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志亮  袁海浪  陶兰亭 《新中医》2018,50(1):191-193
正李芳教授是广东省中医院肾病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及中医药研究几十载,博古通今,衷中参西。李教授在中医临床工作中注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不仅重视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也注重西医疾病的临床诊断以及西药的使用,并根据既往已有经验选择使用相应方法与药物,后续根据患者个体化的不同,参照患者疾病治疗效果进一步修正药物的使用及其他治疗方法。李教授在肾脏病的中西医诊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市名老中医夏军教授在其50年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中,一向注重气、阴、血的关系及益气生津活血理论的研究,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灵活运用益气生津活血法治疗内科疾病,为临床使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疾病提供依据。夏军教授在使用益气生津活血法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体质及兼挟证灵活化裁,临床收效良好。笔者有幸亲历教诲,现将  相似文献   

3.
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李敬林教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及学位指导老师,辽宁孟氏“调气祛痰”流派一代传承人,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50余载,在中医诊断及防治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李教授特别注重中医特色诊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并且通过深入剖析其理论源泉而指导临床治疗,每每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4.
崔笑玉  李文涛 《河北中医》2015,(4):490-491,500
李如奎,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帕金森病特色专科学术带头人,上海市中医医院李如奎老中医工作室主任,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如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数十年,在治疗神经内科疾病方面造诣颇深,其领导下的名老中医工作室,为其学术思想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李教授集其数十年经验,创制了治疗帕金森病的方剂止颤汤,作为上海市中医医院的院内协定方多年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我们兹就李教授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的经验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肿瘤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例肿瘤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编号随机分为中医组与西医组,各100例。中医组使用中药进行药物治疗,西医组使用卡培他滨片(艾滨)进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9.00%,高于西医组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西医组的2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作为传统的临床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肿瘤疾病的治疗效果,同时具备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等治疗优势,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曰庆教授从医50余载,在中医外科和泌尿男科领域辛勤耕耘,勇于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在临床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泌尿男科等疾病进行治疗,经过多年临床积累了很多极具特色的用药经验。在慢性前列腺炎的诊疗上李曰庆教授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因证施治,综合治疗。在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上,李教授提出从肾虚、血瘀、痰浊论治的辨证思路,采取温肾、活血及化痰的治疗方法。主要围绕李曰庆教授治疗前列腺疾病的理论及思路展开论述,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7.
曾昕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9):66-67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5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西医组、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15例,对比三组患者退热时间、药物起效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西医组患者相比,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患者退热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明显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支架植入术后有较多的患者出现焦虑、抑郁,影响其预后和生存质量,因此,既要注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常规治疗,更要重视抗焦虑、抑郁的治疗。运动、心理疗法对焦虑、抑郁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是良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方法,心理治疗需心内科医生和心理医生开展协作;抗焦虑、抑郁西药疗效显著,但此类药物阻断多种递质受体,常引发诸多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改善患者症状明显,其中中药可以减轻西药不良反应;中医治疗双心疾病有其独特优势,疗效明显,与西药相比中药在改善中医症状及减少脏器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上具有优势,然而中医诊疗标准不一,且有待根据病因病机研发更好的防治双心疾病的新药,同时临床上缺乏综合中医、西医、心理、运动等进行治疗的研究,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9.
〔摘 要〕 李建武教授是武汉市中医名师,武汉市中医医院风湿疼痛科主任医师。李教授从事临床 30 余年,多次获省市 级科技进步奖,创新发明 “ 隔物温和灸 ” 疗法并获武汉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李教授不仅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关节炎, 同时采用针灸中药治疗面瘫、三叉神经痛等疾病也独具特色,且疗效显著。李教授采用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主要采用 “ 分期论治,治法有别 ” 的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莹  王德亮  王志  熊晖 《光明中医》2023,(17):3482-3485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神经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生理、心理健康。此文总结近年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西医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归纳出临床常用的中西医治疗方法。西医临床采用药物、手术治疗;中医临床采用中药、针刺、艾灸、推拿、穴位埋线或其他联合疗法。临床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但中西医治疗后缓解率、复发率、并发症等难以控制,如何改进以上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
钟富强  李斯文 《光明中医》2012,27(6):1084-1086
李斯文教授是云南省名中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研究工作30余年,具有较高理论造诣以及丰富的临床与科研经验,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肿瘤疾病,形成独具风格的治疗思路和理论.我有幸成为李教授的学生,常侍诊左右,感触、收益良多.现将导师"重建化疗后脾胃功能"的理论及临床经验[1],总结如下,以探究导师"扶正抑癌"[2]学术思想的深邃.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社、河南省中医药学会、河南省现代医学研究院中医院承办的中医药慢性病防控暨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心肺肾疾病学术会议拟于2012年6月22~23日在河南郑州召开。1.征文内容: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心、肺、肾疾病及糖尿病的理论、临床及药物应用研究;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理论、临床、试验、经验总结及药物应用研究;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经验研究;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中医特色疗法及绝技良方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临证用药特色视角探讨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的优势。方法:选取2016~2019年期间医院妇科收治的123例患者,均按照中医证候特点进行处理,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统计患者的疾病证候分布情况、疾病辨证论治药物功效分类及分布情况、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23例患者中,脾虚痰湿、肝郁肾虚、脾肾两虚、瘀热入络、痰瘀互结的证型较为常见。活血化瘀、补气药物、补阴药物、化湿药物、理气药物的使用频次和频率均较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3%。结论:从中医临证用药出发进行妇科疾病的治疗,能够明确的划分疾病的证候和药物的功效,有利于疾病的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4.
甲亢是一种内分泌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现代医学对于治疗甲亢功能有明显优势,但不良反应较大且对于患者的症状并无明显改善,且易复发,而对此中医具有明显的优势,故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对临床有重要意义。高菁主任医师主张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甲亢,西医治疗为抗甲状腺素药物,中医治疗方面,根据患者的体质因素定证型,标实证定证候,总结出“四型、四候”的辨证方法,方药则以证型定主方,以证候定加减,使临床辨证变得简单灵活且易于掌握。经过临床验证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西药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药物注射结合中医辨证治疗中老年常见腰腿痛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2017年8月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老年常见腰腿痛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通过中医辨证使用复方中药制剂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封闭治疗。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总有效率相近,但治疗组复发率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通过中医辨证使用复方中药制剂注射治疗,在中医外治中体现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同时具有针刺治疗及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治疗中老年常见腰腿痛疾病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满意,副作用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创伤骨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创伤骨科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物理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关节活动情况和Matta功能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物理治疗结合中医药物治疗对于创伤骨科疾病的治疗效果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徐蓉  李斌 《新中医》2017,49(6):179-181
正李斌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第十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皮肤科分会副会长。李教授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对中医外科疾病尤其是皮肤病具有很深的造诣,对于皮肤病中的顽疾银屑病更是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李教授在银屑病治疗上提出凉血潜阳学术观点,善于应用凉血、重镇、发汗、通络的药物治疗各型银屑病,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银屑病是以红斑、鳞屑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  相似文献   

