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岩  李俊莲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89-209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眼科门诊中的重要性。方法我院眼科门诊自2011年以来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及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最大限度的控制各种不全性因素,确保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建立适合呼吸科重症监护室特点的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对护士进行集中与分层相结合的培训,全面落实护理风险管理策略。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降低了危重症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意外事件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P〈0.01或P〈0.05);危重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由95.10%提高到99.29%。结论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性化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门诊部的112例护士进行调查,分析我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人性化管理相关研究,构建门诊人性化管理模式,然后对比其实施前后护士与患者的满意度,评价其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结果排班制度不合理、工作环境压抑、人性化管理制度完善、管理者与护士关系是否和谐、管理民主化、待遇公平、护患关系和谐等对我院人性化管理具有显著影响( P<0.05);实施前后护患纠纷、护理技术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P<0.05);护士的满意度由79.46%上升到99.11%,实施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 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影响因素众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内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在护理风险管理前后,分别对内科护士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护士87名,评价护士风险管理意识及护理质量;调查患者风险管理前后患者各98例,比较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投诉率、护理满意率等指标。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行为及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分别为(22.4±2.6),(23.5±2.2),(24.5±2.7),(98.47±1.9)分,高于实施前的(15.6±4.8),(13.4±2.7),(13.5±2.8),(88.36±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25,6.477,7.013,5.467;P〈0.05);实施风险管理后,风险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1.02%,0.00%,低于实施前的7.14%,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327,4.879;P〈0.05),患者满意率由实施前的79.59%升高到9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32,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及工作质量,有利于减少意外事故,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比较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两组护士对晨间护理工作的评价、护士认可程度、护士自我效能感评分和工作满意度、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晨间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和护理部每月考核平均分数,观察引入该管理模式前后的差异。结果两组护士对晨间护理工作8个方面的评价比较,实施后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830,-6.082,-5.699,-5.798,-6.259,-6.340,-6.173,-6.340;P均〈0.01);护士对使用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后在8个方面认可程度比较,实施后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416,P〈0.01);护士自我效能感评分的比较[(28.89±4.30)分比(31.56±4.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7,P〈0.05);护士满意度的比较实施后(96.42%)高于实施前(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P〈0.05);在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患者晨间护理质量合格率、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方面,实施后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0.77,8.546;t=-9.029;P均〈0.01)。结论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晨间护理质量和护士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临床护理业务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护士分层次管理在呼吸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次管理在呼吸科的作用,寻找适合病房工作需要和护士发展的最佳管理模式。方法2006年3月-2007年2月采取传统的整体护理管理方法,科内护士轮流担任责任组长及其他各班次。2007年3月-2008年2月期间采取分层次管理的方法,即依据职称、能力、学历等综合能力及呼吸科工作特点将护士分成4个层次:责任组长、执行护士、辅助护士、秘书。各层次人员严格制定任职条件、工作职责、奖金待遇,根据各自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考核。比较分层次管理前后护士、患者满意度情况及护理质量考核成绩。结果(1)分层次管理实施前后15名护士对护士之间的团结性、积极性、工作效率等9方面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施分层次管理后护士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2)实施分层次管理后患者在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疾病需求的满足等9方面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或P〈0.01)。(3)实施分层次管理前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分层次管理后,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成绩高于实施前。结论护士的分层次管理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人尽其才,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和团结性;加快了年轻护士的成长;确保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及时性,特别是在危、重、急患者多的科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过敏原点刺试验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方法针对过敏原点刺试验中存在的及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加强质量控制和学习培训。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点刺处出血、点刺针划伤发生率降低(P〈0.01),无意外事件发生;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护理风险管理降低1r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提高基层医院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转变服务思想、营造安全温馨的住院环境、实施责任制小组护理等优质护理模式,选取优质护理实施前后各100名患者及20名内儿科护士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护士的积极性、自我效能感、被表扬和投诉情况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变化。结果优质护理实施后,入院宣教、护理技能操作、基础护理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士的自我效能感评分、工作积极性评分、表扬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投诉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利于优化基层医院服务,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使患者对护理满意,是患者获得最佳护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实施风险管理,将风险识别、护理风险分析、强化护理风险管理等措施贯穿于护理管理的始终,评价并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呼吸内科的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及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均 P <0.05),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均 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呼吸内科的护理管理中,可提高呼吸内科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优化内分泌科一日病房住院流程及其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实行内分泌科一日病房预约制;以书面的形式告知家长注意事项及各采血时间点;运用信息自动化系统,实现电脑医嘱、检验条形码、血标本和检验结果四方面和采血时间点的一致性;固定专科护士为其查体、采血检查、病情观察、出院指导、预约门诊复诊。结果优化流程后收治病人数高于流程优化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满意度高于流程优化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差错、病人投诉低于流程优化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等候时间低于流程优化前(P<0.01);每位病人所需护理人力比较,流程优化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内分泌科一日病房的住院流程及其细节管理有利于合理安排护理人力和利用医疗资源,增加了收治病人数;有利于家长合理安排就诊时间,减少病人等候时间;杜绝差错,减少投诉;提高了病人及家长满意度;而且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每位病人所需的护理人力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晨问床边查房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每天早交班后,由护士长主持,围绕病区患者的情况进行30—40min的床边查房。