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7,(9):1343-1345
目的探讨循环IL-27和组织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Tim-3)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NSCLC患者60例。根据NSCLC分期,分为NSCLC Ⅱ期组、NSCLC Ⅲ期组、NSCLC Ⅳ期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细胞因子IL-27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im-3表达。结果NSCLC患者外周血IL-27表达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以IL-27浓度在NSCLC Ⅳ期患者中表达最低,在NSCLC Ⅱ期患者中表达最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分析显示各期NSCLC患者组织Tim-3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Tim-3在NSCLC Ⅲ期和Ⅳ期患者表达较NSCLC Ⅱ期患者明显升高(P<0.05)。NSCLC患者分期与外周血IL-27呈负相关(r=-0.723,P<0.01),与组织Tim-3表达呈正相关(r=0.375,P<0.01);外周血IL-27与组织Tim-3表达呈负相关(r=-0.769,P<0.01)。结论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IL-27表达降低、组织中Tim-3表达升高;IL-27和Tim-3是NSCLC的潜在免疫调控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中miR-19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90例NSCLC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实时定量PCR(qPCR)法检测手术前NSCLC患者血浆中miR-191的表达,分析miR-191的表达水平与 NSCLC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NSCLC组织中miR-191靶基因凋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1)的表达。结果 NSCLC患者手术前血浆中miR-19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191的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及TMN分期有关(P<0.01)。miR-191的靶基因DAPK1在NSCLC组织组织表达降低(P<0.01),DAPK1阴性表达患者手术前血浆中miR-191的表达显著高于DAPK1阳性患者(P<0.01)。结论 NSCLC患者手术前血浆中miR-191的表达水平增高,miR-191可能通过负调控DAPK1的表达参与NSCLC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Beclin-1、P6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检验科收治的88例NSCLC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距离病例组癌组织5 cm以上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PD-L1、Beclin-1、P62的表达情况,采用Cox分析NSCLC患者无复发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PD-L1、P62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Beclin-1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吸烟史的NSCLC患者的PD-L1、Beclin-1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肺膜浸润的NSCLC患者的Beclin-1、P62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直径的NSCLC患者的P62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88例NSCLC患者复发16例,复发率为18.18%。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P62阳性是影响NSCLC患者无复发生存情况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NSCLC患者PD-L1、Beclin-1、P62表达异常,且P62阳性是影响NSCLC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检测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53例非小细胞肺癌、31例肺良性疾病、3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TGF-β1的水平。结果:化疗前NSCLC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肺良性疾病组,差异显著(P0.01),肺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NSCLC肿瘤转移组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化疗前后NSCLC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TGF-β1与NSCLC发病有关,血清TGF-β1水平可作为NSCLC患者辅助诊断和疾病观察重要肿瘤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水平,并探讨其判断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肺部良性病变(BPD)患者与健康体检者,比较3组受试者的血清CEA、NSE、proGRP水平;并比较NSCLC组患者手术前后以及术后有无复发转移者血清CEA、NSE、proGRP水平的差异。结果 NSCLC组患者血清CEA、NSE、proGRP水平均高于BP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患者术后血清CEA、NSE、proGRP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复发转移患者的血清CEA、NSE、proGR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CEA、NSE、proGRP水平呈升高状态,与患者的肿瘤负荷和术后复发转移情况相关,有利于评价NSCLC的发生发展与预后。  相似文献   

6.
