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大椎,督脉代表穴之一,别号百劳,位于大椎第一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相交会最集中的地方.<针灸甲乙经>即言大椎为"三阳督脉之会".故大椎内可通行督脉,外可流走于三阳,除能调节本经经气外,还可以调节六阳经经气,泻之可清泻诸阳经之邪热盛实、通督解痉;补之可壮全身之阳、固卫安营.正是因为大椎在督脉上的特殊地位,临床上取用频率非常高,其防治疾病的病种几乎涉猎到临床各科,是治疗疾病、保健强壮的要穴.现将大椎穴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概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大椎穴防治感冒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卫华 《光明中医》2000,15(5):35-37
大椎穴出自《素问·气府论篇》 ,是督脉常用穴位之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指出 :“手足三阳 ,督脉之会。”在《针灸大全》又名百劳 ,《常用腧穴临床发挥》指出 :“大椎 ,因位于最大的椎骨 (第 7颈椎 )之下而得名 ,因它有治疗诸劳虚损的作用 ,故又名百劳。”至于其主治范围 ,《针灸学》六版教材列出 :“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头痛项强、肩背痛、腰脊强痛、风疹。”笔者根据经络腧穴理论 ,仅就其在感冒病的防治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以求同道斧正。1 督脉经穴与感冒病的防治督脉乃奇经八脉之一 ,是人体诸阳经脉之总汇 ,…  相似文献   

3.
大椎穴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椎穴又名百劳,始见于《素问·气府论》,为督脉本经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其内可通行督脉,外可流走于三阳,既能调节本经经气,又可调节六腑经气,功能清泻诸阳邪实热,通督解痉,肃肺宁心,灸之,可壮全身之阳,固卫安营.近年来,对大椎穴的治疗研究逐渐深入,其文献报告也逐渐多见,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上我们针、灸了某些穴位后,能产生调节机体脏腑功能的作用。现仅将我们认为有一定特殊作用的穴位结合病例作一介绍。一、大椎:一名百劳,属于督脉,由于足六条阳经均在此交会,故又称之为“诸阳之会”。临床上认为该穴是退热的有效穴位,亦  相似文献   

5.
大椎穴又名百劳 ,位于后正中线上 ,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在临床上有应用范围广 ,取穴方便的特点。《针灸大成》曰 :“主肺胀胁满 ,呕吐上气 ,五劳七伤 ,乏力 ,温疟阂虐 ,气注背膊拘急 ,颈项强不得回顾 ,骨热 ,前板齿燥”。仲景曰 :“太阳与少阳并病 ,颈项强痛或眩晕 ,时如结胸 ,心下痞硬者 ,当刺大椎第一间”。《铜人》:“针五分 ,留三呼 ,泻五吸 ,灸以年为壮”。《玉龙歌》:“满身发热病为虚 ,盗汗淋淋渐损躯 ,须得百劳椎骨穴 ,金针一刺疾可除”。这些歌诀是对大椎穴功能的概括总结 ,临床上大椎穴对内、外、皮、耳、神经科等疾病均有较好…  相似文献   

6.
近年大椎穴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椎,督脉代表穴之一,别号百劳,位于大椎第一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相交会最集中的地方。《针灸甲乙经》即言大椎为“三阳督脉之会”。故大椎内可通行督脉,外可流走于三阳,除能调节本经经气外,还可以调节六阳经经气,泻之可清泻诸阳经之邪热盛实、通督解痉;补之可壮全身之阳、固  相似文献   

7.
<正>女子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可总括为气血阴阳的失调。《灵枢·根结》载:"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督脉行于人身后背正中,为阳脉之海,总督诸阳,在其穴位上施以针灸等刺激可治疗各种虚实寒热病证。督脉上的腰俞、腰阳关、命门、至阳、大椎、百会穴均是调阳的常用要穴。通过针刺督脉及其穴位,相应地配合任冲二脉、肝脾肾胃等经脉腧穴及背俞穴进行针灸,并施以恰当的补泻手法,可有效治疗月经不调。现将督脉特点、从督脉论治月经不调、常用穴位  相似文献   

8.
大椎穴又名百劳,始见于《素问·气府论》,为督脉本经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会穴,其内可通行督脉,外可流走于三阳,既能调节本经经气,又可调节六腑经气,功能清泻诸阳邪实热,通督解痉,肃肺宁心,灸之,可状全身之阳,团卫安营.根据现代医学研究,针刺大椎穴,不仅对血液系统有影响,而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加快炎症渗出的吸收速度,改善肺功能,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调整作用.因此,大椎穴对寒热虚实表里等多种疾病应用很广。多年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以针刺、艾灸大椎穴为主治疗颈椎病(脊闭型除外),冬病夏治咳喘病,均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别名“百劳”,属督脉,是手足三阳经交会处,为督脉要穴之一。督脉为阳脉之海,《针灸大成》曰:“首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古籍记载,大椎穴有解表清热、调整阴阳、畅达气血的作用,因此临床上可以用其治疗很多疾病。取穴方法:于第七...  相似文献   

10.
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穴,又名百劳,兹以临床实践综合古今文献予以初探。一、大椎穴的取法大椎穴的定位古今文献基本无异议,《甲乙经》、《千金要方》、《类经图翼》皆曰:“穴  相似文献   

