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例资料患者,女,57岁,因鼻塞、流脓涕2个月就诊.自述左侧鼻腔闭塞,并有血水样渗出物.专科检查:外鼻无畸形,左侧鼻腔内有一乳头状肿块,色灰白,触之不易出血,塞满整个鼻腔,有血水样渗出物;右侧鼻黏膜稍充血,下鼻甲稍大,鼻道内未见分泌物;鼻中隔居中,左侧上颌窦区有压痛.CT扫描:左侧上颌窦内可见一软组织肿块突入左侧筛窦及左侧鼻道,并累及左侧蝶窦及额窦,大小约5.1 cm×4.5 cm×2.5 cm,密度不均匀,强化后其内可见点状及小片状强化影;骨窗图像显示左侧上颌窦窦腔扩大,内壁骨质吸收、部分缺如,外侧壁、底壁和眶下壁骨质变薄(图1).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5 3岁 ,右侧颧面部肿胀、膨隆 3年。以头痛、右侧鼻塞就诊。查体 :右颧面部膨隆 ,皮肤无红肿 ,压之稍痛 ,无乒乓样感 ,牙齿及牙龈未见异常 ,舌体大小及形态正常 ;右侧鼻腔通气差 ,右侧中鼻道可见红色肿物 ,触之疼痛 ,无明显出血。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检查 :右侧颧骨可见约 3 8cm× 3 2cm大小、呈囊状膨胀性改变的骨质缺损区 ,边缘清楚 ,骨皮质变薄 ,囊内为均匀一致的水样低密度 ,周围软组织正常 ;右中鼻腔内及上颌窦内被软组织密度灶填充 ,筛漏斗及半月裂密度增高 ,上颌窦口扩大 ,上颌窦诸壁均连续 (图 1) ;左上颌窦内有一 …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45岁。以"右额部肿痛1月余"为主诉入院。既往因右肾透明细胞癌行右肾根治性切除术。查体:右侧额窦区皮肤稍隆起伴压痛,余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右侧额窦区可见1.7 cm×1.1 cm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低回声光团,邻近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其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左侧额窦区未见明显肿块回声(图1)。外院CT显示右侧额窦内软组织肿块影约2.2 cm×1.7 cm×1.2 cm,CT值约52 HU,累及右侧额窦前壁,可见骨质破坏。CT诊断:右侧额窦肿块。  相似文献   

4.
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前胸壁疼痛,同时发现右第7肋骨前段可见一膨胀性骨质破坏区,病变边缘清晰,边缘有硬化表现,其内密度不均,见有骨嵴和小点状钙化,骨皮质未见破坏(图1,2)。螺旋CT胸部扫描,右侧第7肋骨前段骨质局部膨胀,其内骨质密度不均,软组织肿胀不明显。胸片及CT均诊断右侧第7肋骨良性病变,考虑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行手术切除,术中见包块位于第7肋前段,约3.0 cm×3.0 cm×3.0 cm大小,质硬,表面光滑,与胸膜轻度黏连。术后病理显示(图3):右第7肋骨内生软骨瘤。讨论:单发性内生软骨瘤,病理经过缓慢多无症状,或有轻图1右侧第7前…  相似文献   

