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鉴别鼻咽癌组织中肿瘤干细胞的存在以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2例鼻咽癌组织(其中5例为高分化鳞癌、18例为中分化角化型鳞癌、9例为未分化型)的胚胎干细胞表面标志物SOX2和OCT4进行检测,并对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Notchl信号途径的相关蛋白及其下游靶基因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所有3种类型的鼻咽癌组织中均发现有部分细胞表达胚胎干细胞的标记物SOX2和OCT4,其阳性率分别为65.6%(21/32)和71.9%(23/32),而在正常的鼻咽部黏膜中则没有表达。在SOX2和OCT4阳性表达细胞中,中分化非角化型(49.3%)以及未分化型(51.5%)的增殖指数显著高于高分化角化型(31.2%)(P〈0.05),并且Notchl受体(阳性率为78.1%,25/32)及其活化形式NICD(阳性率为68.8%,22/32)以及其下游靶基因HeM(阳性率为65.6%,21/32)在这些细胞中均有明显表达。结论在鼻咽癌组织中存在着肿瘤干细胞,并且Notchl信号途径在这些细胞中呈激活状态,肿瘤干细胞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鼻腔NK/T(natural killer)细胞淋巴瘤中EB(Epstein-Bart)病毒感染潜伏膜蛋白(latent membrane protein-1,LMP-1)与细胞因子κB(nuelear foctor-κB,NF-κB)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e idex,AI),研究EB病毒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方法26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为实验组,3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石蜡包埋块中LMP-I和NF-κB蛋白的阳性率,DNA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AI,比较这些指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LMP-1检出率、NF-κB蛋白表达阳性率、AI在实验组分别为69.2%(18/26)、65.4%(17/26)、2.314-0.38;对照组分别为10%(3/30)、30%(9/30)、3.124-0.45。两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MP-1检出率与NF-κB蛋白表达阳性率呈正相关(P=0.0010,r=0.6860),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P=0.0001);NF-κB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结论EB病毒感染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及发展关系密切。(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7,7:31—32)  相似文献   

3.
贝伐单抗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贝伐单抗(avastin)局部应用对小鼠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碱烧伤建立CNV模型,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A组贝伐单抗1mg/mL每日点眼2次;B组贝伐单抗3mg/mL每日点眼2次;C组贝伐单抗5mg/mL每日点眼2次;D组0.1%地塞米松每日点眼2次;E组生理盐水每日点眼2次。分别于术后3、7、14d观察CNV情况并拍照。术后第14天,处死全部小鼠,行CNV内皮细胞荧光标记,计算CNV所占全角膜面积的比例。结果各组CNV面积为A组(37.11±3.17)%、B组(29.75±3.56)%、C组(18.76±2.55)%、D组(20.91±2.75)%,E组(41.65±2.11)%。各组小鼠CNV面积依次为c组〈D组〈B组〈A组〈E组,C组同A、B、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4)。结论局部应用贝伐单抗对小鼠角膜化学烧伤后的CNV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肌调节训练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儿童高度远视性弱视的疗效以及对远视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选择高度远视性弱视儿童101例(202眼),其中使用眼肌调节训练联合综合治疗的研究组49例(98眼),常规综合治疗的对照组52例(104眼)。两组分别治疗1年以上,治疗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矫正视力为0.75±0.22,基本治愈率为62.24%(61/98),与对照组的0.54±0.20及23.07%(24/104)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两组3—4岁、5—6岁、〉6岁各年龄层进行分别比较后,发现6岁以下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远视等效球镜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眼肌调节训练联合综合疗法治疗高度远视性弱视能有效降低远视屈光度,提高弱视疗效,需要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突变体(reteplase,r—PA)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治疗兔视网膜动脉阻塞(retinal artery occlusion,RAO)的效果,评价这两种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5只RAO模型新西兰白兔分为3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r—PA溶液(0.3MU/kg)、rt—PA溶液(1.7mg/kg)和注射用水。4h时,直接眼底镜、眼底照相检查双眼,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检查实验眼。各组于给药后1、2、3、4h检查凝血及纤溶功能;4h行头颅磁共振成像,并行实验眼组织学检查。