顾锋  和小华  邓桂敏  王素琴 《中国校医》2011,25(12):942-943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物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肝癌、肝硬化及健康对照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探讨TSGF在肝癌与肝硬化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光电比色法检测53例肝癌患者治疗前后以及66例健康体检者、6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SGF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癌治疗前TSGF明显高于对照组(t=31.67,P<0.01)及肝硬化组(t=12.77,P<0.01)。肝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SGF明显降低(t=10.215,P<0.01)。结论血清TSGF测定对肝癌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在监测治疗效果、转移及复发、人群普查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矽肺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和γ-干扰素水平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矽肺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5例矽肺患者、34例具有相同接尘史但未患矽肺的井下工人及32例井上健康人血清IL-12和IFN-γ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矽肺组患者血清IL-12水平明显增高(P<0.01),IFN-γ明显降低(P<0.01)。与接尘工龄低于20年的矽肺患者比较,20~30年和高于30年2组矽肺患者IL-12和IFN-γ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随矽肺患者年龄增加,IL-12和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1)。Ⅱ和Ⅲ期矽肺患者血清IL-12和IFN-γ水平均高于Ⅰ期,两组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井下接尘工人IL-12和IFN-γ水平与矽尘接触工龄、年龄均无关(P>0.05)。结论IL-12和IFN-γ协同参与矽肺发生和发展过程,且与其严重程度有关。血清IL-12和IFN-γ检测可能对矽肺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ASP-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102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整理分析患者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SCLC患者癌组织和病灶边缘5 cm处正常组织中LASP-1蛋白表达,分析肿瘤患者癌组织中LASP-1蛋白表达与其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NSCLC患者癌组织中LASP-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6.67%)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9.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的NSCLC患者其LASP-1蛋白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但肿瘤低分化、TNM分期Ⅲ期+Ⅳ期,浸润深度T3+T4、以及出现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其LASP-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LASP-1蛋白在NSCL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且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的转移有着密切联系;LASP-1蛋白表达水平的增加可能参与NSCLC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S100和S100A4蛋白的表达,探讨S100和S100A4在NSCLC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1例非小细胞肺癌及33例NSCLC癌旁正常肺组织中S100和S100A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NSCLC组织中S100和S100A4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S100和S100A4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S100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而S100A4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S100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生存时间在1a内患者的S100和S100A4阳性表达率高于存活1a以上者(P<0.05).在鳞癌患者中,Ⅲ期患者的S100和S100A4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Ⅰ期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S100A4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在腺癌患者中,Ⅲ期患者的S100的阳性表达率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0.05).结论 S100和S100A4可能与NSCLC的侵袭、转移和预后相关,可作为评估NSCLC的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as相关结构域蛋白家族1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A,RASSF1A)基因甲基化和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术后转移评价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龙岩市第二医院就诊的57例NSCLC患者,测定患者术前血浆RASSF1A基因甲基化、血清SCC水平,同时检测患者术后肿瘤组织RASSF1A基因甲基化水平。出院后随访12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分析两组血浆及组织RASSF1A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术前血清SCC水平与术后转移的关系。结果发生转移的患者术前血清SCC水平、术后组织和术前血浆RASSF1A甲基化阳性率均高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肿瘤组织RASSF1A基因甲基化、术前血清SCC水平对NSCLC患者术后转移判定的ROC曲线,NSCLC患者肿瘤组织RASSF1A基因甲基化、术前血清SCC水平符合预测NSCLC术后转移的条件。将SCC水平4.05 ng/m L、RASSF1A甲基化阳性作为危险分层界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危组与低危组两组术后转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肿瘤组织RASSF1A基因甲基化、术前血清SCC水平越高,发生术后转移的风险越高,检测NSCLC患者肿瘤组织RASSF1A基因甲基化、术前血清SCC水平对NSCLC患者危险分层及术后转移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上皮型钙黏附蛋白(sE-cad)水平变化与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8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展期胃癌组)根治术前、术后1个月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sE-cad水平;术后随访3年,胃癌复发患者(28例)及未复发患者(57例)复查血清sE-cad水平.分析影响术前血清sE-ad水平升高的因素,探讨其变化与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进展期胃癌组术前血清sE-ca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4.3±14.8) μg/L比(9.4±3.8) μg/L,P<0.01],术后1个月血清sE-cad水平显著降低[(12.5±6.4) μg/L比(24.3± 14.8) μg/L,P<0.01].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患者血清sE-cad水平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和术后未复发患者[(20.7±9.8)μg/L比(12.5±6.4)、(14.8±6.2) μg/L,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sE-cad水平升高与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率、浸润深度相关(P<0.05),而与肿瘤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术前高血清sE-cad水平负面影响术后生存率和复发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sE-cad水平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术后3年复发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为2.068,P=0.013).