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个快速、准确诊断21-三体综合征(21-三体)方法.方法取26例21-三体患儿及20例正常人DNA标本,引用一对引物同时PCR扩增两个同源基因片断21号染色体长臂的人肝型磷酸果糖激酶基因(PFKL-CH21)及1号染色体的人肌型磷酸果糖激酶基因(PFKM-CH1),用SYBR Green I荧光染色,琼脂糖凝胶电泳、凝胶成像系统分析软件测光密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24个PCR循环检测两个同源基因扩增产物光密度之比病例组为1.61±0.18;正常人组为1.01±0.06,两组比值分布无重叠区,诊断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一致,约4 h可完成.结论 SYBR Green I荧光同源基因定量PCR方法省时、简单、快捷、准确诊断21-三体,为临床及产前诊断21-三体提供一种新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SYBRGreenI染色及银染方法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Q PCR)诊断 2 1 三体综合征 (2 1 三体 )中的优劣。方法 PCR扩增 2 6例 2 1 三体及 2 0例正常人DNA ,分别用琼脂糖电泳 SYBRGreenI染色及聚丙烯酰胺凝胶 银染方法检测 ,进行光密度定量分析及比较。同时以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作对照。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DNA均于 2 4个PCR循环时显带清晰 ;定量分析结果同核型分析结果一致 ;SYBRGreenI染色历时30min,而银染则历时 4~ 5h。结论 在Q PCR中SYBRGreenI染色敏感度同银染 ,较银染更简单、省时、经济  相似文献   

3.
在以智力低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染色体疾病中 ,2 1三体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一种。我们将细胞遗传学与基因探针技术结合起来 ,利用 2 1号染色体特异性探针采用细胞原位杂交的方法对 2 1三体综合征进行基因诊断及产前基因诊断 ,具有敏感性高、快速准确等优点。对象经本室细胞遗传学检定核型诊断的 2 1三体综合征患儿10例 ;自愿人工流产者 10例及产前诊断者 1例 (其第 1胎子代为标准型 2 1三体综合征 )。人工流产者收集妊娠 6~ 10周绒毛进行染色体检查核型均为正常 ;取 1例产前诊断者第2胎子代妊娠 11周的绒毛、妊娠 2 2周的羊水及生后外周血 ,…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母亲因素.其遗传因素包括染色体异常、单基因缺陷和多基因缺陷.先天性心脏病遗传学检测方法近年有了飞速发展,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荧光定量PCR、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等.  相似文献   

5.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基因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我国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患者Bruton’s酪氨酸激酶(BTK)基因的突变类型。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7例XLA患者cDNA。使用8对不同引物分2步扩增BTK cDNA,PCR产物测序。突变结果通过对DNA外显子相应部位扩增、测序证实。对其中4例母亲进行基因分析。结果7例患者的基因突变均位于BTK基因的编码区,3例在BTK的血小板-白细胞C激酶底物同源区,2例位于酪氨酸激酶区,其他2例分别位于Src同源区2和Src同源区3。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重复序列和片段缺失。除错义突变引起单一BTK氨基酸改变外,突变还分别造成终止密码子形成和阅读框架移位。其中4例为未见报道的新突变。进行基因分析的4例母亲中,3例为携带者。结论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为典型XLA,检测出的7种突变均位于BTK基因编码区,其中4种是未见报道的新突变。XLA可以通过基因分析进行确诊以区别与其他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用于诊断22q11微缺失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40例先天性心脏畸形(CHI)和2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样品22号染色体上基因UFD1L和管家基因S100β进行实时检测,并计算两者比值。其结果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或短串联重复序列(STRP)标记分析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FISH检测9例有22q11微缺失患儿,其中8例与STRP标记结果一致,而有1例STRP标记分析未发现22q11缺失,UFD1L/S100β比值为0.449~0.557;余130例CHD患儿和20例健康儿童的UFD1L/S100β比值为0.709~1.149。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快速可靠地诊断22q11微缺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1例中国人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性果糖不耐受患儿及其父母的3种最常见致病基因。方法对2006年3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就诊的疑患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的患儿进行了尿代谢产物分析,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全基因组DNA,使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分析法检测了A149P、A174D和N334K这3种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结果患儿临床诊断为遗传性果糖不耐受,进行PCR扩增,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分析法显示患儿及其父母的A149P、A174D和N334K均为阴性。结论结合临床资料及尿中代谢产物分析,可以在临床上确诊遗传性果糖不耐受。