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胃肠功能障碍与功能性胃肠疾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儿童胃肠功能障碍与功能性胃肠疾病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临床症候群 ,其发生机制有着本质的不同 ,两者概念容易混淆。现就儿童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以及儿童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国际诊断标准 ,介绍如下。胃肠功能障碍胃肠功能衰竭常是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multi_systemandorganfailure,MSOF)中的一部分 ,胃肠功能衰竭既是MSOF中的一部分 ,随着MSOF更名为多器官障碍综合征 (MODS) ,也应相应地改称为胃肠功能障碍为宜。胃肠功能障碍与胃肠功能衰竭都是继发在危重症基础上的同一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症血浆D-乳酸的变化规律,评价D-乳酸对小儿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不同危重程度,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时血浆D-乳酸的水平以及动态监测小儿危重症急性期和恢复期D-乳酸的变化。结果随着危重程度增加,血浆D-乳酸显著上升,不同危重程度组血浆D-乳酸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时患儿血浆D-乳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及非胃肠功能障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危重组及极危重组患儿恢复期血浆D-乳酸水平较急性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结论血浆D-乳酸可作为小儿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的诊断指标以及胃肠功能恢复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症血浆D-乳酸的变化规律,评价D-乳酸对小儿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不同危重程度,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时血浆D-乳酸的水平以及动态监测小儿危重症急性期和恢复期D-乳酸的变化。结果随着危重程度增加,血浆D-乳酸显著上升,不同危重程度组血浆D-乳酸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时患儿血浆D-乳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及非胃肠功能障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危重组及极危重组患儿恢复期血浆D-乳酸水平较急性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结论血浆D-乳酸可作为小儿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的诊断指标以及胃肠功能恢复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危重症患儿血中胃泌素 (GAS)、胃动素 (MTL)水平变化 ,探讨其与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关系。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程度危重症患儿血清GAS、血浆MTL水平 ,并以正常小儿作对照。 结果  血清GAS、血浆MTL各组均数差异有显著性 (F =9 5 5 ,P <0 0 1;F =2 0 13,P <0 0 1) ,不同危重程度组患儿血清GAS、血浆MTL水平的升降变化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胃肠功能障碍组和衰竭组患儿血清GAS和血浆MTL水平升降变化与正常对照组及非胃肠功能障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F =11 2 0 ,P <0 0 1;F =5 3 99,P <0 0 1)。 结论  小儿危重症时GAS、MTL参与了危重症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且与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80例临床确诊危重症患儿并胃肠障碍者采用综合治疗 ,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果 轻度胃肠功能障碍 5 4例 ,显效 4 0例 ,有效 14例 ,有效率10 0 %。重度胃肠功能障碍 2 6例 ,显效 16例 ,有效 7例 ,有效率 88.5 % ,无效 3例。结论 胃肠功能障碍是胃肠衰竭的早期表现 ,病情尚属可逆性 ,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 ,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能有效治疗胃肠衰竭  相似文献   

6.
小儿危重症血中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危重症患儿血中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变化,探讨其与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程度危重症患儿血清GAS、血浆MTL水平,并以正常小儿作对照。结果 血清GAS、血浆MTL各组均致差异有显著性(F=9.55,P<0.01;F=20.13,P<0.01),不同危重程度组患儿血清GAS、血浆MTL水平的升降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胃肠功能障碍组和衰竭组患儿血清GAS和血浆MTL水平升降变化与正常对照组及非胃肠功能障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1.20,P<0.01;F=53.99,P<0.01)。结论 小儿危重症时GAS、MTL参与了危重症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且与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对46例危重症患儿符合循环衰竭标准且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病例分析,发现患儿多为1岁以内婴儿,原发病以重症感染为主,一般胃肠功能障碍出现于循环衰竭之前,仅8.7%在休克后继发严重腹胀,是病情凶险的标志之一,71.7%患儿在发生后48/J’时内死亡。其发生原因可能与严重感染、缺氧、酸中毒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小儿胃肠功能障碍3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后。方法 分析胃肠功能障碍的 396例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儿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治疗有效率为 94 4 % ,中期为 4 3 0 % ,晚期为 7 9% ;伴呼吸、心脏功能障碍时有效率为 72 6 % ,伴肾脏功能障碍时有效率为 2 8 4 % ,4个或以上器官功能障碍时有效率仅为2 7% ;危重病例评分 <70分者有效率为 4 5 8% ,评分 71~ 90分者有效率为 73 6 %。结论 小儿胃肠功能障碍治疗的疗效与诊治的早晚及伴其它器官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危重病例评分越低 ,预后越差。及早诊治、综合治疗是抢救胃肠功能障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小儿危重症常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和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当危重症患儿一旦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的症状时,则提示病情恶化,预后不良[1]。目前胃肠功能障碍的诊断仍以临床表现作为诊断依据,缺乏实验室检测指标。随着危重医学的深入研究,从肠粘膜缺血缺氧的程度判断肠粘膜屏障功能破坏的程度,再来推断胃肠功能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血浆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已被很多学者用于创伤、烧伤、脑损伤等多种动物模型和临床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的研究,在小儿急性胃肠炎、炎性肠病、肠道外营养、化疗和迁延性肠炎胃肠功能状态的检测方…  相似文献   