结论 进展期胃癌术前血清sE-cad水平升高与多种重要肿瘤病理特征相关,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检测血清sE-cad水平有助于预后评价与术后复发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在恶性肿瘤歇脚期合并DIC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35例恶性肿瘤晚期合并DIC患者(肿瘤组)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浆中D-Dimer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组D-Dimer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D-Dimer水平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DIC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早期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前后黏附分子及血管新生指标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90例NSCLC患者设为观察组,依据TNM分期可分为Ⅰ期~Ⅱ期(n=19)、Ⅲ期(n=48)、Ⅳ期(n=23),另选取同期来院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分期间,观察组化疗前后黏附因子及细胞新生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ICAM-1、VCAM-1、IGF-1及EGF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TNM分期间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VCAM-1、IGF-1及EGFR水平与肿瘤分期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化疗后观察组ICAM-1、VCAM-1、IGF-1及EGFR水平较化疗前显著降低,且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黏附分子及细胞新生指标异常升高,其指标水平检测对NSCLC的诊断,分期及化疗指导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癌及术后随访患者血清可溶性上皮型钙黏附蛋白(sE-cad)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58例胃癌患者及30位正常对照者血清sE-cad含量,并检测术后2年血清sE-cad含量变化,分析其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血清sE-cad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23.2±6.4)μg/L vs (8.7±3.3)μg/L,P<0.01].复发组及转移组术前血清sE-cad含量明显高于未复发组[(24.7±5.9)μg/L,(26.9 ±4.7)μg/L vs(22.2 ±4.0)μg/L,P均<0.05];未复发组术后1个月至2年sE-cad含量无明显升高;复发组术后6个月至2年和转移组术后1个月至2年sE-cad含量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及正常组(P<0.01);未复发组2年存活率显著高于复发组和转移组.sE-cad含量变化与胃癌分化程度、TNM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有关(t=6.208,4.841,4.860,5.854,3.641,10.705,P<0.01).结论 血清sE-cad可成为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胃癌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术后复发、转移的监测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血清可溶性B7-H4(s B7-H4)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NSCL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89例NSCLC患者,85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10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s B7-H4水平,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NSCLC组血清s B7-H4、CYFRA211、CEA水平均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 B7-H4在早期NSCLC患者(Ⅰ/Ⅱ期)中阳性率(63.0%)高于CYFRA211(39.1%)和CEA(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χ2=7.36,P0.01)。结论 NSCLC患者血清s B7-H4水平显著增高,且与临床分期相关,是一种较好的预测早期NSCLC的肿瘤标志物,有助于NSCL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大肠癌患者血清可溶性上皮型钙黏附蛋白(sE-cad)与癌胚抗原(CEA)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125例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33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炎症性肠病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血清sE-cad与CEA的含量,并分别检测大肠癌患者术后各亚组血清sE-cad与CEA的含量;同时观察sE-cad含量与大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大肠癌组、术后1周亚组及肿瘤复发亚组血清sE-cad与CEA含量显著升高(P<0.01),术后1周亚组、术后1个月亚组、术后6个月亚组、术后1年亚组血清sE-cad与CEA含量较大肠癌组显著降低(P<0.01),而肿瘤复发亚组与大肠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性肠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血清sE-cad含量与分化程度、临床Duke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清sE-cad含量变化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一种新的大肠癌标志物,对判断预后与复发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化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行GP方案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135例,分析其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Ⅳ期的N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NSCLC伴血浆D-二聚体表达阳性患者的PFS(5.3个月/10.6个月,P<0.05)和OS(11.8个月/20.4个月,P<0.05)均明显缩短;多因素回归分析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晚期NSCLC患者预后判断的实验室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 异位组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的相对含量(0.3047±0.0157)明显高于在位组(0.2867±0.0122)和对照组(0.2836±0.0168),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位组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相对含量(0.3029±0.0204)明显高于在位组(0.2854±0.0196)和对照组(0.2829±0.0185),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异位内膜组织的侵袭力增强及血管生成与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高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唐艳  李娜  刘翠兰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1717-171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糖类抗原-125(CA125)血清水平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NSCLC患者,及50例良性肺部病变患者,检测血清TSGF和CA125水平,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及肺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不同临床分期血清TSGF和CA125的表达水平。结果血清TS-GF和CA125水平在肺癌组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0.001);肺癌患者CA125表达水平与组织类型有关,肺腺癌明显高于肺鳞癌(P<0.01);肺癌患者血清TSGF和CA125的阳性率与NSCLC临床分期有关,临床分期越晚,其阳性率越高。结论 CA125及TSGF均对肺癌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临床上需要结合症状、影像学及病理学综合判断,为NSCLC提供更好的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促血管生成素-2(Ang-2)的含量变化在胃癌诊断、复发与浸润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158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Ang-2与CEA的含量,并检测胃癌患者术后2周血清Ang-2与CEA含量的变化.术后随访2年,检测肿瘤复发患者(复发转移组,38例)与未复发患者(未复发组,93例)血清Ang-2与CEA含量.分析血清Ang-2含量变化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术前和复发转移组血清Ang-2含量[(331.8±64.3)、(318.7±72.9)μ g/L]和CEA含量[(42.6±37.3)、(40.5±36.7)μ 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87.4±32.7)、(4.2±3.1)μg/L](P<0.01).术后2周血清Ang-2含量[(211.6±75.1)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EA含量[(33.4±30.6)μg/L]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Ang-2对胃癌诊断的敏感度显著高于CEA(P< 0.01).血清Ang-2含量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浸润深度和肿瘤直径均相关(P<0.01),而与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Ang-2可作为一种新的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胃癌肿瘤标志物,有助于临床诊断、术后复发的监测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