PCR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分析可用于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病例的基因诊断,中国人群中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的基因突变分型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荧光定量PCR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巾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3年12月-2006年5月收治入院诊断为肺炎,且采用肺炎支原体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深部呼吸道分泌物中肺炎支原体DNA呈阳性的患儿(阳性阈值1.0×103copy/ml)256例.记录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进行血清学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检测,用定量资料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肺炎支原体荧光定量PCR的诊断价值.结果 (1)肺炎支原体荧光定量PCR诊断方法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而积=0.641;(2)Mp-lgM阳性组的PCR拷贝数[log(Mp-DNAcopy/ml)]为(5.42±1.26),阴性组为(4.87±1.29)(P<0.05);(3)Mp-lgM阳性组患病年龄为65(26.2~96.5)个月,阴性组患病年龄为7(2.0~41.5)个月(P<0.001);(4)Mp-lgM阳性组病程为7(5~13)d,阴性组病程为7(5~1O.75)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荧光定量PCR单独用于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准确性较低,但是对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的婴幼儿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荧光定量PCR的拷贝数越大,越支持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儿童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及人类白细胞抗原在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HS  Guo YH  Zou LP  Han F  Zhang WC  Fang F  Xiao J  Ding CH  Li J  Chen CH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4):248-251
目的  探讨儿童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依据和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Ⅱ类等位基因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4 0例发作性睡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儿接受了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 (MSLT)。应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体外基因扩增 (PCR -SSP)方法测定HLA -DRB1及DQB1等位基因 ,并与本室对北京地区 91名正常人检测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 4 0例 ,平均病程 6 5个月 ,≤ 3个月者 14例 ( 30 % )。 4 0例患儿均有过度或发作性睡眠 ,37例伴猝倒 ,2 2例伴入睡幻觉 ,6例伴睡眠瘫痪。本组MSLT平均睡眠潜伏期 <5min ,异常快速眼动 (REM )睡眠平均 2~ 5( 4 33± 0 2 6 )次。异常REM睡眠潜伏期为 0 2 5~ 4 9( 4 0± 1 8)min。本组HLA -DRB1 15 0 1阳性率为 0 4 38,较对照组 ( 0 115 )高 ,DQB1 0 6 0 1阳性率为 0 0 2 5 ,较对照组 ( 0 0 93)低。本组 35例为DRB1 15 0 1及DQB1 0 6 0 2均阳性 ,2例为DRB1 15 0 2及DQB1 0 6 0 1均阳性 ,余 3例患儿DRB1 15和DQB1 0 6均为阴性。结论 本病诊断可依据其临床表现 ,MSLT测试结果 ,并除外其他可解释这些症状的躯体或精神方面疾病。DRB1 15 0 1及DQB1 0 6 0 2为发作性睡病易感基因 ,HLA-DRB1 15检测结果阴性者 ,不能排除本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高超二倍体(high hyperdiploid,HH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20年12月福建省5家医院收治的1 414例ALL初诊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染色体核型,分为伴HHD组(172例)和不伴HHD组(1 242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HHD ALL的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在1 414例ALL初诊患儿中,172例(12.16%)检出HHD。伴HHD组初诊有不良预后危险因素(起病年龄≥10岁或<1岁、初诊白细胞计数≥50×109/L、T细胞表型)、常见融合基因(TEL-AML1、BCR-ABL1、E2A-PBX1、MLL基因重排)阳性的患儿比例均低于不伴HHD组(均P<0.05),而诱导化疗后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0.01%的患儿比例高于不伴HHD组(P<0.05)。伴HHD组预期10年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率及总生存率均高于不伴HHD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染色体数目58~66、10号染色体三体、17号染色体三体、诱导化疗第15天或第19天骨髓MRD<1%、诱导化疗第33天或第46天骨髓MRD<0.01%是高EFS率的影响因素(均P<0.05);10号染色体三体与高总生存率有关(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17号染色体三体与高EFS率密切相关(P<0.05)。 结论 儿童HHD ALL初诊时不良预后危险因素较少,总体预后佳;染色体数目及特定染色体三体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