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9例急性胰腺炎病例的螺旋CT资料。结果:急性胰隙炎主要表现为胰腺肿胀、胰腺密度减低、胰腺包膜增厚、胰外急性积液、蜂窝组织炎、假囊肿、脓肿以及其它合并症。结论:螺旋CT可以早期确诊急性胰腺炎,发现病因和诊断并发症,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特点,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经CT诊断的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及腹腔穿刺证实,全部病例均采用东软CT—C3000螺旋CT机进行检查。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表现为胰腺局限性或弥漫性肿胀,其中急性坏死型3例,占10%,急性水肿型27例,占90%。较早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CT表现为:腹膜病变、肾周间隙模糊;急性坏死性胰腺炎CT表现:胰腺实质内密度较低,增强扫描无强化,多为囊样低密度区域,胰腺外形增大,且为弥漫性;急性单纯水肿型胰腺炎的CT表现:①肾周筋膜增厚,增强后均匀强化。②胰腺轮廓清晰或模糊,渗出者明显。③胰腺密度正常或轻度减低。④胰腺体积局部或弥漫性增大。结论CT可以作为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判断预防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临床证实的急性胰腺炎43例,全部病例行CT常规扫描及增强扫描。结果 急性胰腺炎表现为单纯胰腺体积的增大18例,体积增大并密度改变16例,体积改变并可见胰腺内坏死或出血9例。结论 对临床疑诊为急性胰腺炎的病例行常规CT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以作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并可以提示胰腺本身炎症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胰腺炎的CT特征及其CT检查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胰腺炎病例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单纯水肿型胰腺炎43例(占74.1%),出血坏死型胰腺炎15例(占25.9%)。儿童胰腺炎CT表现包括:①胰腺本身改变:胰腺局部或弥漫性增大46例(占79.3%),密度改变18例(占31%),胰腺断裂2例(占3.4%),胰腺包膜掀起6例(占10.3%)。②胰外改变:主要为胰外积液,共38例占(65.5%)。胰外积液中以肾旁前间隙积液最多,有30例(占51.7%),小网膜囊积液次之,为26例(占44.8%)。③并发症:包括假性囊肿14例(占24.1%)、脓肿1例(占1.7%)等。结论:儿童胰腺炎胰腺坏死的发生率低,并发假性囊肿、脓肿较少,但胰外积液的发生率高。CT对儿童胰腺炎的诊断、病情监测、治疗评估等都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及手术明确诊断的56例急性胰腺炎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水肿型胰腺炎53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3例;CT表现为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大,胰周脂肪间隙模糊、胰周渗液、肾筋膜增厚。胰腺内低密度灶20例,假性囊肿形成6例,胆道结石28例。53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1例坏死型胰腺炎保守治疗痊愈,2例坏死型胰腺炎手术治疗痊愈。25例合并胆道结石者行腹腔镜手术。结论螺旋CT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是最有效的方法,而且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与血尿淀粉酶改变对诊断急性胰腺炎病程变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CT检查及血、尿淀粉酶等资料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性水肿型胰腺炎,CT分级为A和B级时,血、尿淀粉酶轻度到显著升高,C级到E级时,胰腺坏死面积越大,血、尿淀粉酶越低。结论:胰腺组织有效面积的大小决定血、尿淀粉酶高或低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平扫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明确诊断的30例急性胰腺炎CT表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0例中CT诊断为急性单纯性水肿性胰腺炎13例,表现为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大,密度轻度减低,轮廓模糊,以及胰周积液。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7例,表现为胰腺明显增大,密度弥漫性减低,坏死区密度更低,出血区密度高于正常组织,明显的胰周脂肪坏死和积液。结论螺旋CT平扫是急性胰腺炎简便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65例胰腺炎的螺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临床确诊的胰腺炎的CT表现。结果:急性水肿性胰腺炎52例,重症胰腺炎9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中48例表现为胰腺饱满、水肿,36例胰腺周围脂肪层模糊。重症胰腺炎中9例胰腺弥漫性肿大,胰腺周围不同程度液体聚集,可见胰腺实质内程度不一的坏死,1例并发脓肿。结论:胰腺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其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临床证实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资料,观察其CT表现特征,全部患者均经腹部CT平扫,其中6例又经增强扫描。结果急性轻症胰腺炎1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13例。CT主要表现为胰腺弥漫性增大,密度降低,其中,9例有不规则低密度区,17例有胰周积液,1例胰腺内见局限性斑点状高密度出血影。结论 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假肿瘤性胰腺炎的CT影像表现,提高假肿瘤性胰腺炎的CT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分析15例CT扫描后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假肿瘤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资料,12例追踪随访资料。结果:假肿瘤性胰腺炎的主要CT表现,胰腺内肿块形成或胰腺局部肿块样增大,CT平扫无特异性,CT增强后大多表现为不均匀性和均匀性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强化,在不均匀强化中可见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强化以及小点状、小囊状无强化影,这种表现与胰腺癌有鉴别意义,少数表现为低密度强化不易与胰腺癌鉴别,另外,胰腺肿块与主胰管的不扩张或轻度扩张不成比例,明显扩张的胆管与主胰管不成比例是假肿瘤性胰腺炎的又一特点;随访观察肿块无进行性增大和主胰管扩张。