10.
西沙比利治疗危重症并胃肠功能衰竭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胃肠功能衰竭常发生于多种危重症的过程中 ,是病情恶化的预兆 ,因此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在重症监护患儿的救治中极其重要。西沙比利在胃肠动力障碍所致的疾病中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但在危重症中的应用很少。我们用西沙比利治疗30例危重症并胃肠功能衰竭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诊断标准危重症及胃功能衰竭诊断标准均采用1995年中华急诊医学会儿科组及中华儿科学会急诊组制定的标准[1]。二、对象自1998年5月~2000年12月符合条件的危重症并胃肠功能衰竭50例。原发病包括 :重症肺炎22例 ,腹泻病…  相似文献   

11.
危重症新生儿血中胃泌素、胃动素变化及其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不同程度危重症新生儿血中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变化,探讨其与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程度危重症新生儿血清GAS、血浆MTL水平,并以正常新生儿作对照。结果显示,各组血清GAS、血浆MTL水平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F=9.61,P<0.01;F=20.54,P<0.01);不同危重程度组新生儿血清GAS、血浆MTL水平的升降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患儿血清GAS和血浆MTL水平升降变化与正常对照组及非胃肠功能障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9.10,P<0.01;F=51.28,P<0.01)。提示新生儿危重症时GAS、MTL参与了危重症的发展,且与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有关,故结合临床对GAS、MTL进行监测,对病情严重程度的估计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071154危重症患儿血浆D-乳酸水平和二胺氧化酶活性与胃肠功能障碍关系研究/张妮…∥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0),-794~796将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收住本院儿科的PICU患儿62例(其中男44例,女18例,年龄1个月~14岁,平均3.9岁),分为非胃肠功能障碍组和胃肠功能障碍/衰竭组。另设对照组20例为健康小儿。测所有患儿入院后第1d清晨及恢复期血浆D-乳酸浓度和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结果:1不同程度危重症患儿血浆D-乳酸水平和DAO活性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胃肠功能状态患儿血浆D-乳酸水平比较、组间两两比较胃肠功能障碍/衰竭组血浆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危重患儿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并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98例符合MODS并胃肠功能障碍的50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MODS并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病因中感染占84%,严重缺氧、酸中毒对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起促进作用。并胃肠功能障碍的MODS患儿病死率高于无胃肠功能障碍组(P<0.05)。结论高原地区危重患儿MODS时易发生胃肠功能障碍,且病死率高。临床应早期干预,保护胃肠功能,预防MODS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对 1991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入我院ICU或住院危重症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80例中循环衰竭伴胃肠功能障碍者 5 2例 ,在胃肠功能障碍后发生循环衰竭者 2 0例 ,仅 8例循环衰竭出现在胃肠功能障碍前 ;除 2例外 ,循环衰竭发生前均已存在 2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 ;其中并呼吸衰竭 76 / 80例 (95 % ) ,脑水肿 6 1/ 80例 (74 .9% ) ,心力衰竭 32 / 80例(40 % ) ,肾衰 4 / 80例 (5 % )。循环衰竭于住院d1发生 2 7例 ,d2 2 1例 ,3d以上 32例 ,循环衰竭出现后d1死亡 4 0例 ,d2 2 7例 ,3d以上 9例 ,仅 5例存活或放弃治疗。认为危重症患儿的循环衰竭绝大多数发生在严重腹胀之后或相继出现 ,是病情凶险和难以逆转的重要标志。其发生原因可能与严重感染、缺氧、酸中毒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有关。危重症时循环衰竭与胃肠功能障碍关系$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儿科!111000@侯显堂  相似文献   

