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我院自2000年以来收治战士高强度训练后同侧腓骨应力性双段骨折3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17~20岁.骨折前参加高强度训练3~4个月.1~2个月前出现腓骨下段持续疼痛,训练后疼痛加重,无其他异常,跑步或跳跃时出现局部疼痛,腓骨远端畸形、反复活动.摄X线片示腓骨远端双段骨折,骨折移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腓骨钩钢板治疗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4月在该院采用腓骨钩钢板治疗腓骨远端骨折患者2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为闭合骨折,1例为开放骨折(GustiloⅡ型)。结果 术后随访8~39个月,平均19.6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和骨性愈合,有3例出现伤口局部浅表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和及踝关节不稳。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为90.2分(65~99分),优18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89.7%。结论 应用腓骨钩钢板治疗腓骨远端骨折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和骨性愈合,维持关节稳定性,是治疗腓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理想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一前外侧切口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0例胫腓骨远端骨折均通过小腿远端前外侧单一切口显露骨折端行胫腓骨骨折复位。胫骨外侧钢板内固定及腓骨外侧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均于术后3~4个月愈合,1例发生切口远端部分坏死,未予以特殊处理,脱痂后愈合,其余均按期拆线。结论单一前外侧切口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效果良好,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明显降低既往双切口手术入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腓骨前外侧切口入路的术式改良结合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17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经腓骨前外侧切口入路行胫骨骨折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男10例,女7例,按AO/ASIF[1]分类方法对胫骨远端骨折进行分型:A1型6例,A2型4例,A3型2例,C1型3例,C2型2例。结果本组1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裂开、感染、皮缘坏死、内植物外露等并发症。参考Mazur等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94.1%。结论采用经腓骨前外侧入路的术式改良行胫骨远端骨折复位,结合LCP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胫骨多段开放性骨折是一种少见、极不稳定的骨折,治疗困难,并发症多,预后差。我院自2005~2011年共收治16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6~55岁,平均35岁。骨折类型,胫骨呈3段中间粉碎12例,胫骨呈4段骨折4例。全组均为开放性骨折,腓骨均同时合并有骨折,胫骨远端骨折均在下1/3。  相似文献   

6.
新型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加压钢板用于Pilon骨折内固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介绍新型AO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Pilon骨折)的初步经验。方法手术治疗8例闭合性Pilon骨折,腓骨作外踝后方纵切口,复位后用1/3管形或重建钢板固定;胫骨远端骨折采用踝关节前方中点纵向直切13,复位后采用胫骨远端前外侧LCP内固定,术后进行定期临床随访,观察初步疗效。结果术后7例患者获得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虽有1例切VI出现短暂的表浅轻微炎症,最终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深部感染发生。按照Burwell—Chamley骨折复位放射学评价标准,解剖复位5例,1例复位好,1例可;采用Tometta治疗Pilon骨折临床评价标准对5例术后超过5个月随访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4例优,1例良。结论掌握好手术时机,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加压钢板用于胫骨远端骨折治疗牢固可靠,皮肤并发症少,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腓骨钩状钢板治疗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2007年2月至2012年4月,我科对100例伴有腓骨远端骨折的踝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腓骨远端骨折采用腓骨远端骨折固定,松质骨螺钉固定内踝骨折,依据骨折块形态及大小选择螺钉或钢板固定后踝骨折,观察、随访及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5.3个月,术后6周复查均可见骨折线模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发生,无内固定感染发生,术后无患者出现踝关节不稳。Mazur评分为69~93分,平均(85.2±12.6)分,其中优66例,良25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91.0%。结论运用腓骨钩状钢板可有效固定腓骨远端骨折,为早期活动提供稳定性,同时还能较好的恢复外踝正常外翻角及长度等解剖结构,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Pilon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4月~2004年12月,采取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Pilon骨折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20~71岁,平均42.8岁.按AO分型:B3型2例,C1型2例,C2型4例,C3型3例.本组病例全部为闭合型骨折,均合并腓骨远端骨折.均采用腓骨嵴后侧切口和标准的胫骨前内侧小切口,腓骨采用1/3管型钢板固定,胫骨远端采取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32个月,平均16.9个月.按照Mazur等制定踝关节的评分标准:优3例,良6例,可2例,无1例出现局部感染、创口裂开、外固定针松动、骨不连、关节僵硬及关节不稳等并发症,也无1例因创伤性关节炎而行关节融合术.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Pilon骨折能减轻局部软组织的压力,避免局部皮肤坏死而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发生,具有切口小、软组织血运破坏少等优点,且固定持续、稳固,术后关节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9.