结果r—PA组动脉完全再通率为86.67%(13/15),rt—PA组为66.67%(5/15);r—PA组和rt—PA组与对照组(0/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A组与rt—P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A组和rt—PA组血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改变,r—PA组对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的影响较rt—PA组小(P〈0.05)。实验兔均无颅内出血和玻璃体积血。光学显微镜下两组均未见视网膜动脉管腔中有明显血栓形成,管壁未见明显坏死或变薄。结论r—PA和rt—PA对RAO模型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两者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别;r—PA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比rt—PA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在复方樟柳碱治疗前后血浆中内皮素-1(ET-1)浓度,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 NAION患者39例,给予复方樟柳碱2ml颞浅动脉旁注射,共治疗21天,所有患者按治疗效果分为3组(A组为治愈,B组为显效或有效,C组为无效),分别通过放射免疫法(RIA)测定治疗前后血浆ET-1浓度。结果 各组治疗前的血浆ET-1浓度,A、B组高于C组,其差异有显著性(tA,C=4.67,P〈0.05;tB,C=4.03,P〈0.05),而A、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tA,B=1.34,P〉0.1)。各组治疗后的血浆ET-1浓度,其分布规律同治疗前(tA,C=4.13,P〈0.05;tB,C=3.89,P〈0.05;tA,B=0.67,P〉0.1)。各组治疗后的血浆ET-1浓度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A组、B组其治疗前后的浓度差异有显著性(FA=4.78,P〈0.05;FB=4.23,P〈0.05),C组治疗前后的浓度差异无显著性(FC=0.78,P〉0.1)。结论 复方樟柳碱对NAION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能与血浆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六氟化硫(SF6)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外伤性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外伤性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50例(50眼)。随机分为2组,A组:t—PA和SF6治疗组;B组:空白对照组。t—PA和SF6注射量分别为25~50μg(0.1mL)和SF6 0.5mL。结果治疗后10d:治疗组和对照组出血吸收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出血吸收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裸眼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见并发症。结论t—PA联合SF6玻璃体内注射治疗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不同早产儿个体之间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易感性的差异较大,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多态性有关。目的研究ROP患儿VEGF基因多态性的表型,探讨VEGF基因多态性与ROP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5期ROP患儿99例作为ROP组,另纳入80例同期未发生ROP的早产儿为对照无ROP组;在ROP组中将行激光或冷冻治疗的患儿39例作为治疗组,同期未经治疗ROP自发消退的患儿60例作为非治疗组。ROP组与无ROP组间、治疗组与非治疗组问的人口基线学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取各组患儿外周血2ml以提取DNA,利用焦磷酸测序法进行VEGF—A+405、VEGF—A936基因的多态性研究。结果ROP组患儿与无ROP组患儿VEGF—A+405基因表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1,OR=0.675,95%c,=0.444~1.026)。ROP组患儿与无ROP组患儿VEGF—A936基因表型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18,OR=0.768,95%CI为2.823~4.614),但治疗组与非治疗组VEGF—A+405,VEGF—A936基因多态性表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EGF—A+405:P〈0.01,OR=0.875,95%C1为5.239~14.024;VEGF—A936:P=0.000,OR=3.609,95%CI为0.711~0.829)。结论VEGF—A+405和VEGF—A936基因的多态性与ROP易感性无关,但与ROP预后有关。携带VEGF—A+405、VEGF—A936等位基因可能增加ROP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医院为基础,调查成年人群屈光不正的发病率。方法:2008—06/2008—12,海德拉巴Liaquat大学眼科医院第三转诊中心,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记录其最佳矫正视力。以主观折射为基础检查屈光状态。只记录每位受试者的右眼。远视定义为等量球镜〉+0.5屈光度(DS),正视定义为等量球镜介于-0.50至+0.50DS之间,近视定义为等量球镜〈-0.50DS,等量球镜≤-5.00 DS为高度近视。以负的柱镜矫正散光,散光定义为任何轴位的柱镜度数〈-0.50屈光度(DC)。结果:8400名门诊患者参与调查,年龄20~60岁之间,男女比例61:39,包括农村和城市人口。67%的患者完成了高中教育。8400位患者中,2719(32.37%)位的最佳矫正视力/〉20/40,其余5681(67.63%)位由于眼前后节的疾病最佳矫正视力〈20/40,排除本研究。