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植物乳杆菌HO-69的口腔益生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植物乳杆菌HO-69在口腔中的益生性质。方法在体外模拟口腔硬组织,研究菌株对牙面与牙本质的黏附率;以MATH法确定其表面疏水性与电荷,推测菌株对口腔软组织的黏附率;以杯碟法研究其抑菌活性。结果植物乳杆菌HO-69菌株对于模拟牙面与牙本质的黏附率非常低,具有较高的表面疏水性、酸碱电荷与良好抑菌活性。结论植物乳杆菌HO-69引发龋病与促进龋病发展的概率很低,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是潜在的口腔益生菌。  相似文献   

2.
黏膜炎是放疗、化疗最为常见的副反应,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多样、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的炎症性疾病,在口腔常表现为局部黏膜烧灼样刺痛,在胃肠道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目前发现局部菌群失调可促进放化疗黏膜炎发生发展,益生菌可作为防治黏膜炎的新兴路径。本文就益生菌防治口腔和胃肠道放化疗黏膜炎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重点关注微生物对黏膜炎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的影响。文献复习结果显示,黏膜炎的发生发展与局部菌群组成和功能改变有关,益生菌可通过调节局部微生态及宿主免疫等机制发挥防治作用。目前用于防治黏膜炎的益生菌多为乳杆菌、双歧杆菌等,多数临床试验证实益生菌防治黏膜炎有积极作用。但由于益生菌品种繁多、肿瘤治疗方案不同,可能造成部分研究未观察到防治作用,选择有效性及安全性高的益生菌、设计最佳菌种组合及干预方案是当前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口腔是一个700多种已知细菌定殖的环境。近年来,研究发现人为植入益生菌竞争拮抗口腔致病菌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口腔益生菌已经被证实能够通过抑制口腔致病菌防治龋齿、牙龈炎和牙周炎,亦有文献证实口腔益生菌对防治种植体周围炎具有疗效。该文从口腔致病菌和益生菌的种类,口腔益生菌影响的疾病,口腔益生菌发挥作用的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唇腭裂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大量调查表明,唇腭裂患者是龋病和牙周组织疾病的易患人群.其龋病和牙周组织疾病的发生与外科手术、解剖因素、唇腭裂类型因素等密切相关.不同唇腭裂类型的患者口腔卫生状况不一致,不同国家地区的唇腭裂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也不尽相同.本文就唇腭裂患者的龋病流行特征、牙周疾病特征和口腔卫...  相似文献   

5.
人类口腔内的细菌种类繁多,其中对人体有益的细菌称为有益菌,即益生菌。除胃肠道疾病外,益生菌对口腔疾病也有一定的影响。笔者就益生菌对口腔疾病影响做一系统性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口腔头面部疾病及外伤均可导致口腔颌面部及牙齿周围骨组织缺损。组织工程骨是修复口腔颌面部骨和牙周组织缺损的重要手段,而理想的种子细胞是得到组织工程骨的必要条件。牙髓干细胞容易获取,病原携带率低,培养效率高,具有成骨分化能力,与多种生物活性材料亲和性高,是组织工程修复骨缺损的理想种子细胞。本文对牙髓干细胞在口腔颌面部及牙周组织工程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口腔唾液中乳杆菌菌落密集度与乳牙龋患状况及进展的相关性,评价Dentocult LB龋活跃性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方法:以223名2~4岁深圳市属幼儿园小班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检查并采用Dentocult LB法检测口腔唾液中乳杆菌菌落密集度,2年后复查,分别计算2年前后患龋率、龋失补牙数(dmft)、龋失补...  相似文献   