5.
颞骨软骨母细胞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0岁,右耳闷塞1月余,无头痛。查体:右外耳道前上壁有一肿物,呈肉色样,表面光滑,能窥及紧张部部分耳膜,未见异常。CT(图1):右侧颞骨呈分房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大小约2.0 cm×2.3 cm,软组织样密度,平扫CT值约46.8 HU,边界尚清,病变向后破坏外耳道前壁并突入外耳道内,大小约0.5 cm×0.8 cm,向前内突向颅内。MR I(图2):右侧颞骨显示膨胀团状改变,T1W I呈稍中等信号,T2W I为低信号,其内信号不均,向右侧颞叶后下区膨突致局部颞叶受压、移位,边缘尚清,小部分向外耳道突入。诊断:考虑右侧颞骨良性骨肿瘤,巨细胞瘤可能性大。手术所见:颅底…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 男,38岁,鼻腔通气不畅并加重2个月,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延误就诊,感吞咽、呼吸困难伴窒息感急诊入院。体检:张口呼吸,双耳听力下降,右鼻腔血性分泌物流出并见息肉样新生物。5年前鼻腔息肉手术史。影像特征:右侧鼻腔、上颌窦、筛窦稍长T1、混杂长T2信号肿块,散在片絮状、条索状短T2信号,右侧上颌窦壁骨质破坏,肿块突入鼻腔、口咽腔,病灶大小约7.5 cm×5.0 cm, 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6)。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8岁.10年前发现右耳下隆起,未予治疗,近来发现面部不对称,有胀痛,肩部偶有抽搐.专科体检示双侧面部不对称,右腮腺区膨隆,右耳后触及肿块,较深,大小不等,轻压痛,质地中等,活动度不佳,表面皮肤无红、热.无明显面瘫症状.咬合关系正常,舌体活动正常.双侧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影像学表现:CT示右侧咽旁一巨大软组织影,大小约5.7 cm×7.1 cm×6.3 cm,其内密度不均,平扫CT值40 HU,增强后60 HU ,病灶以纵向生长为主,上至颅底,下至颞下窝,向左推移鼻咽,向右至下颌骨,右侧翼内板、上颌窦后壁及下颌骨升支骨质受压变薄,病灶生长至颅底,颅底骨质受压变薄,未见增厚及骨质破坏征象,增强后未见"脑膜尾征",颈静脉孔大小正常,未见破坏(图1~3).MRI示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有包膜,呈长T1短T2信号,增强后包膜强化(图4~6).病灶与右侧腮腺分界清楚,腮腺受压外移,鼻咽部内移但黏膜未见破坏,双侧颈动脉鞘亦未见肿大淋巴结(图7).影像诊断:右侧咽旁低度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8.
上颌窦骨质破坏的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上颌窦骨质破坏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 72例上颌窦骨质破坏病例 ,对照病理结果 ,利用统计学分析骨质破坏的意义。结果  47.2 2 % ( 34/ 72 )的骨质破坏出现于良性上颌窦病变中 ;5 2 .78% ( 38/ 72 )的骨质破坏出现于恶性上颌窦病变中 ;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u =0 .3335 ,Ρ >0 .0 5 )。大多数的膨胀性骨质破坏 ( 84.85 % ,2 8/ 33)出现于良性上颌窦病变 ;大多数的侵蚀性骨质破坏 ( 84.6 2 % ,33/ 39)出现于恶性上颌窦病变中 ;良、恶性上颌窦病变的骨质破坏的类型不同 ( χ2 =34.6 1,Ρ <0 .0 5 )。 31.5 8% ( 12 / 38)的恶性上颌窦骨质破坏及 5 .88% ( 2 / 34)的良性上颌窦骨质破坏区中可见“碎骨片” ,“碎骨片”征多见于恶性上颌窦病变(u =2 .5 7,Ρ <0 .0 5 )。结论 上颌窦良、恶性病变均可有骨质破坏 ;对骨质破坏类型及其征象的进一步分析 ,可以鉴别良、恶性。  相似文献   

9.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38岁,左侧偏头痛近5个月,鼻衄近2个月,伴鼻塞.体检:左鼻部及左面颊部明显膨隆,左鼻腔充满软组织肿块.CT平扫:左上颌窦及鼻腔(左侧为主)内可见较大软组织密度肿块影,CT值为42~65Hu,上颌窦内侧壁及前壁骨质破坏(图1).肿块向上突至筛窦,破坏部分筛窦骨质(图2);向下破坏齿槽骨;向前侵及面颊部,突至并充满左前鼻腔,其密度减低,CT值为16~25Hu(图3);向后充满后鼻腔及鼻咽腔,与鼻咽结构界限不清;左侧骨性鼻甲和部分鼻中隔破坏消失,鼻中隔且受压右移,右侧上颌窦、左侧筛窦及额窦内可见密度增高影.  相似文献   

10.
读 片 窗     
患者 男,13岁.头痛5天,复视、呕吐3天.体检:神经生理正常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CT平扫:中颅凹右侧颞叶底部见一大小约5.8 cm×5.2 cm×5.0 cm囊实性病变,边缘清楚.实性部分位于肿物的内后部,大小约3.1 cm×2.3 cm×2.9 cm,CT值39 HU左右,实性部分内后缘见弧形条状钙化密度影.邻近骨质未见破坏、增生及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