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缺损,因可利用组织较少,带蒂组织瓣移位受到限制.自2007年1月以来,我们应用逆行腓骨短肌肌瓣移位修复该部软组织缺损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磁县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患者4例,男3例,女1例.年龄26~52岁.腓骨远端开放骨折致骨外露3例,病程3~6个月,骨折均未愈合.2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创面有脓性分泌物伴骨质感染.1例9年前曾行跟腱修补术,局部破溃跟腱外露1个月入院,外露跟腱周围有炎性肉芽组织生长和脓性分泌物.本组创面2 cm×3 cm~3 cm×6 cm.  相似文献   

10.
王平  狄鸥 《华北国防医药》2002,14(5):347-347
股骨干应力骨折比较少见 ,我院自 1984年 1月~1999年 12月共收治 2 3例。我们从生物力学角度就其发生机制加以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3例 ,均为入伍 3个月内的男性新兵 ,年龄 18~ 2 1岁 ,平均 19岁。骨折发生于训练第 3周 2例 ,第 6~ 7周 14例 ,第 9~ 11周 7例。1.2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训练后股部疼痛 ,困乏 ,疼痛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加而明显 ,经休息后可稍缓解。来我院诊治时多为在大强度训练时突发股部疼痛加剧 ,不能负重、站立 ,出现股部畸形等。X线示股骨干骨折 ,骨折部位均在股骨中…  相似文献   

11.
苏攀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3):107-108
目的探讨Pilon骨折并发腓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腓骨外侧手术切口长0.5~0.7cm;术中出血2~4ml;平均手术时间15min。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2~3个月患者症状基本缓解并下床活动;腓骨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时间4~10个月。本组无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的病例,未出现骨不连、骨折愈合延迟病例。按照Johner-Wruhs评价标准,本组25例中,优13例,良10例,中2例。结论应用TEN弹性髓内钉治疗Pi-lon骨折并发腓骨骨折手术安全可靠,无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和总结腓骨远端爪型支持钢板治疗腓骨远端粉碎性或合并骨质疏松骨折的经验和疗效。方法对26例腓骨远端粉碎性或合并骨质疏松的骨折行切开复位,腓骨远端爪型支持钢板内固定,采用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3个月,临床观察获得满意结果,优20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2.3%。结论腓骨远端爪型支持钢板治疗腓骨远端粉碎性或合并骨质疏松的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为临床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陈君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554-3555
目的 探讨微创锁内加压钛板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采用微创锁内加压钛板固定加植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2~18个月,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治疗后的Iowa评分.结果 手术时间55~126 min,平均73 min;出血量75~276 ml.随访12~18个月,平均14.7个月,骨折均获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3.1个月.其中1例骨折延迟愈合,3例钉道感染经抗感染、局部换药治疗后得到控制.Iowa评分治疗前(67.2±24.5)分,12个月后(93.7±29.1)分;优30例,良28例,中5例,差0例,优良率92.1%.结论 微创锁内加压钛板固定加植骨术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Herbert螺钉和腓骨远端普通解剖钢板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腓骨远端骨折,比较其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治疗腓骨远端骨折25例,A组使用Herbert螺钉;B组使用腓骨远端普通解剖钢板。A组12例,B组13例,分别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X线片进展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5~13个月,平均随访9个月,以最后一次随访资料作为最终评价依据。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Baird-Jackson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erbert钉治疗腓骨远端骨折,相比于腓骨远端解剖钢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并发症少,早期临床效果优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应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27例,观察其效果.