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恶是两种药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用后 ,其中一种药物的某一功效减弱或丧失。本文探讨了相恶的历史渊源 ,指出相恶存在着特殊性和相对性 ,它是一种相对的配伍禁忌 ,并结合实验研究阐明了相恶产生的现代机理 ,为临证适当选用相恶药物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相恶配伍是中药七情配伍理论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够抑制或削弱另一种药物的功能。笔者系统整理挖掘了隋唐以来七部经典本草医籍中相恶配伍药对数量,并追行了比较研究,希冀为相恶配伍及中药七情配伍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恶,即两种药物配伍使用,可使原有药物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所以"相恶"乃"相互拮抗",在一般情况下应避免配伍使用,但根据病情和药物的不同作用,在某些方面"相恶"配伍,还可起到"相恶相成"的功效.根据中药"相恶"配伍的涵义,我认为方剂学中相当一部分方剂存在着这种"相恶"的配伍关系,现分四种情况,分别举例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中医所说的七情。此外,它还有另一种七情,那就是药物配伍关系中的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古代医药学家在长期临床实践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各种药物在配合应用时能出现各种复杂的变化,有些能增强或减低疗效;有些能抑制或消除毒性和烈性;有些能产生有害的副作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许济群主编、邓中甲主编、段富津主编《方剂学》中方剂为研究对象,对其药物配伍研究分析,发现其中存在一些相恶配伍的应用,分析总结相恶配伍后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可知相恶并非绝对的配伍禁忌,只要配伍恰当合理。可以起到恰到好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中药配伍关系中的相恶配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恶配伍自古以来不属于绝对的配伍禁忌。作者将从相恶配伍的历史研究、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以及实验研究等4个方面进行浅要分析,以证明相恶配伍的非绝对禁忌性。作者认为对于相恶配伍应当辨证看待,临床上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辨证使用相恶配伍,而不是将其通作配伍禁忌对待。  相似文献   

7.
中药七情含有丰富的哲学内容。一、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表现为配伍六情中的药物出现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1.具有联系的多样性,如相须相使能增强功效或产生新功效,……相反能增强或产生毒性。2.六情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特,点而成系统。如配伍的整体功能可大于或小于组成它的各药功能之和;一味药随配伍不同而功能有异;配伍药间比例或剂型不同功能亦有异;配伍可以是两味,也可增加药味组成较大或更大的方,具有整体化特点。二、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1.药物配伍后出现功能增强或新功能,药在方中的主次地位又可改变,呈现同一性。2.药物配伍后可消减功效,可增强或产生毒性,呈现斗争性。3.上述两种情况可存一方中,但在总体上呈协同作用。4.相须与相反、相畏与相杀、相使与相恶构成三对矛盾。  相似文献   

8.
十八反、十九畏属于中药用药禁忌中的配伍禁忌,因药物间相互作用而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而避免合用。然而,临床上确有合和使用相畏、相恶药物者,作为药剂人员,应严把审方关,一经发现,应及时与处方医师联系,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十九畏"研究浅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九畏”属中药药性基本理论范畴,是众所周知的配伍禁忌,从古本草到近代的药典、专业书籍、教材等均注明不能同用。所谓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或增强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应该避免配合应用。但十九畏究竟属于药物“七情”中的“相恶”还是“相反”,众说  相似文献   

10.
七情配伍即指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种配伍关系,是中药配伍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遣药组方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从历史源流和临床涵义两个方面封七情配伍作一论述,希冀为中药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药配伍前后的化学变化研究及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配伍是中医药的脊梁与灵魂,其基本内容是“七情合和”与“君臣佐使”理论。中药配伍规律所研究的内容丰富,包括药物之间的相须、相使、相乘、相恶等关系开展配伍研究对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有着重要理论意义,同时也为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和为中药新药研制提供依据。从化学成分变化的角度研究中药配伍,为阐明中药配伍机理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中医中药现代化作出贡献。现就有关中药配伍的化学研究进展方面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2.
相使药对5种     
相使药对是中药配伍方法之一,其含义是用二种药物组成,一种药物为主药,另一种药物为佐使,以提高疗效。掌握这些配伍规律,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有效途径。现介绍笔者常用的相使药对5种,以就正于同道。1 附子、磁石专治阳虚浮火之证附子大辛大热有毒,前人曾言,走而不守,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附子得磁石之使,功擅温  相似文献   

13.
在中药学教学中,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十八反”究竟包括多少味药;与“十八反”有关联的药物,是否应列入“十八反”;反药能否同用,现行教材中均述而不详,值得商榷。1文献中有关“十八反”的记载据《蜀本草》说,中药反药最早记载于我国现存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在《神农本草经》所载药物中,相恶的60种,而相反的则有18种。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承袭《神农本草经》并参照《药对》关于反药的内容,在《神农本草经集注》序列中分列了相反诸药,有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人参、丹参、玄参、沙…  相似文献   

14.
主要探讨七情配伍理论在汉以前方剂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汉以前317首方剂,以图表形式客观的显示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配伍的应用情况,以期对方剂配伍特别是汉以前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主要探讨七情配伍理论在汉以前方剂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汉以前317首方剂,以图表形式客观的显示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配伍的应用情况,以期对方剂配伍特别是汉以前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相须相使之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临床常用的桂枝、肉桂配伍应用为例,探讨中药相须、相使的内涵特征。认为相须、相使实质一致,均使药物间协同增效,从而提高治病效果。固有的药性联系及特定的病证环境是构成相须、相使的前提,其综合效力应远远大于各单位药疗效的总和。还认为临床不属于相须,也不属于相畏、相杀的有效配伍,均可归于相使的范畴。根据药物间的关系及配伍后的效果,将相使分为相辅、兼治、它变及引导四种情况,并分别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十八反"、"十九畏"分属于七情中的"相反"和"相恶",他们作为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来被普遍认可的配伍禁忌。人参与五灵脂的配伍作为十九畏的典型,虽然一直具有"配伍禁忌"的尴尬身份,但同时也是历代医家攻克疑难病症的利器。从众多古代医书典籍和临床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人参、五灵脂配伍非但没有出现"相恶"效应,在用于治疗胸痹、胃痛、癌肿和妇科痛经、癥瘕等疾病时还  相似文献   

18.
丁香郁金配伍属中药配伍禁忌“十九畏”之一,本就二单独使用和配伍后的抗炎,镇痛,止泻,抗溃疡等指标 动物药效学试验 。实验结果,二配伍似属“相恶”。  相似文献   

19.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1.中药学研究中药的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2.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付作用的配伍关系。(“制彼之毒”)3.十九畏金元时期,概括十九种药物的相恶(或相反)关系,为中药配伍禁忌的一部分。(或十九种配伍禁忌药物。)  相似文献   

20.
将两种或几种性味迥然不同的药物 ,有机组合融为一体 ,使其相互制约 ,相互调节 ,从而达到相成的治疗作用。张仲景运用相反相成这一配伍特点组方百余首 ,常见的有寒热并用 ,散敛相配、攻补兼施、燥湿互济、动静结合、升降相因、阴阳同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