15.
昏迷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高级神经中枢结构与功能受损引起的严重意识障碍。小儿严重感染、缺血缺氧、中毒、代谢紊乱等均可导致昏迷,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引起与觉醒有关的解剖结构及功能的损害。在此首先回顾一下觉醒系统的解剖基础,然后再从脑细胞的能量代谢、脑不同部位的损伤以及机体的代谢和中毒因素三个方面阐述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危重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 ,胃肠功能的受损在危重症防治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其主要表现为应激性溃疡合并出血和 /或中毒性肠麻痹等 ,部分学者将这种胃肠道的损害定义为胃肠功能衰竭。儿科危重症时受累脏器越多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越高 ;而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儿出现胃肠功能衰竭时 ,病死率明显增加 ,因此对危重症儿胃肠功能衰竭的早认识 ,早干预 ,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国外肠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障碍 ,是肠道疾病的终末点 ,因此 ,患儿需肠道外营养维持生长发育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回顾分析相关文献和临床资料,就小儿重症肠道病毒(EV)71感染病例中单器官功能损害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改变、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与防治方法进行探讨。小儿重症或危重症EV71感染病例中,通过病毒直接损伤致病、炎症损伤、免疫损伤、缺氧缺血性损伤、循环障碍、微循环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机制,既可能造成脑、肺、循环等单一器官、系统功能损害或障碍,又可能序贯累及多个器官而发展为多脏器功能障碍。对小儿重症或危重症EV71感染病例均应进行动态和持续的多器官功能监测,并遵循个体化、实施多器官功能保护和支持的综合救治原则。  相似文献   

18.
Xu XN  Zhu BQ  Zhang QL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9):701-702
三叶因子家族(trefoil factor family,TFF)是一群主要由胃肠道黏液细胞分泌的小分子多肽。具有明显的抗蛋白酶水解、抗酸消化及耐热特性,因而能在消化道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生物活性。具有黏膜保护与修复、肿瘤抑制、信号传导、调节细胞凋亡等功能。小儿急性胃肠道功能衰竭常发生在多种危重症的基础上,近期研究表明胃肠道功能衰竭不仅是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一个始发部位,而且也是促进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动力部位,是衡量危重症患儿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其发生机制仍未完全明了,诊断缺少客观的实验室指标,以至于实际工作中对胃肠功能衰竭的预测、诊断、治疗评估及预后判断困难。2004年9月-2005年7月我们进行了肠三叶因子(TFF3)与小儿危重症胃肠道衰竭关系的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细胞凋亡亦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指为维护体内稳态,由基因控制的一种有程序的、主动的、耗能的细胞死亡过程.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共同维持着群体细胞数量的平衡,维持着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行,细胞凋亡异常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那么危重症时胃肠功能障碍是否与细胞凋亡异常有关?细胞凋亡的传导途经和基因调控如何?如何针对细胞凋亡来治疗胃肠功能障碍?本文将就危重症时胃肠功能障碍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不仅是多器官功能障碍 (MODS)的靶器官之一 ,而且也是MODS的始发部位及促进全身MODS发展的动力器官[1] ,因此胃肠功能障碍在MODS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其发展至胃肠功能衰竭并阻断其他器官相继序贯性衰竭 ,对MODS的转归和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对我院收治的 135例伴有胃肠系统功能障碍的MODS患儿作临床分析 ,以探讨小儿MODS时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并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1 临床资科1997年 1月— 2 0 0 2年 11月我院PICU收治的 4 5 0例危重患儿中符合MODS诊断标准的 135例 ,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 4 8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