观察实施前后主要护士病情知晓率、专科知识掌握率、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神经内科晨间床边护理查房实施前总体护理质量合格率为93.55%,实施后为97.40%,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X^2=6056,P〈0.05);实施前患者满意度为90.35%,实施后为95.58%,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8,P〈0.05);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的合格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病情知晓率较实施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45%比86.16%,x^2=6.56,P〈0.01),护士专科知识掌握率较实施前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士长晨间护理查房对提高护士业务水平、临床护理质量、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构建科学有效的患者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7月开始全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选择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前患者64例为对照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64例患者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从87.5%提高至96.9%,无一例责任差错事件和技术缺陷事件,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12,4.15,5.27;P<0.0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干预组基础护理质量为(94.5±8.5)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为(92.6±9.4)分,均优于护理风险管理前对照组的(83.8±7.9),(82.3±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62,3.24;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责任差错事件和技术缺陷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责任护士负责制对提高晨间护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实行责任护士负责制进行晨间护理工作,以提高晨间护理质量。方法实施责任护士分管晨间护理床位,制定晨间护理质量标准,随机抽样对实施前后晨间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责任护士负责制后晨间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P〈0.05)。结论责任护士负责制可解决晨间护理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提高晨间护理质量,增强护士的管理能力和自我价值感,在整体护理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肝胆外科病区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包括改进照护模式、落实分级护理、优化工作流程、科学人力配置及完善护理质量监督体系,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专科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患者满意度、对责任护士知晓率、院内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护士直接护理时间及护理文件书写时间。结果实施后患者对各专科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及对责任护士知晓率分别为98.22%,93.96%,均高于实施前的96.22%,89.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7.16,11.84;P〈0.05);实施后危重患者护理、急救技术、基础护理及消毒隔离的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8.00±1.22),(96.56±1.22),(99.10±0.22),(99.30±0.22)分,均高于实施前的(91.58±1.22),(90.70±1.22),(91.84±1.22),(83.72±1.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74,5.01,4.34,6.24;P〈0.05);实施后护士直接护理时间为(368±12)min,高于实施前的(329±21)min,而护理文件书写时间为(20±4)min,低于实施前的(49±1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35,3.02;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实施,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无缝隙的护理,促进了住院患者围手术期的专令与舒活.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移护理记录模式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记录前移模式实施后和实施前随机抽取10名护士、60个工作日,跟踪观察记录护士用于书写护理记录的时间、书写的差错率、病人对护士满意度,并对病人健康行为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护理记录前移模式实施后护士记录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实施前(P<0.001);实施后书写差错少于实施前;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 P<0.05)。结论前移护理记录模式的实施,能有效缩短护士的护理记录时间,减少书写差错率,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病人健康行为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缝护理模式对小儿外科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择期进行外科手术患儿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采取相关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则采取全程无缝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统计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局麻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愿意与护士沟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患儿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护士的工作素质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重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细节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细节护理组实施细节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细节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加强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细节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核医学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核医学科检查的患者1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情况、意外事件情况、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100.0%)明显好于对照组(95.3%)(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8.8%)明显高于对照组(88.4%)(P〈0.05)。观察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0.0%)低于对照组(2.3%)(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到核医学科检查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可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12月在本院精神科封闭病区住院接受治疗护理的6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实施风险管理,将往年同期在院同一科室接受治疗护理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组进行意外事件、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等指标的比较。结果研究组在进行风险管理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室封闭病区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降低意外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士预见性护理能力培训的方法与效果,从而提高神经内科护士预见性护理能力,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分析神经内科护士提高预见性护理能力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制定培训方案,对神经内科87名护士进行预见性护理意识培养、专科知识学习、专科护理流程学习、专科护理技能训练及临床实践指导后,实施统一的专科理论、操作及预见性护理能力综合考核,比较培训前后考核成绩。培训后护士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为期10个月的培训,87名护士专科理论、操作及预见性护理能力综合评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57.2±3.8)分比(70.2±10.3)分,(92.2±15.6)分比(80.8±8.4)分,(90.8±4.6)分比(67.1±5.6)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50,15.65,58.57;P〈0.01)。实施预见性护理后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从2.13%降至0.81%,并发症发生率从2.49%降至0.93%,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2,0.006;P〈0.01)。结论针对神经内科专科护理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对护士进行系统性培训,能提高神经内科护士的预见性护理能力,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