结果 19例患者随访5~24个月,平均1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10个月,平均4.6个月.1例出现钢板松动断裂.按Scatzker-Lambert评分标准:优12例,中5例,差2例.结论 应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型骨折固定可靠,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 方法 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内固定对我院2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进行治疗,观察腕关节活动范围和影像学指标,对复位质量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 本组均获13~24个月随访.术后3~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疼痛减轻.术后1年X线检查结果示掌倾角5~15°,尺偏角10~25°,桡骨相对高度>1 cm,成角、侧移及尺桡下关节分离纠正;腕关节活动度掌屈20~60°,背屈20~60°,桡偏0~5°,尺偏10~30°,前臂旋前40~80°,旋后40~100°,腕部疼痛1例.腕关节功能采用Jakim标准进行评定:本组优9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0%.2例出现钉道浅表感染,经换药处理后,伤口愈合;1例出现腕部无力、疼痛症状,骨折愈合后减轻;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掌骨骨折及明显关节面塌陷. 结论 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效果可靠、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创伤性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1~2枚斜行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远端胫、腓骨四层皮质的方法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32例,其中不合并踝关节骨折9例,合并踝关节骨折18例,合并腓骨近端骨折5例。28例3个月左右拔除下胫腓联合螺钉,4例在合并之骨折愈合后拔除,未出现1例断钉。结果所有32例患者6~14个月随访均未再发下胫腓分离及断钉现象,优良率为93.75%。结论下胫腓联合分离通过斜行拉力钉固定胫、腓骨四层皮质修复是一种可靠方法,符合下胫腓联合负重力线,分散剪切应力,可减少断钉并促进踝关节早期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有限内外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10月-2005年1月,使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2~56岁,平均36岁.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12例,其中15例合并腓骨骨折.根据Ruedi-Allgower骨折分型:Ⅰ型1例,Ⅱ型9例,Ⅲ型6例.先将腓骨坚强内固定恢复肢体长度,在采用有限钢针或镙钉固定胫骨远端骨折,然后再用外固定器进行固定.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8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29周,平均12.7周.按Teeny踝关节功能评分:优6例(37.5%),良7例(43.8%),可2例(12.5%),差1例(6.3%).术后有2例发生软组织并发症,其中1例为切口皮肤的表浅感染,1例为切口周缘皮肤坏死,均通过换药等局部处理后治愈.结论 使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对软组织干扰少,伤口感染率明显减少,可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2月~2006年3月我部新兵在5km越野训练中先后发生应力骨折2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5例均为男性,年龄17~22岁。均为入伍1~3个月的新兵,入伍前均为学生,体健;无骨病史。8例骨折发生在开始越野训练的第3天;17例发生在第7~9周。其中跖骨骨折6例,胫骨骨折18例,腓骨骨折1例。最先均出现局部疼痛并随活动量增加而加重,局部肿胀、压痛及扣击痛明显,跛行但不影响持重。3例局部可触及到骨性隆起。X线显示:10例见平行状骨膜反应密度增高,15例显示病端有一不规则横行透光区。2治疗及结果10例住院治疗。15例在门诊治疗,给予全休1个月,抬高患肢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前瞻性观察桡骨远端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磁共振表现。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2例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经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外固定,立即采用磁共振检查,以后在前2个月内每周常规进行磁共振,2个月后改为每月检查,直至14个月。结果12例患者中9例患者获得随访。7例均在骨折后2~3周,断端出现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在骨折后4周至16周,骨折断端的信号改变消失,而骨折线在T1WI和T2WI上出现混杂不清低信号并逐渐变为均匀的低信号。2例出现延迟愈合,表现为伤后16周骨折线在T1WI和T2WI上持续出现混杂不清低信号。结论MR信号可以精确的反应出桡骨远端干骺端骨折后,骨折断端的愈合过程,为临床评价正确的骨折愈合情况提供更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