2719位患者中,1065(39.17%)位患者的右跟为有晶状体眼,占8400位接受检查者的12.68%,剩余1654(60.83%)位为人工晶状体眼,结果分析只包括最近6mo内总接诊患者的12.68%(1065位有晶状体眼屈光不正患者)。590(55.4%的有晶状体眼)位男性和475(44.6%)女性,远视300位(28.2%的有晶状体眼),近视690位(64.8%的有晶状体眼),近视的发病率岁年龄增长显著增加。高度近视占受试人群的7%(75)。405位(38.03%)患者散光度数〈0.5DC。包括195位(48.15%)男性和210(51.85%)女性。结论:屈光不正是一个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影响视功能及日常活动。最佳视功能应包括未校正和校正后的屈光不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缺氧和(或)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干预条件对体外培养的Muller细胞活力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影响。方法用出生7d的SD大鼠体外培养视网膜Muller细胞,将第2代细胞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中培养24h后,换用无血清的DMEM孵育24h。分组为:空白血清对照组(20%正常SD大鼠血清的DMEM);TGF—β2组(20%正常SD大鼠血清的DMEM及终质量浓度为150ng/L的TGF—β2);模拟缺氧组(20%正常SD大鼠血清的DMEM及终浓度1.0mmol/L的连二亚硫酸钠);TGF—β2+缺氧组(20%正常SD大鼠血清的DMEM液、终浓度1.0mmol/L的连二亚硫酸钠和终质量浓度为150ng/L的TGF—β2);中药血清组(20%中药SD大鼠血清的DMEM);中药血清+TGF—β2+缺氧组(20%中药SD大鼠血清的DMEM、终浓度1.0mmol/L的连二亚硫酸钠和终质量浓度为150ng/L的TGF—β2)。以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Muller细胞超微结构、以490型酶标仪测定细胞外液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及GS活性。结果在缺氧条件下Muller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细胞核变形,固缩;细胞器破坏;微绒毛内糖原明显增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F-β2干预组、缺氧组、TGF-β2+缺氧组的LDH释放量均明显增加(P〈0.05),缺氧组、TGF—β2+缺氧组的GS活性均明显下降(P〈0.01);与缺氧组比较,TGF-β2+缺氧组的LDH释放量明显增加、GS活性明显下降(P〈0.05、P〈0.01)。补肾活血中药血清能降低24h及48h时正常以及TGF—β2与缺氧同时存在条件下LDH的释放量(P〈0.05),增强12h时正常条件下以及12h和24h时TGF-β2与缺氧同时存在条件下GS的活性(P〈0.05、P〈0.01)。结论TGF—β2可加重缺氧条件下Muller细胞活力与GS活性的降低;补肾活血中药含药血清能增强视网膜Muller细胞活力及GS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交感性眼炎急性发作期患者房水和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交感性眼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15例,前房穿刺取患者房水,同时取患者静脉血,收集血清标本。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血清标本和术中房水作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交感性眼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及白内障患者房水及血清中IFN-γ(Th1细胞分泌因子)、IL-4(Th2细胞分泌因子)和IL-17(Th17细胞分泌因子)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交感性眼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房水IFN-γ水平与血清中IFN-γ的水平相比明显升高,分别为(148.1±57.9)pg/mL、(6.5±5.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水IL-4水平与血清中IL-4的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为(2.3±3.5)pg/mL、(8.9±5.0)pg/mL,交感性眼炎患者房水中IL-4水平明显低于血清;房水IL-17水平和血清 IL-17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为(48.3±21.6)pg/mL、(6.5±9.6)pg/mL,房水中IL-17水平明显高于血清。交感性眼炎急性发作期患者房水和血清IFN-γ水平与对照组房水和血清IFN-γ水平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P〈0.05);交感性眼炎患者房水和血清IL-4水平与对照组房水和血清IL-4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对照组房水和血清 IL-17水平均未测出。结论 交感性眼炎患者眼部炎症的发病主要是与Th1和Th17细胞分泌因子IFN-γ和IL-17有关,对于炎症的防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前后患者泪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α,TGF-α)的浓度变化及其对角膜创伤愈合的作用.方法 LASIK术前及术后1、3、7、15 d,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60眼)患者泪液中TGF-α含量,对不同时间泪液中细胞因子平均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ASIK术前及术后半个月随访期间,TGF-α在泪液中的浓度从术前(175.19±61.22) pg/mL升至术后7 d(243.27±75.51)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191.63±20.51) 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IK术后TGF-α表达比术前显著增加,促进角膜角膜细胞分裂、趋化及移行,有利于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3.