结论:肿块的均匀或不均匀性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强化和肿块、扩张的胆管与不扩张或轻度扩张的主胰管不成比例是假肿瘤性胰腺炎的CT表现特点,结合追踪随访可以明确其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总结我院1985~1993年经临床或剖腹探查确诊的24例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检查,探讨CT和B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组24例,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20~70岁。临床诊断胰腺炎依据病史、临床表现、血尿淀粉酶检查。其中,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6例,经剖腹探查证实。使用CT机器为美国Picker1200或日本岛津SCT-4500TF.扫描范围从隔顶七胰腺钧突’层厚、层距均为IOmm,部分行胰腺局部减薄(5Xsrnm)平扫,或行6O%泛影葡胺50m]~次大剂量静脉注射。扫描前空腹口服2~3%泛影葡胺SOOml。使用B趁机器为日本SSD-256型超声诊断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6排螺旋CT对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SAP)和17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以及41例正常胰腺组进行CT灌注扫描。应用pcrfusion 3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各组的血流量(BF)、血容量(BY)、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对各组样本灌注数据的均数及标准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急性胰腺炎临床生化指标与灌注参数BF变量之间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MAP、SAP的BF、BV平均值较正常胰腺组显著降低(P〈0.01),PS高于正常组(P〈0.05),MAP组的BF、BV显著高于SAP组。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为胰腺组织受酶自身消化而引起的一种炎症性疾病。CT可协助临床诊断,了解病变的程度、范围及有无并发症,以指导治疗,评价预后。本文收集20例临床证实的急性胰腺炎,探讨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经临床确诊急性胰腺炎病例的CT影像学改变。结果:临床诊断水肿型胰腺炎52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8例。CT检查表现为胰腺肿大46例,密度改变8例,胰周积液35例,并发假性囊肿5例,并发蜂窝织炎16例,并发脓肿2例,合并少量胸腔积液18例,两下肺炎症22例等影像学改变。结论:螺旋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简便而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薄层双期扫描对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胰腺疾病,也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取决其类型,CT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确切分型,对并发症及病因的发现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1998年5月~2003年9月,经临床证实的23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预测急性重型胰腺炎发生胰腺坏死的价值.方法 20例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起病3天之内行CTP,观察有无胰腺缺血.20例胰腺正常的对照组同样行CTP.3周后对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复查CT增强扫描观察有无胰腺坏死.结果 对照组CT显示胰腺血流量(PBF)和胰腺血容量(PBV)总是大于肝脏血流量(HBF)和肝脏血容量(HBV) (P <0.01).以对照组的扫描结果为标准,当PBF和PBV小于HBF和HBV时,认为存在胰腺缺血(P<0.01).20例患者中10例存在胰腺缺血.3周后,存在胰腺缺血的10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胰腺坏死;10例未发现胰腺缺血的患者均表现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未发生胰腺坏死.CTP预测胰腺坏死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0.9%.结论 CTP能早期发现胰腺缺血,预测胰腺坏死,可以作为评价急性重型胰腺炎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腺炎病变及其扩散途径的CT表现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胰腺是位于膜腹后间隙中肾旁前间隙内的器官,急性胰腺炎随着病理过程的发展到腹膜后间隙胰腺邻近或远离胰腺的部位,也可扩散到腹膜腔内,并产生一定的并发症,因此,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是比较复杂和多式多样,为提高急性胰腺炎CT诊断的准确性,我们应该结合解剖基础,熟悉急性胰腺炎病变局部及扩散途径的CT征象,它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技术在胰腺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正常志愿60例,胰腺炎16例,胰腺癌28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多层螺旋CT清晰显示胰腺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双期扫描明显提高胰腺炎和胰腺癌CT诊断及胰腺癌可切除性的判断。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胰腺疾病的诊断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胰腺坏死是急性胰腺炎致命性并发症,发生率为5%~20%,可分为弥漫性、局灶性和多发性。为评价根据CT上胰腺无强化病变来确定胰腺坏死的准确性,作者回顾了26例急性胰腺炎的腹部CT表现。男18例,女8例,年龄18~64岁。全部病例均作平扫与增强扫描,其中常规扫描10例,螺旋扫描16例;在1周至26个月后均作了CT随访。CT诊断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医师独立与共同进行。结果显示,首次CT均表现为胰腺无强化区>3cm或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是的CT、B超表现与血清、尿淀粉酶变化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的急性胰腺炎63例.将其CT改变分为5个级别.分别与B超表现及相应的血清、尿淀粉酶数值对比。结果:CT改变为A级时血尿淀粉酶轻中度升高.B级时中度升高.C级时显著升高.D级时趋向下降.E级时显著下降。结论:CT检查可以准确地反映急性胰腺炎A、B、C、D、E级的病理变化;CT诊断优于B超、B超对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有明确帮助,明显优于淀粉酶值的改变。对于早期仅限于间质水肿的炎症.CT、B超诊断困难.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血、尿淀粉酶的变化来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