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急性脑卒中后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脑卒中常导致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急性脑卒中致下丘脑重体。靶腺轴神经内分泌失调,使交感-肾上腺系统反应活跃亢时,是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原因。对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机理的深入为急性脑卒中病情观察、预后阉断提供了客观依据,在防治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运动试验中变时陛功能不良的检测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已证实心脏病患者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与心源性死亡密切相关。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如:心率变异、压力反射敏感性及心率震荡等,近年发现亦可用运动时心率改变情况,即心脏的变时性功能来评价植物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57例老年人 STI 及 CANF 对照检测,结果表明 STI 异常患者中 CANF 阳性率高。临床确诊为冠心病者中,CANF 阳性率为88.7%,说明冠心病患者常伴有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损害,对 CANF 阳性者有必要进行 STI 追踪观察。早期发现、早期控制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有助于冠心病的治疗及而防。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卒中后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脑卒中常导致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急性脑卒中致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神经内分泌失调,使交感-肾上腺系统反应活跃亢进,是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原因。对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机理的深入研究,为急性脑卒中病情观察、预后判断提供了客观依据,在防治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运动试验中变时性功能不良的检测与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已证实心脏病患者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与心源性死亡密切相关.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如:心率变异、压力反射敏感性及心率震荡等,近年发现亦可用运动时心率改变情况,即心脏的变时性功能来评价植物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大量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lability,HRV)可作为一种敏感的、无剖伤性的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定量方法,并已应用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研究。HRV作为一项预测心源性猝死的最新指标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关于冠心病患HRV的变化尚报道不多。本采用短时HRV时域及频域分析法观察冠心病患的HRV变化,探讨植物神经功能的改变.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植物性心律失常是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病症,属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范畴。临床上常因询问病史不细或受医疗条件限制而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等。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心律失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的心率变异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率变异性检测作为一项无创性心电检查方法,能很好地反映植物神经功能,对一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判断等具有指导作用。本文就心率变异性在冠心病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引起的植物神经病变,虽然罕见危及生命,但所造成的病态,亟需治疗使之减轻。过去由于在活体研究植物神经的结构和功能上的困难,因此常被忽略。近年借助特异性的生理学和药理学检查方法,植物神经系统病变已能得到正确的诊断。植物神经病变的代谢和病理基础关于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代谢异常的知  相似文献   

10.
Shy—Drager综合征(SDS)又称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为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多系统萎缩的症状。其病因不明,临床较为少见,且症状为非特异性,常易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人自主活动时心肌缺血发作时间节律与上午数小时中心肌梗塞发生率最高相吻合,但在糖尿病人中有关心肌梗塞发生时间节律的报告不尽一致,推测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损害有关。作者在患冠心病的糖尿病人中应用动态心电图评价病人自由活动状态下心肌缺血的流行情况、特点及发作时间节律。并且测量植物神经功能以显示植物神经  相似文献   

12.
对36例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进行植物神经功能测定,其中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者16例,正常者20例。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发现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发生率(56%)显著高于植物神经功能正常者(10%)(P<0.05)。糖尿病患者并发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提示预后严重。  相似文献   

13.
心率变异性反映植物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的调控,以及该系统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反映,它能有效评估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状态,是判断多种心血管疾病预后的1个相对独立的较强的指标。本研究对我院1997年1月~1998年12月间有胸闷、胸痛、心悸症状的住院病人581例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综合分析,以观察冠心病病人与非冠心病病人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有无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镜检查(FGST)中猝死的始动因素,方法 对30例患者进行Holter监测,FGST前,后打标计时,结果 心率增快,P-QRS-T振幅增高以非冠心病组为多,冠心病组见窦房阻滞,心室漏搏,房速,P波低宽,ST段下移,T波低或倒置,房早多于而室早少于非冠心病组,术后监测有发作性心肌缺血(AMI)。结论 表明FGST中冠心病组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其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大量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可作为一种敏感的、无创伤性的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定量方法,并已应用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研究。HRV作为一项预测心源性猝死的最新指标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关于冠心病患者HRV的变化尚报道不多。本文采用短时HRV时域及频域分析法观察冠心病患者的HRV变化,探讨植物神经功能的改变,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年2型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改变与血糖代谢的关系。方法对5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无创伤性心脏植物神经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HbA1c的关系经t检验统计学显示,HbA1c浓度与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改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正常组与早期病变组HbA1c的关系经t检验统计学显示,HbA1c浓度在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正常组与早期病变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早期可有植物神经功能损害,尤其是迷走神经功能首先异常,继以交感神经异常,最后使心脏处于无神经调节状态。早期认识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熟悉其诊断方法,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即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降低HbA1c浓度,才能真正减少心脏植物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机体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才能进行正常的活动。一般老年人的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和精神等功能的神经调节作用均趋低下。因此,掌握神经调节功能增龄变化的标准和发生时间很重要。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很少。现仅介绍神经原、末梢神经、中枢神经的增龄变化。 一、神经原功能的老化 神经系统由无数神经原构成。为了解神经系统对冲动传导、处理、综合等功能的增  相似文献   

18.
体位对健康人及冠心病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6例健康人及36例冠心病患者在仰卧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立位四种体位下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和频域的短时指标进行分析.同时,从166例健康人中选出118例成年人,与36例冠心病患者作仰卧位时的HRV比较,分析冠心病患者HRV的变化.结果显示:①健康人及冠心病患者均以右侧卧位时迷走神经活性最高,立位时交感神经活性最高;②健康人从仰卧转为立位时,交感神经活性明显增强,迷走神经活动明显减弱,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平衡指数明显增加;冠心病患者从仰卧转为立位时,交感神经活性略有增强,迷走神经活性无明显降低,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平衡指数无明显改变;③冠心病患者与健康成年人仰卧位检测结果相比,迷走神经活性明显下降,交感神经活性无明显改变.提示:不同体位时植物神经功能状态不同,冠心病患者迷走神经活性明显下降,右侧卧位能提高迷走神经活性,故能降低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因而右侧卧位是冠心病患者休息的最佳体位.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的心率变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率变异性检测作为一项无创性心电检查方法,能很好地反映植物神经功能,对一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判断等具有指导作用.本文就心率变异性在冠心病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Shy-Drager综合征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y-Drager综合征多发于老年人,以直立性低血压、植物神经和其它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本组60例老年患者,100%有直立性低血压和排尿障碍,76.7%(46例)有神经系统症状,81.7%(49例)有性功能障碍。平均病程7~8年,最长达19年。5年中随访34例,死亡15例(44.1%),其中在一年以内死亡8例,主要死亡原因为休克和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