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艳 《智慧健康》2023,(14):255-258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11月-2022年10月接诊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的有效率、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H-B评分低于对照组,TFGS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面部对称评分、Portmann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面部对称评分、Portmann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更加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面部残疾指数(FDI)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FDI更加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可以获得良好效果且可改善患者面部症状及神经功能,促进患者面部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刘景良 《智慧健康》2022,(13):52-54
目的探究分析在贝尔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针灸结合超短波方案的疗效以及对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贝尔面瘫患者60例。采用数字随机分法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针灸治疗)与研究组(针灸与超短波联合治疗)患者例数均为30例。对两组治疗有效率、FDI(面部残疾指数)评分、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WHOQOL-BREF(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展开比较。结果对两组治疗有效率展开统计分析可知,研究组(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FD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各项评分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就两组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WHOQOL-BREF评分看来,接受治疗前组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同时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与超短波治疗的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升贝尔面瘫临床治疗效果,可更为显著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面肌功能的恢复,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也具有积极影响,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合温针灸择期治疗非风热型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1月我院周围性面瘫者,分为:研究组(治疗方案为针刺配合温针灸足三里穴)和对照组(单纯采取针刺治疗).对比:(1)两组周围性面瘫治疗疗效.(2)两组治疗前后面部FDI残疾指数评分.结果:(1)两组周围性面瘫治疗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 (2)两组治疗前面部FDI残疾指数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面部FDI残疾指数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针刺合温针灸择期治疗非风热型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对减少面部残疾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共180例,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三组,每组60例,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显著低于电针组与温针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温针灸组与电针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温针灸组81.67%与电针组80%,有统计学差异(P0.05),温针灸组与电针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满意,临床操作过程中应加强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期针灸应用于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分期针灸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50例按照奇偶数列表的分组方法分为2组,25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干预(对照组),另一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将两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不良情绪情况以及portmann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紧张、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8.00%、4.00%、12.00%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portmann评分(16.46±2.48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分期针灸能够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同时辅以护理干预可促进临床效果的提高和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及对不良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就诊的5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实施针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面瘫(portmann)评分及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portman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应用针灸护理能有效提升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周围性面瘫评分和不良情绪,对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比较两组干预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部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及整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H-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H-B评分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80.0%,对照组显效率为37.5%,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周围性面瘫,通过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面部肌肉功能,提高整体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周围性面瘫治疗中采用针灸护理的临床效果,为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纳入2020年4月—2021年4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灸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率、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面瘫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2,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9,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ortmann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性面瘫患者接受针灸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既可促进该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及其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还可在改善其负性情绪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9,(12):1631-1632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中药封包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程度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温针灸治疗,观察组采取温针灸联合中药封包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及颈椎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RS评分、 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温针灸联合中药封包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恢复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邹城市郭里镇卫生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将受试者姓名录入电脑,由电脑随机分为电针疗法组和温针灸组各30例。电针疗法组应用电针疗法治疗,温针灸组应用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温针灸组VAS评分低于电针疗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电针疗法组的6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组红肿、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电针疗法组的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温针灸治疗可明显缓解其临床症状,减少疼痛,预防不良反应发生,其临床治疗效果受到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走罐治疗卒中后面瘫的临床疗效,探索卒中后面瘫的治疗方法。方法将临床确诊的71例卒中后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针刺走罐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10d、治疗后1个月面神经功能评分(MHBN),同时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率。结果 2组治疗前MHB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MHB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0d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有效率达84.31%,高于对照组(P<0.01),经1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有效率达90.19%,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走罐治疗卒中后面瘫能明显提高疗效,为卒中后面瘫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覃义 《智慧健康》2022,(13):129-131
目的对比分析温针灸联合拔罐或推拿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20年7月收治的Kellgren和Lawrence分级为1~3级的KOA患者94例,将94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拔罐组和推拿组,每组47例。拔罐组接受温针灸联合拔罐疗法,推拿组接受温针灸联合推拿疗法。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拔罐组临床总有效率95.74%高于推拿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Womac关节炎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Womac关节炎指数较治疗前均下降,且拔罐组下降更多(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s-CRP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和IL-6水平均降低,且拔罐组低于推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拔罐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更佳,临床可考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取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43例,采取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率为95.35%,对照组为81.40%,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H-B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见效更快,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单纯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温针灸为主且辅以电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2周、4周后H-B量表评分分别为(8.62±3.26)、(2.20±3.14)明显低于对照组(12.38±4.86)、(6.58±3.56)(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温针灸辅以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单针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采取孟鲁司特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共50例,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研究组2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采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均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临床症状复发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临床咳嗽症状指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睡眠质量指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采取孟鲁司特钠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温针灸结合毫火针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上栗县中医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温针灸结合毫火针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治疗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0.97%);治疗2~8周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Lysholm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WOMAC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温针灸结合毫火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温针灸应用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本医院诊治的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收入数据分析资料,选择于2016年2月至2018年11月,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予以分组处理,一组纳入30例,试验组实施中医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计算两组治疗1个疗程之后的治疗有效统计率、治疗效果满意统计率,且比对两组痊愈用时及治疗之前、治疗1个疗程之后VAS评分数值。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统计率比较对照组有关数据提升,存在组间指标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效果满意统计率比较对照组有关数据提升,存在组间指标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痊愈用时比较对照组有关数据缩短,存在组间指标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个疗程之后VAS评分数值比较对照组有关数据下降,存在组间指标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开展温针灸的临床效果较优,可以将患者治疗有效状况提升,提高患者满意状况,缩短患者痊愈时间,缓解患者疼痛情况,呈现出重要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在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取2014年12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2组患者均采用分期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H-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d、14d、21d及28d H-B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分期针灸治疗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推拿按摩与针灸联合疗法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来自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1月面瘫患者80例。8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联合疗法组。针灸组仅接受针灸治疗,联合疗法组接受推拿按摩与针灸联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面瘫治疗效果;面部肌肉功能恢复时间、后遗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疗法组相较于针灸组面瘫治疗效果更高,P0.05;联合疗法组相较于针灸组面部肌肉功能恢复时间更短,后遗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推拿按摩与针灸联合疗法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减少后遗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周围性面瘫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面瘫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以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肌电图检测结果以及Portmann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39例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Portmann评分在治疗后提升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针灸治疗与康复功能训练联合应用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