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肠套叠是婴幼儿期常见的急腹症,由于小儿不能自述病情,临床表现又不典型,在临床诊断中带来不少麻烦。本院自2003年以来共接诊婴幼儿肠套叠30例,其中不乏因症状不典型而造成延误诊断和治疗,为吸取教训,以期提高对婴儿肠套叠的诊断水平,现对30例肠套叠患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婴儿肠套叠急诊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肠套叠是婴幼儿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发生在2岁以内,以春、秋季多见,常伴发胃肠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因患儿多不能表达其症状,临床若未对肠套叠引起足够重视,易导致病因判断错误而误诊误治[1~4].2004年5月~2008年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10例婴儿肠套叠均因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误诊,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幼儿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减少漏诊误诊率。方法:对2007年2月~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32例婴幼儿肠套叠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幼儿肠套叠临床上并不少见,其特点为常突然起病或于肠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程中发生,可以以多种表现为首发症状,呕吐、哭闹、拒食、大便带血、精神萎靡等,腹部B超基本可以确诊,病程早期予空气灌肠可以整复。结论:婴幼儿肠套叠早期症状可不典型,易误诊漏诊,延误非手术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一经早期明确诊断、合理治疗终可治愈。  相似文献   

4.
回盲型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表现为完全性急性肠梗阻,而以亚急性不完全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的病例,则不易识别,现将作者所遇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亦是小儿急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对于典型的病例 ,诊断并不困难 ,由于相当部份病例在小儿内科门诊首诊 ,因此误诊误治的情况仍时有发生。现将我院在 1994年 1月~ 2 0 0 1年 8月诊治婴幼儿肠套叠 67例中误诊 19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肠套叠是肠管的一部分连同相应的肠系膜套入临近肠腔内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肠梗阻,是婴儿期的一种特有疾病,是常见的婴幼儿急腹症,居婴幼儿肠梗阻原因之首位,临床需紧急处理.肠套叠根据病因不同,分原发性肠套叠与继发性肠套叠;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婴儿肠套叠与儿童肠套叠.自2006年6月至2011年7月,我院采用JS-818电脑遥控肠套叠整复仪为262例肠套叠患儿行肠套叠气灌肠整复术,非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肠套叠38例误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套叠在婴幼儿肠梗阻中占首位 ,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 ,几乎均为原发性 ,也有继发于肠息肉、肿瘤、肠壁血肿、肠憩室等肠壁或肠腔内器质性病变的。如临床表现为典型的阵发性腹痛、呕吐、血便、腹部肿块则诊断不困难 ,若表现不典型 ,则易误诊。我院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小儿肠套叠 38例均被误诊。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6例 ,女 12例 ,男女之比2 2∶1;年龄 <6个月 14例 ,6个月~ 1岁 18例 ,2 1~2岁 4例 ,2岁以上 2例。1 2 临床表现 入院时排血样便 2 0例 ,哭闹不安 2 8例 ,呕吐 2 6例 ,…  相似文献   

8.
一段肠管套入其相邻的肠内称为肠套叠。肠套叠是婴幼儿急腹症之一,也是最常见的急性肠梗阻疾患,4~10个月的小儿发病率最高。据广西统计,本病在小儿急腹定中占第3位。我科从1989年至1992年收治23  相似文献   

9.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到临近远端肠腔造成不完全性小肠低位梗阻的征象。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它的治疗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透视下盐水压力灌肠复位,钡灌肠复位,空气灌肠复位等。复位成功率为75%~90%[1]。但在通常压力(8.0~13.3kPa)下仍有部分难复性肠套叠不能整复,过度加压可造成肠穿孔的危险[2]。对于难复性肠套叠,目前应用全麻下空气灌肠治疗得到良好效果[3]。1肠套叠发病原因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急腹症之一,尤以4~10个月多见。肠套叠的病因目前不十分清楚,众所周知,婴幼儿原发性肠套叠与其解…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肠套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套叠系指一部分肠管连其系膜套入邻近肠管之中而引起肠梗阻症状,占婴幼儿期急腹症的首位。发病率男婴比女婴高2~3倍。1病因及病理变化肠套叠根据发病年龄,缓急程度,分为两大类。1.1原发性肠套叠多为急性发作,故又称为急性肠套叠,引起的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一...  相似文献   