18.
正李明权教授系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肾脏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在高脂血症的治疗过程中,李教授以脾虚痰浊为基本病机,强调"两个结合"的基本治则及"两个注意"的调护方法。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现将李教授从脾虚痰浊论治高脂血症经验介绍如下。1病机强调脾虚痰浊李明权教授认为高脂血症的基本病机为脾虚痰浊,随疾病发展往往形成痰瘀互结和湿热内蕴证。血脂属中医学膏脂范畴,产生于脾胃,  相似文献   

19.
在皮肤科疾病的临床诊疗中,邹铭西教授强调先辨病,再辨证,在辨病的基础上再辨证论治,同时注重辨病和辨证的统一。注重整体辨证和皮损辨证结合,既重视局部皮损的辨证,注重"急则治其标",同时注重患者的素体体质,在攻伐之时注意顾护身体的正气,在补益之际谨防滋腻碍胃。在皮肤病的治疗上注重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和方法,既要增加外用药物的力度和渗透性,也要注意保护皮肤,以免药物的刺激性。对于某些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或者不良反应的药物注意使用时间。注重临床用药的细致调整,在基本固定治疗原则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而对药物缓和调整,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慢性疾病,属中医“痿证”范畴,临床无特效治疗方法。本文作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2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通过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治疗结果的记录,阐明了中西药物治疗本病的机理及本病的发病原因、预后等。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慢性疾病,属中医“瘘证”范畴,临床无特效治疗方法。作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2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