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伤断指后不良心理状态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手指离断后不良心理状态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年6月-2003年6月在烟台山医院行断指再植术的男性患者96例,116指。根据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不良心理状态组51例(60指)和对照组45例(56指),比较两组的断指再植成活率。结果:不良心理状态组断指再植成活率(75%)低于对照组(98.2%),(X2=28,P<0.01)。结论: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可能对断指再植成活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手指纵形离断与再植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出手指纵形离断伤,并探讨采用相应再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指体纵形离断15例44指进行再植,按照冠面、矢状面离断类型,采用不同的再植方法。结果:15例43指再植成活,1例示指末节指腹坏死,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5个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29指,良14指,差1指,总优良率97.7%。结论:纵形断指是对原有断指分类的完善和补充,对纵形断指类型采用对应术式,既能保证成活率,又能获得较满意的功能和外形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指动脉静脉化重建手指再植血液回流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应用离断手指远断端非优势侧指动脉与近断端指掌侧静脉或指侧方静脉吻合治疗手指末节离断病人18例,其中指动脉与指掌侧静脉吻合11例,与指侧方静脉吻合7例。 结果 成活16例,坏死1例,部分坏死1例。 结论 指动脉静脉化为断指再植提供了重建静脉回流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邢丽娜 《医学信息》2008,(9):101-102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的增多,50岁以上手指离断再植的病例也逐年增多。我科自2003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50岁以上患者断指再植23例28指,成活26指,坏死2指,成活率为92.9%,经4-6个月随访,成活的再植指长度及外观恢复良好,功能恢复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脉静脉化联合指端非优势动脉侧水平状切口创面放血法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2年3月—2019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附属勒流医院行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术的22例(22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17~56岁;电锯、砂轮伤8例、切割伤6例、压砸伤4例、夹伤4例;拇指3例、示指5例、中指11例、环指3例。患者术中均采用动脉静脉化再植离断指,术后均行指端水平状切口创面放血治疗。观察再植指成活情况、再植指体外观、放血切口、甲体生长、关节自主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情况,以及再植指的感觉、血液循环、恢复工作情况;术后末次随访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标准评价再植指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本组患者再植指成活率为95.5%(21/22)。21例患者再植指体外形满意,指腹饱满、无明显萎缩,放血切口无凹陷、挛缩;1例夹伤因离断指体挫伤重、甲床损伤严重患者出现指甲生长不平整、翘甲现象,余其20例患者再植指指甲生长基本平整。手指指间关节可正常参与日常生活、工作,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4~7 mm),指端红润、血运良好。末次随访断指再植功能评定优20例、良1例。结论 动脉静脉化联合指端水平状切口创面放血行末节再植,再植成活率高,放血切口愈合佳,术后指体外观及功能满意,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吻合静脉外减张法在不缩短指骨、保留远指间关节的断指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系列病例报告。纳入2016年1月—2021年6月徐州仁慈医院手显微外科利器切割致单指远节完全离断患者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57岁、平均29.7岁,3例自远侧指间关节平面完全离断、5例为累及远侧指间关节面的远节基底部斜行完全离断,示指2例、中指4例、环指和小指各1例,缺血时间1~10 h。8例患者均行不短缩指骨、保留远指间关节、直接吻合血管的断指再植术,术中采用吻合静脉外减张法降低静脉吻合口的张力。术后观察患者再植指血运及成活情况,术后随访期间观察再植指的外形、饱满度、静态两点辨距觉、关节活动度等,并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其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8例患者断指再植术中,均通过静脉外减张法降低了静脉吻合口的张力,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血管危象,再植8指均完全成活。7例术后获得6~18个月随访,另1例失访。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见手术瘢痕细小,再植指体饱满,其长度、外形、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均与健侧相似,两点辨距觉为3~5 mm,患侧手功能评价均为优。结论 对于利器切割致远侧指间关节平面离断或累及远侧指间关节面的远节近端离断的断指患者,在行不短缩指骨、保留远侧指间关节、直接吻合血管的断指再植术修复时,采用吻合静脉外减张法可有效降低皮下静脉吻合口的张力、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有利于再植指体的成活以及外形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邢丽娜 《医学信息》2009,22(4):562-563
