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全部选用了带缝匹肌蒂骨瓣移植、滑膜切除及钻孔减压的联合手术方法,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术前患者股骨头骺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性坏死改变,术后随访结果,坏死了股骨头得到恢复;畸形之股骨头获得改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患者得到康复。该文着重介绍了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及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利用X线平片、双排螺旋C T断层及0.4TM R I检查仪对3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分析诊断。结果 36例患者中用X线平片检查显示有19例患者怀疑或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 T检查21例患者有15例患者怀疑或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M R I检查36例患者全部可以明确诊断。结论医学影像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在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检查中均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股骨头手术治疗中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内黄县人民医院骨科2010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接受保留股骨头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catⅡ、Ⅲ期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股骨头手术治疗中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更适用于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治疗,目前有手术和保守治疗两大类,手术置换股骨头不仅创伤大费用高,还有几年后再置换之可能,给患者的心理和经济增加了很大负担;而保守治疗骨坏死逆转多不理想.笔者采用针刺、艾灸、中药结合的方法治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陆文忠 《右江医学》2009,37(3):345-348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是骨科常见病,患者大多数为青壮年,常因不能早期获得治疗而致残,严重影响劳动力。其手术治疗方法较多,发展较快,术式包括姑息性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和关节融合术等。现将近年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手术治疗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MRI诊断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方法:选择36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螺旋CT与MRI诊断,观察两种方法检测符合率。结果:多层螺旋CT与MRI在诊断Ⅱ期及以上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Ⅰ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符合率为100%,明显高于CT诊断的75%(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与MRI均可对Ⅱ期及以上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做出明确诊断,但对于Ⅰ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MRI诊断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原因。方法我们报告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而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诊疗过程,分析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原因。结果两者均行动力髋螺钉取出+钉道自体髂骨植骨,术后获得了较好疼痛缓解和髋关节功能改善。结论影响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原因如下:不恰当的内固定位置;广泛手术剥离;非标准的AO技术;不适当的功能锻炼等。预防措施应强调标准的AO技术、微创内固定及适当的功能锻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病灶切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针对该院在2010年1月-2011年1月就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来看,确定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约46例,该组患者全部接受病灶切除术的方法,根据手术当中的各项指标进行仔细的观察和讨论,并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比较,从而更充分的了解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该院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在病灶切除手术后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在术后的l~2个月,回访效果满意,优良率达82.6%。结论采用病灶切除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方法,其时间较短,效果明显,术后恢复率高等优点,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改变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的42例患者的64个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检出40个病变股骨头,CT检出45个病变股骨头,MRI64个病变股骨头全部检出。结论:MRI是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敏感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防对策。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接受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00例,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将全部2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10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综合预防,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分别为25.0%、11.0%;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股骨颈骨折术后,制定科学和合理的对策能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促进患者疾病康复,让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带缝匠肌肌蒂的髂骨植入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手术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1990年2月至2 0 0 2年2月应用带缝匠肌肌蒂的髂骨植入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 0例,2 3髋,FicatⅡ期~Ⅲ期患者行髋关节囊切开,滑膜切除,股骨头死骨病灶清除、加植骨及带缝匠肌肌蒂髂骨植入手术治疗。结果:治疗2 0例,2 3髋,全部随访,时间18个月96个月,按照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法草案[1] (百分制)进行评价,优7例,良10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0 % ,有效率89%。结论:此术式可彻底清除死骨和减压、恢复股骨头血运及股骨头外型。带缝匠肌蒂髂骨骨瓣大,血运丰富,能恢复股骨头血运,适宜于FicatⅡ期~Ⅲ期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病人。  相似文献   

12.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螺旋CT及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春仙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543-1544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螺旋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40例54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及MRI表现,所收集病例均同期行CT及MRI检查。结果:CT确诊32例46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中,Ⅱ期22个,Ⅲ期24个,可疑4例4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另外4例4个股骨头表现正常;MRI全部确诊,其中Ⅰ期8个,Ⅱ期22个,Ⅲ期24个。结论:MRI在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明显优于CT(P<0.05),两者在Ⅱ期和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缝匠肌带髂骨瓣植入术治疗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治疗机制和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对16例20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缝匠肌带髂骨瓣植入术,分析其方法、疗效和影响因素。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5月。近期疗效均满意。远期疗效:优14髋,良5髋,差1髋,优良率95%。结论:缝匠肌带髂骨瓣植入术应用于治疗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确切,操作相对简单,手术适应证把握、手术方法和术后功能锻炼等因素对疗效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家德 《当代医学》2009,15(24):65-65
目的探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阌读具有典型CT表现并经住院治疗证实的120例144髋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片,分析其CT表现。结果全部患者均诊断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120例144髋,其中单侧96例,双侧24例,主要表现为患侧股骨头骨密度疏松,边缘及中央部有小囊状或小片状低密度区及局限性骨密度增高。结论CT可显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改变及治疗后骨粉、骨水泥填充情况。  相似文献   

15.
蔡敏 《医学综述》2012,18(12):1879-188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已由少见病转变为多发病、常见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方法很多,临床治疗主要根据股骨头坏死的分期,保守治疗适用于Ficat的0期和Ⅰ期,手术疗法适用于Ficat分期的Ⅱ、Ⅲ期及Ⅳ期。在此比较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并回顾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固定术,观察术后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情况,并对造成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5个月),39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2.5%;术后未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股骨颈扭转角(31.56±8.81)°与前倾角(13.75±3.41)°均明显小于术后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股骨颈扭转角(45.04±12.25)°与前倾角(21.24±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8、8.44,P0.05);年龄、性别、致伤到手术时间、Garden分型等因素是术后是否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因素(r=0.038、-0.032、-0.023、0.054,P0.05)。结论内固定术是一种治疗股骨颈骨折分型的有效治疗方案,经过治疗,术后易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发症,年龄、性别、致伤到手术时间、Garden分型等因素是术后是否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手术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西 《华夏医学》2003,16(6):913-915
针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病因、病理治疗,扩大了手术方式选择的范围。骨科显微手术的普及和发展亦极大地提高了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用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方法:1990年2月~2002年12月,共10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接受中药治疗。结果:有8,7例得到随访,随访结果按Harris评分,由治疗前的76.3分提高到治疗后的94.6分。结论: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患者股骨头的供血受损或中断引起的,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可被分为非创伤性和创伤性两种,引起非创伤性的主要原因是酗酒与皮质固醇的应用,引起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原因是受外伤影响,如股骨骨折等。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相似文献   

20.
早期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对防止患者致残和预后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