8.
王玉  林晓萍 《口腔医学》2015,35(1):71-75
牙周炎为发生在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同时口腔扁平苔藓也是口腔粘膜的常见疾病。临床上大多数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牙周状态差,并且牙周基础治疗对其有一定疗效;在发病机制上二者都与免疫、遗传及心理精神因素等有关。牙周炎与口腔扁平苔藓这两种慢性炎症疾病可同时存在或伴随患者终身,维护好牙周健康已成为口腔医学必须面对的现实。本文对近年来牙周炎与口腔扁平苔藓的关系进行回顾总结,为牙周病和口腔扁平苔藓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牙周炎是由多种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具核梭杆菌在牙周炎中有高检出率,两者有强相关性。具核梭杆菌可借助多种黏附素共聚致病菌、黏附侵入上皮细胞,利用毒力因子和代谢产物等破坏牙周组织,并可诱导宿主产生免疫反应,促进牙周疾病甚至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但目前临床上辅助牙周基础治疗的药物并不能针对具核梭杆菌等特定牙周致病菌,可能会导致菌群失调或耐药等问题。具核梭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为牙周炎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研发针对具核梭杆菌黏附素、毒力因子、代谢产物或切断各个致病通路的材料、药物、益生菌产品,抑制其在深牙周袋中的增殖和炎症反应,保持与其他口腔微生物及宿主的动态平衡,有利于牙周炎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牙周组织的形态因人而异,不同形态的牙周组织对相关的口腔治疗有不同的反应。“牙周生物型”概念的提出对多种口腔治疗的临床疗效、预后及美学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概述牙周生物型的分类及影响因素,并对在口腔正畸学临床应用中的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的生理与口腔特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前,世界各国人口出现平均寿命延长和老年人比例增多的趋势,口腔科范围内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包括口腔内的牙体、牙周组织都会出现增龄性变化,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胰蛋白酶样酶与牙周炎广东省口腔医院(510260)范卫华综述湖北省口腔医学院乐进秋审校牙周炎是一种细菌性疾病,以牙周支持组织丧失为特点。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与宿主和龈下菌丛的生态平衡稳定与否有关,多数研究已证实健康牙周组织龈下菌丛以G+球菌、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13.
显微镜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体的精确预备是口腔修复体美观、永久、牙周组织健康的保证,也是口腔修复医师所追求的目标。为提高修复体—牙预备体的精密适合性,显微镜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逐渐普及,它涉及从修复体的牙体预备到最后粘固的所有临床、技工操作步骤。本文对牙科显微镜的分类、发展、应用作出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为调查口腔菌丛中变链、乳杆菌在母乳喂养的患猛性龋儿童口腔中分布的情况,作者在坦桑尼亚婴幼儿中选择年龄1~2.5岁的农村儿童,其中17名患有猛性龋,另17名无龋者进行调查。所有儿童以母乳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口腔中分离枯草芽孢杆菌并验证其代谢产物对主要致龋菌的抑制作用。方法:搔刮法提取牙菌斑,平板稀释法筛选出细菌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基因序列的比对。琼脂平板打孔法检测其代谢产物对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及嗜酸乳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牙菌斑中分离出3株细菌,通过形态学及16S rDNA基因序列检测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其代谢产物对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嗜酸乳杆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粘性放线菌抑制作用最强。结论:牙菌斑中可以分离出枯草芽孢杆菌,并且其代谢产物对主要致龋菌具有抑制作用,枯草芽孢杆菌有望作为益生菌在龋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口腔正畸学已达百年的历史.随着矫治器和矫治技术的不断改进,正畸医师可以精确地移动牙齿并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和稳定的疗效.但是当固定矫治器戴入后,患者口腔内环境就发生了改变,尤其是牙齿及其周围组织的环境改变.正畸医师在治疗中若忽视了这些变化的存在,又未积极地进行防治,就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问题.这主要有两点,一是釉质脱矿,二是牙周组织损害.需要指出的是,口腔正畸治疗并不是导致釉质脱矿和牙周组织损害的直接原因.倘若我们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则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这些措施包括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监督,规范正畸临床操作,采取必要的防治手段等.当然,患者自身的口腔卫生维护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显微镜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体的精确预备是口腔修复体美观,永久,牙周组织健康的保证,也是口腔修复医师所追求的目标。为提高修复体-牙预备体的精密适合性,显微镜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逐渐普及,它涉及从修复体的牙体预备到最后粘固的所有临床,技工操作步骤,本文对牙科显微镜的分类,发展,应用作出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凋亡与生长、发育及疾病间关系的研究成为热点,有关凋亡调控基因方面的研究多见报道,其中关于口腔组织中抗凋亡基因bcl-2的报道日渐增加,本文对bcl-2在牙齿、牙周组织、牙源性肿瘤、口腔粘膜中的表达及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头颈部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简称放化疗)会引起口腔菌群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改变,包括与健康相关共生菌的丰度降低,一些革兰阴性菌增加,以及以白色念珠菌增加为主的真菌群落改变,这些改变可导致口腔黏膜炎(OM)的罹患风险及严重程度增加,尤其与严重OM关系密切。放化疗直接或通过活性氧间接导致DNA损伤,同时促进微生物菌群失调,破坏免疫系统,促进炎症发生;细胞损伤形成溃疡,导致细菌易位和定植,激活核因子-κB、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诱导更多促炎细胞因子产生,促进OM发展。目前针对调节口腔菌群改善OM的治疗也是研究热点,可采用益生菌或益生菌混合物防治OM,预防性使用抗真菌剂也可降低口腔念珠菌的数量。本文就近年来头颈部放化疗对口腔菌群变化的影响及其与OM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放化疗相关OM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人工口腔中由特定细菌形成菌斑,建立牙釉质龋和根面龋的体外模型。 材料和方法 从公认的釉质龋及根面龋的病原菌中筛选出具有较强生长能力、产酸能力及凝集能力的菌种,包括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内氏放线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在人工口腔中分别培养出单菌种菌斑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