断指再植是指将完全或不完全离断的指体在光学放大镜(显微镜)的助视下,重新接回原位,恢复血液循环:使之成活并恢复一定功能的高、精、细度手术.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断指再植基础研究的进展和临床对断指再植的进一步开展,使过去无条件再植的,现在创造条件可以再植,过去技术难以达到的,现在我们的技术可以达到.然而如何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已经成为手外科医护人员所面临的课题.目前,断指再植成活率可高达95%以上[1],但仍有5%以上的患者因再植失败而致残,给患者造成了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所以我们找出导致断指再植失败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液体浸泡过的手指末节完全离断再植的必要性以及失败后的二期处理措施。方法对应用液体浸泡过的末节离断伤再植25例30指进行研究,采用动静脉1:2吻合法再植18指,采用动静脉1:1血管吻合法再植12指,失败的6指二期行扩创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残端以尽可能多的保留患指的长度和功能。结果再植浸泡完全性末节离断30指,成活24指,成活率为80%。失败的6指行指背筋膜蒂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残端,皮瓣成活良好,外观功能满意。结论液体浸泡时间较短且挫伤较轻的末节断指应尽可能再植。对于再植术后失败者,二期应用指背筋膜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残端是尽可能多的保存患指长度及功能较为实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影响断指再植成活的因素进行综述,主要包括致伤原因、热缺血时间、离断部位、指体保存、血管吻合质量、动静脉吻合数量、血管危象、麻醉技术、抽烟、贫血等。同时为广大医护人员提出应对再植失败的措施,从而提高临床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离断指足背跗外侧动脉供血寄养二期回植再造拇指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0年12月—2021年10月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拇指再造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9~65(42.1±11.1)岁。12例患者共有51个离断手指,其中离断拇、示、中、环、小指4例,拇、示、中、环指3例,拇、示、中、小指2例,拇、中、环、小指2例,拇、示、中指1例。一期清创后拇指缺损Ⅲ度2例、Ⅳ度4例、Ⅴ度6例。12例51个断指中,10例14指行断指再植术;12例37指不能再植,其中12例12指符合作为再造拇指的供指条件(拇指9例、环指2例、示指1例)。患者一期行手部清创、断指再植、创面覆盖,符合再造拇指条件的12指均寄养于足背,供血动脉均为跗外侧动脉。寄养指成活后,二期行寄养指回植再造拇指。一期手术术后观察寄养指的皮肤色泽、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指腹张力,判定手指血管是否畅通,寄养指是否成活。二期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再造拇指的血液循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感觉、运动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再造拇指功能。结果 12例12指行一期足背寄养术,术中吻合血管顺利,均一次通血成功;手术时间4.2~7.9 h,平均6.2 h;术中出血量250~750 mL,平均520 mL。一期术后足部寄养指颜色红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3 s,指腹张力适中,切口一期愈合,寄养指均成活。一期手术1~4个月后行二期寄养指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时间3.0~5.5 h(平均4.1 h),术中出血量110~310 mL(平均220 mL);术后再造拇指颜色红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3 s,指腹张力适中,无血管危象发生,切口一期愈合,再造拇指均成活。二期术后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个月。再造拇指骨折愈合时间1.5~4.0(2.1±0.5)个月。12例12指再造拇指中,3例3指发生肌腱粘连,其中1指行肌腱松解、2指拒绝松解继续功能锻炼。随访期间再造拇指外观良好,指腹无萎缩,拇指触觉、痛觉、温度觉及运动恢复满意,再造指能与其他手指配合完成抓、握、捏等基本动作。术后6个月再造拇指功能优2例、良7例、可3例。结论 足背外侧是寄养指良好的寄养部位,跗外侧动脉是寄养指可靠有效的供血动脉,对多指离断、拇指缺损患者采用离断指一期足背跗外侧动脉供血寄养、二期回植再造拇指安全可行,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