雌雄激素对去卵巢雌鼠泪腺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萍  宋秀君  赵霞 《眼科研究》2009,27(4):307-311
目的探讨雌雄激素对去卵巢雌鼠泪腺中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3个月龄雌性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实验组48只。实验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OVX)。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2、3、4、5个月行泪液分泌量(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于术后5个月将实验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全身及局部给予玉米油、苯甲酸雌二醇、丙酸睾丸酮,观察给药6周后Schirmer试验、BUT结果,并取其泪腺检测TGF-β1的浓度。结果OVX术后5个月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及睾酮水平均降低(P〈0.05)。术后1个月BUT较术前缩短(P〈0.01);术后3个月Schirmer试验结果较术前缩短50%(P〈0.01)。全身雌激素治疗6周后BUT缩短(P〈0.01);Schirmer试验结果缩短(P〈0.05)。全身雄激素治疗6周后BUT延长(P〈0.05),Schirmer试验结果延长(P〈0.05);泪腺中TGF-β1浓度为(20.24±3.99)pmol/L,较空白对照组(6.23±1.09)pmol/L升高(P〈0.01)。结论雄激素促进去卵巢雌鼠泪液分泌及泪腺中TGF-β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O2激光照射豚鼠耳蜗后Hsp70(heat shock proteins 70)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etase,iNOS)表达的改变及与耳蜗听觉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红目豚鼠36只,随机分为3组(A,B和C组),分别以功率为1,2,3W的CO2激光在豚鼠左耳耳蜗底周打孔,此为实验耳,右耳为对照耳。于术前1d及处死前检测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术后即刻和术后3周分批断头处死豚鼠,以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激光照射后耳蜗Hsp70和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即刻3组ABR反应阈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照射后3周A组ABR反应阈值基本恢复(P〉0.05),B,C组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术前(P均〈0.05);术后即刻3组耳蜗中Corti器和螺旋神经节Hsp70和iNOS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均〈0.01),术后3周A组Hsp70和iNOS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两者表达较对照组有所增强(P均〈0.05)。A组和B组术后即刻和术后3周、C组术后即刻ABR阈值的变化和Hsp70和iNOS阳性反应平均灰度值的变化呈负相关(P均〈0.05),而C组术后3周三者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CO2激光照射豚鼠耳蜗后Hsp70和iNOS表达增强,其表达程度与听觉功能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局部使用1%环孢素滴眼液治疗化疗引起的中重度干眼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我院门诊治疗的全身化疗引起的中重度干眼患者22例(44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2只眼及对照组22只眼,实验组给予1%环孢素滴眼液每日2次及海露滴眼液每日4次,对照组给予海露滴眼液每日4次。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I试验(SIt)。各项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平均值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t结果在两组中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UT在治疗后6周、8周较治疗前延长(t=3.83,4.62;P〈0.0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4周Fl评分均值为6.6±1.5,较治疗前(8.5±1.7)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各时间点BUT及Fl评分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使用1%环孢素滴眼液治疗化疗引起的中重度干眼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喉罩通气在全身麻醉中耳显微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行中耳显微手术的成年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LMA组,n=50)和气管插管组(ETT组,n=50)。记录患者进入手术室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各时间点的心率和血压变化:麻醉前(T0)、插管/罩前即刻(T1)、插管/罩后即刻(T2)、拔管/罩前即刻(T3)、拔管/罩后即刻(T4)。记录2组患者插管/罩时体动或呛咳和拔管/罩时的呛咳反应。记录手术结束至拔除管/罩的时间和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结果喉罩组患者进入手术室至手术开始时间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T1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显著低于T0时(P〈0.05);气管插管组T2和T4时MAP和心率较T0时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T2和T4时气管插管组MAP和心率均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置入管/罩及拔管/罩时气管插管组呛咳发生率分别为25%和84%,明显高于喉罩组的0和4%(P〈0.05)。气管插管组手术结束至拔除通气装置的时间高于喉罩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用于成人中耳显微手术气道管理,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避免了拔管时呛咳。  相似文献   

17.