11.
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2岁婴幼儿多见。男孩多与女孩。发病季节以春秋季多见。如患儿具有典型临床表现一般诊断不难。但在临床中常并发于婴幼儿腹泻后,腹痛,呕吐,血便会误诊为菌痢,延误病情。因此,我收集2000年至2006年门诊及住院诊断为腹泻病引发肠套叠的10例患儿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12.
许波  王曼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417-4417
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诊治不及时会危及生命,但因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表现多样,很容易被误诊。我院2005-2010年间诊治来院前被误诊的小儿肠套叠41例,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1例来院前被误诊的患儿,来门诊就诊或住院后均经空气灌肠、腹部B超、腹部平片等检查确诊为肠套叠,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七版所制定的小儿肠套叠诊断标准。其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3月龄~1岁24例,1  相似文献   

13.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症,如果诊治不及时,可因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X线腹部平片诊断肠套叠特异度(85%)和灵敏度(60.9%)较低[1];X线空气灌肠是诊断和治疗肠套叠的可靠方法,但是对婴幼儿的耐受性有一定的要求.普通低频超声由于分辨率低,对肠套叠特别是小肠套叠诊断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3岁以上儿童肠套叠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芳  陈克 《浙江临床医学》2002,4(12):941-941
肠套叠是婴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病 ,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步降低 ,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婴幼儿最多见 ,尤其是4~10个月婴儿 ,2岁以后儿童发病少见 ,同时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 ,极易误诊延误治疗。提高对其临床特点认识 ,有助于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我院自1997~2001年共收治>3岁儿童肠套叠38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8例中 ,男28例 ,女10例 ;年龄3~13岁 ,平均(5.9±3.2)岁。每年5~6月及9~11月两个时间段发病多见 ,分别为14例(占36.8 %)和12例(31.6 %)。1.2临床…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肠套叠是2岁以下婴幼儿最常发生的急腹症,发病急,病情重,延误诊治,易致死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后就诊较早,这虽给治疗带来了方便,却给诊断增加了难度。所以,掌握肠套叠的早期诊断非常关键。现将近几年我院收治的婴儿肠套叠经非手术治疗成功病例做一总...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肠套叠,是小儿外科疾病。但早期易误诊为小儿内科疾病,延误洽疗。现将我院一九八二年至一九九一年二月收治的16例患儿报道如下,探讨其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肠套叠是最常见的婴幼儿急腹症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肠套叠患儿的预后非常重要,部分小肠套叠具有自发复位的特点,可进行保守治疗。本组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65例暂时性小肠套叠患儿的超声资料,总结超声对其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肠套叠误诊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与总结在10 a临床中所误诊的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情况,来探讨小儿肠套叠误诊的原因及减少误诊的措施。方法:对1997-11/2008-05经手术或经结肠注气检查证实为肠套叠的患儿31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1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小儿急性肠套叠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保持高度警惕性,耐心询问病史,仔细腹部检查,并正确地进行辅助检查是防止肠套叠误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婴幼儿肠套叠是绞窄性肠梗阻,肠套叠使肠系膜随肠管进入套管内形成绞窄性包块,引起包块内肠管、肠系膜血管缺血或坏死。本研究应用灰阶超声测量绞窄包块的厚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技术检测包块内的血流,探讨CDFI在婴幼儿肠套叠临床复位方案选择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成人肠套叠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肠套叠发病率较低,病因各异,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被延误诊断和治疗,甚至造成严重后果。1978年7月~1995年3月我院收治成人肠套叠38例,其中2 3例术前误诊,误诊率6 0 5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中,男2 1例,女17例;年龄19~6 7岁。2 3例的误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