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宏  高玲 《山东医药》2009,49(45):54-54
目前,治疗恶性肿瘤多采用化疗。因此,做好化疗患者的护理对提高其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十分重要。现将我们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毅 《山东医药》2011,51(9):18-18
恶性肿瘤由于分化不成熟、生长较快,浸润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可发生转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我科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和化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3年8月至2004年5月,我们对88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给予心理干预辅助治疗化疗后胃肠反应,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在我院化疗的177例恶性肿瘤患者,男94例.女83例;年龄30~72岁。均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化疗前均无胃肠反应。将11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9例.观察组于化疗前1d开始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常规护理,其余治疗两组均相同。  相似文献   

4.
益气活血方加减配合低度姑息化疗在恶性肿瘤晚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大庆  高芳  张雪坤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0):1354-135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加减配合低度姑息化疗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1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男82例,女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男31例,女25例,采用益气活血中药加化疗,对照组进行单纯化疗。结果观察组化疗毒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肿瘤变化情况:PS评分变化及中医证候变化均有明显统计竽差异。结论益气活血方加减配合低度姑息化疗可减少化疗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严重的消化道反应能延迟治疗,从而影响化疗全程并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通过对152例癌症化疗患者的消化道反应的观察发现,改善饮食方式能够缓解癌症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力,以提高治疗的有效反应。  相似文献   

6.
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肿瘤在全世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增的癌症患者800万人以上,死亡达620万人。随着新的药物不断出现,化疗疗效不断提高,化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较大,有些患者甚至被迫中断治疗。我们对184例晚期肿瘤患者采用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并与同期单纯化疗的患者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便秘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俊霞 《山东医药》2009,49(9):40-40
化疗是目前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胃肠道反应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中便秘尤为多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保持大便通畅对化疗患者十分重要。2006~2008年,我们对132例化疗后便秘患者采取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合理用药、适当的穴位按摩等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我们采用经腋动脉穿刺插管局部留置导管对30例腹部恶性肿瘤患者行小剂量持续性灌注化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熊爱民  徐赛芳  方苏芳  陈毅克 《肝脏》2007,12(4):290-291
全身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化疗药物常引起肝损害临床已十分重视,但化疗所致的脂肪肝(化疗性脂肪肝)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研究利用超声结合血脂测定对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脂肪肝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1998年以来,我们对2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置管化疗,现探讨封管时间对导管通畅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童莉  王大庆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394-1394
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化疗药物的毒性给患者造成一系列不良反应,常使化疗治疗中断,肿瘤复发,造成不良后果。因此,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专业护理,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肿瘤患者常有焦虑、悲观的消极心理,我们必须耐心介绍化疗的目的及意义、化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给患者以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让患者感到有安全感和信任感^[1]。  相似文献   

12.
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湿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玉兰  孙俊聪 《山东医药》2004,44(35):43-43
2001年3月~2003年6月,我们对189例恶性肿瘤患者静滴化疗药物时采用2%盐酸利多卡因湿敷,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多,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多数肿瘤病人均需要化疗,约有70%以上的肿瘤病人需用放射治疗。肺结核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有关肺癌合并肺结核的报道已较多,而其他恶性肿瘤合并结核病也逐渐增多。恶性肿瘤患者在抗肿瘤(化疗、放疗、激素)治疗的过程中,由于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引起内源性结核病灶复燃,同时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使结核菌感染后的发病机会增加。如何对这些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和探讨恶性肿瘤放、化疗后是否合并结核病及结核病如何诊治在临床上均很重要。本文就我院发现5例和到本市肿瘤医院会诊的4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后或过程中发生的结核病共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穆庆岭  苏忠学 《山东医药》2003,43(36):59-60
许多肿瘤患者经过化疗后可以明显延长生存期。但对肝癌的化疗效果历来评价不高。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多数患者在确诊后已无法手术治疗,而肝癌对放疗也不敏感,所以多数患者仍依赖药物治疗。近年来随着新药的出现,以及对化疗理论的深入认识,肝癌的化疗效果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张红丹  胡琦 《山东医药》2006,46(32):57-57
自2005年以来,我们将静脉型埋人式输注系统用于25例恶性肿瘤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5例恶性肿瘤患者,男5例,女20例1年龄32~75岁。乳腺癌术后3例,大肠癌6例(术前化疗2例)。化疗方案以CEF方案为主。  相似文献   

16.
化疗药物渗漏原因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疗药物渗漏可导致组织坏死,形成硬结、溃疡,甚至经久不愈,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化疗方案实施。2000年以来,我们对256例肿瘤化疗患者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使药物渗漏发生率明显降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丽  徐冬玲 《山东医药》2006,46(19):100-100
静脉化疗是血液科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途径。因化疗药物的化学性、酸碱性、浓度、毒副作用容易造成对局部有效强刺激,加之老年患者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硬化,静脉弹性降低,损伤后修复功能减弱,而导致给药静脉及临近组织坏死。为预防和减少药物性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的发生.在输注化疗药物时作好护理十分重要。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紫杉醇加顺铂联合化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艳萍  张丹青  杨华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0):1141-1141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恶性肿瘤。紫杉醇加顺铂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为53.8)。非小细胞肺癌确诊时一般为中晚期,所以化疗在肺癌综合治疗中占重要的地位,健康教育的实施对患者和家属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肿瘤化疗副作用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疗对恶性肿瘤的作用日见重要,但化疗副作用带来的痛苦常影响病人坚持治疗。做好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不但可保证治疗手段顺利进行,提高治疗率,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2006年~2007年观察我科收治的42例恶性肿瘤化疗的病人,年龄19岁~72岁,化疗过程中引起不同的胃肠道反应42例,骨髓抑制作用30例,局部毒性反应4例,报告护理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导致住院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止的原因,并探讨防止化疗中止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老年医学科住院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94例,平均(83±4)岁。其中化疗中止组48例,分析导致化疗过程中某一次或多次化疗中止的原因,完成按期化疗的按期化疗组46例,比较两组化疗前慢性疾病、血液相关指标、微型营养评估(MNA)、功能独立性(FIM)及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等情况。结果与按期化疗组相比,中止化疗组前白蛋白、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MNA评分及KP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致化疗中止的因素有高龄、营养不良、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糖尿病。对患者进行年龄分层,≥80岁的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及感染的风险明显增加(P<0.05)。结论化疗前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营养等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化疗方式,能使患者化疗间歇期被动性延长的风险降低,有利于患者按期化疗。MNA评分低于23.5分及80岁及以上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被迫中止化疗的风险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