宋爽  喻晓兵  戴虹 《眼科》2014,23(6):380-384
目的 观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aration,wAMD)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早期眼压的变化。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在北京医院接受玻璃体腔雷珠单抗(0.5mg/0.05ml)注射的wAMD患者135例(135眼)。方法 患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术前、术后10、30 min、2 h及术后1天,使用Topcon非接触眼压计分别测量眼压。观察患者注射后早期的眼压变化情况。主要指标 眼压。结果 患者术前眼压平均为(15.41±2.69) mmHg,术后10、30 min、2 h及术后1天的眼压平均值分别为(21.07±5.83) mmHg、(18.24±4.17) mmHg、(17.57±4.60) mmHg、(15.20±3.05) mmHg。术后2小时内的眼压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术后1天眼压与术前比无显著性差异(P=0.239)。术后各时间段眼压升高比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术后10 min,眼压升高比率(眼压升高比率≥10 mmHg占17.78%;≥15 mmHg占5.19%)及升高绝对值(眼压≥21 mmHg占45.93%;≥25 mmHg占21.48 %;≥30 mmHg占8.15%)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术前眼压越高,术后10 min眼压≥21 mmHg的比例越高(P=0.000, OR=0.117, 95%CI=0.051-0.268)。结论 大部分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早期眼压显著升高,2小时内眼压变化明显;术前眼压偏高可能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早期眼压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1% Tetramethylpyrazine (TMP)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变性,脉络膜血流和RPE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方法:在碘酸钠诱导的大鼠RPE变性研究中,1%TMP滴眼液预先处理1wk,3次/d,1wk后予碘酸钠舌下静脉注射,在2wk和4wk末,视网膜电图(ERG)测量c波.色素微球体技术分析高眼压状态下TMP对脉络膜血流的影响.Methylthiazoltetrazolium (MTT)分析TMP在各种氧化应激中对RPE的保护作用.结果:碘酸钠注射后2wk,碘酸钠组ERG的c波下降至对照组的36%(P〈0.01).4wk后,碘酸钠组下降至对照组的46%(P〈0.01),而1% TMP +碘酸钠组下降至对照组的77%(P〈0.01).与碘酸钠组比较,1%TMP +碘酸钠组控制了67%的c波下降(P〈0.05).在脉络膜血流的测量中,30,60,和120min的结果显示,TMP显著增加脉络膜血流.在氧化应激部分,不同浓度的TMP在各种氧化应激损伤中,对RPE都有各种程度的保护作用.结论:浓度为1% Tetramethylpyrazine可以显著保护碘酸钠和氧化应激诱导的RPE变性,增加脉络膜血流,并可能在AMD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畅  姜发纲  刘晓雯 《眼科研究》2010,28(5):385-389
目的观察高浓度糖皮质激素对CYP1B1^-/-小鼠青光眼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成年CYP1B1^-/-小鼠作为实验模型,以同龄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每3天结膜下注射0.04mL倍他米松,用Tonopen眼压(IOP)笔每周定期测定小鼠IOP,于第一次给药前,给药后4、8、12周分别摘除眼球,制备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视网膜形态和厚度,采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凋亡。结果与给药前相比,2组小鼠给药后4、8、12周的IOP均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1B1^-/-小鼠的IOP在给药后8周、12周较C57BL/6J小鼠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倍他米松注射时间的推移,2组小鼠视网膜纤维层均变薄,各时间组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YP1B1^-/-小鼠视网膜纤维层厚度在给药后8周、12周较C57BL/6J小鼠显著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小鼠RGCs凋亡的速度与给药前相比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YP1B1^-/-小鼠与C57BL/6J小鼠相比结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在高浓度糖皮质激素的诱导下,CYP1B1^-/-小鼠对青光眼的易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的残余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方法 回顾性观察超声乳化术后眼压控制不满意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15只眼).测量日眼压曲线后给予每晚1次0.004%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滴眼.分别于用药1周、4周、8周时测量日眼压曲线,比较用药前后的眼压峰值及眼压波动幅度.结果 用药前平均眼压峰值(23.83±3.74)mm Hg(1 mm Hg=0.133kPa),用药1周后眼压峰值平均为(15.25±3.71)mm Hg,眼压下降幅度36.0%,眼压峰值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1周眼压波动幅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眼压控制平稳,未见全身及局部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是治疗超声乳化术后残余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