例,手术加术后放疗、化疗1例。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10年,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6/6)、83.3%(5/6)和66.7%(4/6),其中1例已存活8年,无复发。结论:根治性手术加术后放疗为局部控制最佳方案,而化疗对防止远处转移帮助较大。早期的准确诊断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本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侵犯气管的治疗与预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侵犯气管的治疗方式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1995年间45例PTC侵犯气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侵犯气管的范围和程度不同分为气管局限性受侵组(A组)行肿瘤切除术28例,肿瘤侵及气管腔内组(B组)行根治性切除术10例和肿瘤区域广泛受侵组(C组)行姑息性切除术7例。39例行颈淋巴清扫术。术后切缘病理检查有肿瘤细胞或术中肉眼观察肿瘤切除不干净的部分患者给予术后放疗,共17例。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组问差异采用Log.Rank法检验。结果①A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5.0%和62.6%。7例术后放疗,21例术后未放疗。术后放疗与术后未放疗比较,5年和10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B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0%和58.3%。术后放疗6例,未放疗4例。术后放疗与否,5年和10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③C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42.9%和28.6%。4例术后放疗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0.0%和50.0%。3例术后未放疗患者,5年生存率为33.3%,无10年生存。术后放疗与否,其5年和10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PTC气管受侵尚未侵及腔内黏膜层者可采用肿瘤切除术得以根治,穿透气管腔内黏膜层者行肿瘤根治性切除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术后放疗有可能提高姑息性切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喉癌术前放射治疗加手术的治疗方式能否比单纯手术提高治愈率。方法应用前瞻性的随机分组的方法进行临床试验。初治的喉癌病例(不包括声门型T1病变),年龄在75岁以下,不伴有喉梗阻,经过临床检查确定解剖分型、TNM分期(1978UICC)及手术类型后,通过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入单纯手术组(SA组)或综合治疗组(RS组)进行治疗。结果共完成治疗370例,SA组215例,RS组155例。SA组3年生存率83.3%,5年生存率82.6%,10年生存率80.3%。RS组3年生存率78.9%,5年生存率76.4%,10年生存率68.6%。两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6,P=0.1)。声门上型喉癌II、IV期两组病例在5年生存率上无区别,10年生存率SA组优于RS组,10年生存率前者为73.6%,后者为63.5%,(χ2=8.3,P=0.003)。声门上型喉癌T3、T4病变行全喉切除的两组5年生存率无区别,10年生存率则差异有显著性,SA组为68%,RS组为50%(χ2=10.6,P=0.0001)。结论术前放射治疗量40Gy不能提高治愈率,而且声门上型喉癌II、IV期病变综合治疗组的10年生存率低于单纯手术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鼻咽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1968年1月—2000年5月问21例原发于鼻咽的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单纯放疗与放疗结合手术两种治疗方式的5、10年的无瘤生存率以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21例鼻咽腺样囊性癌患者就诊时的主要症状有回吸性涕中带血、头痛、鼻塞、耳聋耳闷、复视伴视力减退及面部麻木等。其中T1、他期患者占28.6%(6/21),T3、T4期患者占71.4%(15/21)。颈部淋巴转移率为14.3%(3/21)。13例行单纯放疗,8例放疗结合手术治疗。2l例鼻咽腺样囊性癌患者失访1例,5年无瘤生存率为42.9%(9/21)。单纯放疗的5年无瘤生存率为38.5%(5/13),放疗结合手术的5年无瘤生存率为50.0%(4/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2)。随访10年的无瘤生存率为16.7%(3/18)。单纯放疗的10年无瘤生存率为0/12,放疗结合手术的10年无瘤生存率为50.0%(3/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治疗后的局部复发率为50.0%(10/20)。单纯放疗的局部复发率为66.7%(8/12),放疗结合手术的局部复发率为25.0%(2/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远处转移率为30.0%(6/20)。单纯放疗的远处转移率为25.0%(3/12),放疗结合手术的远处转移率为37.5%(3/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5)。结论鼻咽腺样囊性癌治疗后局部复发率高,晚期易出现远处转移。与单纯放疗相比,放疗结合手术可以提高鼻咽腺样囊性癌的10年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上颌窦癌2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3年5月至1989年6月共收治上颌窦癌282例。男179例,女103例。年龄40~59岁,平均49岁。Ⅲ期199例,Ⅳ期83例,无Ⅰ、Ⅱ期病例。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多,占65.3%。全组单纯放疗160例,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31.9%、16.1%。综合治疗(手术加放疗)122例,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8.4%、42.2%,与单纯放疗相比,差异显著(P<0.01)。综合治疗中,术前术后放疗其生存率无明显差异。93.9%的死亡原因为局部复发。作者认为要提高上颌窦癌的生存率,首先是要注重早期诊断问题,其次是进行综合治疗,而控制局部复发是影响上颌窦癌预后的根本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临床诊断为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者208例分别行鼻咽脱落细胞、病理活检、组织印片及血清免疫酶测定VCA-IgA,结果发现活检(第1次)准确率为85.7%,组织印片为88.9%,涂片HE染色为63.4%,涂片AgNOR为90.5%,VCA-IgA为78.6%。以脱落细胞涂片AgNOR染色准确率最高。认为该方法简便,快速,不失为NPC诊断的一种有意义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