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公布了"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单。《中医药学报》首次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即"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本届全国仅有12种中医药类科技核心期刊榜上有名。精品科技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为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提出的概念,其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系统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建立,并从2008年开始组织评选,每3年评选一次。本次评选从中文出版的198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按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严格遴选,并经过公开  相似文献   

2.
<正>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公布了"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单。《中医药学报》首次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即"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本届全国仅有12种中医药类科技核心期刊榜上有名。精品科技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为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提出的概念,其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系统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建立,并从2008年开始组织评选,每3年评选一次。本次评选从中文出版的198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按精  相似文献   

3.
<正>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公布了"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单。《中医药学报》首次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即"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本届全国仅有12种中医药类科技核心期刊榜上有名。精品科技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为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提出的概念,其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系统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建立,并从2008年开始组织评选,每3年评选一次。本次评选从中  相似文献   

4.
<正>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公布了"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单。《中医药学报》首次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即"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本届全国仅有12种中医药类科技核心期刊榜上有名。精品科技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为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提出的概念,其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系  相似文献   

5.
<正>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公布了"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单。《中医药学报》首次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即"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本届全国仅有12种中医药类科技核心期刊榜上有名。精品科技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为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提出的概念,其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系  相似文献   

6.
<正>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公布了"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单。《中医药学报》首次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即"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本届全国仅有12种中医药类科技核心期刊榜上有名。精品科技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为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提出的概念,其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系统由中国科学技  相似文献   

7.
<正>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公布了"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单。《中医药学报》首次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即"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本届全国仅有12种中医药类科技核心期刊榜上有名。精品科技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为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提出的概念,其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系统由中国科学技  相似文献   

8.
<正>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公布了"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单。《中医药学报》首次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即"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本届全国仅有12种中医药类科技核心期刊榜上有名。精品科技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为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提出的概念,其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系统由中国科学技  相似文献   

9.
<正>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公布了"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单。《中医药学报》首次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即"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本届全国仅有12种中医药类科技核心期刊榜上有名。精品科技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为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提出的概念,其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系统由中国科学技  相似文献   

10.
正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公布了"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单。《中医药学报》首次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即"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本届全国仅有12种中医药类科技核心期刊榜上有名。精品科技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为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提出的概念,其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系  相似文献   

11.
<正>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公布了"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单。《中医药学报》首次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檪檪刊",即"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本届全国仅有12种中医药类科技核心期刊榜上有名。檪精品科技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为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提出的概念,其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系统由中国科学技  相似文献   

12.
<正>《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第五版)之中国医学类的核心期刊。本刊继续入选2008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经过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本刊也被评选为2008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13.
<正>在2014年9月26日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举行的"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经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再次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国家科技部自2000年以来立项进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战略研究,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建立了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系统,自2008年起每3年评选一次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评选是经过该综合评价系统科学评价,从入选为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的  相似文献   

14.
<正>在2014年9月26日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举行的"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经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再次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国家科技部自2000年以来立项进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战略研究,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建立了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系统,自2008年起每3年评选一次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评选是经过该综合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5.
<正>在2014年9月26日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举行的"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经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再次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国家科技部自2000年以来立项进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战略研究,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建立了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系统,自2008年起每3年评选一次中国精品  相似文献   

16.
<正>《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第五版)之中国医学类的核心期刊。本刊继续入选2009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经过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本刊也是科技部公布的2008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17.
<正>《中医药学报》为大型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73年,为国际连续出版物,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和《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收录。多次被评为全国及省优秀科技期刊,曾荣获首届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奖;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双效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颁发了荣誉标识;2003年在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期刊。并多次入选国际书展,为国内权威数据和文摘杂志  相似文献   

18.
<正>《中医药学报》为大型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73年,为国际连续出版物,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和《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收录。多次被评为全国及省优秀科技期刊,曾荣获首届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奖;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双效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颁发了荣誉标识;2003年在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期刊。并多次入选国际书展,为国内权威数据和文摘杂志  相似文献   

19.
<正>在2014年9月26日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举行的"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经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再次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国家科技部自2000年以来立项进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战略研究,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建立了中国精品科技期  相似文献   

20.
<正>《中医药学报》为大型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73年,为国际连续出版物,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和《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收录。多次被评为全国及省优秀科技期刊,曾荣获首届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奖;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双效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颁发了荣誉标识;2003年在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期刊。并多次入选国际书展,为国内权威数据和文摘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