11.
1长强(Changqiang)长强是督脉的第一穴,穴名最早见于《灵枢·经脉》,经中所言督脉起于下极之腧,从经脉起止上讲,此“下极之腧”应该指的是长强穴(《针灸经穴概要》)。又有气之阴郄、穷骨、龟尾、橛骨、气郄等别名。《甲乙》曰:长强,一名阴之郄,在脊骶端,督脉别络,少阴所结……。指出长强为督脉的络穴,督脉由起始之处分出一条支脉连络于少阴肾经。《会元针灸学》:长强者,长于阳而强于阴,其督脉与任脉之长共九尺。由会阴入胞中四寸而分为任督,其气通于天而化督脉,其质造形而通于地异化任脉。督脉为督辖诸阳之经而长于阳。长强为纯阳初始,使脏…  相似文献   

12.
浅谈大椎     
浅谈大椎250011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马元1、大椎穴简考1.1在《内经》中始见大推穴名,《素问·骨空论》曰:“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次灸极骨,以年如壮数”,《素问·气府论》曰:“大雄以下至反尾及傍十五穴”。此穴是以人体解剖名称来命名的,《经...  相似文献   

13.
正题释:一掌,即手掌;震,即拍打引起的震感、震波;七风,指的七个戴风帽之穴位:风池(双)、风门(双)、风市(双)、风府。拍打穴位为督脉之大椎穴。拍打大椎:上涉风府、风池;下涉风门。这一掌震五风。葛长海所著的《捏筋拍打疗法》对我启迪颇深。拍打疗法作用在十四经络和十四皮部上,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总结分析百会、大椎穴配伍在临床应用中的情况。方法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1982至2016年采用督脉穴位百会、大椎配伍为主穴治疗的疾病,进行归类总结。结果:百会、大椎多与足三里、肾俞、水沟等胃经、膀胱经、督脉穴位配伍,主治疾病多达33种,涉及多个系统,以电针及普通针刺为主要治疗手段。结论:百会、大椎配伍其他穴位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世红 《河北中医》2012,34(8):1200-1200,1214
大椎穴,又名百劳、上杼,系督脉之要穴,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始见于《素问·气府论》.因其穴在第7颈椎棘突隆起最高之下,故名.其定位:俯伏或正坐头略前倾,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1].解剖:①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②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8颈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第8颈神经后支和颈横动脉分布[2].  相似文献   

16.
陈峰 《中国针灸》2006,26(1):45-47
盛燮荪对督脉百会、大椎、灵台、命门4穴的定位和针刺灸治方法均有独特的经验,特别对百会和大椎的定位有自己独特的方法。百会穴点定位正确以后,则前后左右诸穴均可依分寸而定;大椎穴则先取准两肩上巨骨穴,然后在两穴之间的水平线上的椎棘突下取之。施针用透穴针法和针芒导气法。善于运用灸法治疗疑难疾病和脏腑杂病。临床运用均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发泡疗法脱胎于直接灸,又名冷灸、自灸、发泡灸、瘢痕灸,古代医家用以治疗某些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针灸资生经》有"凡着艾灸,得灸疮发,所患即瘥;不得疮发,其疾不愈.灸后过数日不发,可于疮上再灸,二三壮即发",《局方发挥》有"凡暑灸疗病,虽然数足,不得疮发脓出,其疮不愈;如灸疮不发,按熨之,三日即发,脓出自然愈之",清《外治寿世方》有用白芥子药饼发泡治疗哮喘(大椎穴与身柱穴输流贴用),陈修园《时方妙用》有"鹤膝风,用陈年白芥子研末,以姜汁葱汁调涂一伏时,患处起泡,泡干脱皮自愈"等记载.近年来,如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他们取大椎、膻中穴用化脓灸以治疗支气管哮喘:平湖严肃容、嘉兴施延庆、严定荣大夫,每年暑季用化脓灸治疗大痞块、侏儒症及其他慢性疾病,以及民间流传用老虎草贴于大椎、陶道二穴,治疗  相似文献   

18.
《江西中医药》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发表的辽宁中医学院彭静山同志《关于中枢穴之考正》一文,读后获益非浅。惟对文中“中枢与会阳均系督脉别络与少阳会,中枢应属经外穴……不入经穴之内”一点,稍加异议,提出以供探讨。中枢穴的有关论述,首见于《内经》。《素问·气府论》云:“督脉气所发者二十八穴。项中央二,发际后中八,面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灸命门对督脉主要经穴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对36例健康志愿者艾灸命门穴,应用红外热像仪采集背部热像图,观察自然状态下和艾灸命门穴30min命门左右旁开及腰阳关、命门、中枢、至阳、身柱及大椎的皮肤温度变化。结果:艾灸命门时,督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在原有基础上显示更为清晰规整,督脉的整体温度升高。艾灸命门后,命门穴温度高于左右旁开对照点(P0.001)。艾灸命门穴30min后,督脉循行线上的至阳、中枢、命门、腰阳关穴位温度明显升高(P0.01)。艾灸命门时,督脉线上穴位升温幅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命门、腰阳关、中枢、至阳、大椎、身柱。结论:督脉作为"阳脉之海",灸之对督脉IRRTM有良好激发作用,可以有效提高督脉整体皮肤温度。  相似文献   

20.
<正>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为督脉之腧穴,又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会,统领诸阳经,主一身之表,能宣通诸阳,为调整全身机能的重要穴位之一。临床应用范围颇广,具有止痛、止痒、止痉、止咳、止泻、平喘、利水消肿、镇静安神、清脑明目、调和营卫的作用,又可治疗五劳虚损、阴虚盗汗,并有强壮机体的功效。大椎穴是临床上治疗要穴,与其他穴位配伍应用,治疗咳嗽、高热、颈椎病、面瘫、神经衰弱等的效果尤为明显。现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